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
时间: 08-19
栏目:方案
方案一: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
20xx年,我县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自觉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年”为抓手,拓宽德育途径,争创德育特色,提高德育实效。
一、完善德育“精细化”管理,切实推进全员育人
1、健全“精细化”德育工作机制。以《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指标》、《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测评细则》为标准,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定期召开全县德育工作会议,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促进德育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
2、积极推进全员育人。各学校继续健全学校党、政、团(队)、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德育管理模式及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全员育人工作氛围。选拔专业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各教研片定期举行了班主任工作论坛、研讨会及校本培训,加强交流研讨,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德育导师制”,提倡教师人人做学生的导师,增强全员育人意识与能力。
3、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向模范教师学习、师德师风评议、师德检查、参与家访、举办师德论坛等形式,引导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在全体教师中积极倡导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良好风范,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引领学校德育。开展县“十佳德育工作者”、“十佳班主任“评选工作,大力表彰各级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巩固青少年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1、理想信念教育。围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强化德育课堂、主题活动渗透,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道德礼仪教育。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给他人添麻烦,做文明有礼的连江人”等系列活动,注重礼仪、礼节、礼貌,不给他人添麻烦,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为核心的养成教育作为突破口和关键点,把培养道德高尚、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的人作为人格教育目标。
3、遵纪守法教育。围绕“六五”普法规划,将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得同时,整合和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坚持开展“法纪专题月”等法制教育专题活动,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庭审旁听等实践性、趣味性强的活动,丰富法制教育形式,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继续抓好以“校园拒绝邪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为主题的反对邪、禁毒预防教育、严防“黄毒赌邪”向青少年人群渗透。
4、诚信和谐教育。以各级“诚信校园”建设为契机。要求老师带头讲诚信,为人师表,率先垂范,通过典型的事例教育学生诚实待人,形成诚信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
5、雷锋精神教育。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开展“雷锋精神学习宣传日”活动,通过“美德少年”评选,大力宣传雷锋式模范人物,引导学生学习先进、见贤思齐。把学雷锋活动和开展志愿服务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参与到环境保护、家园清洁、文明交通、关爱孤寡老人等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中,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美化育人环境
1、以环境建设为载体,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各学校(园)要在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重点做好显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文化、楼道文化、教室文化、草坪文化、墙壁文化、板报橱窗文化。学校要通过完善校训、校歌、校徽等设计,体现学校特征和教育理念。
2、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注重全方位的挖掘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各类活动要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活动要突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大胆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实现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活动目标。
3、以制度化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建立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制度化建设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要“全”,制度要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二是要“细”,内容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三是要“严”,真正做到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四、抓好相关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1、做好网络道德教育。利用数字青少年宫推进网络德育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网络育人作用。在净化校园网的基础上,突出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抵制不良信息,提高网络免疫能力。
2、做好心理健康辅导。要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构建和谐校园、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性。要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工作,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要创造条件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和团体辅导活动课,逐步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配置专兼职人员,对存在心理困惑的教师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培养师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3、关爱特殊学生群体。学校要特别关注单亲子女、留守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外来工子女、学习行为后进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帮、扶、辅教育。进一步落实“特殊学生”课任教师教育分工负责制,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做到“摸清情况、采取措施、教育有效”。
4、抓好“三结合”网络建设。学校要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积极构建“共建、共管、共育”的德育模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一主两翼”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努力构建有特色的德育工作新体系。学校要把家长学校办学工作列入常规,加强管理,并与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协调和组织好家长学校的工作,加强计划性,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效果。依靠公安、工商、文化、建设等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五、加强德育工作研究,提升育人水平。
