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花落春还在作文

时间: 11-16 栏目:话题作文

1花落春犹在

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古往今来,诗人们总用多姿多彩的花儿来衬托春天。春天,就这样被各色的花朵点缀而成,或素雅,或浓艳,或平淡,或清高……成为了春色的最好见证。

可叹的是,再美的花也逃不过凋零的宿命。纷纷扬扬的花瓣飘散空中,凄美地带走一片云彩,顺路似的将春天也捎走了,带走了春光,带走了自然的美,美丽瞬间消逝。但是,花朵带不走我们心中的春天。只要我们心中怀有梦想,随时随地随刻都是春天,都有春天的缕缕芳香。

心怀梦,春便存。

如昙花,虽然仅有一夜的静谧美丽,但它却将永恒的香气长存人们心中,荡气回肠,久久不散。那是一股悠远流长的静谧,与妖冶玫瑰不同,玫瑰的香只不过如阳光直射蝉翼般的透明简练,在其中品不到所谓的内涵长久。

回想历代史上人们的“牺牲”,细细冥想,失去的与得到的确成正比。汉时,王昭君为国毅然出塞,用自己的大好后宫前程换来了汉朝与匈奴的和平相处。风中昭君那飘悠的裙摆,姣好却坚定的背影使人钦佩,她为了国家,离开了祖国,远嫁匈奴。虽然花容远去,但坚毅容颜却深刻的刻在了人们的心间,那是一股倔气。花落春犹在,是绝境中的坚强。

宋朝,苏轼获官位后屡屡被贬,经过屡次不爽的贬位后,苏轼看淡官场,与别人所眼红的功利名位渐渐远去,但苏轼却更为开阔,笔下清风缕缕,一词一句一诗映于纸上,为苏轼铺出了更为辉煌的文学之路。花落春犹在,是逆境中的豁达。

外国,世界文化史上三大怪杰:弥尔顿、帕格尼尼和贝多芬。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弥尔顿,最优秀的诗作是在他双目失明后诞生的,他的文字是一缕清丝;世界级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一个将小提琴音乐推广到世界各地,将音乐发挥到尽致的天才哑巴,他的音乐是一片细腻;十指跳跃于黑白键盘的贝多芬即使耳朵失聪,却依然屹立不倒,创作出了《英雄交响曲》,他的乐章是一曲潇潇。花落春犹在,是困难中的坦荡。

只要有梦想,随时有春天。

蓦然回首,会心一笑,原来,春天

就在我们身边。

2花落春犹在

风住尘香花已尽,平芜尽处是春山,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斜阳,惆怅。

——题记

拾一朵落花,在茵绿的春水边久久伫立,一轮皎洁的明月从远处巍巍的古塔边探出头来,缕缕月光照射在水面上,像撕下了一张淡黄色的网。恍惚间,那座江南故里的旧宅似乎倒影在水面上,隐隐约约。而记忆之流也回溯到那段岁月,再回首,往事依然如旧……

我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活在江南水乡,故而就有一座老宅。我们家虽谈不上阔绰,但也家道殷实,这老宅虽不深,但也颇有江南风味。宅前便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每至花期,花田里便有数不清的彩蝶翩跹飞舞。幼时的我最爱在田里采花捕蝶。宅后便有一条小河,是长江的分支,河上横跨一弯小拱桥。河那边就是稻田,秋天稻子成熟时,那清冽的小河仿佛被泼上黄染料似的。宅北边的矮丘上是片竹林,梅雨时节,我最爱打着伞在竹林中穿梭。庭院里古色古香,有一口蟹眼天井,一棵老槐树和我种的一些花草。生活是那么怡然静谧,可一纸文书,让这延续百年之久的一切戛然而止。

老宅这一地区被划为高科技工业园区,当听到这一消息后,我代替爷爷回江南看看,才至巷口,一切景象让我不敢相信这曾经是我的故里。原本熙熙攘攘的门前已经空无一人,整巷人已经全部搬迁。油菜花田和稻田已经被工地建筑材料重新填色,远方的竹林在夕阳的映衬下也是满目苍凉。整条巷内除了我们家的老宅外其他房子都已夷为平地。我们家的老宅因为比较高,还未拆完,提到有人正准备驾驶着钩机要拆,我立马冲上去,恳求那人容我再回去看一看。那人也是本地人,他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便点头允了。我一进院门便看见了那棵倒卧在断墙与瓦砾间的老槐树,抚摸它苍老的树枝,想起洗掉时曾靠着它读书,不禁一时落下泪来。槐花已落,我拾了一满兜的落花匆匆离去,不想再影响工人施工。同样是春天,这春天怎么就这么冷?这落花怎么就这么凉?这一切就这样让人感伤?

