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时间: 07-14
栏目:心得体会
心得一: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校根据中心校的安排,适时安排教师利用课余读一本书活动,旨在引领全体教师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针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精心挑选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包括一些教育专著、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以及课程标准、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使教师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在读书的基础上,学校定期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解惑。
一、积极组织发动,宣传 “读书活动”的精神实质,使每一位教师都切实领会活动的目的、要求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学校召开学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会议,商讨制定行动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初步选定阅读的书籍名称和活动的场所地点及各项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做到了分工细致,责任明确,便于操作。学校以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为源头,鼓舞教师大量阅读经典使教师素质得到升华。
召开教师会,宣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各项活动和各个环节的具体目标,并对奖惩措施也进行充分的研讨。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和奖罚细则,确保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防止“一阵风”刮过的不良倾向。有活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使教师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
三、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网络。学校负责整个活动的资料、资金、场所保障;教研组负责组织教师参与、实施;各位教师积极响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阅读、研究、讲座、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
为把此项活动搞好,学校添置了大量的图书;还增添了不少有益的硬件设备,配制光盘、音像制品,为活动提供充足的保障。
四、各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活动,使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增强教育管理的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
“阅读经典,丰富人生”活动在我校的顺利开展,得益者——教师,受益者——学生,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使“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理念成为每位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心得二: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转眼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一切都慢慢地适应了,无论是教学上还是班级管理上,都有了一个比较明朗的层次。对学生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多数家长都非常支持班主任的工作,也看出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
看了魏书生的资料片之后,我有了一个深刻地体会,这么多的学生要靠班主任自己去管理恐怕不太可能,所以只能靠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也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班级就能管理地很好,班主任也可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上的难题,才有更大的精力去提高学生的成绩。平时说什么都可以,但是学生如果不出成绩那就是教学的失败,也不会得到家长的认可。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
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魏书生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
魏书生借鉴吸收了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并把它结合运用到了班级管理实践中去,从而为班级管理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思路,并且获得了管理的成功。“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魏书生的做法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以下认识:
l、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
2、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作为教师,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3、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魏书生的学习,我感受颇多,体会颇深,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学习,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针对我们自己学生的实际,在看完书生同志的著作和事迹后,有了很大的启发,比如就我自己的学科来说,语文就得让学生多看书,看好书,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写作文才能有更多的内容,针对现在的情况,很多学生写作文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具体的方式也不知道该怎么操作,说实话,作为一个语 文 老师我们确实很着急,但是却没有更好的办法,以前虽然也听说过魏书生的事迹,但是老是觉得他离我们很遥远,总觉得那是专家的理论,我们绝对不会从中学到什么,但是自从看了书生的班主任论坛之后,就觉得其实对我们来说很现实,我们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的这套措施对我们来说也哈瓦那合适,很实用,比如班级纪律可以让各个学习小组自己负责,而不再设置专门的班级纪律委员,这样小组组长既负责学习上的事,也负责班级纪律的事情。我想一个班级如果这样的话,就会变成最优秀的班级体。
心得三: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承担着“立人”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静得下心来,学习,思考,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识的海洋中,多一些书卷味儿,少一分铜臭气;多一分深邃,少一分浅薄;多一分高雅,少一分世俗。“多读方知书中味,勤写始觉笔有神。”因此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没有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课堂将会变得那么空洞和无趣!一年来,我认真贯彻柳州市教师阅读年的精神和学校的读书活动方案,认真制定阅读计划。按照计划,我认真阅读了必读和推荐读的书目。我将一年来的具体做法心得总结如下:
一、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
每天坚持抽时间读书,认真做好笔记,每个月撰写600字读书笔记以及读书心得。通过读书,我学会了怎样正确地去引导教育孩子,读书使我再提起笔来写些什么,不再会觉得那是一件难事。我要做个真正的职业读书人,从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再把这些营养输送给我的学生们。
二、积极参加学校的读书活动,丰富自己的读书生活
学校认真落实了读书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的读书活动。我积极参加学校的读书活动。这些活动分别有“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读书随笔”、“读书名言”、“读书与成就”的论坛活动、“讲述我的教育故事”、“阅读、工作、成长”演讲等主题活动。按照学校要求,我们每个月都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上传到学校的百果读书会上,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这种跨越空间的交流方式提高了我们教师学习的兴趣。
三、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出读书活动,并且仔细倾听,认真做好笔记,及时记下点滴收获,按要求写一篇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并把这种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不断读书,才能做一个卓越智慧的教师,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真正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
