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介绍一位作家
他的名字为很多人所知道,他的文章更受许多人的赞扬,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坛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相册,一起去瞻仰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
在我的印象中,鲁迅先生似乎对长衫情有独钟,仿佛每张照片他都身穿长衫。他,可以是一个对侵略者怒目相视的革命家,也可以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学者。而他则集合了这两点,一个拿起笔杆子同敌人作斗争的战士。
他的头发像修剪得十分平整的草丛,眉毛和头发一样乌黑且浓密。他的眼睛和托尔斯泰的一样犀利,能看穿一切虚伪,然后以文字的形式,对它们进行批判,揭开事情的真相。他的目光,面对敌人,像冬天般寒冷,异样冷峻;面对平民百姓,则如春天般温暖。看鲁迅先生一眼,你会被他的威严所镇住,特别是那挂在嘴唇上方的“立字须”,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他的标志。比起他面部的其他部件,仿佛更加重要。它好比托尔斯泰的眼睛,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眉宇,聚集鲁迅先生的才华于一点。使鲁迅看起来更为坚定、执着,更能看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性格。
鲁迅先生的生平,相信大家熟悉得很:一个对中国历史影响甚大的人,堪称“中国文学之父”,是中国文坛的“总司令”。历史是公平的,对人们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无论他的外貌美丽与否,人们都会把他永远记在心中。
自从学了第三单元关于老舍先生的文章之后,我对老舍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眼中的老舍。老舍先生虽然生到一个贫困的家庭,但是老舍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是他第一位老师,老舍先生平易近人、节俭、与人和善、做事从不敷衍的品质,这都不是他的母亲传给他的吗?这位母亲是改变他一生的英雄。
老舍先生是勤劳的,对什么事都非常的认真,老舍先生有腿病,但是,老舍先生还不辞劳苦的养花,养花虽然很辛苦,但是他却觉得很有意思。还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对阿,人如果不劳动,连养花这么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何谈做成大事呢?这句话触动着每一个人,启发着每一个人。老舍先生是一个会生活、懂生活的人。他热爱周围一切的美好事物。养花、藏画、养小动物、听戏等等都是他的爱好。所以他的生活从来都不枯燥,相反却充满了乐趣。老舍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于花给他带来的“麻烦”他并不厌倦,而是更加爱护花,对于母鸡的叫声一开始给他带来的“烦躁”也消失了,因为母鸡是鸡母亲了,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老舍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是他过着不比普通人高级,而是比普通人还普通人,他从不在别人面前摆架势,在他眼里,人人平等。老舍先生是多么伟大的人阿,具有那么多优秀的品质,怎能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舍先生在我眼中,是平易近人的,是节俭的,是与人和善的,是做事从不敷衍的,是勤劳的,是热爱生活的,是伟大的!
热爱文学的朋友们,你们一定对下面的一段文章很熟悉吧!
“林小姐这天从学校回来就撅起小嘴唇。她掼下书包,并不照例到镜台前梳头发搽粉,却倒在床上看着帐顶出神。小花噗的也跳上床来,挨着林小姐的腰部摩擦,咪呜咪呜地叫了两声。”
对,这就是茅盾爷爷笔下《林家铺子》中的一段话。文学巨匠茅盾爷爷原名沈德鸿,一八九六年七月四日出生于水乡古镇乌镇东市河北侧的观前街老屋。他一生写过许多文章,有《虹》、《春蚕》、《子夜》……还有著名的农村三部曲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中长篇小说。他的文章中有许多揭露和批评当时社会的黑暗。《春蚕》就是这样的。他用过众多的笔名,有一些笔名还与故乡乌镇有一定的联系呢!像其中的四珍,就是因家乡的三珍斋的酱鸡而取的。他的许多文章与故乡乌镇有关。像他童年观看过祖母养蚕,因此积累下素材,后来就写下了《春蚕》这一篇有名的文章。又像《林家铺子》,就是取材于乌镇的一家商铺。
从茅盾的所作所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许多高贵的品质。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在一次考试中,便把“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一句话作为论点写了出来。茅盾小时候非常热爱学习。茅盾的恩师沈听蕉先生让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优秀者有奖。小茅盾常常获奖。当然这与他勤奋学习离不开的。这也为他日后走上文学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茅盾长大以后为家乡做了许多事情,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作了巨大的贡献。
