作文
菜单

赞美敦煌的作文

时间: 01-25 栏目:话题作文

1我的敦煌

(1)

自从我知道中国有一个敦煌开始,就做着有关敦煌的梦。总有一天,我会站在那里,作为一个匆匆走过世间的短暂生命,饥渴地虔诚地仰望那百世的珍藏。这种梦是懵懂的,灰暗的,也是遥远的。

但是,有了梦,便有了希望。终于有一天,我走进了敦煌,走进了莫高。车子离开敦煌,穿过沙漠,向东南行驶20多公里,在一色的沙漠中看到了几处斑斑点点的绿。绿色的后面还是黄沙,还是沙丘。我以为,还要走多远呢,车子进入了停车场。莫高窟就在那里,那几处绿的背后。

看到了几座白色的道士塔。再走几步路,走过了一座桥。桥底下是干涸的河流。迎面看到了一座高大的牌楼,挂着“石室宝藏”的牌匾。后面是不高不大的土丘,也未见穿行的人流,看不到任何的不平常。

这就是我梦中的敦煌么?看不到云岗石窟华丽的窟檐,十几米高的露天的佛雕,气势恢宏、华美壮丽。看不到麦积山石窟高耸的山,山岩上蜂窝状的、一盅又盅的窟窿眼,还有石壁上丰腴的、慈目而悲苦的佛像,饱尽沧桑而不腐不朽。

(2)

在门口解下所有的行李,走进了莫高窟。就象一个被缴卸的人,放下相机手机,放下所有现代社会的器械,用一双肉眼看莫高,用心中的空明去看莫高,未见不是一件好事吧。

解说员说,莫高窟现存近五百多个洞窟,为了保护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开放的仅有四十多个洞窟,若在旅游淡季或能看到十几个洞窟,而在这个旅游旺季期间一个旅游团能够看到的不过是八九个洞窟而已。只一句话,首先在心里落下了深深的遗憾。我知道,我们一行人中不会有人象我一样流连这里,也就意味着不会有时间跟着别的团队再走几圈。

莫高不象云岗,的确没有华丽的窟檐,但是这里的洞窟也都被人为的建筑物所掩盖。游客进入的偏门外,能够看到的不过是一道道的回廊和重重的铁门而已,也就怪不得我心中的诧异和失落了。莫高的代表性建筑——九间阁(九层楼)位于石窟群的正中间,是莫高窟的出口。

美丽的新娘总是最后揭下盖头,而每一个悬念总是要留在最后才会被知晓吧。

(3)

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一个又一个的洞窟向我们打开了。

看到了长袖善舞的飞天。绵长的飘带,曼妙的舞姿,天女散花的情景。假如真有一方极乐世界,也就这样吧。天上人间,载歌载舞,欢乐中竟流着一种悲悯和庄严肃穆。

看到了反弹琵琶。她就在满壁的壁画中间,在瑰丽而纷繁的画色中间,蝇头一般的小,昏暗的光线里依稀看到律动的身姿,还有身后高举的琵琶。她的大小似乎与她的名声有些不大相称。

看到了从北魏开始,不同朝代的几尊雕像。其中,尤以盛唐的雕像最为完美。人物的身材匀称,表情各异,着色清晰,华美又不失庄重。

看到了卧佛——释迦牟尼涅槃像,神态安详而平静,恬淡而悠远,静静地横卧在那里。精工细雕的眉毛,低垂的眉目似在半梦半醒之间,丰润的嘴唇,略显丰腴而颀长的身体,细致而清晰的衣纹,竟有些象美人卧塌。

(4)

走近莫高,正因为它的美丽,它的丰富,它的灿烂和辉煌,更使人无法抑止一种悲怆。

在莫高,随处可见那些被人镂空的、斑驳的壁画,剥落的和整座整座的雕像被人搬去的遗痕。看到那些,不由想起了韩国的景福宫国立博物馆。

我去的那天,博物馆正好在进行《丝绸之路文化展》,有位女教授专门讲解文化展里展出的各类展品。有图片,有陶器,有佛堂上的幌子,还有各类文物。其中,有一幅壁画。教授说,那是莫高窟壁画。壁画的背后挂着一张图片,拍摄的是莫高窟壁画的一页。其中镂空的那一部分,分明就是挂在这博物馆里的那幅壁画的残痕!

