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卷风教学反思
时间: 06-17
栏目:反思
反思一:龙卷风教学反思
学完《龙卷风》,回味本节课,认为本课中有许多值得再细细推敲的地方。
教学思路:本课教学以一个大问题“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龙卷风的特异形态、气势狂暴威猛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谈谈龙卷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来贯穿全文的讲解。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生存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授课时在教学环节方面比较清晰,设计合理。以一个大问题贯穿课文的讲解。即抓住了课文主要内容又将本课的重点呈现在学生面前。
能够紧扣本年级的研究课题,“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开放式评价”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课堂中教师尽量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对错误和不足之处用中肯的语气提出。课堂的评价方式也多种多样,不光有生生之间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还有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公正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在本节公开课上我班的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是本节课的亮点。连平时最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也肯积极举手了,是我最值得开心的。
最后应整体回归。在讲完课文后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次把课文读一读。
反思二:龙卷风教学反思
一、巧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基点是基于教学的学习,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达到一个应该达到的水平层次。所以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应该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如何“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教,怎么教,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理解需要来确定。有效性是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教学有效性设计应该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在郭老师的课上,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这种开放、探究的氛围。在课堂开始之初,郭老师从课题入手,质疑:你了解龙卷风吗?关于龙卷风你都知道哪些?同时播放关于龙卷风的电影片断,构建情境。达到了快速帮助学生建立龙卷风的直观印象,让学生产生研究龙卷风的迫切愿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随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例如:在品读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词语的着重理解让学生感受课文的主旨,通过词语来体会龙卷风到来时的惊恐心理和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如“特异的形态”和“狂暴威猛的气势”以至于到最后的“谈虎色变”。由词逐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对课文进行研究品味。不同形式多层面的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学来读句子或段落,教师恰当的引导学生体会龙卷风的那种令人恐怖的气势。
二、抓住细节、师生共鸣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郭老师的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细节的教学。在学习“陆龙卷的”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打比方”的写作手法。如:陆龙卷这种任意破坏大地上一切东西的行为可以用书中的那个词来概括?(肆虐)省略号的意义?(说明陆龙卷还搞了很多的破坏,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说说陆龙卷还会干了什么吗?让学生自由想象,体会陆龙卷的狂暴威猛)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郭老师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学习策略让学生来体会龙卷风的气势。
三、联系生活、知识延伸突显作业设置的有效性
郭老师在课堂即将结束之时,巧妙利用龙卷风所造成的伤害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了解其他自然灾害。让学生能够更真切地体味自然界的变换无偿,并能真切的感受到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这些灾害的来临,但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利索能及的事情。形象具体的图片,鲜活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我们共同又回到了那悲痛、忧伤的日子。师生在情感上达到了共鸣,教师适时给出引导,让学生利用本堂课所学到的说明方法描述一下眼前的场景,即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举多得。由于时间关系学生不可能每个人到有表达的机会,郭老师并没有忘记那些没机会发言的学生,而把这些看到的自然灾害让学生课下写在纸上,交给老师,师生通过纸笔再次进行交流。我认为这样的作业更能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
然而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我个人认为可能是时间关系,在最后一个环节的处理上,老师还是有些着急,我感觉老师可以在这里渗透一些环境保护的信息,让学生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有更真实的理解。
