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相伴的日子作文(2)
时间: 07-26
栏目:话题作文
有书相伴的日子作文六:有书相伴的日子
睡前总喜欢先翻一会儿书,说是一会儿,但一看进去就会忘了时间,总要看个尽兴才肯放下,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因为习惯,所以床上的书占了一半的位置,只为睡前时一伸手书就来了,不管你看不看,它都在那儿,随时等待我的临幸。我不喜欢整洁的书柜,于是把它们弄得零乱,随我的兴致随时可以翻看,没有约束,没有整洁。
白天的纷扰让位于夜晚的宁静,这时最适宜看一些闲书,如美文等一些恬静的文字,斜倚在床头,打开一本书,随意翻到某一页,放开了心去看,不用思考,尽情地徜徉于书中。书是一扇通往世界各地、通往古今的大门,走进这个大门,你便可以周游列国、与贤者促谈、领略山水,不用像学生时正襟危坐,思想是自由的,不用任何人引导,书可以悠闲地读着,这是何等的惬意!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在书中仿佛触摸到了作者的灵魂,作品的可爱是因为作者的可爱,作者的可爱直接表述在作品中。梦随书宕荡,云纷纷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风行处,云水苍苍,青烟袅袅,树影依依;清流间群鸭戏水,水溅清石,那些可爱的、可亲的都跌落在了字里行间。
上初中,为了看琼瑶小说,不顾一切,中午看,课间看,晚上睡下关了灯还不死心,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继续看,周末、假期都给了琼瑶小说了,到了高中,又迷上了武打小说,依然如初中时那般着魔,一套武打小说在同学间传递着,没白天,没晚上的,可以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小说也不是白看的,从中也读到了一些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虽然小说中的情节、人物是作者的杜撰,但总在历史上找到书中人物的影子,这样的故事虽然虚虚假假,却能把人物描写的那么真切。也还是对古龙的小说和金庸的小说有区分的,喜欢情节的看金庸小说,喜欢打斗场面的就看古龙的小说,可还是喜欢金庸的,他的小说里隐藏着历史,总能找到事件背景,让人穿越在历史与故事当中,所以很多人总是把历史事件与故事等同起来,去书中探寻故事的出处,就如四阿哥是如何坐上皇位的?乾隆究竟是汉族还是皇上亲生的?书中总有让人去追寻、去想象的意境。
看书也是要分心情、分时候的,情绪低落时,任何书都是看不进去的,即使在看,也不知书中所云,心不在书中,书中的美妙自是无从体味。心情好的时候,一本闲书,不涉及功名利禄,直抵心灵深处,可以不是经典,也非商海股市,也许是一本隽永的读者,或是婉约或是豪放的词曲,那一切美好都在心中流淌,像大河无羁奔流。
秋日的午后适合携一卷唐宋诗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竹椅上,诗书漫卷,空中传来阵阵雁鸣,正契合了秋阳中的秋景,飘落在了秋色里的秋晕中。体味着这份闲适和飘逸,书香自是满心纷芳。
读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功利和实用色彩,而在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全面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所有内在才情就会透过语言、行为反映出来,让一个人价值、品味与众不同,天天在书香里熏陶,人类潜移默化下来几千年的优秀品质会慢慢浸染到人身上,造成“气”的差别。“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能静静地安下心来读一本可心的图书,仿佛是一种奢望,闲适、自在、毫无功利地去读一本书,才会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美妙滋味。感受着书中的每一笔触,体味着内心的安宁与妥贴,这样的人生便不觉得孤单和寂寞,不论境遇如何变幻,身边、枕边有书相伴,才会一路走好。
有书相伴的日子作文七:有书相伴的日子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本钟爱的书在手,就像热恋中的情人陪伴左右,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疲惫与否都热情不减,而且有乐不思蜀的味道。“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
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只是书很少,以读小人书和大书为主(那个年代的称呼),即使缺篇少页也读得津津有味,有时候为了借书还得打打溜须帮着干点活儿才能看得到。上学的时候,作文书也少得可怜,只有几个家境稍好的同学有,不管看不看拿在手里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很是令人羡慕。直到读初二那年我才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书,那是爷爷到县里新华书店给我买的,名字叫《蓓蕾初绽》。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就像现在32K的期刊杂志,但我却喜欢的不得了,反复读了好几遍,其中优美的句子,至今我依旧能背诵下来。每每老师布置写作文的时候,我会试着把这些好词好句用上去,语文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使我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满足,更加热爱语文、热爱作文,学习成绩也逐步提升上来。后来考上师范学校,让村子里许多人感到惊讶:这个曾经小学垫底中学不赶趟的孩子怎么考上师范?!现在自己回想起来,也想不到自己当年有起五更爬半夜、刻苦学习的良好品质。这应该归结于读书吧,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
