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时间: 07-28
栏目:事迹材料
材料一: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各位家长:
大家好,很感谢各位家长能从白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你的到来充分体现了你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在此,我对到场的所有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要和家长们探讨的话题是《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家长了解学校,并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二是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式和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指导家长如何管理和教育子女,改变有些家长简单粗暴或过分溺爱或朝令夕改等不良的教育方式,让你的孩子坚持始终如一,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一、首先我向家长们汇报一下20xx我校的一些基本情况:
20xx年是我们二道镇中心小学跨越发展的一年,学校各项工作较以往都有显著的提高,实现了质的蜕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狠抓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我校进入高标准,一流学校的前进步伐。本年,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压缩其他日常开资,购买教学器材,还有许多小的教育投资我就不一一列举,只是,想让家长们知道我们这么做得的目的就是:创高质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让家长放心的学校。
2、狠抓师资力量建设,夯实“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基石(所谓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目前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和谐,平等,在和谐中产生高效,教学要启迪学生思维,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应用已有知识自主解决为宗旨,培养学生能力,改变死记硬背等陈旧的教学方法)。本年,学校加强教学教研,推广先进经验,培训教师制作课件,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双环”教学活动。
3、狠抓师生管理:加强教师管理,强化年级管理和班级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学校没有不稳定因素发生,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应当感谢我们家长,正因为你的支持,我们的学校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进,在此向给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家长表示感谢。
4、教育工作:有句话讲“千学万学不如学做人,修万间广厦不如修身”。学校重视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常年开展爱心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节日教育、卫生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德育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并取得一定成效。
学校情况介绍我今天简单谈这些,想了解更多详细情况的家长会后可以向教师询问。
二、下面我和家长们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和教育子女”的话题:有许多家长向反映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可就是不知道怎么教育,有时教育后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今天想通过家长会与家长们探讨一下如何教育我们的子女,当然我讲得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有兴趣的家长不妨试一试,有可能对你的孩子有所帮助。
1、对子女要有信心,要让她们看到希望。
(1)有句话讲:“树起大拇指唤醒孩子,拿起食指逼坏孩子”。
就拿我们家长来说:假如你在工厂上班,有个零件厂长让你修理,你费了好大的事才修理好,只是由于时间仓促忘记把上面的焊点打平,厂长看到后大拇指一伸发自内心地赞叹一句:“好手艺,比新买的还耐用”。你想一想听了厂长的这句话你心里是什么感受?还用说吗,肯定是美滋滋的,一切劳累都会抛到九霄云外,只顾高兴去了。厂长接着再来一句:“哎!焊点是不是高点”你一看就知道焊点未打平,必然说:“我刚修完,还没来得及打磨,我这就打磨”,然后你就会乐颠颠的把焊点仔仔细细打磨平。下次厂长再给你这样的活或者更难一点的你肯定会修的更好磨的更平,这就是表扬的作用,激励的效果。如果厂长来到以后,用食指指着你说:“干些什么活,干一辈子工人,不知道要把焊点打平吗?长脑子干什么?”。家长同志,这时你又做何感想呢?我想,你要么看在工资的份上,稀里糊涂磨一磨,交差了事,要么随手一丢,你爱找谁找谁去,我还不侍候你那。我说的对吗家长同志?其实孩子和你一样也需要善意的夸奖和激励,一味的指责和批评会使孩子丧失自信,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也不原做,也不会做了。
但是,家长同志要注意,夸奖孩子要夸孩子的真正优点,不能把缺点看成优点来夸,比如:可以这样说:看看某某今天被子叠的多整齐、地收拾的多干净、作业写得有正规又正确、哎呦还会做一道这么可口的菜等等;切记不可表扬你长的怎么怎么好、你的字带连笔多漂亮等。
在此,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家长学会表扬的艺术,简单粗暴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危害是极大的请家长不要用。
(2)通过比较让孩子觉得自己也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用孩子的优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短处进行比较,让孩子认清自己,这样才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你说一个生活和学习习惯都很好的学生就比唯独学习好的学生差吗?错了,仅仅学习好的只是一个书呆子,到社会后并不如习惯好的学生。
(3)把差远了改为强多了,让孩子对学习和生活有信心,觉得自己能行;孩子的进步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家长要求的境界,需要逐步实现,家长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告诉孩子你能行,这样就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唤起了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孩子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感觉;从而激起了学生的上进心。
(4)要爱孩子、要懂孩子、要尊重孩子:爱孩子,并不是替孩子包办一切,有些家长这样不舍得孩子做,那样不放心,一切包办,家长要信任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力,放心让孩子去做,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最遭不过家长再做一遍就是了,孩子通过你做学会了该怎么做;要懂孩子,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有的爱说、有的爱笑、有的好动、有的好静,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要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短处、坏习惯,都难免犯错误、做错事——家长要提醒、要宽容,给他讲清道理宽容他,他就不会再去做。
(5)想要孩子好,不要说错话。比如“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 “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 “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苯”,家长如果把粗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告诉孩子,相信下次他会记住的,分析清楚这样做的结果要比你畏首畏尾做的好的多,下次他就会大胆去做。
2、培养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要从家长做起、要坚持始终如一;
(1)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家长三方面。
家庭环境不安静,例如人来客往“没有场所、没有心情;那能学习”; 父母矛盾——吵闹、离异、单亲;“心系父母、心情烦躁那有心情学习” 父母的坏习惯——行为、吃、喝、赌,“影响着孩子,那有时间去管孩子学习”。如此种种,孩子不能学、不想学;所以走向了网吧,和不学习的学生混在了一起学坏了。
社会:网吧、暴力、交往等等对孩子影响极大,家长要教育孩子远离这些是非场地,更不要做榜样。
家长:干自己的事,孩子学习好坏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认为生成的多教成的少;措施是“选一个好学校、选一个好班级、选一个好老师、认为孩子就能学好,有的家长晚上加星期天请人给子女补,觉得补就能进步;家长要对孩子关心。
(2)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家长应该怎样做;
A、情感上要投入:关心孩子不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爱孩子也不是金钱和物质上的投入;而是想孩子所想,帮孩子所需;而是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让孩子感到真爱。不要把学习作为交换的条件,记住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B、时间上要投入:每天早起、每天中午、每天晚上你做什么?怎么做?每个星期天怎样度过?如果每个家长能坚持和孩子生活学习在一起,你的孩子知识就会巩固,你的孩子就会进步,而且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C、措施上的投入:家长认为自己不懂,但不懂比懂好,你可以和孩子站在同以起跑线上主动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给孩子讲。只要投入就会有收获;“付出和得到成正比”只要你坚持你的孩子就会有进步,“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各位家长,教育孩子不是懂不懂、不是会不会;而是你去管不管、抓不抓;如果我们把感情真的投入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把工作以外的时间用在孩子身上、如果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用合理的措施教育管理你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就会变好,就会进步。家长们,我相信,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去做;我们的目的就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达到。
最后预祝各位家长,健康快乐,合家幸福!
谢谢!
材料二: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人们渴望上天赋予自己高智商,盼望拥有大智慧,却往往忽略了最大的智慧——习惯。“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人是习惯的奴隶。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一个喝醉的德国人,手拿一个空酒瓶,摇摇晃晃地在街上闲逛。突然,他看见一个垃圾箱,然后努力睁开眼睛看了看垃圾箱的分类标识,最后他才把酒瓶扔了进去。一个人在喝醉的情况下,自控能力是很差的,但他依然没有忘记垃圾要扔进垃圾箱并且分类,这是德国人的习惯。
不单是人,动物也是如此。有父子二人住在山里,每天都要赶车出山卖柴。山路崎岖,总要转过一个弯道。老父有经验,驾车。儿子眼神好,转弯时总要提醒道:“爹,转弯了!”一次,老父病了,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处,那牛怎么也不转弯,儿子用尽办法:下车推,用草引诱。牛一动不动。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左右看看,前后没有一人。他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了!”牛应声而动。这是牛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好的习惯决定好的命运,坏的习惯决定坏的命运。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卢致新在谈到成功的人们似乎永远在成功,失败的人们似乎永远在失败的原因时说:“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懒惰,他就会无所事事地到处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
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不良的习惯不知不觉中会坑害人一辈子!