反思三:龙卷风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与本校老师一起参加了桥西区三次联合校教研活动,受益匪浅。这些活动,让我无论在教学经验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有了新的收获。带着体会和收获,我精心准备了一堂研究课——《龙卷风》,课后经过反思认为还有许多地方还值得细细推敲。
本篇课文以“通过文中描写陆龙卷、海龙卷的形态和气势,体会龙卷风的特异形态、气势狂暴威猛,谈谈龙卷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为中心话题贯穿全文。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教学时,我注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生存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讲解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以一个中心话题贯穿课文。既抓住了课文主要内容又将教学的重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品读龙卷风那威猛气势时,指引学生由句中重点动词“摇摇晃晃”“不断摧毁”“随意抛来掷去”“刺入”切入,更形象深刻体会破坏力极强的龙卷风;又从“千万只蜜蜂振翅般的嗡嗡声”“大象鼻子似的怪物”让学生认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所以我借助熟知的比喻修辞方法进一步了解打比方。从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物理解文本内容,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课堂气氛活跃,在课上我班的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是本次研究课的亮点。即使平常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经过平时的努力、锻炼,也能够信心十足地举起手;在备课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听者愿意听?”这个问题,所以在我注重了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言,尽量使每一句话都为课文教学服务。
结束本课的教学后,反思自己在课堂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在提出问题时,语速稍快。语调抑扬顿挫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感受龙卷风狂暴威猛的气势时,老师用自己更加激情洋溢的语气来感染学生,达到学生入情入境的最佳效果;再有,由于时间有限,急于完成下面的教学环节,对文中海龙卷上方“直径有二百多米”下方“直径一百多米”这个概念解释不够清楚,今后还要在语言简练、时间把握上多加注意。
通过本次研究课,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环节、课堂语言方面有了进步。同时我感受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努力:一、应深挖教材,更好地推敲句中字眼,无论是哪堂课,我从中感受着老师们的精益求精的态度,身教重于言教,学生们亦会如此严谨地学习;二、我认为在课堂中,一位老师应具备课堂智慧、敏感性。在参加第二次联片教研时大谈小学的孔庆贤老师,在三年级《惊弓之鸟》一课中,展现出老师特有的人格魅力,作为她的学生一定很幸福,学习的进取心更强。如何具备这种智慧?我想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有了知识底蕴,才会衍生智慧;三,幽默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法宝,在第三次联合校汇报课上,友谊大街小学的徐韫哲老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赢得在场师生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教室内气氛活跃,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整堂课令人印象深刻。此次教研活动,让我学习到了这么多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这为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反思四:龙卷风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学生共同的关注点,精心创设情景,学生的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学生的在课文中的体验才会真情流露,全情投入,为此,我深入研读文本,精心设计教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生存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学生信心百倍地迎接挑战,深入探究,顺利地实现了旧知与新知的连接,不断迸发出创造的智慧火花,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与探究。
这是一篇介绍龙卷风的常识性文章,在教学预设时我先读了两遍课文觉得龙卷实在是很可怕,并发现文章是从形态特异、狂暴威猛这两个角度来写陆龙卷和海龙卷的。接下来我进一步深入地感受陆龙卷和海龙卷。我发现作者对陆龙卷的描写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接着读它的形态部分恐惧之感越来越近,然后龙卷风的肆虐行为简直让人毛骨悚然,那陆龙卷过后面目全非的大地更是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最后纵观这个描写陆龙卷的段落,发现作者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陆龙卷那种让人心惊胆战的感觉写得淋漓尽致,让人真有身临其境之感。再来看海龙卷,虽然他没有陆龙卷那样对人类造成多大的危害,其实它形体更巨大,气势更威猛。作者举了一个海龙卷的例子,利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就把海龙卷发生是哪恐怖的景象非常真切地展现出来……合上书,我忽然想起应该把自己走进文本的过程带入课堂。自己走进文本的过程不也正是学生理解一篇课文的过程吗?对,就按自己理解这篇文章的思路来讲这一课。
课堂上,导语过后,我说道: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近龙卷风。首先我们来读读描写陆龙卷的这部分,看看你对哪些词、句的感受特别深,注意把自己的感受标注在旁边,然后再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读书,边读边勾画、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汇报交流(在此过程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陆龙卷的狂暴威猛,体会他让人心惊胆颤的感觉,但不面面俱到。)
一堂课结束了,在学生们下课时谈论龙卷风时那惊叹的神情中我可以清晰地感到孩子们真的经历了一场龙卷风,而我也收获了一个宝贵的经验:把自己走进文本的过程带入课堂,会对我们的教学大有益处。