1、抓好学生德育评价工作。学校要继续研究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以切实推进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注意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激励性,采用多主体、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努力发挥德育评价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教育发展功能。
2、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开展班主任专业能力调研,结合《福州市班主任专业能力评价标准(试行)》,开展优秀班会案例征集活动,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完善德育、团队片区沟通交流机制,相互学习,互通德育工作信息,共同提升德育、团队干部工作水平。
3、加强德育工作调研。发挥德育科研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指导作用,县局决定成立“德育研究工作室”,组织开展并指导学校开展德育重点课题研究。学校也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组织教师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开展德育校本课题研究。鼓励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内涵、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
方案二: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推进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
为大力加强文明健康校园建设,学校以德育工作创新为总抓手,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内容和要求,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根据县教育局20xx年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推进德育创新工作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成员由德育处工作人员、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家长代表、班主任组成的领导小组;形成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工作责任制,实行德育工作项目化管理,强化德育工作绩效考核。
二、主要内容
(一)全面推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
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课堂工作的主导渠道。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当前学生思想品德特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努力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2.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
3.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在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参观爱国主义、法制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手拉手互助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清明节扫墓”、“学雷锋活动月”和“社区志愿者行动”等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努力开展和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
4.深入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
搞好每学期一次的法制讲座,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网上法制小课堂,邀请公检法等部分进行法制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做合格的小公民。
(二)加强学校德育阵地建设,提高全面育人效果
1.丰富和规范升旗仪式,打造德育新战场。
按照要求和规定举行升旗仪式,根据节日和学校总体安排,组织好国旗下讲话,内容包括传统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常规规范、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让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成为德育阵地;开展每周之星评选及颁奖。通过班级上报参评、年级择优推荐、学校审核进行每周之星的评选,内容包括文明之星、学习之星、感恩之星、尊师之星、守纪之星、卫生之星、礼仪之星等等,注重典型事迹的宣传,获奖学生的事迹简介张贴在宣传栏,这样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学校整体德育水平;国旗下宣誓、诵读。按照惯例,升旗仪式最后进行国旗下宣誓和学生诵读,宣誓内容主要是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学生诵读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部分节选,激励学生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2.关注每一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始终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发挥导师的全面育人功能,将导师评价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的“育人效果”项目中,实行月台账管理,激发导师在全面育人方面的动力。二是每学期开始前开展“学校发展我的使命,学生发展我的责任”大讨论主题活动,将“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最主要的责任。每一名教师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剖析,并在大会发言。通过反思与剖析,交流与共享,会后每一名教师找出问题根源,列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要继续发扬和坚守的五种好的经验做法,也列出自己三种需要整改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限。三是建立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机制。协助各班级各年级根据各自实际,制定详细计划,将小组合作和班级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充分调动小组合作的积极性,达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合作等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成为班级、学校管理的主人。
3.完善制定新机制,推动学生阶梯发展。
一是完善学生自治管理制度。学校学生自治管理主要依托红领巾监督岗展开。实行公开竞争选举,健全组织部委,落实责任,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合理选配监督员,实行监督员公开承诺制度、监督检查公开制度等,及时公开一日常规检查情况,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加大学生自主管理力度,提高学生自治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干练、组织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学生干部,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新机制。二是分学段建立各种习惯养成规范。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差异,利用暑假期间,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制定分学段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分学段建立养成教育目标,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浅显易懂,简明扼要,注重要求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同时,利用家长会期间,与家长协同配合,促使学生达到目标规范,让学生的全面发展层层推进、逐步提高。