我征征地站在那里,浑然忘却了自己是朝鲜族。那天,我穿的是大红的对襟唐装。站在那里是那样的醒目。讲解开始之前,教授用英语问我,你来自中国?我说,是的,我是中国人。是啊,我是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看着自己被盗的、被抢的文物悬挂在那里,被人展示着、炫耀着,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5)

如今,我又站在这里,在那些处处残损的壁画前面,处处被人破坏的雕塑前面。在我面前展示的不再是图片,而是真实的、能够看得到,能够触摸到的东西。站在这里,仿佛重又回到了景福宫国立博物馆,看到一个女人淋漓的鲜血,被人剜去的双乳一般。

当解说员说,藏经洞里5万多件文物中留在中国的不过八千余件,且都是残损件的时候,我再也抑止不住内心的悲怆,似着想抓住什么东西,终于没有抓住,硬生生地咽下了已经噙满的泪水。

走出洞窟,看到了兰州的老魏。我说,发现这藏经洞的时间不是1900年而是2000年,该有多好?

(6)

走出了九间阁,取了包,每个人都在兴高采烈地在那里留影。好象只有我一个人心事重重地,不开心的样子。也许,我们可以淡忘历史,我们可以展望未来。也许……

谁知道呢?生命的无数次轮回,造就了一个人的生命之轻,那么人世间的反复无常不一定也造就了历史的不堪重负了呢?敦煌的破坏使我们遗失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却由此产生了世界性的一门显学——敦煌学,不知道能不能聊以自慰?

想起1991年中美两国为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的谈判中,吴仪惊世骇俗的那句话:“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请看你们博物馆里的展品,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一个世纪过去了,曾经的强盗就这样坐在我们的谈判桌上,我们可以指摘他们的过去。历史也将不会再重演那场悲剧。

而这百世的珍藏,就在这沙漠的横亘处,在绿洲的中央,延续她千年的历史,力证一种文明的坚韧持久,她的宏伟壮丽,还有她满世的芬芳。

2魂牵敦煌

敦煌,一方神秘的圣土。在这里,一览“一轮圆日半边天”的静谧,“大漠孤烟直”的空蒙。风撩起层层沙,如雾如烟。那一层层沙好像一张张重叠的纸,记载着历史的厚重。又好像一排排波浪,阳光给它镀上一片金黄,闪闪发光,像鱼鳞,又像满天眨着眼睛的眼睛。风停沙静之时,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又如奏乐,整个山体发出雷鸣般的轰鸣声,成就了“沙岭晴岭”之景。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泉水弯曲如新月,月牙泉水清澈的如女子的眼眸,流得那么安静,好像淡忘了时间,淡忘了尘世。扇子般的绿洲,战士般的白杨林,这一切,已足以让我魂牵梦绕。

鸣沙山下的莫高窟,千佛洞里,书写传奇。反弹琵琶的飞天,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飞扬的胡旋舞等一幅幅壁画,浓缩多少代智慧的结晶。雄伟浑厚的大佛,精巧玲珑的小仙,气定神闲的北大佛像,塑出几朝几代的沉浮。林林总总的藏经洞文献,狩猎了人类文明的各个领域。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地方,百年前,却是一片被遗忘的角落。这注定是中国人心中的一块伤疤,中华民族之大耻。是英国人探险家千里迢迢奔到新疆,用尽心机得到三千多卷保存完好的经卷,五百幅以上的绘画。是法国人用预先制好的化学胶布,粘走了26方最精美的壁画,盗走几尊彩塑。随后是日俄等国的掠夺。而中国人却用破木箱子不避风雨地把这些文献搬回北京。于是,有了敦煌的藏经,以英国人最全,法国人最精,俄国人最多,而中国人最烂最不完整之说。当这些珍宝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时候,真不知道该为中国先辈的智慧而骄傲还是为中国人的漠视,无知而羞愧。敦煌,痛在每个人心里。

