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时间: 08-30
栏目:方案
方案一: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1.1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1.2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1.3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1]。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9]、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二、生态园基础设施规划
2.1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m。
2.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2.3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方案二: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都市休闲游的兴起,促使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持续增长。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开发运作模式。通过逐渐带动引导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地方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汕尾也不例外,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加丰富,追求多元化、立体性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工作压力,调节生活平衡的愿望与日俱增。但是,全市境内目前尚无一处集休闲、娱乐、观光和健身于一体可供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生态园,建设一个生态园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红海湾xx村自然条件优越,村风淳朴,村内无任何有污染的企业,公路直达本村,距深汕高速入口20公里,离汕尾市区也只有25分钟的里程,距红海湾风景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经营目标:形成汕尾社会各界人士休闲养身会所,品味正宗汕尾海滨野生鱼类,虾类,果蔬园等健康食品,尽情享受农夫乡村田野农家生活,把红海湾xx村生态园打造成最具汕尾海滨特色的绿色生态园和农家休闲中心,提高红海湾、xx村社会知名度带动xx村经济发展。塑造“汕尾海滨,鱼米之乡”标志性绿色生态园。红海湾xx村生态园以村自然风光为主体,共计总面积xx亩,分三个方面形成。
一方面挖土坑面积为xx亩,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不仅可以提供外需也可以让宾客自己垂钓挑选入菜。
另一方面面积xx亩,是生态园的中心,园区的主要活动空间都布置在这一边,初步规划将在沿岸建成绿色长堤、垂钓亭台、休闲小筑、渔人码头,最浓墨重彩的要数点缀在水面如同绿色珍珠般的一个小岛,岛上将根据需要建设休闲烧烤区、垂钓台等一系列具有汕尾特色的建筑,营造汕尾海滨的生活方式。让在都市中疲惫的人们惬意地享受汕尾海滨的放松、舒适和毫无压力的生活。在岛上可以玩玩水、钓钓鱼、看看书或约三五知己打打麻将、打打牌,享受远离喧闹城市的快乐生活。还可以品尝汕尾特色的绝无任何污染的地方特色水产、新鲜的蔬果等,辅以农家土灶的烹饪方式,享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汕尾农家风味。
再者以xx亩为种植区,周围都是当地农民种植的草坪,与水面结合,四季常绿,草坪是我们生态园的一大特色,让宾客在休闲时体验农村的田园风光。分别开避名贵树种种植区,果树种植区,精品水果种植区,大棚生产区,家禽散养区五个区,让宾客在休闲之余各需所取,既给宾客提供了无污染、无公害的美味食物,又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之外体验轻松愉快的农家乐。
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委员会专家高剑锋表示:“生态园将1600多年前陶渊明所设想的梦里桃花、生活富足、人与人怡然自乐的和谐社会理念变为现实。将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城乡田园生活的和谐画卷。生态园创造性地开辟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模式。”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宋喜来表示,农业生态园这种农业模式在全国有不少家,主要是建立和推广高科技农业的项目与合作模式,最终达到村里满意、管理者满意、承包者满意、地方政府满意。所以这个项目还要靠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红海湾xx村生态园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设计原:(1)因地制宜,凸显基地特征(2)以人为本,满足多方需要(3)以绿为主,倡导生态建设(4)贴和时代,彰显现代社会生活文明特质(5)放眼未来,注重可持续发展.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二、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某些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三、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四、绿色消费,形成品牌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五、园林规划,生态布局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生态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2m。
六、科学排灌,保护环境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七、绿化设计,四季常青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垂钓区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以上,落叶树占20%以上,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方案三: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农业生态园也称农业休闲园,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农业生态园面临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功能。但一些生态园的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园丰富的资源内涵,因而造成园内功能分区不明确、旅游线路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资源。另外,以旅游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受本身规划设计影响,客源渠道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到较远城市的外地游客。再者,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
2、旅游形象定位模糊
生态园开发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就需要整体定位和科学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现在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只是凭籍温暖的气候及特色风情,大建别墅和娱乐场所,开发大规模度假村而偏离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如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农业生产和布局单一,没有突出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和“绿色产业”优势,导致观光性不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所以整个生态园形象不明显,品牌不突出,没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因此,在制定规划和投入资金时应突出主题、把握方向,避免偏离“农业旅游”的主题,失去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优势。
3、生态示范作用不强
观光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的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和“生态文化”内涵。有些生态园开发只以观光农业为幌子,单纯追求营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生产的无公害产品也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园经济,其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4、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和示范现代农业技术的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农业生态园规划原则
1、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1.1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1.2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2、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2.1生态农业示范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设计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旅游特色。
2.2、观光农业旅游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
2.3绿色食品生产园
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2.4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
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
3、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3.1、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
3.2、生态农业示范区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3.3、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4、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4.1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m。
4.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4.3、园林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一、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以惠东永记生态园为例,设计中就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
1.1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园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
例如在永记生态园的新规划中,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1.2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1.3科普教育功能区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1]。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9]、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二、生态园基础设施规划
2.1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m。