学完《龙卷风》,回味本节课,认为本课中有许多值得再细细推敲的地方。
教学思路:本课教学以一个大问题“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龙卷风的特异形态、气势狂暴威猛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谈谈龙卷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来贯穿全文的讲解。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生存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授课时在教学环节方面比较清晰,设计合理。以一个大问题贯穿课文的讲解。即抓住了课文主要内容又将本课的重点呈现在学生面前。
能够紧扣本年级的研究课题,“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开放式评价”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课堂中教师尽量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对错误和不足之处用中肯的语气提出。课堂的评价方式也多种多样,不光有生生之间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还有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公正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在本节公开课上我班的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是本节课的亮点。连平时最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也肯积极举手了,是我最值得开心的。
最后应整体回归。在讲完课文后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次把课文读一读。
反思二:龙卷风教学反思
一、巧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基点是基于教学的学习,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一切为了学生,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达到一个应该达到的水平层次。所以学生的学是主要的,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应该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如何“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教,怎么教,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理解需要来确定。有效性是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课堂教学有效性设计应该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在郭老师的课上,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这种开放、探究的氛围。在课堂开始之初,郭老师从课题入手,质疑:你了解龙卷风吗?关于龙卷风你都知道哪些?同时播放关于龙卷风的电影片断,构建情境。达到了快速帮助学生建立龙卷风的直观印象,让学生产生研究龙卷风的迫切愿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随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例如:在品读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词语的着重理解让学生感受课文的主旨,通过词语来体会龙卷风到来时的惊恐心理和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如“特异的形态”和“狂暴威猛的气势”以至于到最后的“谈虎色变”。由词逐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对课文进行研究品味。不同形式多层面的读,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学来读句子或段落,教师恰当的引导学生体会龙卷风的那种令人恐怖的气势。
二、抓住细节、师生共鸣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郭老师的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细节的教学。在学习“陆龙卷的”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打比方”的写作手法。如:陆龙卷这种任意破坏大地上一切东西的行为可以用书中的那个词来概括?(肆虐)省略号的意义?(说明陆龙卷还搞了很多的破坏,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说说陆龙卷还会干了什么吗?让学生自由想象,体会陆龙卷的狂暴威猛)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郭老师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学习策略让学生来体会龙卷风的气势。
三、联系生活、知识延伸突显作业设置的有效性
郭老师在课堂即将结束之时,巧妙利用龙卷风所造成的伤害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了解其他自然灾害。让学生能够更真切地体味自然界的变换无偿,并能真切的感受到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这些灾害的来临,但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利索能及的事情。形象具体的图片,鲜活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我们共同又回到了那悲痛、忧伤的日子。师生在情感上达到了共鸣,教师适时给出引导,让学生利用本堂课所学到的说明方法描述一下眼前的场景,即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举多得。由于时间关系学生不可能每个人到有表达的机会,郭老师并没有忘记那些没机会发言的学生,而把这些看到的自然灾害让学生课下写在纸上,交给老师,师生通过纸笔再次进行交流。我认为这样的作业更能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
然而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我个人认为可能是时间关系,在最后一个环节的处理上,老师还是有些着急,我感觉老师可以在这里渗透一些环境保护的信息,让学生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有更真实的理解。