4.畅通家校沟通机制,建立全方位立体德育体系。
一是强化家委会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监督及引导作用,把德育工作列入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定期进行德育工作调研,及时发现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和漏洞,建立学校与家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问题销号管理,巩固家委会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实现家委会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纽带和监督作用。二是通过各种沟通平台,实现导师与家长全方位沟通,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三)完善学生素质评价机制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结合分学段建立的习惯养成规范,明确标准,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注重过程管理,注重激励教育,注重典型带动。建立学生日常管理网络平台,做到反馈及时、方法多样、管理到位、效果凸显。规范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使用和管理,提高“五个一”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八类特殊学生”群体,建立心理干预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服务。
(四)丰富学生艺体活动
一是丰富阳光快乐大课间内容。针对在阴雨天、严寒酷暑等恶劣天气时,学生很难在室外进行大课间活动的情况,学校从四月份开始创编了一套轻动作优美、师生喜欢的《室内广播操》。室内广播操,遵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共编排了八节,头部、颈部、肩部、腰部、四肢等身体全方位都能得以锻炼,同时用节奏明快、学生喜欢的音乐进行配乐,整套操活动力度大,富有童趣、动感与美感,真正做到全天候、全方位、面向全体师生,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二是根据实际,结合“五个一”创建,设立每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和读书节,继续加强校园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提升师生内涵。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巩固德育工作网络,细化责任、建立各种制度、落实措施。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将德育工作创新纳入教师师德及绩效考核中。
2.实行项目化管理,全面落实各项德育工作措施,重点突出3——5个特色项目,打造品牌。
3.加强调度和总结。每月进行一次调度和总结,建立德育工作项目管理台账,进行德育工作创新班级和个人评选优秀项目上报县教育局评选。
方案三:德育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落实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和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精神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激励为先的德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二、组织机构
成立德育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兴卫
组员:王金标、彭新建、史献云、徐红涛及各班班主任。
三、具体措施
(一)、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改进育人观念和管理模式)
1、以育人为本,由高大空远走向近小亲实。德育的实质在于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通过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选择策划组织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以文化、艺术、体育、科技为载体的校园德育实践活动。
2、德育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于社会环境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在增大,因此,提倡德育开放,即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向未来开放、帮助学生“在社会大泳池中学会游泳”,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
3、重视学生品德心理的研究,以“情”育人。认真地研究学生品德心理的矛盾性和多面性,因势利导,以“情”育人,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4、注重班级建设和学生自我教育学校实行班级赏识奖励制度和综合评价制度。德育工作坚持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让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自我评估、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目标。
(二)实现德育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
1、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全方位的潜移默化、感染熏陶、昭示启迪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环境影响、文化熏陶的隐性育人过程。因此,必须努力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构筑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习惯等施加综合影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想教育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营造积极育人环境。
2、探索道德教育新模式。
1)、探索道德教育新模式,促进学校三风建设。中学生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我们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积极探索新时期养成教育模式,促进学校的三风建设。我们结合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开展了“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活动。充分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升旗仪式等阵地,采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征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探索运用“叙述,评议,辨析”德育模式。“叙述,评议,辨析”德育模式能创造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教育氛围,为学校德育创新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针对不同时期的突出问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活动,让学生展开陈述个人观点,进行评议,明确是非。
3)、在德育工作中,探索运用自我教育模式在学生中继续开展观看爱国、励志等优秀影片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如“红烛颂歌”主题演讲,“做文明人让我懂得了什么”“帮妈妈做家务”社会体验活动,评选“十佳文明学生”等并在活动中强化道德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要广泛开展思想道德评价,形成舆论氛围。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思想道德评价对调节青年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热某些突出问题以主题班会等形式通过讨论使广大学生明确应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克制什么;什么是善美,什么是丑恶。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四、各月德育创新活动主题:
略
方案四:南安职专德育工作改革创新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我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并以此为契机,促使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并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并力求在抓好各项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有所改革创新,为创建国家示范校添砖加瓦,夯实基础。基于此,特制定本草案。