半夜,我辗转反侧,夜无眠。沐浴着满天星光,徜徉于老宅后面那条逶迤的小河岸边,留恋之情不禁袭上心头。站在石拱小桥上凭栏凝思,那河水泛起的轮轮涟漪,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它唤起了我多少情思,又有多少缅想!又是恍惚间,我与老宅共度的年少时光似乎又呈现在这小河的粼粼波光之中……

老宅虽然不复存在了,可它永远矗立在我的记忆深处,熠熠闪光!

花落,春犹在;宅无,忆方存。

3花落春犹在

闫陌走了,闫陌走的时候,老成家的迎春花落的满地都是。

邻居们劝老成扫掉这些焉了的迎春花。老成不肖,他说看到这一地的黄瓣瓣就好像陌陌又回来了一样,他舍不得。

闫陌是老成捡来的孩子,说是捡的,其实也不是很对。那年老成在一条小路上碰见了娘家的远方亲戚,亲戚跟他说自己有点急事,孩子先给你抱着,等他办完事再把孩子接走。老成这人心眼好,也没往多处想,最后老成在小路上等了一天一夜,就再也没见那亲戚回来。

闫陌没来之前,老成只有院子的那棵迎春花。所以他特别盼望春天,他总是对着那颗迎春说:“春天多好啊,花花绿绿的”。

闫陌来时的第一个春天院子里的花开的阳光灿烂。老成给男孩起名叫闫陌,因为是在小路上遇见的,至于“闫”,老成说:“随人家的姓,等孩子长大了,跟他爸妈还能熟络”。

闫陌三岁的时候已经很讨人喜欢了,加之老成这人古道心肠,邻居们都对这个来历不明的孩子宠爱有加,卖水果的会时不时向他嘴里塞一颗去核的樱桃,养鸡的大婶会趁人不注意时塞给老成两个鸡蛋,裁缝店的老奶奶给他们家做了一床新被面……

这些,老成都记在心里。

闫陌来到这里后,老成就更加期盼春天了。老成在春天里一遍又一遍的喊着:“陌陌,陌陌,快来抓我,快来抓我”。身后的小男孩咯咯的笑着,跑着,他们的身子和盛开的迎春花来回摩娑着,花落满地。

闫陌和老成,在每年的迎春花的落黄里,亲如父子。

爱可以不分亲疏,血浓于水的亲情就这样被两个本应陌然的生命演绎成一段美丽的谎言。

老成裹紧怀里的小男孩,哽咽着说:‘陌陌啊陌陌,你看迎春花还都开着哩,陌陌啊陌陌……“

闫陌走了,闫陌走的时候,本该争相开放的迎春花落了一地。

邻居们劝老成,捡来的孩子不是宝,你全当回他爹娘那享福去了。

老成没有做声,他看着凋落的花瓣想:现在应该,还是春天吧……

4花落春犹在

医院的病床上,小姑娘眼里流露出最后一丝绝望,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捏了捏手里的鲜花,一瓣花片哀伤地落下,伴随着那微弱的气息撞向了地面!这个被从汶川大地震现场救回来的小姑娘终于没能挨过难关最后因抢救无效变成了飞向另一个王国的天使。

她的脸很干净,一如那纯洁而高贵的康乃馨。她走的很安静,一如那花瓣悄然地落下,在场的人泪眼朦胧地发现,她的嘴边依然带着那幸福的微笑!

是啊,她是幸福的。

在这次自然抛给人类的灾难中,有多少人于噩梦中溘然长逝,他们还未来得及向自己的亲人、朋友施以一个感恩的微笑,还未来得及向自己的幸福做最后一个祈祷,他们未说一句话,未睁一下眼,便与大地融为一体。而她,这个纯洁的小天使却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向她的恩人报以微笑。鲜花凋落了,可微笑永存,这微笑就是春天,大家在这里感到了无尽的温暖。

她,是希望和永恒的象征。

她的身上凝结了无数的优秀品质,这品质是从容,是安详,是团结,是永恒。

汶川大地震的爆发将人类的无数优秀品质浓缩在了这个小姑娘身上。我们自豪地认为,汶川大地震震塌了楼房,震不塌人们的自信,震裂了大地,震不裂人们的亲情,让它肆虐吧,我们有着生的希望和爱的光芒,花落春犹在。

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的无限关怀让每一个灾民感受到了春的温暖和希望。全国各地集中起来的救援物资有力地支撑着灾后重建,新闻媒体的热切关注温暖着他们受伤的心,这个大家庭的一切一切,都向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诉说着这样的简单而又真实的道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花落了,不怕,因为春犹在!