敦煌,安放心灵的沃土,放牧灵魂的家园。敦煌四月八庙会,人们聚集在莫高窟烧香拜佛,朝圣祭祖。人们虔诚的祈祷,走出洞窟,人们如释重负,,信心倍增。敦煌,是寄托愿望,安抚心灵的圣地。百年前,乐尊被霞光笼罩,于是停下匆匆的脚步,开始铸就奇迹。百年后,张大千把五层洞窟编号,临摹作品达276张。敦煌的生活简单而单调,但他为了责任,理想还是留了下来。他说:“如果不是喜欢,我不会来;如果不是喜欢,我来了也会走。”敦煌,是一个谜,是一本参不透的经,吸引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让我们记住历史,记住那些默默奉献的人。

敦煌,是我的一个梦。希望在有生之年,与那个牵一辈子手的人,摇一路驼铃声声,在泛着秋日余晖的敦煌流沙中,漫步走进传奇。

3丝路明珠敦煌

我的家乡敦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重镇和要道。它就像一颗绿色的明珠,镶嵌在茫茫的沙海上。

敦煌,它不仅物产丰富,名胜古迹更是星罗棋布。鸣沙山在敦煌城郊十里。是一座沙粒堆成的小山,最高处约有二百五十米。登上鸣沙山,坐在山脊上,从高处迅速滑下,沙尘随着身体的移动也飞扬起来,当沙流量不断增大时,会听到“嗡嗡”的声响,随着流沙的增加,声音会逐渐增大到“轰轰”如雷鸣。山下有一个月牙形的小湖,四面都是流沙,千百年来,湖水从未干涸过,也未被流沙所淹没。原来细沙在泻到山下之后,晚风又会将它们重新吹向山顶。风儿轻拂着岸边的杂草,湖水就像一块绿色的绸缎,映着蓝天,映着白云,映着鸣沙山,静静地漾着迷人的微波。

闻名中外的佛窟——敦煌莫高窟,就位于鸣沙山1500米长的陡壁上。一股清澈的泉水从鸣沙山脚下涌出,逶迤流去,消失在沙砾中。这儿到处是花草,古木参天,鸟儿争鸣,整个莫高窟被掩映在一片绿的怀抱里。

呵!多神奇,像被神斧斩过一般的悬崖陡壁上,凿满了大大小小像蜂窝、像鸽舍一样的洞窟,一层层上去直到崖顶。石窟外面的木构廊檐,悬空的栈道,使整个石窟浑然一体,格外壮观。

据古代碑文记载,公元366年,一位名叫乐樽的和尚云游到敦煌,决定在山对面的崖壁上开凿一个佛洞,这就是敦煌的第一个洞窟。紧接着又有僧人,在这座洞窟旁开凿了第二个洞窟。莫高窟由此诞生。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间陆续修建,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洞窟最多、保存最完好、艺术价值最高的佛教艺术石窟群。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雕像的石窟共四百九十二个,彩绘泥塑2410多个,壁画更是浩如烟海,总面积达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如果将这些旷世奇珍展开排列,可形成长达50华里的画廊。在这里游人可以看到轻歌曼舞的飞天仙女,她们能歌善舞,变化自如,是古代最美丽、最善良的象征,表现了古代艺术家超凡的艺术想象力;还可以看到众多泥塑,有的朴实温顺,有的文静清秀,有的威武强壮,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还可以看到精美的壁画,其中“反弹琵琶伎”,形象生动,舞姿婀娜,是敦煌艺术的代表作。

家乡敦煌,正以它那丰富的物产,奇异的景色,尤其是誉满世界的敦煌艺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观光游览,正在为传播世界文化遗产做着重要的贡献。

4大梦敦煌

多少远去的马匹,落在尘封的路途。多少醒着的灵魂,在敦煌的苍穹,任由我的想像,在圣地的石窟,紧紧攥住飞天的梦想。

翩飞的少女,一个一个的追赶。在云聚波涌的历史深处,珍藏了五千年的飞花,五千年的飞花,在岁月的尘烟中纷纷扬扬。音乐响起,钟鼓悠扬。古老而文明的石窟,经典地站在我的眼前,我看见智慧和蓬车相驾驶来,在敦煌,在大梦的未曾失落的号角里,飞天一梦就是千年。