一、转变德育工作理念,达成德育工作目标。
(一)树立一个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1、中心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的一切工作,如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后勤服务等工作都围绕着学生开展。没有学生就无所谓学校。
2、关键词:成长。(1)理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智能结构不尽相同,有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之分。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有的学生社会适应性较强,有的学生合作精神较好。应关注、发展学生优势智能,树立信心、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成长,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2)具体内容:“四个学会”。?学会求知。要求学生尽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学好专业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会做人。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懂得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遵守课堂纪律;懂得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增强自律意识。要求学生在家期间懂得尊重长辈,团结同辈,关爱小辈;懂得父母劳作的艰辛,珍惜每一分钱;懂得自己也是家庭一分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求学生在校外期间懂得注重自身学生形象,不给学校、家庭带来负面影响;懂得遵纪守法,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学会做事。在学做事过程中,应讲究办事方法、提高办事能力、提升学会合作。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意识。在办事效率。
校期间,学会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走上社会,懂得和同事、领导密切合作,开创美好职业生涯。
(二)锻造两支德育队伍。即学校德育队伍、学生干部队伍。
1、学校德育队伍。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以学生处、各专业部辅导员、班主任、德育老师、生管和保卫人员为中坚力量的德育工作队伍。2、学生干部队伍。主要由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各学生自治小组构成,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培育三种工作机制。即各尽其责、及时高效、尊重和谐。要求全体德育工作人员明确各自工作职责,站好各自岗位,及时高效地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不拖拉、不推诿,同时在工作
过程中形成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四)达成四个基本目标。即保稳定、抓常规、求突破、促发展。
1、保稳定。即力求确保和谐稳定。学校应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通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学生处、实训处、后勤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具体抓,班主任、生管老师、保卫干部等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抓,家长、政府相关部门配合抓,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学校安全网络,把可能发生的事故降到最低程度。力争为学校的发展、师生的安全提供一个稳定的秩序、和谐的氛围。
2、抓常规。根据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文化素质较低、行为习惯较差、理想目标迷茫的基本情况,学校德育工作应把学生仪容仪表、日常行为习惯、纪律、卫生、安全、出勤、法制、亲情、感恩、心理健康等教育纳入常规工作,反复抓、抓反复,长抓不懈。
3、求突破。在确保稳定、抓好常规的基础上,力求德育工作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如心理健康工作:中职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如自卑失落心理、攻击型人格障碍、理想目标缺失等等,而又没有引起大部分学校的充分重视。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应多关注、多疏导,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多开展相关活动。如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热线,制作心理健康网页、心理小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会等等。又如学生
活动:应根据学校师资、场地等实际情况,结合专业部特点、学生兴趣爱好,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尽可能丰富多彩。如学生处的专业部、班级活动,实训处的兴趣小组、技能比赛活动,教务处的第二课堂活动,团委会的社团活动,学生会的自我管理、课外活动等等,让大多数同学参与进来,在活动中有所投入、有所收获,既激发了学生潜能、培养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技能,又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个人成就感。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学校真正重视的基础上,必须给予真正的政策倾斜和必要的经费保障。
4、促发展。通过前面三个目标的达成,促进师生的成长、发展,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创新德育工作机制,落实德育工作任务。
(一)修订并进一步实施《班级管理月评估方案》、《班主任管理月评估方案》。从纪律与安全、卫生、出勤、财产、班容班貌、文体活动等对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评估;
(二)改革学生宿舍管理机制,实行委托管理制度。针对学生宿舍管理压力大,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学校决定对学生宿舍管理进行改革,委托相关人员进行管理,期望能够有效遏制学生违纪高发事态,学生秩序能明显好转;
(三)开办“成长教导班”。针对部分学生恶性违纪及常规屡教不改情况,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筹备,通过聘请部队退伍军人任教导员,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方案、工作职责、学员
守则、课程安排、作息时间等内容,逐步端正学生思想认识、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四)建立违纪学生处理机制。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为了更好、更快处理各种学生违纪情况,经学校研究,成立训导室,每天安排学生处主任、辅导员带班、值班,处理学生违纪事宜;
(五)贯彻实施“爱生六个一要求”(即1、熟悉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2、每天到教室看一看;3、上好每节班会;4、每周到宿舍走一走;5、每周最少一次家访;6、每月至少一次班级活动)。充分肯定学生优点、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等等。
(六)实行违纪学生预警听证制度。本着“以人为本、教育为主”的原则,我校对个别违纪学生在进行处分之前,由学生处、专业部辅导员、班主任、违纪学生家长及学生、学生代表组成听证会,让违纪学生反思犯错过程、表明态度、承认错误,听取学生代表、家长、班主任意见,同时也让其他学生从中受教育,既处理了学生,又使其能欣然接受。
(七)实行助理班主任制度。针对我校实际需要,学校实行校务委员兼任助理班主任制度,协助部分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八)抗拒外来滋扰。我校地处市区东区、城乡结合部,治安情况较为复杂,校外闲杂人员多次进校滋扰,学校采取务实措施,争取教育局执法科、派出所、家长多方支持,有效抗拒了外来滋扰;
(九)贯彻缺席通知制、家校联系制。值日辅导员、科长、班主任每个午别对缺席学生及时通知,同时每学期进行定期不定期、各种形式的家访。既防范学生出现突然情况,又密切了家校联系。
(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要求学生处从新生入学开始,即为每一个学生分别建立档案,记录学生平时表现情况,肯定优点、闪光点,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臵,转变德育工作理念,创新德育工作机制,落实德育工作任务,达成德育工作目标,为争创国家示范校奠定坚实基础。