大家都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张三学剃头,师傅让他先用冬瓜为模型练习。张三学得很快,每次都能把冬瓜刮得干干净净,只是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只要别人一叫他,他总是将剃刀插在冬瓜上。有一天,师傅让他给顾客剃头,他干得干净利索,赢得顾客的好评。正在高兴之际,师傅叫他去办一件急事。像往常一样,他熟练地将刀子扎了下去。
“桑树苗子从小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本叫《少年儿童研究》的杂志发表了一篇报告,《悲剧从少年开始查——1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调查》。调查表明,115名死刑犯从善到恶,不是偶然的,他们较差的素质和积累的许多缺点是他们走上绝路的潜在因素,是罪恶之苗,是悲剧之根。他们中的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时犯有前科,从小就有不良行为习惯,渐成劣迹,终遭死罪。
也许大家觉得上面的故事太极端。下面就给大家讲个真实的例子。
有几位高才生通过重重考试终于到了总经理面试的最后一关,总经理约了他们到总经理办公室,但总经理说临时有事,要出去10分钟,让他们在办公室等他回来。总经理出去后,几个人都开始放松了,在总经理办公台翻看文件等,结果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宣布他们都不合格,因为他们随便翻阅总经理的东西。
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当然,年轻人到死也不会知道是他“抠鼻孔”的坏习惯毁了他的工作,使到手的饭碗落入了他人之手。
现在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什么都替孩子想的十分周到,真有点“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中国式的儿童教育也从“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严厉极端演变成了过份溺爱的极端。因而,儿童教育也成为当今社会十分重要的大事情。孩子犹如一棵树苗,从小修剪的好,长大就能成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幸福起着决定意义的作用。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切记:孩子可以娇生,但绝不可以惯养!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习惯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家长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材料三: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考场犹如战场,是竞争的赛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考试成绩。考生在考场上的情绪有三种:一种是过分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保持着适当的紧张度。前两者不足取,不但不能考出好成绩,相反会由于情绪问题,连原来的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只有第三种考场情绪才是正常的,这样的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要达到这种情绪状态,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确立信心,我一定能考好。考试前一天,最重要的不是考虑复习得是否全面,而是问一下自己是否有自信心。复习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充分、全面是不可能的,重点内容基本弄清就可以了。一是老师明确指定的和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多次做错的地方。如果这些方面已没有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安下心来,并且再三暗示自己"准备得已经很充分,相信能够考好",这样考试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
稳定好情绪,避免恶性刺激。考前当夜睡眠充足是十分重要的。许多考生想抓住这"黄金时间"多复习一会,殊不知,考试前夜用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是得不偿失的。如果精神不振,心里就觉得不踏实,到时想控制都很难。只有让脑细胞有机会补充能量,才能在考场上正常地驰骋。
从容进考场,不要放过每个小节。考试当天从早晨起床一直到走进考场,始终要保持从容轻松的心情,必须不放过每个细小情节。
要有充裕的时间用餐。要吃得好一点,一般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之前用餐完毕,但不要吃得过饱,否则,过多的血液还停留在消化系统,大脑就会相对缺血,影响考生智力的发挥。
尽量少用脑。如果是上午考试,起床后绝对不要再看书解题。考前半小时至1小时,喝一杯浓咖啡,以助提神,促使考试时大脑达到最理想的兴奋状态。
如果是下午考试,早上可适当晚些起床。上午不宜用过多时间继续复习,到10点左右必须停止。因为上午若思维活动强度太大,到了下午大脑反而会进入抑制状态,反应迟钝。
到考场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一般在考前15~20分钟为宜。太早了,与各种干扰因素接触极易破坏良好的心理感觉;太晚了,来不及将行走后的运动感消除,拿到考卷后往往会出现急促或慌张的感觉,开场不利会影响整场考试的局面。
缓行忌谈。在去考场的路上,行走速度一定要慢,快了会导致慌乱的感觉,从而使情绪紧张起来。切勿与同学交谈复习内容,讨论题目。因为,在讨论交谈中往往会发现自己某些尚未弄懂的地方,其结果是立即紧张起来,将原来胸有成竹的感觉一扫而光。以一题之小得换心理情绪之大失,是不值得的。
考场如战场,斗智又斗勇。作为一名考生,如果你面临心理危机或精神紧张,你可做以下保健操:坐在椅子上,挺直腰背,把右手两个手指放在额头上,大拇指轻轻放在鼻子右侧,另一只手放在左侧。随着大拇指运动深呼吸4秒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个鼻孔4秒钟,放开左侧鼻孔深吸气,然后慢慢出气4秒钟;深吸气,捏住鼻子4秒钟,然后两个鼻孔一起出气4秒钟。如此要重复做4次。危机自会解除,答卷时即可随心应手,理繁入简而且应变不乱。
打开考卷,多数考生都会紧张得心跳加快,甚至全身发抖,一筹莫展。这时千万不要害怕,可紧缩肛门,缓缓地做几次深呼吸,让心慢慢地平静下来,在密封线外填好该填的项目,再把考卷从头至尾浏览一遍,然后从你最熟悉的、最容易的做起。只要能很快进入了角色,便会发挥自如,成功在望。
试卷答完后,少不了检查这一步骤。一般地说,见到试题的第一反应往往比较可靠。但答题前要认真审题,尤其是对选择题、判断题,要有勇气以"一锤定音"为好。检查是查有无笔误,不要为区区一两分的小题犹豫自惑,绞脑耗时,以至因小失大,影响做分数较高的题目。
每场考试,会有少数考生提前交卷,无形中给尚在考试的考生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使他们感到紧张、忙乱,因而容易出错。防止他人提前交卷造成干扰的良策是我行我素,不为所动,按自己的安排行事。尽可能用足考试时间,不提前交卷,必争、多争宝贵的一分钟,有可能使你取得金榜题名的机会。
中考考前辅导
一、保持健康心态,勇敢面对中考
中考,作为国家向上一级学校选拔优秀人才的一种方式,其意义固然重大,在很大程度上的确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有些考生对此感到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是很正常的。
但是,这种想法要适度。有的考生过度重视考分,把考试视为决定命运的战场,把考分看作“命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思想只能造成考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对考试有百弊而无一利。虽然升学对人生来说是一次施展才智、接受考验的机会,但并不是唯一的机会。成才之路千万条,不必千军万马去挤一根“独木桥”。古语道:“天生吾才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今社会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成才机会,我们大可不必把命运的赌注全都押在中考上。此外,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考试既然是国家、社会选拔人才、评价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它就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你喜欢还是惧怕,它都要发挥着应有的功能,我们每个考生只不过是当中的参与者,大可不必紧张、焦虑,否则只能造成不应有的心理负担,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中考,说到底就是一场考试。考试对于我们同学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再平常不过了,它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的,我们要从战略的角度上藐视考试。
中考的确很重要,但从事实上说,决定你能否进入理想的学校,并不是由中考所决定的,而是由你平时的学习情况决定的,因为中考的成绩是由你平时的学习成绩作基础的。因此,中考时我们只要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平时的水平就是成功,不要对考试期望太高,奢望超常发挥。每个考生一定要本着“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平常心态,从容的走向考场,勇敢地面对考试。
二、考前注意事项
1.合理饮食。
多吃些新鲜可口、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绝对不要吃海鲜,避免闹肚子。要多吃能够增强记忆力的食物,如卷心菜、大豆制品、牛奶、鲜鱼、蛋黄、木耳、杏等。要注意适时休息,养足体力,不搞剧烈运动,以静为主。但可以散散步、做做体操、打打乒乓球、羽毛球,或听听轻音乐,放松一下神经。但严禁剧烈运动,避免出汗受凉引起感冒甚至发生意外伤害影响中考。也不要参加社交活动,不走亲访友,确保身体健康和情绪稳定。
2.合理睡眠
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一天二十四小时中大脑的兴奋期和抑制期是呈波浪形的,即一段时间的兴奋期之后,必然是相对的抑制期。显然,如果中考时间在我们大脑的兴奋期,那是再好不过的;反之,考试时间正好处在我们大脑的抑制期,那就糟糕了。事实上,平时我们同学中有不少这种现象,夜越深,大脑越兴奋(即处于兴奋期),第二天上午头脑昏昏沉沉,即大脑处于抑制期,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中考,因为中考时间是在上午9点到11点左右。因此,我们在中考前几天就应调整好作息时间,晚上九点半睡,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起床,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左右睡上一觉,如此调节生物钟,让我们大脑的兴奋期与中考时间同步,这样,我们就等于提前进入了角色,有利于考试时水平的正常发挥。另外,最近两天,睡前不要喝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饮品,防止因大脑兴奋而引起失眠,更不必要想着失眠这件事,全身放松,思想宁静,不必要刻意多睡眠。如果一旦失眠,科学研究表明,也不会影响知识的回顾,第二天可以照常考试。
3.充分熟悉考场环境。比如厕所、水房、考场的位置,使自己迅速适应考试环境。(送考教师会跟随指导,但考生自己不要形成依赖性,要主动了解)
4.带好各种考试用品。对单检查一遍,铅笔、钢笔、圆珠笔、水笔至少带两杆,橡皮、圆规、三角板、量角器、手表、凉开水等(不要喝饮料,凉开水最好),特别是准考证和学籍卡必须带齐,请同学们和家长务必像保存存折那样保存好准考证和学籍卡,千万别丢了,还要详细看准考证上的内容。万一真的忘了,也别慌张,找送考的领导和老师解决。另外,根据天气,要备好雨具等用品。
三、如何消除考试焦虑
心理上的充分准备,其战略意义不亚于对知识的准备。有些考生尽管在道理上很明白,但在考试前或者考试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事实上考试前的紧张是避不可免的,一般来说,凡是在考试前有些紧张的学生都是上进的学生,紧张的情绪与上进心紧密相连。一个不上进、没有自尊、对中考不感兴趣或与中考无关的人是不会紧张的。紧张以及紧张带来的苦恼都是寻求上进之人的专利,这种情绪本身足以说明同学们的自尊和上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考试前紧张的心理状态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紧张情绪毕竟不利于考试,下面介绍一些有效的调适方法:
1、首先,要调整好考前的心态。要坚信自己通过三年的学习,特别是本学期的总复习,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初中的知识。天道酬勤,我们往日苦读的汗水一定会换来中考的成功!我们尽管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要反复地积极地暗示自己:我有实力,我能成功!我有实力,我能成功!