小姑娘可以放心地走了。她开放在春天,凋落在春天,春天即成了她的永恒。

长眠于汶川的烈士们,可以放心地走了,你们的生命之花将在一代代人的心中开放,永不凋落!

正在伤悲中的人们,可以放心了,民族的信念现已牢固地昭示这这样的永恒:我们是打不垮的,因为我们心中有春天,花落春犹在!

5花落春仍在

鲁迅确实是一座大山,只是这座大山对于很多人来说意义不尽相同罢了。

有的人以为鲁迅是座大山,尊崇的是鲁迅的人格魅力与思想高度;他们以鲁迅为师,乃大山的攀登者。有的人则出于所谓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怪调,把鲁迅文章的苦涩与难懂当作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时刻想着如何能从这五行山下逃脱,以重振齐天大圣的威名————其实他们顶多就算群皮肤光滑些的猴子!在这两种人之外,还有一种人,他们则把鲁迅当作一座话题大山,常以鲁迅为题广设擂台,让天下英雄前来各抒已见,竞先争锋。当然,他们在提供一个讨论平台的同时,也不忘了趁机会在山脚下以各种方式开煤挖铁掘银淘金。

可以想象,当这三股势力交汇一起时,那将是多少壮观的场面!80年前毛主席的名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一溜烟就变成了“岁岁鲁迅,今又鲁迅”了。这不,因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在语文教材中再次削减鲁迅文章,鲁迅话题又一次在媒体上被炒得热火朝天,差点成了一件老百姓街谈巷议的“国家大事”。

其实这几年关于鲁迅的讨论,一个紧跟其后的关键词都没离开“教材”二字。有些人以为鲁迅文章是我们教材的脊梁,如今脊梁一根根地被抽走换掉,我们的学生将难以抬起头来挺起腰来,其严重程度不亚于当年共工怒撞不周山,把天柱

撞折,以至于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位。其实这种观点挺好笑的,因为它总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杞人忧天!

如果我们将现在的教材与过去的教材对比,我们会发现,鲁迅文章之所以近年来频频被削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我们教材里的鲁迅文章放多了。如果我们不适量地削减鲁迅作品,又如何从篇幅有限的教材里引入另一些优秀作者的文章呢?时代在进步,百花园里愈发需要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至于有人担心鲁迅文章在教材中的减少,会使得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日渐式微。其实这种担心窃以为也有些多余。难道我们对于鲁迅的学习,就只局限于教材里的那几篇文章吗?须知,教材里的鲁迅文章,只是一个引子而已,真正对鲁迅精神的学习与体悟,远在教材之外;而且,只要我们的社会一日未真正和谐,鲁迅文章就依然会有市场。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俞樾参加礼部科考。当时的考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在卷首首句答曰:“花落春仍春。”对于鲁迅文章被削减,我们也可如是观。

注:俞樾,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国学大师。1850年因“花落春仍春”而深得主考官曾国藩的赏识,获得朝考第一,并从此声名鹊起。

6花落春仍在

花样年华,正在慢慢减退,就如同现在的冬季,正在被春所替代。悄悄地走进花园,发现曾经养的那个风信子,已经零落了。真快,才种了一个月呢,就枯萎了啊。看来时间真是不容易摧毁,因为是他在摧毁别的东西。但是难道说,没有花了,春就没了么? 那河面上抽芽的杨柳,不就是春么?那暗暗融化的白雪,不就是春么?那流动起来的小溪,不正在诉说春带来的喜悦么? 人们脱掉棉袄,在草地上活动起来,摆托冬季的懒散,开始新一年的种植。

菜园里蜂蝶飞舞,正带来春的忙碌的气息呀。迎面吹来的春风,摆托冬季的萧瑟;淅淅沥沥的春雨,摆托冬季的冷淡;漂浮着的空气,摆托冬季的寒冷……花落了春仍在,就算没有万紫千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