我用一双善感的眼睛,在阴暗的石窟,走不近光的欲望的灵光和空中树起的旗帜。我是飞天的仰望者,我在岩层的深处紧跟飞天。

我必须卸下肩上世俗的布袋,在敦煌构筑的石窟,体会那些且歌且舞的女子,体会她们楚楚动人的形象,体会一种自由的天性,体会灵魂脱离肉体的飞翔。我在一片升腾的火焰中,洗净自己,洗净尘世中一切的存在和虚无。

依依传来的梵音,在大敦煌的石窟,让我伫立在比天空更为远的高度,让我们〕把祖先的希望栓在不断寻找,不断超越的星辰,让我把鼓声敲击的春天隐埋在我的胸膛。让我的向往,我的激情一直沉醉在鸣沙山的崖壁上,我不能走动,我膜拜着这个图腾。

这样的时刻已经到来。我在艺术的大地。大梦的敦煌得到一种永生,我寻找着飞天的少女,我是自身的王者,我是大梦中永恒的太阳,在岁月欢送的梦中构筑起飘扬的长袖,把心灵的天空吹得脆响……

5走进敦煌

“十.一”长假期间妈妈带我乘火车去敦煌旅游参观。

敦煌位于我市西面,大沙漠附近的一座美丽的城市。是河西走廊上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重镇,走在那条路上,仿佛可以听到那古老悠扬的驼铃声,看到一条条美丽的丝绸在天空飞舞,鲜艳无比。

早上,我们去了莫高窟。看,那辉煌的石窟,很壮观。有大小几百个石窟,石窟里有神态各异的塑像和五颜六色的壁画。其中一间石窟里有一尊大佛,叫坐佛。这坐佛的一个脚上都可以围坐十几个人呢!我奇怪地问;“妈妈,以前没有颜料,那些人是用什么画出这些色彩鲜艳的壁画和大佛呢?”。妈妈说:“以前的人很聪明,他们拿彩色石头磨成粉,烧成浆,做成颜料,那种颜料色质好,不易掉色!”。噢!我明白了。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又接着看壁画,每一幅壁画都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下午,我和妈妈去了鸣沙山、月牙泉。因为下午天气特别热,我和妈妈流着汗向沙山上爬去,累了就休息一会儿继续爬,在我和妈妈的努力下,我们都爬上了山顶。从山顶看月牙泉真是神奇而美丽!就像一牙弯弯的月亮。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就顺着山脊往前走,走着走着我对妈妈说:“我们滑下去吧!”。我们就一起从高高的沙山上滑了下来。我和妈妈都满载而归!为什么说满载而归呢?因为我们的衣服口袋里,鞋子里全装满了金黄色的沙子。真是开心极了!

我喜欢敦煌,喜欢它的热情好客,喜欢鸣沙山、月牙泉独特而且秀丽的景色,更喜欢莫高窟它的雄伟和神秘!

6感悟敦煌

如果说穿梭奔腾于高山峡谷的万里长江是一首雄浑的交响乐曲,那么静卧在河西古道的敦煌无疑是一部气势恢弘的历史长卷;如果说蜿蜒盘旋与崇山峻岭之间的万里长城是一条腾飞的巨龙,那么沉睡在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无疑是一条跃动的艺术长廊。思慕着古老文明的迷人风采,仰慕着历史的悠悠神韵。我踏上西去的列车,来到敦煌,跋涉于漫漫黄沙之间,追寻着深埋心中多年的敦煌之梦……

古老的敦煌,以它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点燃了人类的文明之火。敦煌,历经千年的开拓,沉淀,延续至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敦煌,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片大漠那金黄的基色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神奇的色彩。敦煌,位于河西古道的尽头,这是一条布满历史遗迹的大道,茫茫的戈壁,无垠的沙粒,稀疏的红柳,无不给人一种莫名的凄凉……立于这片浩瀚的土地之上,我能感到一种内心的蔚然,但是,更多的感受还是情感的碰撞,激情的流淌。

敦煌城南的鸣沙山,那是自然利用金黄的流沙别出心裁的塑造。古往今来都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观著称于世。鸣沙山,因沙动有声得名,垄垄沙山相衔,远看连绵起伏如同虬龙蜿蜒,又似海涛翻涌,甚为壮观,沙粒如遇摩擦震动,便会殷殷发生,轻若丝珠,所以“沙岭晴鸣”成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酷似一弯新月得名,古称“沙井”。千百年来沙山环泉而不被掩埋,不浊不涸,成为罕见景色。

