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时间: 06-17
栏目:反思
反思一: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的教学以后,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 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重视。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再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我认为,本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就好。所以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只需要在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教学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是值得深思。
一、计算课如何引导学生说明算理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二、如何让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声情并茂的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简单轻松。但要利用得合理,要不就适得其反。
三、注意差生的练习。
在课堂上,特别使公开课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避免选择差生回答问题,目的使怕暴露问题。不过,事后回想,如果差生可以在课堂上暴露出问题,然后得到老师的及时纠正,远远比课后教导要有效果。所以,在可堂上,教师不应该回避错误,而应该面对它,及时纠正它,也可以警示其他的学生不要范同样的错误。
四、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
不要替孩子说话。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语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说的慢,总是提醒孩子说,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
这节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反思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 ,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习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反思三: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法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计算课给人感觉总是与“枯燥”相连,其实只要合理安排也是种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
在教学本节课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组织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如10+20等于多少?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
算法一: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
算法二: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十,20里面有两个十,加起来一共是三个十,就是30;
算法三: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算法四:类似竖式的算法。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理念,使学生既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明白了算理,又开阔思路。
在巩固练习阶段设计了加减对照练习。如30+40与70-30,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其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10以内加减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接着,让学生说出算的过程。在计算时也有出现这种情况50+20=52。因为学生两位数中每个计数单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还不是十分明确,把第二个加数中2个“十”当作2个“一”来加。
教学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渗透竖式计算时的数位对齐意识。
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的教学以后,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 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重视。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再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我认为,本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就好。所以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只需要在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教学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是值得深思。
一、计算课如何引导学生说明算理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二、如何让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声情并茂的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简单轻松。但要利用得合理,要不就适得其反。
三、注意差生的练习。
在课堂上,特别使公开课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避免选择差生回答问题,目的使怕暴露问题。不过,事后回想,如果差生可以在课堂上暴露出问题,然后得到老师的及时纠正,远远比课后教导要有效果。所以,在可堂上,教师不应该回避错误,而应该面对它,及时纠正它,也可以警示其他的学生不要范同样的错误。
四、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
不要替孩子说话。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语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说的慢,总是提醒孩子说,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
这节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反思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 ,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习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反思三: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法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计算课给人感觉总是与“枯燥”相连,其实只要合理安排也是种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
在教学本节课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组织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如10+20等于多少?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
算法一: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
算法二: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十,20里面有两个十,加起来一共是三个十,就是30;
算法三: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算法四:类似竖式的算法。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理念,使学生既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明白了算理,又开阔思路。
在巩固练习阶段设计了加减对照练习。如30+40与70-30,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其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10以内加减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接着,让学生说出算的过程。在计算时也有出现这种情况50+20=52。因为学生两位数中每个计数单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还不是十分明确,把第二个加数中2个“十”当作2个“一”来加。
教学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渗透竖式计算时的数位对齐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