心得四: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新课程编写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和提升师生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将使我们的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是因为,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所以说,人文修养、人文情怀是一个智慧型教师的必备素质。一句话,时代呼唤“有智慧的教师。”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我不禁为肖川教授的率直而肃然起敬。再联系他在前文中谈到的“素质教育”,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一位有胆识的知识分子对于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忧虑:“为什么应试教育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却能大行其道,素质教育虽然千呼万唤却难觅踪迹?”“一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某一领域引起结构性变革的大师,那么,其教育一定存在某些严重的问题。”扪心自问,自己工作了近三十年,是不是在这其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能改变什么?是的,我们的力量太微小,改变不了应试教育“滚滚洪流”,但我也可以说,我们的力量很大,足以对自己的学生的养成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式、确立人生目标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自己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地、长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文中还提到“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怎么走就得看每个人自己了。如今教育界流行的“填鸭式”,“应试型”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遏制孩子们个性化发展的枷锁。作者有一句话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有多少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 ——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而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馈成为可能;交往使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之所以值得过的重要原因。”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我们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要他们学会说话、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高级趣味的人。人生来就是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他们。交流便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其实谁都知道,那就是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有趣。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了。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对于小孩子来说动力和求知欲就是新鲜感。这样的新鲜感,恰是形成“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的必要条件。
作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窥探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老师又该如何修炼?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学生需要学习,老师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只有多读,多想,多交流,多实践才能丰富自身底蕴。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之道,因为丰厚的底蕴是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个人素养。大量的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探讨,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后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传播给我们的学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其实,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作者对教育这门学科的感悟与探索,记录了他的精神之旅,他给我们读者留下的不仅仅是经验,更多的是思考。
本学期,我校根据中心校的安排,适时安排教师利用课余读一本书活动,旨在引领全体教师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针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精心挑选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包括一些教育专著、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以及课程标准、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使教师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在读书的基础上,学校定期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解惑。
一、积极组织发动,宣传 “读书活动”的精神实质,使每一位教师都切实领会活动的目的、要求及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学校召开学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会议,商讨制定行动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初步选定阅读的书籍名称和活动的场所地点及各项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做到了分工细致,责任明确,便于操作。学校以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为源头,鼓舞教师大量阅读经典使教师素质得到升华。
召开教师会,宣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各项活动和各个环节的具体目标,并对奖惩措施也进行充分的研讨。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和奖罚细则,确保活动持续有效的开展,防止“一阵风”刮过的不良倾向。有活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使教师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
三、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网络。学校负责整个活动的资料、资金、场所保障;教研组负责组织教师参与、实施;各位教师积极响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阅读、研究、讲座、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
为把此项活动搞好,学校添置了大量的图书;还增添了不少有益的硬件设备,配制光盘、音像制品,为活动提供充足的保障。
四、各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活动,使教师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感受教育大师的风范,领悟素质教育的真谛,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增强教育管理的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课题研究的水平逐步提高。
“阅读经典,丰富人生”活动在我校的顺利开展,得益者——教师,受益者——学生,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使“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理念成为每位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心得二: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转眼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一切都慢慢地适应了,无论是教学上还是班级管理上,都有了一个比较明朗的层次。对学生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多数家长都非常支持班主任的工作,也看出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
看了魏书生的资料片之后,我有了一个深刻地体会,这么多的学生要靠班主任自己去管理恐怕不太可能,所以只能靠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也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班级就能管理地很好,班主任也可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上的难题,才有更大的精力去提高学生的成绩。平时说什么都可以,但是学生如果不出成绩那就是教学的失败,也不会得到家长的认可。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
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魏书生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