我读了一些茅盾的文章,更加理解他追求真理,尊师重教等的优秀品质。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把他的故居修整了一番……作为茅盾故居向外开放。
中国的文学巨匠、社会活动家,我心中的巨人茅盾爷爷,你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你又是那么勤奋好学、尊师重教,你是那么执着地追求真理……你的一切都让我折服,你的丰功伟绩让我赞叹不已。啊,茅盾爷爷,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只有她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寂静的孤寂。
张爱玲,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一个民国的奇女子。她的浮华,她的美貌,她的才情为旧上海增添了几许风韵。
她的才情在旧上海有几人能及?文字在她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她的笔下,女性是自私的,是城府的,是势力的……正是因为这样,她的文字的充满了苍凉,更真实的反映了她独特的人生态度。
有人说,张爱玲是世俗的,但她却世俗得如此精致。曾听过这样一段评价:张爱玲是一个斤斤计较的小女人,她认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比抽象理想来得重要。的确,张爱玲确实是这样一个女人。她物质、世俗,但同时她也是高雅的。再也没有一个女人能够像她一样,亦雅亦俗,世俗得精致,落寞得繁华,守得住苍凉,耐得住灿烂。
她的爱情轰轰烈烈,干干脆脆。留不住的终究留不住,不如放手。她爱的轰轰烈烈,放手得干干脆脆。因为《封锁》与胡兰成相识,因为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而相知,抛开年龄、身份、阶级一切外在因素而相恋,明知胡兰成是大汉奸却坚持爱下去。但无奈世事多变,仅仅三年的爱情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这短暂的三年成为她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终于,再也没有《金锁记》问世。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她的一生看得透别人,却看不破自己。她的与众不同也暗示着她的悲惨结局——她挣脱不了,选择自杀。
她在死亡时,又一次复苏。张爱玲这个名字一夜之间浮出了水面,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美。隔着文字的空间和时间望去,是不是越光辉的成就就越凄凉?她的一生就好像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地叹息。太过独特而终究不被时代所容。
我想,一颗敏感而高雅的灵魂,一种世俗而精致的生态,即使死亡也风韵犹存,她的灵魂会一直缭绕在旧上海的上空。
朱自清是一个感性十分敏感的人。因此,我十分喜欢他。
朱自清外表沉默朴实,内心却充满爱国激情,这是每个国家人民已有的激情,而他却最为突出。他虽没有能力去抗衡,但用充满激情的文章时刻鼓励着人民打倒帝国主义。这一点可以证明他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他的文章感染了我的爱国心)。
散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中,朱自清在电车上因为喜爱而“两次三番地看那白种的孩子”,没想到的是:
“那小西洋人本坐在我的对面;走近我时,突然将脸尽力地伸过来了,两只蓝眼睛大大的睁着,那好看的睫毛已经看不见了;两颊的红也已褪了不少了。和平,秀美的脸一变而为粗俗、凶恶的脸了!……
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皇失措;我的心空虚了,四面的压迫很严重,使我呼吸不能自由。……”
从这几句可以看出朱自清是一个敏感自尊的人,但有不是那种能以气势在现实情境中取胜的所谓“勇者”。
诗歌《羊群》中,朱自清描述了月夜一群羊被咬的情景。其中,“美丽和聪明”的羊群可以看做是作家自我人格的化身,而狼群则是作家感受到的外部敌意力量。
……
朱自清很敏感,经常陷入深深的哀感中……
毛泽东曾说过:“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寒假里我读了许多巴金的作品,几乎每一篇都令我深有感触,因此我的读后感已不只停留在其中的单篇里了,倒是很想来试着谈谈他那别致的写作风格了。