2、克服焦虑情绪。考试焦虑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反应迟钝,引发记忆障碍,严重的出现头晕、恶心、手脚发凉、血压升高等症状。事实上,我们根本用不着焦虑。因为,第一,中考的试题都是我们在初中阶段学过的东西,不会超越我们的知识范围,最多就是转换了一个角度,或是要你用学过的知识去解答某种现象,只要你从容地、有序地打开你记忆的闸门,合理地、正确地运用你的知识,认真地、仔细地审视每一道题目,你是一定能圆满地解答的。第二,你必须正确对待环境。考场上所坐着的,都是你的同学,他们都是普通的学生,和你一样,至于监考老师,他们也决不是什么凶神恶煞,你坐在那里做你的题目,他能对你怎样?考试时,你完全可以做到“心中有我,目中无人”,就像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一样,因此,也用不着焦虑,害怕,只要这样,你就完全可以避免“上场昏”了。如果真的发生上述现象时,可以闭目养神,做深呼吸,把手头的题目先搁置,也可以按合谷穴(穴位位置:“合谷穴”位于手背面,第一及第二掌骨之间,挤按时,有麻、涨感),还可以用风油精擦人中或太阳穴提神,但擦太阳穴时,不要将风油精擦得离眼睛太近,以免眼睛流泪。对于过度紧张的同学来说你也不必要担心,考务组已经安排了应急医疗队,随时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考试动机更有利于取得好成绩。动机过强过弱都不利于考场情绪的调动。我自己是个什么水平,自己正确估计自己,在考试时,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地做自己的试卷,决不要去想什么其他的事,比如,其他同学考得怎样啦,我能不能考取啦,等等,这些问题是以前的、以后的的事情,与考试一概无关。能考多少,就考多少。如果这样想,也许你能发挥得更好,获得意外的收获。
四、答题技巧
(1)走进考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之后,不要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可以内心默念:我能成功!我能成功!右手拇指可以按左前臂上的内关穴,以缓解紧张情绪。(内关穴的位置:从手腕关节处的横纹算起,约本人三只手指宽的位置,就是内关穴)发卷子后,同时脑子里要安排好作战计划,部署答卷策略和时间安排。
(2)认真听好监考老师宣读的考试规则。
(3) 通览全卷,沉着应战。
当拿到试卷以后,不要匆匆忙忙地提笔就写,而是应在正式答题之前将全卷通览一遍,了解试卷的分量,试题的类型,所考的内容,试题的难易和各题的比分等,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战。清点试卷数目和页数,缺卷或有残卷及时声明;认真填涂答题卡和卷头。
(4)仔细阅读并理解每份试卷的指导语。
(5)审题一定要稳,一般两遍审题;书写一定要快,确保一次答对。
(6)答题顺序安排应是:从前到后,先易后难,稳扎稳打,最后攻关。考试中肯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或难题,这是我们早已经预料到的,你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要想开一点,因为你觉得难的题目别人也觉得难,所以不要慌张,要沉着应战。做不出来的难题可以先跳过去,但是要做个小记号,当试卷基本答完,再回过头来换一个思路重新作答。
(7)只管自己执行考试程序,不要理会他人的答题情况。往往翻卷比较快的同学是不会做的空着的题比较多的同学,所以你不要受它的影响。(8)有问题时要敢于举手提问。(9)书写要力求工整。一些参与中考判题的老师常常对书写工整的试卷有所偏爱,卷面整洁会给作文的得分带来优势。(10)最后要仔细检查。对于再难的考卷,也不要满满地安排答题,一定要留出最后的检查时间。(11)当监考老师批评违纪的学生时,只要不点到你的桌子和考号,你就别理睬他,千万不要往自己身上猜,以免心慌。
(12)一丝不苟、每分必争。中考成绩是录取的重要依据,相差一分就有可能失去录取资格。因此,考生必须一丝不苟,认真答题,每题必答每分必争,力争得满分。每题的答案,都要做到内容正确,表述清楚,书写工整,甚至对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能马虎。遇到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思考,会多少答多少,能推导几步就做几步。对分数少的小题,也要认真回答,争取多得分。整个卷面要保持整洁,清晰,否则也会造成无谓失分。
仔细检查、补漏纠错。为了尽量避免失误,做完答卷以后,不要急于交卷,只要时间允许,就应对试卷一题一题地检查,一步一步地验证。要着重检查有无漏题,是否切题,有无笔误,做到有漏必补,有错必纠,力争答案的内容乃至标点、符号、文字、图表都准确无误。
(13)要及时总结经验,调整考试对策和考试心态,以利再战。考的比较好的考生要防止骄傲自满情绪;没考好的考生也不要灰心,决不能因为一门考得不好而丧失信心。谁能够及时调整好心态,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4)选择题存在着凭猜测答案得分的可能性,我们称为机遇分,这种机遇对每个人来讲是均等的。如四选一型,回答这种选择题要先看清题目说明中是否有答错倒扣分的规定,如果没有,当遇到不能肯定选出正确答案的题目时,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如果能排除两个,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正确答案,再随意选其中一项,这就意味着你答对的概率为50%,如果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这50%的得分机遇。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得分的机遇率仍有25%,若每名考生对自己不能肯定答对的题目都猜一下,那么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考试对所有的考生仍是公平的。量外,对于尖子生来说,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对于实在难以定夺的四选一选择题,可以数一下全部选项A、B、C、D 的个数,最终选择你选用次数最少的一个,并且更倾向C和的选择。
(15)要有一种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目前,能参加中考的同学可以说都是我们初三学生中的优秀者,都是种子选手,都是普通高中以上的料子,都是有相当“拼搏能力”的同学。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在学校考试成绩并不好呀。这可能是事实,但这一事实是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学校考试有时题目偏难,这是出于“练兵”的需要。我们不能以一两次学校的考试来论英雄,定成败。所谓难题,一般指综合性较强,变化较多的试题。但是不管它怎么难,都不会超出初中所学范围,总是渗透着所学的概念、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基本知识。所以,应当有攻克难题的信心,决不能在难题面前后退。解答难题,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联想法,即通过课本有关知识和过去有关练习的联想,进行推导,触类旁通;二是试探法,即运用多种思考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试解,打开思路,找出正确答案。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珍惜拼搏的机会。中考,正是这样的机会,你不要说自己“我可能行”,而一定要说自己“我能行”,对自己充满希望,通过中考来证明自己能行。考试,特别是中考,正是一次表现自我,证明自我人生价值的好机会,因此,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笑迎困难,并且通过自己扎实的努力,去获取最理想的成功。因此,希望大家都要把中考看成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你想想,当你在三年前种下了一棵小桃树,现在到了摘桃子的时候,当你手捧着硕大的鲜红的桃子的时候,难道你不为自己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硕果而高兴吗?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家长相信你们,你理想中的学校正在伸出双手欢迎你!成功,一定属于勇于拼搏,善于拼搏的人!祝愿你带着舒心的微笑走向辉煌!