鸣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名,水以神而益秀”。令我不禁赞叹,遐思万千。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不然,敦煌怎能令游人们如此的心驰神往呢。

沉睡在鸣沙山中的莫高窟,是我心中真正的圣殿,当我置身在壮丽恢弘的莫高窟中时,我不禁迸发出一声感叹。领略莫高窟文化底蕴时,彩色的光环在我身边回旋,朵朵祥云簇拥着我在佛国里面遨游,正当我陶醉在这巧夺天工的艺术世界中时,凌空翱翔的飞天驾着白云,飘入我的视界,翩然起舞。啊,神秘的莫高窟……

莫高窟像一首写在广袤大漠上的凝固永恒的诗篇,又似一幅壮美的画作。它带来一缕清风,几分率真。

敦煌,又如一部浩瀚的天书,仔细品读,你会发现它的宽广富有,博大精深。

敦煌,能激发你热烈而又永久的向往,我情深意切的融入敦煌,任我陶醉在这艺术的海洋。

敦煌,是件瑰宝,是柄奇葩。是中华文明一页锦绣的华章!

7敦煌笑了

远处,一列列马车驶向远方;近处,一声声驼铃逼近东方……这已经是几千年以前的事了,可是敦煌的眼泪却一直流到了现在。是该觉醒的时候了,让它笑吧!

今天,我们也同海子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双手环抱大敦煌,让它也看看大海的浩大,看看蓝天的浩瀚,让纯净的海水洗去它多年所受的耻辱。海潮退去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崭新的面孔。它笑了,看着一张张古老的壁画,它笑了。

今天,我们也同陶渊明一样怀良辰以孤往,或植仗而耘籽。张开双臂拥抱大敦煌,让它也看看大自然的无穷,感受自然的温暖,让清新的空气吸去它多年堆积的尘土。太阳下山以后,我们看见的是一个灿烂的笑容。它笑了,看着一箱箱珍贵的经文,它释怀地笑了。

今天,我们也同五环一样紧紧相连,伸出双手紧紧握住大敦煌,让它看看当代中国人的澎湃激情,看看当代中国的积极向上,也让大家看看敦煌的经久不衰,让岁月的狂风吹去它身上多年的疲惫。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以后,我们看见的是一张纯真的笑脸。它笑了,因为它再也看不见过去的伤痕,它看到了通往天堂的道路,它放声大笑。

远处,一阵阵掌声临近中国;近处,一声声喝彩走近敦煌……

敦煌笑得是那么灿烂,胜过一切美好的事物。它的笑,笑醒了沉睡了千年的睡莲;它的笑,笑直了弯腰多年的柳条;它的笑,笑开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它的笑,传遍了中华精神文明文化的宝库。

敦煌的笑声还将传入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全世界都听见它那爽朗的笑声,听听这久睡初醒的笑声是怎样地鼓舞人心,怎样地启迪国人。

8苍茫戈壁,历史敦煌

王朝旧事如梦。纵使历史的风沙再肆虐,千百段岁月过后,敦煌,那无言而又沉重的背影,却在风沙中渐渐被勾勒清晰。

初见敦煌,感觉和东方的城市没有什么不同。天空依旧清澈,蓝得勾人心魂。阳光依旧懒懒地照着,将整个城市渲染的一片光亮。浓密的树荫下,情侣挽着手散步,老人于石桌上下棋谈天,孩童拉着妈妈的手赖在玩具店门口。这一切,就像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温馨小镇。然而,我却从那敦煌的空气中,嗅到了一丝厚重的历史气息。

踏上敦煌的土地,就像踏上了一个千古谜团。在这温暖平静的梦的背后,古老的历史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一路向西,行驶在无尽戈壁中,一条窄窄的公路上。荒凉。放眼望去,黄沙夹着石子,遍布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眼中没有一丝绿色。那唯一的植物——骆驼刺,也只是矮矮的趴在地上,身上是枯萎的颜色。没有飞鸟,没有走兽,这莽莽戈壁滩,是被生命遗弃的地方。