首先,我喜欢巴金的短篇小说,是因为我认为它们很具莫泊桑、契柯夫等外国著名短篇家的风味,如果你在阅读时没有留意作者的姓名,没准还会误以为那是一篇译文小说呢。语调运用娓婉温和,仿佛诗颂般地向读者讲述着现实对人性的脆弱心灵所带来无奈与忧伤,夸张着内心丑恶与善美的脸庞;激动时充满了希区科克悬念电影中诡异的神秘,平静时又仿佛朱丽叶与罗密欧在担忧对她的爱情就好比阴晴圆缺的月亮。巴金的小说中总不乏对人物心理与小说背景的细腻描写,在《爱的代价》中,年青而又无知的主人公像个贪婪的孩子似地委缩在老情妇的怀中享受着她的爱抚,而同时又蠢蠢欲动地想征服眼花缭乱的世界,当他摆脱了过去以为自己将要因迎来崭新的生活时,却发现早已迷失了自我,最终获得绷溃的结局。在《春天里的秋天》中,带着枯叶的晚风轻拂过两个若即若离的忧伤心灵,也似乎预示着年青人注定被时代催残的悲惨命运,在《苏堤》中,如水的月色下隐约透出三潭印月半掩的身影,就在这么一个充满了游览雅兴的美好夜晚,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无奈与心酸的故事,读后令人陷入深思……以上大概就是我对巴金小说最初的印象了。
后来在一些晚期作品中,我发现巴金的创作风格与路线有了很大的改变,由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了深刻冷静的人生世相的揭示,例如长篇小说《第四病室》中描写的地狱般的住院生活以及医院和病人之间荒唐的金钱关系,以及《寒夜》中讲述贫苦并患有肺结核的知识分子汪文宣被现实生活无情地毁灭了一切理想,意志消沉最终获得死亡的结局……依然是让人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与背景描写,但讲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令我们这一代所难以置信的现实,使人在阅读时无法拒绝虽然心中早已充满了对那个世界的厌倦。
我认为不管是巴金在哪个时代的作品,其艺术技始终是超拔群伦的,并随着岁月的冲刷呈现出徐徐燃燃的纯青之火,是绝对值得一览的。虽然至今仍有许多人对他的后期作品作出了极力得否定,认为是在走下坡路,但我想我还没有足够的阅历对此做出什么评价,如果你真想对此有所了解的话,那就需要靠自己去阅读与体会了。
每当我在感到伤心难过时,都会想起幽默的老舍先生。
老舍先生有很多经典作品。他的作品总时不时“注射”进幽默感,但也含有一些批评和讽刺的语气。譬如,他所写的《马裤先生》就充分体现了老舍先生的幽默感。马裤先生在始发站的火车上,遇见了老舍先生,问:“您是从哪儿上车的?”这时火车还没开,还停在车站里呢!不从这儿上车从哪儿上车呀?于是,老舍先生打趣地反击:“您又是从哪儿上车的啊?”这一情节就让人捧腹大笑。《马裤先生》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安排巧妙,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描述。老舍在写茶房表情时就使用了特别的比喻法,比如说:“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老舍先生用词风趣,有些小地方并不直接写出,如写马裤先生吐痰吐到车顶上,就说是“照顾了车顶”。这篇文章虽然幽默,但也批评了马裤先生“不顾别人,只管自己”的思想。
老舍先生擅长把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变成文章。他写的《小麻雀》则清楚、生动地描写了小麻雀的一举一动。一只活泼的小麻雀便“跃然纸上”。
老舍是个亲切、受人尊敬的人。他认识的朋友很多。上到国家总理周总理,下至清扫大街的工人。在他葬礼那天,第一个赶到的人是总理夫人。她说,如果周总理还在世,他一定第一个赶到。
让我看不惯的是,老舍先生给自己的子孙取名字太随便,“舒甲、舒乙”都会用上。不过,老舍先生并不会让他们跟他一样走文学道路,而是随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去学东西。
这就是我喜爱的作家——老舍。
一张瘦削的脸,透露出平常人没有的坚强;两道严肃而慈祥的目光;一头乌黑的硬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的直竖着;隶体“一”字似的胡须。他,就是鲁迅。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曾被伟大的毛主席评价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人民誉为“民族魂”。鲁迅先生曾经是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可到了后来,他弃医从文,放下了用来救人的手术刀,拿起笔,以笔作武器,与黑暗势力战斗了一生,揭开了他们无比丑恶的嘴脸;鲁迅先生一次又一次被黑暗势力所迫害,当自己的文章被屡次查封是,他仍然不放弃,先后用了153个笔名与国民党等黑暗势力做抗争。
你用你那伶俐的口齿,解放了人民庸俗的思想;只用一支笔,就能痛打中国的“卖国贼”。你用那慈祥的目光让下一代得到一丝温暖。思想不受时间影响的,只有你——鲁迅。
鲁迅先生关心青年、爱护下一代的心更是无微不至的。他给予那些失落、受人轻视的青年极大的帮助,阿累就是其中的一个。
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让我对鲁迅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是幽默风趣、乐于助人、关心下一代,在危险面前从不屈服的人;是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
已经有很多人评价过你,和他们比起来,我的文字不算精炼,也不那么优美,但这是我最真心的话语。你的文章有着号召力,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会细细品味的!
这,就是我心中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