魏书生借鉴吸收了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并把它结合运用到了班级管理实践中去,从而为班级管理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思路,并且获得了管理的成功。“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魏书生的做法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以下认识:
l、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
2、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作为教师,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3、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魏书生的学习,我感受颇多,体会颇深,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学习,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针对我们自己学生的实际,在看完书生同志的著作和事迹后,有了很大的启发,比如就我自己的学科来说,语文就得让学生多看书,看好书,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写作文才能有更多的内容,针对现在的情况,很多学生写作文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具体的方式也不知道该怎么操作,说实话,作为一个语 文 老师我们确实很着急,但是却没有更好的办法,以前虽然也听说过魏书生的事迹,但是老是觉得他离我们很遥远,总觉得那是专家的理论,我们绝对不会从中学到什么,但是自从看了书生的班主任论坛之后,就觉得其实对我们来说很现实,我们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的这套措施对我们来说也哈瓦那合适,很实用,比如班级纪律可以让各个学习小组自己负责,而不再设置专门的班级纪律委员,这样小组组长既负责学习上的事,也负责班级纪律的事情。我想一个班级如果这样的话,就会变成最优秀的班级体。
心得三: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承担着“立人”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静得下心来,学习,思考,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识的海洋中,多一些书卷味儿,少一分铜臭气;多一分深邃,少一分浅薄;多一分高雅,少一分世俗。“多读方知书中味,勤写始觉笔有神。”因此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没有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课堂将会变得那么空洞和无趣!一年来,我认真贯彻柳州市教师阅读年的精神和学校的读书活动方案,认真制定阅读计划。按照计划,我认真阅读了必读和推荐读的书目。我将一年来的具体做法心得总结如下:
一、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
每天坚持抽时间读书,认真做好笔记,每个月撰写600字读书笔记以及读书心得。通过读书,我学会了怎样正确地去引导教育孩子,读书使我再提起笔来写些什么,不再会觉得那是一件难事。我要做个真正的职业读书人,从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再把这些营养输送给我的学生们。
二、积极参加学校的读书活动,丰富自己的读书生活
学校认真落实了读书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的读书活动。我积极参加学校的读书活动。这些活动分别有“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读书随笔”、“读书名言”、“读书与成就”的论坛活动、“讲述我的教育故事”、“阅读、工作、成长”演讲等主题活动。按照学校要求,我们每个月都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上传到学校的百果读书会上,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这种跨越空间的交流方式提高了我们教师学习的兴趣。
三、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出读书活动,并且仔细倾听,认真做好笔记,及时记下点滴收获,按要求写一篇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并把这种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天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不断读书,才能做一个卓越智慧的教师,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真正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
心得四: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新课程编写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和提升师生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将使我们的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是因为,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所以说,人文修养、人文情怀是一个智慧型教师的必备素质。一句话,时代呼唤“有智慧的教师。”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我不禁为肖川教授的率直而肃然起敬。再联系他在前文中谈到的“素质教育”,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一位有胆识的知识分子对于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忧虑:“为什么应试教育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却能大行其道,素质教育虽然千呼万唤却难觅踪迹?”“一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某一领域引起结构性变革的大师,那么,其教育一定存在某些严重的问题。”扪心自问,自己工作了近三十年,是不是在这其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能改变什么?是的,我们的力量太微小,改变不了应试教育“滚滚洪流”,但我也可以说,我们的力量很大,足以对自己的学生的养成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式、确立人生目标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自己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地、长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文中还提到“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怎么走就得看每个人自己了。如今教育界流行的“填鸭式”,“应试型”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遏制孩子们个性化发展的枷锁。作者有一句话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有多少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 ——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而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馈成为可能;交往使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之所以值得过的重要原因。”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我们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要他们学会说话、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高级趣味的人。人生来就是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他们。交流便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其实谁都知道,那就是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有趣。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了。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对于小孩子来说动力和求知欲就是新鲜感。这样的新鲜感,恰是形成“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的必要条件。
作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窥探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老师又该如何修炼?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教师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学生需要学习,老师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只有多读,多想,多交流,多实践才能丰富自身底蕴。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之道,因为丰厚的底蕴是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个人素养。大量的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探讨,是对自己的又一次提升;最后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传播给我们的学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其实,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作者对教育这门学科的感悟与探索,记录了他的精神之旅,他给我们读者留下的不仅仅是经验,更多的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