20xx年,我县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自觉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年”为抓手,拓宽德育途径,争创德育特色,提高德育实效。
一、完善德育“精细化”管理,切实推进全员育人
1、健全“精细化”德育工作机制。以《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指标》、《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测评细则》为标准,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定期召开全县德育工作会议,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促进德育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
2、积极推进全员育人。各学校继续健全学校党、政、团(队)、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德育管理模式及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全员育人工作氛围。选拔专业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各教研片定期举行了班主任工作论坛、研讨会及校本培训,加强交流研讨,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德育导师制”,提倡教师人人做学生的导师,增强全员育人意识与能力。
3、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向模范教师学习、师德师风评议、师德检查、参与家访、举办师德论坛等形式,引导教师树立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在全体教师中积极倡导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良好风范,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引领学校德育。开展县“十佳德育工作者”、“十佳班主任“评选工作,大力表彰各级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巩固青少年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1、理想信念教育。围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强化德育课堂、主题活动渗透,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2、道德礼仪教育。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给他人添麻烦,做文明有礼的连江人”等系列活动,注重礼仪、礼节、礼貌,不给他人添麻烦,在家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把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为核心的养成教育作为突破口和关键点,把培养道德高尚、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的人作为人格教育目标。
3、遵纪守法教育。围绕“六五”普法规划,将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得同时,整合和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坚持开展“法纪专题月”等法制教育专题活动,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庭审旁听等实践性、趣味性强的活动,丰富法制教育形式,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继续抓好以“校园拒绝邪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为主题的反对邪、禁毒预防教育、严防“黄毒赌邪”向青少年人群渗透。
4、诚信和谐教育。以各级“诚信校园”建设为契机。要求老师带头讲诚信,为人师表,率先垂范,通过典型的事例教育学生诚实待人,形成诚信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
5、雷锋精神教育。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开展“雷锋精神学习宣传日”活动,通过“美德少年”评选,大力宣传雷锋式模范人物,引导学生学习先进、见贤思齐。把学雷锋活动和开展志愿服务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参与到环境保护、家园清洁、文明交通、关爱孤寡老人等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中,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美化育人环境
1、以环境建设为载体,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各学校(园)要在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重点做好显性文化建设,包括班级文化、楼道文化、教室文化、草坪文化、墙壁文化、板报橱窗文化。学校要通过完善校训、校歌、校徽等设计,体现学校特征和教育理念。
2、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注重全方位的挖掘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各类活动要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活动要突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大胆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实现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活动目标。
3、以制度化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建立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制度化建设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要“全”,制度要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二是要“细”,内容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三是要“严”,真正做到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四、抓好相关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1、做好网络道德教育。利用数字青少年宫推进网络德育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网络育人作用。在净化校园网的基础上,突出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抵制不良信息,提高网络免疫能力。
2、做好心理健康辅导。要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构建和谐校园、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性。要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工作,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要创造条件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和团体辅导活动课,逐步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配置专兼职人员,对存在心理困惑的教师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培养师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3、关爱特殊学生群体。学校要特别关注单亲子女、留守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外来工子女、学习行为后进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帮、扶、辅教育。进一步落实“特殊学生”课任教师教育分工负责制,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做到“摸清情况、采取措施、教育有效”。
4、抓好“三结合”网络建设。学校要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积极构建“共建、共管、共育”的德育模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一主两翼”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努力构建有特色的德育工作新体系。学校要把家长学校办学工作列入常规,加强管理,并与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协调和组织好家长学校的工作,加强计划性,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效果。依靠公安、工商、文化、建设等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五、加强德育工作研究,提升育人水平。