材料四: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但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态度。而青春期的孩子又是非常敏感的,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比如,有一位母亲,她出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男生来往。有一次,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邀女儿去过朋友生日的同学。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她因此怨恨父母:“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们难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气你们!就是不好好读书!就是要把你们的钱拿去花光!”但她内心又很孤独,很苦闷。作为父母,本来唯恐伤害了子女,但却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子女。结果,即推开了子女,也被子女所推开。父母与孩子虽天天相处一屋,心理却相隔很远。做子女的视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动辄跟父母顶嘴发脾气,有的闭琐自己疏离家庭,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爱无从入手,看着自己亲手抚育、一点一点长大起来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无论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实彼此心里都渴望被对方理解。但很多父母却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而成长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双亲。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如前面这个例子中,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毕竟我们做父母的也年崐少过),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来!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各位家长应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因为他们再不是那个儿童期的孩子了。对上面那个被同学前来邀请参加生日宴会的女儿,家长完全可以这样做:先要肯定“社交”对于女儿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同龄人能使孩子更开心、更快活;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于同龄人的交往中,来增进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给孩子指出,时间安排上要适当,社交活动不可没有,但也不可占太多时间,毕竟读书学习是主要的。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一定也会理解,这样不是很好吗?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你说是吗?
下面的练习,请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1、不孝子孙!妈妈这么辛苦,从小把你养大,你还嫌讨厌,像话么?
2、你觉得,妈妈讲话很干扰你?
3、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还亏你讲得出口!
4、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烦?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说说吗?
比如: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体谅理解的反应应该是这样:“也许老师是偏心了,你觉得不公平?但我想,也许老师是没有看见别人说话。再说,你讲话也是事实,批评你讲话这一点是没错的,是不?这样你理解了孩子的感觉,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错的,孩子就会心服口服。
而不体谅理解的反应往往是:“不要说老师偏心,你自己讲话难道是对的?不要去管别人有没有讲话,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讲话?你还好意思说老师偏心!”。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错了!其实,这样你就否定了孩子的感觉,也否定了可能的事实。结果孩子觉得连父母也不公平,不讲道理。他被这样的负向情绪困扰,再不会去考虑自己有没有错,更加认定老师批评自己是不公平的。
二、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告诉孩子
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看这么一个镜头:有一天,女儿在该回家的时候还没有回家。家长开始想:这孩子,又贪玩了。继而是愤怒:都什么时候了,人影子都不见!不等她,我们先吃饭!心里想:她回来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顿不可!晚饭后7点、8点,家长越来越焦虑:这孩子不会出什么事吧?越想越害怕,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女儿的同学。正在此时,门玲响了,母亲迫不及待地去开门,(接下来会怎么样?大家想一下),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劈头一阵责骂:“你死哪里去了?!害得我们差一点没去报案......”女儿试图解释,但母亲此刻哪里容得下倾听女儿的解释?劈脸又是一个巴掌,打得女儿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去呜呜地哭起来。这位家长用“责骂和巴掌”传达了自己对女儿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关爱。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这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有一位父亲因一个偶尔的机会,得知自己的儿子对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惊:此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儿子对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认为自己非常爱儿子。从此,他改变了管教儿子的方法。他不想让儿子像自己一样,直到长大成人,直到父亲临终才体会到父亲一直是爱自己的。不过,许多家长相信孩子在事后,或长大了会知道父母当时、当年是“为了自己好”。事情结果纵然如此,可是我们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当时的“对立情绪”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呢?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110报案了!
“担心”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则是由“担心”而产生的。直接地、坦诚地把自己的“担心感觉”告诉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当的原因还是不正当的原因晚归,听到这样的话,多半都会感受到父母的深切关心,并且产生内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沟通为基础,接下来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在皇宫里处处受皇上宠爱,但是老太后不喜欢她,觉得她太粗野,不知书不达理。皇上也怕老太后,就命令小燕子背诗练字,结果小燕子受不了这种束缚,离家出走,在外面历经磨难,受尽委屈。在这儿咱不说小燕子怎么样,我想说一下皇上的感觉和态度,当他得知小燕子离家出走的消息以后真是气得暴跳如雷,平日里那样宠她,她竟然逃走?!小燕子回来以后,本以为皇上会惩罚他,皇上却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是非常感人的,我想让大家看一下这个片断。
(放《还珠格格》片断)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还要注意这样几点:
1、避免夸大事实。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凭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避免。
2、避免笼统模糊。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善于认错。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
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要避免指责,而是对她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
练习:如果你对孩子过多看电视的行为不满意,你怎样告诉他?
A、整天就知道看电视!你看隔壁的xxx;你有哪一样及得上他?不争气的孩子,以后工作都要找不到了,你去扫大街吧!(这样说,实际上只是发泄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并且让孩子觉得在父母眼里自己是个“坏孩子”,因而他会更不思进取。)
B、明天开始,每天只能看一个小时的电视!(这样凭一时冲动作出的决定,并没有考虑它的可行性。)
C、我们为你的视力担心!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我们将协助你控制。因为我们是父母,我们要对你负责。(把关心和协助明确告诉孩子。)
三、学会拥抱,学会耳语
《父母必读》99年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你拥抱过吗,耳语过吗?》,文章说: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
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
有个家长对我说:“我的儿子长大了,越来越不听我的话。两人之间总觉得没话说,这是不是‘代沟’?”我说:“你多多拥抱你的孩子。”他说:“根本不可能,他总是躲着我,别说拥抱了,就连握手、搂肩膀这样的接触都没有过。我们都觉得那样太不自然、太尴尬。”我说:“父子俩的接触都到了尴尬的地步,你还考虑自然不自然。再‘自然’下去,你们之间就形同陌路了。别忘了,他是你的儿子。”“那我该怎么做呢?”他问我。
“星期天带他离开喧嚣的闹市,做一次郊游,只有你们父子俩。在大自然中你们或互相搀扶攀登,或并肩在林中小径散步,不要谈任何有关学习和工作的事情,尽量体会回归大自然的松弛与和谐。当无任何外界干扰的时候,你们父子俩的心灵会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心灵的相通又会使你们自然地拥抱在一起。根本就没有什么‘代沟’,只是你们的心灵没有机会沟通。”
父子之间、母女之间都要多沟通,家长要多计划、多创造这样的机会,慢慢地,孩子同你都会习惯这种方式,越习惯也就越自然,感情也就越深。
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比较含蓄的,我们不善于说出来或做出来,我们明明爱孩子却很少对孩子说:“孩子,我们爱你”。就连夫妻之间也是这样,一个出差在外好长时间,回来的时候你去车站接他,两人远远的看见,顶多是相视一笑或者点点头,说明我们还认识。国外的表达方式就不同,他们会拥抱、亲吻。当然,我们有我们的国情,我们不必强求自己去模仿。如果你实在不愿接受拥抱这种方式,其他方式如握手、头顶头、搂肩膀、拍拍头或后背、用力握他的双肩、轻捋他的头发等也都可以采用。总之,家长在这方面应该积极主动。
绝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经常用语言、动作、表情和姿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特别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肩上,注视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你对我们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我知道你能行!”