反思三:龙卷风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与本校老师一起参加了桥西区三次联合校教研活动,受益匪浅。这些活动,让我无论在教学经验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有了新的收获。带着体会和收获,我精心准备了一堂研究课——《龙卷风》,课后经过反思认为还有许多地方还值得细细推敲。
本篇课文以“通过文中描写陆龙卷、海龙卷的形态和气势,体会龙卷风的特异形态、气势狂暴威猛,谈谈龙卷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为中心话题贯穿全文。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教学时,我注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生存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讲解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以一个中心话题贯穿课文。既抓住了课文主要内容又将教学的重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品读龙卷风那威猛气势时,指引学生由句中重点动词“摇摇晃晃”“不断摧毁”“随意抛来掷去”“刺入”切入,更形象深刻体会破坏力极强的龙卷风;又从“千万只蜜蜂振翅般的嗡嗡声”“大象鼻子似的怪物”让学生认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所以我借助熟知的比喻修辞方法进一步了解打比方。从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物理解文本内容,这样的设计有利于课堂气氛活跃,在课上我班的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是本次研究课的亮点。即使平常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经过平时的努力、锻炼,也能够信心十足地举起手;在备课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听者愿意听?”这个问题,所以在我注重了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言,尽量使每一句话都为课文教学服务。
结束本课的教学后,反思自己在课堂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在提出问题时,语速稍快。语调抑扬顿挫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感受龙卷风狂暴威猛的气势时,老师用自己更加激情洋溢的语气来感染学生,达到学生入情入境的最佳效果;再有,由于时间有限,急于完成下面的教学环节,对文中海龙卷上方“直径有二百多米”下方“直径一百多米”这个概念解释不够清楚,今后还要在语言简练、时间把握上多加注意。
通过本次研究课,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环节、课堂语言方面有了进步。同时我感受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努力:一、应深挖教材,更好地推敲句中字眼,无论是哪堂课,我从中感受着老师们的精益求精的态度,身教重于言教,学生们亦会如此严谨地学习;二、我认为在课堂中,一位老师应具备课堂智慧、敏感性。在参加第二次联片教研时大谈小学的孔庆贤老师,在三年级《惊弓之鸟》一课中,展现出老师特有的人格魅力,作为她的学生一定很幸福,学习的进取心更强。如何具备这种智慧?我想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有了知识底蕴,才会衍生智慧;三,幽默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法宝,在第三次联合校汇报课上,友谊大街小学的徐韫哲老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赢得在场师生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教室内气氛活跃,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整堂课令人印象深刻。此次教研活动,让我学习到了这么多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这为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反思四:龙卷风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以及学生共同的关注点,精心创设情景,学生的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学生的在课文中的体验才会真情流露,全情投入,为此,我深入研读文本,精心设计教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生存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学生信心百倍地迎接挑战,深入探究,顺利地实现了旧知与新知的连接,不断迸发出创造的智慧火花,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与探究。
这是一篇介绍龙卷风的常识性文章,在教学预设时我先读了两遍课文觉得龙卷实在是很可怕,并发现文章是从形态特异、狂暴威猛这两个角度来写陆龙卷和海龙卷的。接下来我进一步深入地感受陆龙卷和海龙卷。我发现作者对陆龙卷的描写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未见其形、先闻其声,接着读它的形态部分恐惧之感越来越近,然后龙卷风的肆虐行为简直让人毛骨悚然,那陆龙卷过后面目全非的大地更是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最后纵观这个描写陆龙卷的段落,发现作者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陆龙卷那种让人心惊胆战的感觉写得淋漓尽致,让人真有身临其境之感。再来看海龙卷,虽然他没有陆龙卷那样对人类造成多大的危害,其实它形体更巨大,气势更威猛。作者举了一个海龙卷的例子,利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就把海龙卷发生是哪恐怖的景象非常真切地展现出来……合上书,我忽然想起应该把自己走进文本的过程带入课堂。自己走进文本的过程不也正是学生理解一篇课文的过程吗?对,就按自己理解这篇文章的思路来讲这一课。
课堂上,导语过后,我说道: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近龙卷风。首先我们来读读描写陆龙卷的这部分,看看你对哪些词、句的感受特别深,注意把自己的感受标注在旁边,然后再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读书,边读边勾画、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汇报交流(在此过程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陆龙卷的狂暴威猛,体会他让人心惊胆颤的感觉,但不面面俱到。)
一堂课结束了,在学生们下课时谈论龙卷风时那惊叹的神情中我可以清晰地感到孩子们真的经历了一场龙卷风,而我也收获了一个宝贵的经验:把自己走进文本的过程带入课堂,会对我们的教学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