1、抓好学生德育评价工作。学校要继续研究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以切实推进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注意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激励性,采用多主体、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努力发挥德育评价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教育发展功能。
2、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开展班主任专业能力调研,结合《福州市班主任专业能力评价标准(试行)》,开展优秀班会案例征集活动,促进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完善德育、团队片区沟通交流机制,相互学习,互通德育工作信息,共同提升德育、团队干部工作水平。
3、加强德育工作调研。发挥德育科研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指导作用,县局决定成立“德育研究工作室”,组织开展并指导学校开展德育重点课题研究。学校也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组织教师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开展德育校本课题研究。鼓励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内涵、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
方案二: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推进德育工作创新实施方案
为大力加强文明健康校园建设,学校以德育工作创新为总抓手,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内容和要求,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根据县教育局20xx年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推进德育创新工作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成员由德育处工作人员、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家长代表、班主任组成的领导小组;形成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工作责任制,实行德育工作项目化管理,强化德育工作绩效考核。
二、主要内容
(一)全面推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
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课堂工作的主导渠道。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当前学生思想品德特点,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努力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2.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
3.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在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参观爱国主义、法制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手拉手互助活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清明节扫墓”、“学雷锋活动月”和“社区志愿者行动”等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努力开展和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
4.深入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
搞好每学期一次的法制讲座,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网上法制小课堂,邀请公检法等部分进行法制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做合格的小公民。
(二)加强学校德育阵地建设,提高全面育人效果
1.丰富和规范升旗仪式,打造德育新战场。
按照要求和规定举行升旗仪式,根据节日和学校总体安排,组织好国旗下讲话,内容包括传统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常规规范、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让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成为德育阵地;开展每周之星评选及颁奖。通过班级上报参评、年级择优推荐、学校审核进行每周之星的评选,内容包括文明之星、学习之星、感恩之星、尊师之星、守纪之星、卫生之星、礼仪之星等等,注重典型事迹的宣传,获奖学生的事迹简介张贴在宣传栏,这样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学校整体德育水平;国旗下宣誓、诵读。按照惯例,升旗仪式最后进行国旗下宣誓和学生诵读,宣誓内容主要是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学生诵读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部分节选,激励学生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2.关注每一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始终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发挥导师的全面育人功能,将导师评价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的“育人效果”项目中,实行月台账管理,激发导师在全面育人方面的动力。二是每学期开始前开展“学校发展我的使命,学生发展我的责任”大讨论主题活动,将“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最主要的责任。每一名教师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剖析,并在大会发言。通过反思与剖析,交流与共享,会后每一名教师找出问题根源,列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要继续发扬和坚守的五种好的经验做法,也列出自己三种需要整改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限。三是建立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机制。协助各班级各年级根据各自实际,制定详细计划,将小组合作和班级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充分调动小组合作的积极性,达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合作等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成为班级、学校管理的主人。
3.完善制定新机制,推动学生阶梯发展。
一是完善学生自治管理制度。学校学生自治管理主要依托红领巾监督岗展开。实行公开竞争选举,健全组织部委,落实责任,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合理选配监督员,实行监督员公开承诺制度、监督检查公开制度等,及时公开一日常规检查情况,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加大学生自主管理力度,提高学生自治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干练、组织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学生干部,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新机制。二是分学段建立各种习惯养成规范。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差异,利用暑假期间,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制定分学段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分学段建立养成教育目标,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浅显易懂,简明扼要,注重要求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同时,利用家长会期间,与家长协同配合,促使学生达到目标规范,让学生的全面发展层层推进、逐步提高。
4.畅通家校沟通机制,建立全方位立体德育体系。