四、学会倾听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是不要认为沟通需要用嘴去说,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
我在咱们学校业余为学生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员要做的就是贡献自己的耳朵。“听”是咨询人员的一个主要任务,因为大部分有了心理问题的人,他所真正需要的是把自己的苦恼、烦闷说出来,有时你只需认真地去倾听,并表现出你的关注,再略加指点,来访者就会心满意足,感到心情舒畅起来。我们常说“话是开心的钥匙”,这里的“话”是要来访者说的,而不是咨询师说的。少说多听是咨询人员所坚守的原则。其实,“听”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生活中我们拉家常、闲聊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大家想一想,几个人在一块你说你的,他说他的,个人说个人的观点,个人发个人的牢骚,谁也不去注意倾听别人说什么,结果谁也帮助不了谁,说了白说。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人都在重复地说着自己的故事。这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的浪费。又好比吵架、好比争论,往往也是如此。
有人写过这么一篇文章,叫做“善于倾听亦风光”。文章说,能言善辩固然是一种能耐,但善于倾听也是一种涵养。卡耐基的被人喜爱的六个秘诀之一就是--做一名忠实的听众。有人说“不被任何赞美之辞所迷惑的人,也一定会被专心听他讲话的人所迷惑。”善于倾听、欣赏别人说话的才能,比其它任何才能更难具备,因为人们往往只考虑自己所说的,而把别人所说的当耳旁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代沟、夫妻之间的矛盾、婆媳之间的不和,根源往往就是缺少“倾听”的一方,每个人都想说,每个人都不注意去听,矛盾就来了。当家长的,好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总是希望孩子听自己的,却很少主动去听孩子的。那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来试着克制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在家里我们尽量的少说,多听,你会发现与孩子的关系、与配偶的关系、与老人之间的关系都会有很大的改变。
各位家长:
大家好,很感谢各位家长能从白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你的到来充分体现了你对孩子们的关心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在此,我对到场的所有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要和家长们探讨的话题是《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家长了解学校,并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二是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式和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指导家长如何管理和教育子女,改变有些家长简单粗暴或过分溺爱或朝令夕改等不良的教育方式,让你的孩子坚持始终如一,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一、首先我向家长们汇报一下20xx我校的一些基本情况:
20xx年是我们二道镇中心小学跨越发展的一年,学校各项工作较以往都有显著的提高,实现了质的蜕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狠抓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我校进入高标准,一流学校的前进步伐。本年,学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压缩其他日常开资,购买教学器材,还有许多小的教育投资我就不一一列举,只是,想让家长们知道我们这么做得的目的就是:创高质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让家长放心的学校。
2、狠抓师资力量建设,夯实“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基石(所谓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目前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和谐,平等,在和谐中产生高效,教学要启迪学生思维,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应用已有知识自主解决为宗旨,培养学生能力,改变死记硬背等陈旧的教学方法)。本年,学校加强教学教研,推广先进经验,培训教师制作课件,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双环”教学活动。
3、狠抓师生管理:加强教师管理,强化年级管理和班级管理,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学校没有不稳定因素发生,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应当感谢我们家长,正因为你的支持,我们的学校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进,在此向给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家长表示感谢。
4、教育工作:有句话讲“千学万学不如学做人,修万间广厦不如修身”。学校重视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常年开展爱心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节日教育、卫生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德育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并取得一定成效。
学校情况介绍我今天简单谈这些,想了解更多详细情况的家长会后可以向教师询问。
二、下面我和家长们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和教育子女”的话题:有许多家长向反映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可就是不知道怎么教育,有时教育后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今天想通过家长会与家长们探讨一下如何教育我们的子女,当然我讲得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有兴趣的家长不妨试一试,有可能对你的孩子有所帮助。
1、对子女要有信心,要让她们看到希望。
(1)有句话讲:“树起大拇指唤醒孩子,拿起食指逼坏孩子”。
就拿我们家长来说:假如你在工厂上班,有个零件厂长让你修理,你费了好大的事才修理好,只是由于时间仓促忘记把上面的焊点打平,厂长看到后大拇指一伸发自内心地赞叹一句:“好手艺,比新买的还耐用”。你想一想听了厂长的这句话你心里是什么感受?还用说吗,肯定是美滋滋的,一切劳累都会抛到九霄云外,只顾高兴去了。厂长接着再来一句:“哎!焊点是不是高点”你一看就知道焊点未打平,必然说:“我刚修完,还没来得及打磨,我这就打磨”,然后你就会乐颠颠的把焊点仔仔细细打磨平。下次厂长再给你这样的活或者更难一点的你肯定会修的更好磨的更平,这就是表扬的作用,激励的效果。如果厂长来到以后,用食指指着你说:“干些什么活,干一辈子工人,不知道要把焊点打平吗?长脑子干什么?”。家长同志,这时你又做何感想呢?我想,你要么看在工资的份上,稀里糊涂磨一磨,交差了事,要么随手一丢,你爱找谁找谁去,我还不侍候你那。我说的对吗家长同志?其实孩子和你一样也需要善意的夸奖和激励,一味的指责和批评会使孩子丧失自信,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也不原做,也不会做了。
但是,家长同志要注意,夸奖孩子要夸孩子的真正优点,不能把缺点看成优点来夸,比如:可以这样说:看看某某今天被子叠的多整齐、地收拾的多干净、作业写得有正规又正确、哎呦还会做一道这么可口的菜等等;切记不可表扬你长的怎么怎么好、你的字带连笔多漂亮等。
在此,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家长学会表扬的艺术,简单粗暴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危害是极大的请家长不要用。
(2)通过比较让孩子觉得自己也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用孩子的优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短处进行比较,让孩子认清自己,这样才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你说一个生活和学习习惯都很好的学生就比唯独学习好的学生差吗?错了,仅仅学习好的只是一个书呆子,到社会后并不如习惯好的学生。
(3)把差远了改为强多了,让孩子对学习和生活有信心,觉得自己能行;孩子的进步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家长要求的境界,需要逐步实现,家长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告诉孩子你能行,这样就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唤起了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孩子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感觉;从而激起了学生的上进心。
(4)要爱孩子、要懂孩子、要尊重孩子:爱孩子,并不是替孩子包办一切,有些家长这样不舍得孩子做,那样不放心,一切包办,家长要信任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力,放心让孩子去做,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最遭不过家长再做一遍就是了,孩子通过你做学会了该怎么做;要懂孩子,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有的爱说、有的爱笑、有的好动、有的好静,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要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短处、坏习惯,都难免犯错误、做错事——家长要提醒、要宽容,给他讲清道理宽容他,他就不会再去做。
(5)想要孩子好,不要说错话。比如“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 “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 “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苯”,家长如果把粗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告诉孩子,相信下次他会记住的,分析清楚这样做的结果要比你畏首畏尾做的好的多,下次他就会大胆去做。
2、培养子女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要从家长做起、要坚持始终如一;
(1)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家长三方面。
家庭环境不安静,例如人来客往“没有场所、没有心情;那能学习”; 父母矛盾——吵闹、离异、单亲;“心系父母、心情烦躁那有心情学习” 父母的坏习惯——行为、吃、喝、赌,“影响着孩子,那有时间去管孩子学习”。如此种种,孩子不能学、不想学;所以走向了网吧,和不学习的学生混在了一起学坏了。
社会:网吧、暴力、交往等等对孩子影响极大,家长要教育孩子远离这些是非场地,更不要做榜样。
家长:干自己的事,孩子学习好坏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认为生成的多教成的少;措施是“选一个好学校、选一个好班级、选一个好老师、认为孩子就能学好,有的家长晚上加星期天请人给子女补,觉得补就能进步;家长要对孩子关心。
(2)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家长应该怎样做;
A、情感上要投入:关心孩子不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爱孩子也不是金钱和物质上的投入;而是想孩子所想,帮孩子所需;而是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让孩子感到真爱。不要把学习作为交换的条件,记住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B、时间上要投入:每天早起、每天中午、每天晚上你做什么?怎么做?每个星期天怎样度过?如果每个家长能坚持和孩子生活学习在一起,你的孩子知识就会巩固,你的孩子就会进步,而且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C、措施上的投入:家长认为自己不懂,但不懂比懂好,你可以和孩子站在同以起跑线上主动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给孩子讲。只要投入就会有收获;“付出和得到成正比”只要你坚持你的孩子就会有进步,“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各位家长,教育孩子不是懂不懂、不是会不会;而是你去管不管、抓不抓;如果我们把感情真的投入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把工作以外的时间用在孩子身上、如果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用合理的措施教育管理你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就会变好,就会进步。家长们,我相信,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去做;我们的目的就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达到。
最后预祝各位家长,健康快乐,合家幸福!
谢谢!
材料二: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人们渴望上天赋予自己高智商,盼望拥有大智慧,却往往忽略了最大的智慧——习惯。“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人是习惯的奴隶。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一个喝醉的德国人,手拿一个空酒瓶,摇摇晃晃地在街上闲逛。突然,他看见一个垃圾箱,然后努力睁开眼睛看了看垃圾箱的分类标识,最后他才把酒瓶扔了进去。一个人在喝醉的情况下,自控能力是很差的,但他依然没有忘记垃圾要扔进垃圾箱并且分类,这是德国人的习惯。
不单是人,动物也是如此。有父子二人住在山里,每天都要赶车出山卖柴。山路崎岖,总要转过一个弯道。老父有经验,驾车。儿子眼神好,转弯时总要提醒道:“爹,转弯了!”一次,老父病了,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处,那牛怎么也不转弯,儿子用尽办法:下车推,用草引诱。牛一动不动。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左右看看,前后没有一人。他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了!”牛应声而动。这是牛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好的习惯决定好的命运,坏的习惯决定坏的命运。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卢致新在谈到成功的人们似乎永远在成功,失败的人们似乎永远在失败的原因时说:“习惯两个字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懒惰,他就会无所事事地到处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
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不良的习惯不知不觉中会坑害人一辈子!