2.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2.3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方案二: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都市休闲游的兴起,促使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持续增长。观光休闲农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开发运作模式。通过逐渐带动引导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地方自然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汕尾也不例外,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更加丰富,追求多元化、立体性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工作压力,调节生活平衡的愿望与日俱增。但是,全市境内目前尚无一处集休闲、娱乐、观光和健身于一体可供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生态园,建设一个生态园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红海湾xx村自然条件优越,村风淳朴,村内无任何有污染的企业,公路直达本村,距深汕高速入口20公里,离汕尾市区也只有25分钟的里程,距红海湾风景区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经营目标:形成汕尾社会各界人士休闲养身会所,品味正宗汕尾海滨野生鱼类,虾类,果蔬园等健康食品,尽情享受农夫乡村田野农家生活,把红海湾xx村生态园打造成最具汕尾海滨特色的绿色生态园和农家休闲中心,提高红海湾、xx村社会知名度带动xx村经济发展。塑造“汕尾海滨,鱼米之乡”标志性绿色生态园。红海湾xx村生态园以村自然风光为主体,共计总面积xx亩,分三个方面形成。
一方面挖土坑面积为xx亩,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不仅可以提供外需也可以让宾客自己垂钓挑选入菜。
另一方面面积xx亩,是生态园的中心,园区的主要活动空间都布置在这一边,初步规划将在沿岸建成绿色长堤、垂钓亭台、休闲小筑、渔人码头,最浓墨重彩的要数点缀在水面如同绿色珍珠般的一个小岛,岛上将根据需要建设休闲烧烤区、垂钓台等一系列具有汕尾特色的建筑,营造汕尾海滨的生活方式。让在都市中疲惫的人们惬意地享受汕尾海滨的放松、舒适和毫无压力的生活。在岛上可以玩玩水、钓钓鱼、看看书或约三五知己打打麻将、打打牌,享受远离喧闹城市的快乐生活。还可以品尝汕尾特色的绝无任何污染的地方特色水产、新鲜的蔬果等,辅以农家土灶的烹饪方式,享受一下原汁原味的汕尾农家风味。
再者以xx亩为种植区,周围都是当地农民种植的草坪,与水面结合,四季常绿,草坪是我们生态园的一大特色,让宾客在休闲时体验农村的田园风光。分别开避名贵树种种植区,果树种植区,精品水果种植区,大棚生产区,家禽散养区五个区,让宾客在休闲之余各需所取,既给宾客提供了无污染、无公害的美味食物,又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之外体验轻松愉快的农家乐。
全国新农村建设实施委员会专家高剑锋表示:“生态园将1600多年前陶渊明所设想的梦里桃花、生活富足、人与人怡然自乐的和谐社会理念变为现实。将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城乡田园生活的和谐画卷。生态园创造性地开辟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模式。”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执行副主任宋喜来表示,农业生态园这种农业模式在全国有不少家,主要是建立和推广高科技农业的项目与合作模式,最终达到村里满意、管理者满意、承包者满意、地方政府满意。所以这个项目还要靠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红海湾xx村生态园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设计原:(1)因地制宜,凸显基地特征(2)以人为本,满足多方需要(3)以绿为主,倡导生态建设(4)贴和时代,彰显现代社会生活文明特质(5)放眼未来,注重可持续发展.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二、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某些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三、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四、绿色消费,形成品牌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五、园林规划,生态布局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生态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2m。
六、科学排灌,保护环境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七、绿化设计,四季常青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垂钓区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以上,落叶树占20%以上,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方案三:农业生态园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农业生态园也称农业休闲园,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农业生态园面临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功能。但一些生态园的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园丰富的资源内涵,因而造成园内功能分区不明确、旅游线路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资源。另外,以旅游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受本身规划设计影响,客源渠道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到较远城市的外地游客。再者,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
2、旅游形象定位模糊
生态园开发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就需要整体定位和科学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和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现在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只是凭籍温暖的气候及特色风情,大建别墅和娱乐场所,开发大规模度假村而偏离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如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农业生产和布局单一,没有突出兼具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和“绿色产业”优势,导致观光性不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的观念,缺乏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所以整个生态园形象不明显,品牌不突出,没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因此,在制定规划和投入资金时应突出主题、把握方向,避免偏离“农业旅游”的主题,失去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优势。
3、生态示范作用不强
观光农业生态园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的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和“生态文化”内涵。有些生态园开发只以观光农业为幌子,单纯追求营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的模式来设计和生产,生产的无公害产品也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这种缺乏文化内涵的生态园经济,其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的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的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4、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具有休闲、娱乐和求知功能的生态、文化科普旅游。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的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发展的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和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的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和示范现代农业技术的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农业生态园规划原则
1、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1.1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1.2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基于观光农业生态园缺乏拳头产品,难以深度开发的现状,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2、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
通过科学规划设计,现代化的观光农业生态园应该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2.1生态农业示范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设计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目的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在全园建立起一个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并对边缘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行示范,体现生态旅游特色。
2.2、观光农业旅游园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将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当地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在体现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园艺核心技术,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进行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园”。
2.3绿色食品生产园
在“绿色消费”已成为世界总体消费的大趋势下,生态园的规划应进一步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的规划,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并注意将有机农产品向有机食品转化,形成品牌。
2.4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
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
3、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3.1、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
3.2、生态农业示范区
另外,为了提高生态园的经济效益,生态园中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经过科学规划后的生态园,将会以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园主要的“生态旅游”核心内容,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3.3、观光旅游区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所以生态热、回归热、休闲热已成为市民的追求与渴望。生态园新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4、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4.1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园林主干道宽约5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园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m。
4.2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4.3、园林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助性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总之,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业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