一是强化家委会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监督及引导作用,把德育工作列入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定期进行德育工作调研,及时发现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和漏洞,建立学校与家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问题销号管理,巩固家委会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实现家委会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纽带和监督作用。二是通过各种沟通平台,实现导师与家长全方位沟通,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三)完善学生素质评价机制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结合分学段建立的习惯养成规范,明确标准,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注重过程管理,注重激励教育,注重典型带动。建立学生日常管理网络平台,做到反馈及时、方法多样、管理到位、效果凸显。规范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使用和管理,提高“五个一”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八类特殊学生”群体,建立心理干预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服务。
(四)丰富学生艺体活动
一是丰富阳光快乐大课间内容。针对在阴雨天、严寒酷暑等恶劣天气时,学生很难在室外进行大课间活动的情况,学校从四月份开始创编了一套轻动作优美、师生喜欢的《室内广播操》。室内广播操,遵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共编排了八节,头部、颈部、肩部、腰部、四肢等身体全方位都能得以锻炼,同时用节奏明快、学生喜欢的音乐进行配乐,整套操活动力度大,富有童趣、动感与美感,真正做到全天候、全方位、面向全体师生,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二是根据实际,结合“五个一”创建,设立每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和读书节,继续加强校园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提升师生内涵。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巩固德育工作网络,细化责任、建立各种制度、落实措施。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将德育工作创新纳入教师师德及绩效考核中。
2.实行项目化管理,全面落实各项德育工作措施,重点突出3——5个特色项目,打造品牌。
3.加强调度和总结。每月进行一次调度和总结,建立德育工作项目管理台账,进行德育工作创新班级和个人评选优秀项目上报县教育局评选。
方案三:德育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落实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和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精神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激励为先的德育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二、组织机构
成立德育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兴卫
组员:王金标、彭新建、史献云、徐红涛及各班班主任。
三、具体措施
(一)、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改进育人观念和管理模式)
1、以育人为本,由高大空远走向近小亲实。德育的实质在于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通过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选择策划组织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以文化、艺术、体育、科技为载体的校园德育实践活动。
2、德育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于社会环境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在增大,因此,提倡德育开放,即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向未来开放、帮助学生“在社会大泳池中学会游泳”,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
3、重视学生品德心理的研究,以“情”育人。认真地研究学生品德心理的矛盾性和多面性,因势利导,以“情”育人,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4、注重班级建设和学生自我教育学校实行班级赏识奖励制度和综合评价制度。德育工作坚持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让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自我评估、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目标。
(二)实现德育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
1、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全方位的潜移默化、感染熏陶、昭示启迪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环境影响、文化熏陶的隐性育人过程。因此,必须努力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构筑良好的德育环境,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习惯等施加综合影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想教育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营造积极育人环境。
2、探索道德教育新模式。
1)、探索道德教育新模式,促进学校三风建设。中学生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我们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积极探索新时期养成教育模式,促进学校的三风建设。我们结合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开展了“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活动。充分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升旗仪式等阵地,采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征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探索运用“叙述,评议,辨析”德育模式。“叙述,评议,辨析”德育模式能创造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教育氛围,为学校德育创新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针对不同时期的突出问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活动,让学生展开陈述个人观点,进行评议,明确是非。
3)、在德育工作中,探索运用自我教育模式在学生中继续开展观看爱国、励志等优秀影片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如“红烛颂歌”主题演讲,“做文明人让我懂得了什么”“帮妈妈做家务”社会体验活动,评选“十佳文明学生”等并在活动中强化道德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要广泛开展思想道德评价,形成舆论氛围。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思想道德评价对调节青年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热某些突出问题以主题班会等形式通过讨论使广大学生明确应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克制什么;什么是善美,什么是丑恶。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四、各月德育创新活动主题:
略
方案四:南安职专德育工作改革创新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我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并以此为契机,促使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并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并力求在抓好各项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有所改革创新,为创建国家示范校添砖加瓦,夯实基础。基于此,特制定本草案。