大家都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张三学剃头,师傅让他先用冬瓜为模型练习。张三学得很快,每次都能把冬瓜刮得干干净净,只是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只要别人一叫他,他总是将剃刀插在冬瓜上。有一天,师傅让他给顾客剃头,他干得干净利索,赢得顾客的好评。正在高兴之际,师傅叫他去办一件急事。像往常一样,他熟练地将刀子扎了下去。
“桑树苗子从小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本叫《少年儿童研究》的杂志发表了一篇报告,《悲剧从少年开始查——1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调查》。调查表明,115名死刑犯从善到恶,不是偶然的,他们较差的素质和积累的许多缺点是他们走上绝路的潜在因素,是罪恶之苗,是悲剧之根。他们中的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时犯有前科,从小就有不良行为习惯,渐成劣迹,终遭死罪。
也许大家觉得上面的故事太极端。下面就给大家讲个真实的例子。
有几位高才生通过重重考试终于到了总经理面试的最后一关,总经理约了他们到总经理办公室,但总经理说临时有事,要出去10分钟,让他们在办公室等他回来。总经理出去后,几个人都开始放松了,在总经理办公台翻看文件等,结果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宣布他们都不合格,因为他们随便翻阅总经理的东西。
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当然,年轻人到死也不会知道是他“抠鼻孔”的坏习惯毁了他的工作,使到手的饭碗落入了他人之手。
现在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什么都替孩子想的十分周到,真有点“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中国式的儿童教育也从“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严厉极端演变成了过份溺爱的极端。因而,儿童教育也成为当今社会十分重要的大事情。孩子犹如一棵树苗,从小修剪的好,长大就能成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幸福起着决定意义的作用。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切记:孩子可以娇生,但绝不可以惯养!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习惯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家长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材料三: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考场犹如战场,是竞争的赛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考试成绩。考生在考场上的情绪有三种:一种是过分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保持着适当的紧张度。前两者不足取,不但不能考出好成绩,相反会由于情绪问题,连原来的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只有第三种考场情绪才是正常的,这样的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要达到这种情绪状态,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确立信心,我一定能考好。考试前一天,最重要的不是考虑复习得是否全面,而是问一下自己是否有自信心。复习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充分、全面是不可能的,重点内容基本弄清就可以了。一是老师明确指定的和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多次做错的地方。如果这些方面已没有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安下心来,并且再三暗示自己"准备得已经很充分,相信能够考好",这样考试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
稳定好情绪,避免恶性刺激。考前当夜睡眠充足是十分重要的。许多考生想抓住这"黄金时间"多复习一会,殊不知,考试前夜用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是得不偿失的。如果精神不振,心里就觉得不踏实,到时想控制都很难。只有让脑细胞有机会补充能量,才能在考场上正常地驰骋。
从容进考场,不要放过每个小节。考试当天从早晨起床一直到走进考场,始终要保持从容轻松的心情,必须不放过每个细小情节。
要有充裕的时间用餐。要吃得好一点,一般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之前用餐完毕,但不要吃得过饱,否则,过多的血液还停留在消化系统,大脑就会相对缺血,影响考生智力的发挥。
尽量少用脑。如果是上午考试,起床后绝对不要再看书解题。考前半小时至1小时,喝一杯浓咖啡,以助提神,促使考试时大脑达到最理想的兴奋状态。
如果是下午考试,早上可适当晚些起床。上午不宜用过多时间继续复习,到10点左右必须停止。因为上午若思维活动强度太大,到了下午大脑反而会进入抑制状态,反应迟钝。
到考场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一般在考前15~20分钟为宜。太早了,与各种干扰因素接触极易破坏良好的心理感觉;太晚了,来不及将行走后的运动感消除,拿到考卷后往往会出现急促或慌张的感觉,开场不利会影响整场考试的局面。
缓行忌谈。在去考场的路上,行走速度一定要慢,快了会导致慌乱的感觉,从而使情绪紧张起来。切勿与同学交谈复习内容,讨论题目。因为,在讨论交谈中往往会发现自己某些尚未弄懂的地方,其结果是立即紧张起来,将原来胸有成竹的感觉一扫而光。以一题之小得换心理情绪之大失,是不值得的。
考场如战场,斗智又斗勇。作为一名考生,如果你面临心理危机或精神紧张,你可做以下保健操:坐在椅子上,挺直腰背,把右手两个手指放在额头上,大拇指轻轻放在鼻子右侧,另一只手放在左侧。随着大拇指运动深呼吸4秒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个鼻孔4秒钟,放开左侧鼻孔深吸气,然后慢慢出气4秒钟;深吸气,捏住鼻子4秒钟,然后两个鼻孔一起出气4秒钟。如此要重复做4次。危机自会解除,答卷时即可随心应手,理繁入简而且应变不乱。
打开考卷,多数考生都会紧张得心跳加快,甚至全身发抖,一筹莫展。这时千万不要害怕,可紧缩肛门,缓缓地做几次深呼吸,让心慢慢地平静下来,在密封线外填好该填的项目,再把考卷从头至尾浏览一遍,然后从你最熟悉的、最容易的做起。只要能很快进入了角色,便会发挥自如,成功在望。
试卷答完后,少不了检查这一步骤。一般地说,见到试题的第一反应往往比较可靠。但答题前要认真审题,尤其是对选择题、判断题,要有勇气以"一锤定音"为好。检查是查有无笔误,不要为区区一两分的小题犹豫自惑,绞脑耗时,以至因小失大,影响做分数较高的题目。
每场考试,会有少数考生提前交卷,无形中给尚在考试的考生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使他们感到紧张、忙乱,因而容易出错。防止他人提前交卷造成干扰的良策是我行我素,不为所动,按自己的安排行事。尽可能用足考试时间,不提前交卷,必争、多争宝贵的一分钟,有可能使你取得金榜题名的机会。
中考考前辅导
一、保持健康心态,勇敢面对中考
中考,作为国家向上一级学校选拔优秀人才的一种方式,其意义固然重大,在很大程度上的确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有些考生对此感到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是很正常的。
但是,这种想法要适度。有的考生过度重视考分,把考试视为决定命运的战场,把考分看作“命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思想只能造成考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对考试有百弊而无一利。虽然升学对人生来说是一次施展才智、接受考验的机会,但并不是唯一的机会。成才之路千万条,不必千军万马去挤一根“独木桥”。古语道:“天生吾才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今社会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成才机会,我们大可不必把命运的赌注全都押在中考上。此外,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考试既然是国家、社会选拔人才、评价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它就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你喜欢还是惧怕,它都要发挥着应有的功能,我们每个考生只不过是当中的参与者,大可不必紧张、焦虑,否则只能造成不应有的心理负担,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中考,说到底就是一场考试。考试对于我们同学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再平常不过了,它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的,我们要从战略的角度上藐视考试。
中考的确很重要,但从事实上说,决定你能否进入理想的学校,并不是由中考所决定的,而是由你平时的学习情况决定的,因为中考的成绩是由你平时的学习成绩作基础的。因此,中考时我们只要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平时的水平就是成功,不要对考试期望太高,奢望超常发挥。每个考生一定要本着“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平常心态,从容的走向考场,勇敢地面对考试。
二、考前注意事项
1.合理饮食。
多吃些新鲜可口、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绝对不要吃海鲜,避免闹肚子。要多吃能够增强记忆力的食物,如卷心菜、大豆制品、牛奶、鲜鱼、蛋黄、木耳、杏等。要注意适时休息,养足体力,不搞剧烈运动,以静为主。但可以散散步、做做体操、打打乒乓球、羽毛球,或听听轻音乐,放松一下神经。但严禁剧烈运动,避免出汗受凉引起感冒甚至发生意外伤害影响中考。也不要参加社交活动,不走亲访友,确保身体健康和情绪稳定。
2.合理睡眠
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一天二十四小时中大脑的兴奋期和抑制期是呈波浪形的,即一段时间的兴奋期之后,必然是相对的抑制期。显然,如果中考时间在我们大脑的兴奋期,那是再好不过的;反之,考试时间正好处在我们大脑的抑制期,那就糟糕了。事实上,平时我们同学中有不少这种现象,夜越深,大脑越兴奋(即处于兴奋期),第二天上午头脑昏昏沉沉,即大脑处于抑制期,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中考,因为中考时间是在上午9点到11点左右。因此,我们在中考前几天就应调整好作息时间,晚上九点半睡,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起床,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左右睡上一觉,如此调节生物钟,让我们大脑的兴奋期与中考时间同步,这样,我们就等于提前进入了角色,有利于考试时水平的正常发挥。另外,最近两天,睡前不要喝茶、咖啡等刺激性的饮品,防止因大脑兴奋而引起失眠,更不必要想着失眠这件事,全身放松,思想宁静,不必要刻意多睡眠。如果一旦失眠,科学研究表明,也不会影响知识的回顾,第二天可以照常考试。
3.充分熟悉考场环境。比如厕所、水房、考场的位置,使自己迅速适应考试环境。(送考教师会跟随指导,但考生自己不要形成依赖性,要主动了解)
4.带好各种考试用品。对单检查一遍,铅笔、钢笔、圆珠笔、水笔至少带两杆,橡皮、圆规、三角板、量角器、手表、凉开水等(不要喝饮料,凉开水最好),特别是准考证和学籍卡必须带齐,请同学们和家长务必像保存存折那样保存好准考证和学籍卡,千万别丢了,还要详细看准考证上的内容。万一真的忘了,也别慌张,找送考的领导和老师解决。另外,根据天气,要备好雨具等用品。
三、如何消除考试焦虑
心理上的充分准备,其战略意义不亚于对知识的准备。有些考生尽管在道理上很明白,但在考试前或者考试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事实上考试前的紧张是避不可免的,一般来说,凡是在考试前有些紧张的学生都是上进的学生,紧张的情绪与上进心紧密相连。一个不上进、没有自尊、对中考不感兴趣或与中考无关的人是不会紧张的。紧张以及紧张带来的苦恼都是寻求上进之人的专利,这种情绪本身足以说明同学们的自尊和上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考试前紧张的心理状态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紧张情绪毕竟不利于考试,下面介绍一些有效的调适方法:
1、首先,要调整好考前的心态。要坚信自己通过三年的学习,特别是本学期的总复习,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初中的知识。天道酬勤,我们往日苦读的汗水一定会换来中考的成功!我们尽管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要反复地积极地暗示自己:我有实力,我能成功!我有实力,我能成功!