在师范学校就读时,正赶上父亲病重那几年,很多时候一个人独处心绪不宁,常常想家惦念父亲。书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整日陪伴我,填补我苍白的时光,抚平我受伤的心灵。星期天同学们大多去了影院,或者花前月下般的恋爱,而我选择在教室里坚守与书为伴,有时候干脆去图书馆读书,一坐就是一天,向那些古今大家、中外名人请教学习……那段日子简单、充实、开心。后来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并担任副社长,又敲开团委书记办公室的门毛遂自荐担任了社团部部长,我想,这些都是从书中汲取的力量吧。
和爱读书、爱写诗的同学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使我忘记了烦恼和忧愁,日子过得充盈而快乐。书读多了结合自己的爱好,就试着写一些所谓的诗歌,在校刊上发表,往杂志社投稿,甚至不惜节衣缩食参加市杜鹃文学讲习所学习,请作家指导。有小文发表时,别提有多开心了,内心像吃了蜂蜜一样甜。四年的师范生活,四年的读书时光,与书相伴,与文字共舞,让自己青葱的年龄里多了一份阳光和纯净,一份快乐和充盈。
参加工作后,因为班主任工作很忙碌,读书、写作的时间相对少了许多,自己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生身上。引导他们读书、学习、写作,也希望他们也能像我一样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每当看到他们有点滴进步,写出优秀作文或者参赛获奖,我都会很高兴,更会为他们的知书达理而开心,为他们喜欢读书而倍感欣慰。
我这一生注定会与书长相厮守,不离不弃。在书的天空里,当我的学生们展翅欲飞的时候,我会选择静静地鼓励与观望,然后独坐一隅,翻开自己心仪的书,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心灵飞翔……
有书相伴的日子是美好的,是无与伦比的。只是不是每个人都体会得到,“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这一点,我坚信。
有书相伴的日子作文八:有书相伴的日子
我喜欢书,喜欢读书,习惯读书。我总觉得我与书有着不解之缘!与书结缘,还应感谢父亲。记得我小的时候,大约6、7岁的样子吧,我家随父亲下乡到了农村,是一个很闭塞也很落后当时被称为公社的地方。那里没有什么娱乐场所,看电影也要一年才能放上一次。父亲觉得我们该读一些书,除课本之外的,长点见识,也修身养性。应该说在那个年代,父亲头脑里的教育意识还是很强的,虽然没有现代教育工作者们的理性,但是对我们姐弟的成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看的第一本书是《格林童话选》,是父亲从他的一位做教师的朋友那里给我借来的。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边查字典边看的,太多的字不认识,也不理解,我一边看,一边问妈妈(父亲总是很忙,又比较严肃,那时我是很怕他的),故事强烈的吸引了我,我不再出去乱跑,每天除了完成作业,就是在看书。我的思绪跟着海的女儿起伏、紧张灰姑娘能否回得去家,担心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
之后我又读了《安徒生童话选》,也是从那位教师那里借的。我住的地方很偏僻,买不到那书。童话的世界让我着迷,也让我喜欢上了书,和书结了缘。
父亲支持我们读书,给我们订了很多儿童杂志、报纸,我的印象里有《吉林儿童》、《红小兵》、《中国少年报》等。我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来读书,书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知道了许多山村之外的东西。和知心姐姐聊天,在跟在少年大学生的后面努力学习!
上了中学,我的家也搬回了县城。对于我读书,父亲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在我的中学阶段,父亲每年都用一个月的工资来给我订杂志和报纸,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记得有《中国青年》、《名人传记》、《语文报》、《小说月报》等等,王蒙的《青春万岁》、刘心武的《班主任》以及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名人传记,都是那时读的。我读的书内容广泛,天文、地理、小说、杂文都读。我在书中寻找着快乐,增长着知识。这时读书,主要的还是围绕着语文课本的要求,力争为我的学习增色!因为书读得多了,我的作文写得很好,几乎篇篇都是范文,这更让我读书的热情倍增!
中专时,正值琼瑶小学流行,我也读了很多本,沉浸在青春的浪漫里,到如今,留给我的印象最深的却是一本叫《菟丝花》里面的主人公的母亲的一句话:你对人微笑,别人不会对你板脸,只是,你要看好了对象!有些人是没心的,他会伤害你!
工作之初,我还是喜欢买书、读书,出差去外地,我也喜欢选几本喜欢的书带回来。我很吝啬的,却舍得买书。我生性喜欢安静,工作之余,读我喜欢的书,生活自是很惬意!
随着结婚生子,生活琐事占据了几乎我所有的业余时间,有那么几年,书几乎只是我的家具了。
幸好,老公也喜欢读书,比我,有过之而无不及。孩子大点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时间,每每饭后,各自棒书来读,兴起,他也会给我朗读,我自是愿意(省了我的眼睛了)。
我很珍惜书,我的书无论是什么时候的,包括课本,我都舍不得丢弃,别人借走了,我会紧盯着索回来。去年去外地学习、参观,人家赠了不少的书,很重,同学都选择了丢弃,我不舍,运到邮局寄了回来!我家几次搬家,最多的也是书,虽然不都是什么名家名著,可是我们喜欢。
读书,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懂得了很多道理,让我知道如何工作、生活、为人处世。读书,让我变得豁达、宽容、知性。
如今,网络更是满足了我的爱书情结,我可以随时找来我喜欢的书来读,电子电子图书是很方便、快捷,但是我还是喜欢铅印的的书。我会把网上的书打印出来读,闻着油墨的芬芳,才觉得是读书。闲暇时,躺在床上,手捧着书,徜徉其中,其乐无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