一、转变德育工作理念,达成德育工作目标。
(一)树立一个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1、中心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的一切工作,如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后勤服务等工作都围绕着学生开展。没有学生就无所谓学校。
2、关键词:成长。(1)理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智能结构不尽相同,有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之分。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强;有的学生社会适应性较强,有的学生合作精神较好。应关注、发展学生优势智能,树立信心、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成长,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2)具体内容:“四个学会”。?学会求知。要求学生尽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学好专业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会做人。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懂得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遵守课堂纪律;懂得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增强自律意识。要求学生在家期间懂得尊重长辈,团结同辈,关爱小辈;懂得父母劳作的艰辛,珍惜每一分钱;懂得自己也是家庭一分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求学生在校外期间懂得注重自身学生形象,不给学校、家庭带来负面影响;懂得遵纪守法,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学会做事。在学做事过程中,应讲究办事方法、提高办事能力、提升学会合作。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意识。在办事效率。
校期间,学会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走上社会,懂得和同事、领导密切合作,开创美好职业生涯。
(二)锻造两支德育队伍。即学校德育队伍、学生干部队伍。
1、学校德育队伍。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以学生处、各专业部辅导员、班主任、德育老师、生管和保卫人员为中坚力量的德育工作队伍。2、学生干部队伍。主要由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各学生自治小组构成,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培育三种工作机制。即各尽其责、及时高效、尊重和谐。要求全体德育工作人员明确各自工作职责,站好各自岗位,及时高效地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不拖拉、不推诿,同时在工作
过程中形成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四)达成四个基本目标。即保稳定、抓常规、求突破、促发展。
1、保稳定。即力求确保和谐稳定。学校应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通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学生处、实训处、后勤处、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具体抓,班主任、生管老师、保卫干部等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抓,家长、政府相关部门配合抓,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学校安全网络,把可能发生的事故降到最低程度。力争为学校的发展、师生的安全提供一个稳定的秩序、和谐的氛围。
2、抓常规。根据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文化素质较低、行为习惯较差、理想目标迷茫的基本情况,学校德育工作应把学生仪容仪表、日常行为习惯、纪律、卫生、安全、出勤、法制、亲情、感恩、心理健康等教育纳入常规工作,反复抓、抓反复,长抓不懈。
3、求突破。在确保稳定、抓好常规的基础上,力求德育工作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如心理健康工作:中职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如自卑失落心理、攻击型人格障碍、理想目标缺失等等,而又没有引起大部分学校的充分重视。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应多关注、多疏导,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多开展相关活动。如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热线,制作心理健康网页、心理小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会等等。又如学生
活动:应根据学校师资、场地等实际情况,结合专业部特点、学生兴趣爱好,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尽可能丰富多彩。如学生处的专业部、班级活动,实训处的兴趣小组、技能比赛活动,教务处的第二课堂活动,团委会的社团活动,学生会的自我管理、课外活动等等,让大多数同学参与进来,在活动中有所投入、有所收获,既激发了学生潜能、培养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技能,又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个人成就感。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学校真正重视的基础上,必须给予真正的政策倾斜和必要的经费保障。
4、促发展。通过前面三个目标的达成,促进师生的成长、发展,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创新德育工作机制,落实德育工作任务。
(一)修订并进一步实施《班级管理月评估方案》、《班主任管理月评估方案》。从纪律与安全、卫生、出勤、财产、班容班貌、文体活动等对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评估;
(二)改革学生宿舍管理机制,实行委托管理制度。针对学生宿舍管理压力大,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学校决定对学生宿舍管理进行改革,委托相关人员进行管理,期望能够有效遏制学生违纪高发事态,学生秩序能明显好转;
(三)开办“成长教导班”。针对部分学生恶性违纪及常规屡教不改情况,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筹备,通过聘请部队退伍军人任教导员,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方案、工作职责、学员
守则、课程安排、作息时间等内容,逐步端正学生思想认识、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四)建立违纪学生处理机制。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为了更好、更快处理各种学生违纪情况,经学校研究,成立训导室,每天安排学生处主任、辅导员带班、值班,处理学生违纪事宜;
(五)贯彻实施“爱生六个一要求”(即1、熟悉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2、每天到教室看一看;3、上好每节班会;4、每周到宿舍走一走;5、每周最少一次家访;6、每月至少一次班级活动)。充分肯定学生优点、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等等。
(六)实行违纪学生预警听证制度。本着“以人为本、教育为主”的原则,我校对个别违纪学生在进行处分之前,由学生处、专业部辅导员、班主任、违纪学生家长及学生、学生代表组成听证会,让违纪学生反思犯错过程、表明态度、承认错误,听取学生代表、家长、班主任意见,同时也让其他学生从中受教育,既处理了学生,又使其能欣然接受。
(七)实行助理班主任制度。针对我校实际需要,学校实行校务委员兼任助理班主任制度,协助部分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八)抗拒外来滋扰。我校地处市区东区、城乡结合部,治安情况较为复杂,校外闲杂人员多次进校滋扰,学校采取务实措施,争取教育局执法科、派出所、家长多方支持,有效抗拒了外来滋扰;
(九)贯彻缺席通知制、家校联系制。值日辅导员、科长、班主任每个午别对缺席学生及时通知,同时每学期进行定期不定期、各种形式的家访。既防范学生出现突然情况,又密切了家校联系。
(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要求学生处从新生入学开始,即为每一个学生分别建立档案,记录学生平时表现情况,肯定优点、闪光点,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臵,转变德育工作理念,创新德育工作机制,落实德育工作任务,达成德育工作目标,为争创国家示范校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