2、克服焦虑情绪。考试焦虑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反应迟钝,引发记忆障碍,严重的出现头晕、恶心、手脚发凉、血压升高等症状。事实上,我们根本用不着焦虑。因为,第一,中考的试题都是我们在初中阶段学过的东西,不会超越我们的知识范围,最多就是转换了一个角度,或是要你用学过的知识去解答某种现象,只要你从容地、有序地打开你记忆的闸门,合理地、正确地运用你的知识,认真地、仔细地审视每一道题目,你是一定能圆满地解答的。第二,你必须正确对待环境。考场上所坐着的,都是你的同学,他们都是普通的学生,和你一样,至于监考老师,他们也决不是什么凶神恶煞,你坐在那里做你的题目,他能对你怎样?考试时,你完全可以做到“心中有我,目中无人”,就像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里做作业一样,因此,也用不着焦虑,害怕,只要这样,你就完全可以避免“上场昏”了。如果真的发生上述现象时,可以闭目养神,做深呼吸,把手头的题目先搁置,也可以按合谷穴(穴位位置:“合谷穴”位于手背面,第一及第二掌骨之间,挤按时,有麻、涨感),还可以用风油精擦人中或太阳穴提神,但擦太阳穴时,不要将风油精擦得离眼睛太近,以免眼睛流泪。对于过度紧张的同学来说你也不必要担心,考务组已经安排了应急医疗队,随时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考试动机更有利于取得好成绩。动机过强过弱都不利于考场情绪的调动。我自己是个什么水平,自己正确估计自己,在考试时,一心一意,全心全意地做自己的试卷,决不要去想什么其他的事,比如,其他同学考得怎样啦,我能不能考取啦,等等,这些问题是以前的、以后的的事情,与考试一概无关。能考多少,就考多少。如果这样想,也许你能发挥得更好,获得意外的收获。
四、答题技巧
(1)走进考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之后,不要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可以内心默念:我能成功!我能成功!右手拇指可以按左前臂上的内关穴,以缓解紧张情绪。(内关穴的位置:从手腕关节处的横纹算起,约本人三只手指宽的位置,就是内关穴)发卷子后,同时脑子里要安排好作战计划,部署答卷策略和时间安排。
(2)认真听好监考老师宣读的考试规则。
(3) 通览全卷,沉着应战。
当拿到试卷以后,不要匆匆忙忙地提笔就写,而是应在正式答题之前将全卷通览一遍,了解试卷的分量,试题的类型,所考的内容,试题的难易和各题的比分等,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战。清点试卷数目和页数,缺卷或有残卷及时声明;认真填涂答题卡和卷头。
(4)仔细阅读并理解每份试卷的指导语。
(5)审题一定要稳,一般两遍审题;书写一定要快,确保一次答对。
(6)答题顺序安排应是:从前到后,先易后难,稳扎稳打,最后攻关。考试中肯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或难题,这是我们早已经预料到的,你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要想开一点,因为你觉得难的题目别人也觉得难,所以不要慌张,要沉着应战。做不出来的难题可以先跳过去,但是要做个小记号,当试卷基本答完,再回过头来换一个思路重新作答。
(7)只管自己执行考试程序,不要理会他人的答题情况。往往翻卷比较快的同学是不会做的空着的题比较多的同学,所以你不要受它的影响。(8)有问题时要敢于举手提问。(9)书写要力求工整。一些参与中考判题的老师常常对书写工整的试卷有所偏爱,卷面整洁会给作文的得分带来优势。(10)最后要仔细检查。对于再难的考卷,也不要满满地安排答题,一定要留出最后的检查时间。(11)当监考老师批评违纪的学生时,只要不点到你的桌子和考号,你就别理睬他,千万不要往自己身上猜,以免心慌。
(12)一丝不苟、每分必争。中考成绩是录取的重要依据,相差一分就有可能失去录取资格。因此,考生必须一丝不苟,认真答题,每题必答每分必争,力争得满分。每题的答案,都要做到内容正确,表述清楚,书写工整,甚至对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能马虎。遇到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思考,会多少答多少,能推导几步就做几步。对分数少的小题,也要认真回答,争取多得分。整个卷面要保持整洁,清晰,否则也会造成无谓失分。
仔细检查、补漏纠错。为了尽量避免失误,做完答卷以后,不要急于交卷,只要时间允许,就应对试卷一题一题地检查,一步一步地验证。要着重检查有无漏题,是否切题,有无笔误,做到有漏必补,有错必纠,力争答案的内容乃至标点、符号、文字、图表都准确无误。
(13)要及时总结经验,调整考试对策和考试心态,以利再战。考的比较好的考生要防止骄傲自满情绪;没考好的考生也不要灰心,决不能因为一门考得不好而丧失信心。谁能够及时调整好心态,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4)选择题存在着凭猜测答案得分的可能性,我们称为机遇分,这种机遇对每个人来讲是均等的。如四选一型,回答这种选择题要先看清题目说明中是否有答错倒扣分的规定,如果没有,当遇到不能肯定选出正确答案的题目时,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先用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如果能排除两个,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正确答案,再随意选其中一项,这就意味着你答对的概率为50%,如果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这50%的得分机遇。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得分的机遇率仍有25%,若每名考生对自己不能肯定答对的题目都猜一下,那么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考试对所有的考生仍是公平的。量外,对于尖子生来说,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对于实在难以定夺的四选一选择题,可以数一下全部选项A、B、C、D 的个数,最终选择你选用次数最少的一个,并且更倾向C和的选择。
(15)要有一种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目前,能参加中考的同学可以说都是我们初三学生中的优秀者,都是种子选手,都是普通高中以上的料子,都是有相当“拼搏能力”的同学。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在学校考试成绩并不好呀。这可能是事实,但这一事实是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学校考试有时题目偏难,这是出于“练兵”的需要。我们不能以一两次学校的考试来论英雄,定成败。所谓难题,一般指综合性较强,变化较多的试题。但是不管它怎么难,都不会超出初中所学范围,总是渗透着所学的概念、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基本知识。所以,应当有攻克难题的信心,决不能在难题面前后退。解答难题,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联想法,即通过课本有关知识和过去有关练习的联想,进行推导,触类旁通;二是试探法,即运用多种思考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试解,打开思路,找出正确答案。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珍惜拼搏的机会。中考,正是这样的机会,你不要说自己“我可能行”,而一定要说自己“我能行”,对自己充满希望,通过中考来证明自己能行。考试,特别是中考,正是一次表现自我,证明自我人生价值的好机会,因此,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笑迎困难,并且通过自己扎实的努力,去获取最理想的成功。因此,希望大家都要把中考看成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你想想,当你在三年前种下了一棵小桃树,现在到了摘桃子的时候,当你手捧着硕大的鲜红的桃子的时候,难道你不为自己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硕果而高兴吗?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家长相信你们,你理想中的学校正在伸出双手欢迎你!成功,一定属于勇于拼搏,善于拼搏的人!祝愿你带着舒心的微笑走向辉煌!