远处,地平线弯出一个神秘的弧度,让人不禁联想,将那弧线无限延长,会连成一个多么庞大的圆,就如同星球那般庞大。星球有多大?仿佛脑海都无法容纳,再也想不出来。

车飞快地行驶,车外风景也飞快地向后掠去。越远,风景掠的越慢。就好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或者在地平线上,有一个点,牵引着整块大地旋转。我就这样想着,竟然有一点头晕目眩。

戈壁,是历史的巨人踩过的脚印,是历史的车轮滚动的地方。

几个小时的车程,景色都已看厌,就在昏昏欲睡时,一座古城兀然出现在眼前。我顿时了无睡意,有种释然的感觉——终于到了,玉门关遗址。下车环顾四周,却一片空荡。惊讶。跑去问导游,才终于明白缘故。经过历史沙尘的洗礼,曾经宏伟的玉门关早已灰飞烟灭。如今,只剩下一座名叫“小方盘城”的黄土小城。悲凉感油然而生。我想,如果不是旁边立着块遗址的石头性标志,根本是无人问津。这孤城无言地矗立于夏日的骄阳下,仿佛在朝代更迭后,已厌倦了诉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千百年前,玄奘踏出这里,众多商人踏出这里,就告别了故乡。

出了玉门关,再西行,在太阳西沉前赶到了汉长城遗址。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此时,斜阳的余晖正洒满整片大地。汉长城,茕茕屹立在夕阳的映照下,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我驻足凝望,这长城,曾坚定不移的守护着脚下这片土地,可岁月的车轮无情的碾过,只留下这一排土墙,依然见证着历史的流淌。悲壮,是我唯一的感受。我捧起一抔土,这泥土,一定浸染过无数戍边烈士的鲜血。不然,怎么会如此殷红?

离开这令人喟叹的汉长城,扎营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大西北的天空,暗的很慢。到了八点多钟,天边还有余光。于是,我们在这充斥着石子砂粒的地上,支起桌子,煮起了茶。我们围桌而坐,静默不语,只是看那茶叶沉浮。渐渐的,香气弥漫开来,深吸沁人肺腑。啜一口,细细的品味,听他人讲茶的苦涩、甘甜,讲人生的起伏、荣辱,讲世间的苦乐、炎凉。我突然苦笑,人生俗世,和历史比起来,是不是太渺小了一点?

第二天,天未亮,我们却再也受不了,慌忙的起床撤离。因为,狂风大作。终于算见识到了,什么叫戈壁的风。那风,说起就起,不带丝毫商量的余地。而一旦刮起来,便真如同世界末日一般,将沙石横扫起,铺天盖地地袭来。我想,脱缰的野马,也不过如此。这戈壁的狂风,更加放荡不羁,任谁都无法驾驭。人在帐篷里,看着小小的容身之所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蹂躏,双手苦苦支撑着,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样的风,是在怒吼什么?难道,它还存留着当年战士们的灵魂?思索很久,终于有些明悟——是的。这风,就是历史无懈可击的涌流。

精疲力尽。休息了一整天,才驱车前往阳关。参观完阳关前的博物馆,又骑上马,沿着遥远年代商人们走过的古路,直达阳关遗址。恍然间,有一种时光错乱的感觉。当年,玄奘正是由这一关再次踏上国土,结束了他的取经之路。当他面对着这广袤的社稷江山时,他是否热泪盈眶,是否怀着由衷的自豪感,是否想跪下来,吻一吻祖国的故土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可是,今天,我回来了。我带着梦寐以求的经书,回来了……我想象着,具体情景却不得而知。也许,只有那山坡上的阳关烽燧,才知道是否发生过一段动人的故事吧。只可惜,一切都过去了。

是的。历史太过沉重,戈壁太过苍茫,后人,已无需刻意的去揣摩何谓沧海桑田何谓物是人非,无言的黄土早已把这份苍凉悲壮诠释的淋漓尽致。当我真正揭开历史谜团时,却没有多么激动的心情。我终于明白,历史,就是如此。如此令人神往,如此令人慨叹,如此令人无奈。当然,也是如此伟大。

于是,我带着一份肃穆,告别了苍茫戈壁,告别了历史敦煌。

飞机缓缓地升空,飞往我的家乡,我于敦煌的旅途也渐渐的拉下帷幕,完结于阳关前对历史的感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