材料四: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但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态度。而青春期的孩子又是非常敏感的,这就很容易产生矛盾。比如,有一位母亲,她出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男生来往。有一次,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邀女儿去过朋友生日的同学。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她因此怨恨父母:“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们难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气你们!就是不好好读书!就是要把你们的钱拿去花光!”但她内心又很孤独,很苦闷。作为父母,本来唯恐伤害了子女,但却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子女。结果,即推开了子女,也被子女所推开。父母与孩子虽天天相处一屋,心理却相隔很远。做子女的视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动辄跟父母顶嘴发脾气,有的闭琐自己疏离家庭,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爱无从入手,看着自己亲手抚育、一点一点长大起来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无论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实彼此心里都渴望被对方理解。但很多父母却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而成长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双亲。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如前面这个例子中,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毕竟我们做父母的也年崐少过),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来!父母应该知道: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各位家长应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因为他们再不是那个儿童期的孩子了。对上面那个被同学前来邀请参加生日宴会的女儿,家长完全可以这样做:先要肯定“社交”对于女儿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同龄人能使孩子更开心、更快活;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于同龄人的交往中,来增进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给孩子指出,时间安排上要适当,社交活动不可没有,但也不可占太多时间,毕竟读书学习是主要的。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一定也会理解,这样不是很好吗?
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无论父母对子女,还是子女对父母,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会出现: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缩小了,你与孩子的口角冲突马上就减少了。那么,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么呢?不过是一句老话“将心比心”,你说是吗?
下面的练习,请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1、不孝子孙!妈妈这么辛苦,从小把你养大,你还嫌讨厌,像话么?
2、你觉得,妈妈讲话很干扰你?
3、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还亏你讲得出口!
4、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烦?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说说吗?
比如: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体谅理解的反应应该是这样:“也许老师是偏心了,你觉得不公平?但我想,也许老师是没有看见别人说话。再说,你讲话也是事实,批评你讲话这一点是没错的,是不?这样你理解了孩子的感觉,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错的,孩子就会心服口服。
而不体谅理解的反应往往是:“不要说老师偏心,你自己讲话难道是对的?不要去管别人有没有讲话,先问问你自己有没有讲话?你还好意思说老师偏心!”。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错了!其实,这样你就否定了孩子的感觉,也否定了可能的事实。结果孩子觉得连父母也不公平,不讲道理。他被这样的负向情绪困扰,再不会去考虑自己有没有错,更加认定老师批评自己是不公平的。
二、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告诉孩子
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看这么一个镜头:有一天,女儿在该回家的时候还没有回家。家长开始想:这孩子,又贪玩了。继而是愤怒:都什么时候了,人影子都不见!不等她,我们先吃饭!心里想:她回来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顿不可!晚饭后7点、8点,家长越来越焦虑:这孩子不会出什么事吧?越想越害怕,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女儿的同学。正在此时,门玲响了,母亲迫不及待地去开门,(接下来会怎么样?大家想一下),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劈头一阵责骂:“你死哪里去了?!害得我们差一点没去报案......”女儿试图解释,但母亲此刻哪里容得下倾听女儿的解释?劈脸又是一个巴掌,打得女儿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去呜呜地哭起来。这位家长用“责骂和巴掌”传达了自己对女儿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关爱。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这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有一位父亲因一个偶尔的机会,得知自己的儿子对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惊:此前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儿子对自己怎么看,只一味地认为自己非常爱儿子。从此,他改变了管教儿子的方法。他不想让儿子像自己一样,直到长大成人,直到父亲临终才体会到父亲一直是爱自己的。不过,许多家长相信孩子在事后,或长大了会知道父母当时、当年是“为了自己好”。事情结果纵然如此,可是我们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当时的“对立情绪”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呢?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110报案了!
“担心”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则是由“担心”而产生的。直接地、坦诚地把自己的“担心感觉”告诉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当的原因还是不正当的原因晚归,听到这样的话,多半都会感受到父母的深切关心,并且产生内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沟通为基础,接下来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在皇宫里处处受皇上宠爱,但是老太后不喜欢她,觉得她太粗野,不知书不达理。皇上也怕老太后,就命令小燕子背诗练字,结果小燕子受不了这种束缚,离家出走,在外面历经磨难,受尽委屈。在这儿咱不说小燕子怎么样,我想说一下皇上的感觉和态度,当他得知小燕子离家出走的消息以后真是气得暴跳如雷,平日里那样宠她,她竟然逃走?!小燕子回来以后,本以为皇上会惩罚他,皇上却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是非常感人的,我想让大家看一下这个片断。
(放《还珠格格》片断)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还要注意这样几点:
1、避免夸大事实。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凭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避免。
2、避免笼统模糊。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善于认错。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
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要避免指责,而是对她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
练习:如果你对孩子过多看电视的行为不满意,你怎样告诉他?
A、整天就知道看电视!你看隔壁的xxx;你有哪一样及得上他?不争气的孩子,以后工作都要找不到了,你去扫大街吧!(这样说,实际上只是发泄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并且让孩子觉得在父母眼里自己是个“坏孩子”,因而他会更不思进取。)
B、明天开始,每天只能看一个小时的电视!(这样凭一时冲动作出的决定,并没有考虑它的可行性。)
C、我们为你的视力担心!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我们将协助你控制。因为我们是父母,我们要对你负责。(把关心和协助明确告诉孩子。)
三、学会拥抱,学会耳语
《父母必读》99年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你拥抱过吗,耳语过吗?》,文章说: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
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
有个家长对我说:“我的儿子长大了,越来越不听我的话。两人之间总觉得没话说,这是不是‘代沟’?”我说:“你多多拥抱你的孩子。”他说:“根本不可能,他总是躲着我,别说拥抱了,就连握手、搂肩膀这样的接触都没有过。我们都觉得那样太不自然、太尴尬。”我说:“父子俩的接触都到了尴尬的地步,你还考虑自然不自然。再‘自然’下去,你们之间就形同陌路了。别忘了,他是你的儿子。”“那我该怎么做呢?”他问我。
“星期天带他离开喧嚣的闹市,做一次郊游,只有你们父子俩。在大自然中你们或互相搀扶攀登,或并肩在林中小径散步,不要谈任何有关学习和工作的事情,尽量体会回归大自然的松弛与和谐。当无任何外界干扰的时候,你们父子俩的心灵会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心灵的相通又会使你们自然地拥抱在一起。根本就没有什么‘代沟’,只是你们的心灵没有机会沟通。”
父子之间、母女之间都要多沟通,家长要多计划、多创造这样的机会,慢慢地,孩子同你都会习惯这种方式,越习惯也就越自然,感情也就越深。
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比较含蓄的,我们不善于说出来或做出来,我们明明爱孩子却很少对孩子说:“孩子,我们爱你”。就连夫妻之间也是这样,一个出差在外好长时间,回来的时候你去车站接他,两人远远的看见,顶多是相视一笑或者点点头,说明我们还认识。国外的表达方式就不同,他们会拥抱、亲吻。当然,我们有我们的国情,我们不必强求自己去模仿。如果你实在不愿接受拥抱这种方式,其他方式如握手、头顶头、搂肩膀、拍拍头或后背、用力握他的双肩、轻捋他的头发等也都可以采用。总之,家长在这方面应该积极主动。
绝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经常用语言、动作、表情和姿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特别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把你的手放在孩子肩上,注视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不管发生什么,你对我们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我知道你能行!”
四、学会倾听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是不要认为沟通需要用嘴去说,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
我在咱们学校业余为学生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员要做的就是贡献自己的耳朵。“听”是咨询人员的一个主要任务,因为大部分有了心理问题的人,他所真正需要的是把自己的苦恼、烦闷说出来,有时你只需认真地去倾听,并表现出你的关注,再略加指点,来访者就会心满意足,感到心情舒畅起来。我们常说“话是开心的钥匙”,这里的“话”是要来访者说的,而不是咨询师说的。少说多听是咨询人员所坚守的原则。其实,“听”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生活中我们拉家常、闲聊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大家想一想,几个人在一块你说你的,他说他的,个人说个人的观点,个人发个人的牢骚,谁也不去注意倾听别人说什么,结果谁也帮助不了谁,说了白说。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人都在重复地说着自己的故事。这实际上是一种语言的浪费。又好比吵架、好比争论,往往也是如此。
有人写过这么一篇文章,叫做“善于倾听亦风光”。文章说,能言善辩固然是一种能耐,但善于倾听也是一种涵养。卡耐基的被人喜爱的六个秘诀之一就是--做一名忠实的听众。有人说“不被任何赞美之辞所迷惑的人,也一定会被专心听他讲话的人所迷惑。”善于倾听、欣赏别人说话的才能,比其它任何才能更难具备,因为人们往往只考虑自己所说的,而把别人所说的当耳旁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代沟、夫妻之间的矛盾、婆媳之间的不和,根源往往就是缺少“倾听”的一方,每个人都想说,每个人都不注意去听,矛盾就来了。当家长的,好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总是希望孩子听自己的,却很少主动去听孩子的。那么,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来试着克制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在家里我们尽量的少说,多听,你会发现与孩子的关系、与配偶的关系、与老人之间的关系都会有很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