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2)

时间: 05-23 栏目:总结
第二、根据瑞安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声环境达到各类功能区划要求,地表 水、空气、声环境质量均符合有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第三、公共设施完善程度达到创建要求。第四、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100%。第五、建成区生活污水处 理率达100%。第六、建成区垃圾固废集中收集处置率达95%。第七、辖区内没有省、市重点工业污染源,基本上也没有其他工业污染源。第八、东岩乡属于瑞 安市规模化畜禽禁养区,全乡无规模化畜禽养殖。第九、建成区河沟池塘污染整治率达100%。第十、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5平方米。

(二)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1、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农业是我乡的主导产业,根据这个实际,发扬山区农民艰苦耐劳的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优化结构为重 点,努力实现农业稳定生产、农村良性发展、农民显著增收。一是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高度重视农业粮食生产工作,加强对提高粮食产量,加大对农业政 策的宣传和贯彻落实,指导农民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加大对农业粮食生产的资金、技术、政策优惠扶持力度,同时严格耕地保护政策,严禁耕地抛荒,确保粮食生产 安全。二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应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区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效益农业。三是鼓励专业合作,拓宽产品 市场。以金银花合作社和番薯粉面合作社为依托,进行了金银花合作社的设备和技术更新,逐步完善合作社的各项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 引导作用。

2、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东岩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环境优美,漈门溪的“竹筏游”和东坑的古钉,远近闻 名。根据这个有利条件,乡政府充分利用现有农业产业资源和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进一步完善漈门溪风景区的配套设施,逐步推出“游泳休闲”、“农家乐”和 “生态观光农业”、“畲族文化观光游”等旅游项目,促使生态旅游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实现农村面貌转变的有效途径。

(三)农村集镇化发展迅速

一 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我乡作为瑞安西部山区的一个贫困乡,交通建设是脱贫致富的突破口,交通道路作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乡政府投资1500万,进行全长 31公里的康庄道路建设。投资30万元,完成了驮庵、岩头等6个村2500米的三面光渠道建设和中心、梅山、大徐等7个村的农民饮用水工程;投资300万 元完成了2500米的小流域治理工程。

二是加强中心集镇建设。以中心村为载体带动经济的发展已形成为我们党委、政府的共识。因此,我们力 求中心集村建设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完成了东坑、石马、杜洋等村联合规划,逐步向周边各村拓展;为了消除洪灾威胁,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沿溪两岸人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美化旅游景观,已上马石马段小流域治理工程,该工程将大大改善沿溪居民的生活环境;件头洋、金洋等两个移民点建设已初具规模,已有104户高山 村民实现搬迁,东坑—件头洋——杜洋的中心集镇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 高,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全面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经济的步伐,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大力 推出进素质教育;坚持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逐步建立现代化教育体系进程。文化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卫生保障体制逐步完善,东岩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有 了很大的提高。深入开展殡葬改革,全面治理青山白化,青山白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了以社会抚养费征收为重点的 计生百日攻坚大行动,使计生工作进入全市先进的行列。社会治安井然有序。健全禁毒、普法、帮教、巡逻、治保、调解等综全治理机制,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有机 防控体系,确保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定。

(五)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我们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 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乡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51%。积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集中供养制度,全乡纳入低保对象 200户316人;全乡有敬老院1所,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00%。认真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已有100余人取得培训技术证书。

四、创建生态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我乡在创建生态乡的过程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处理难。全乡没有垃圾场,现有的生活垃圾在集中后,无法进行进一步处理。

2、污水处理难。全乡现仅有建成区范围内污水处理达到标准,其他各村的生活污水还是延续传统方式,没有进行集中处理。

3、村民素质还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传统观念和教育的影响,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还不是很高,乱倒乱扔垃圾的现象依然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实际上还没有深入人心。

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我乡在今后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垃圾中转站,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各村成立清卫队伍,布设垃圾箱,做到专人负责清洁卫生和垃圾定时、定点收集。乡政府选址建一座垃圾中转站,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收集垃圾及时清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 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结合创建省级生态乡、石马和金垟村创建温州市级生态村的有利时机,全面拆除露天粪坑,再建卫生公厕5 座。建成区范围再安放排污管网3000米,其他各村生活污水按“改良三格式”和“地埋一体化”设施进行处理,严禁污水直接排溪现象发生,争取再创建温州市 级生态村3个。

3、巩固“三沿”整治取得的成果,继续实施“千百工程”。以乡政府为中心、道路两侧和建成区结合部的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 继续加强“千百工程”的建设力度,全面清理赤膊屋、污染溪流和村内卫生死角;认真实施路面硬化和绿化工程,进行路面整修,保证道路全线畅通,在对现有绿化 带进行整修的基础上,再建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加快推进金垟、杜垟、中心、大徐等沿溪村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加固防洪堤,确保全乡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安全。石马、驮庵、金垟三村争取今年内通过市级千百工程验收。

4、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步伐。按《瑞安市畜禽综合整治规划》要求,严禁发展大 规模的畜禽养殖;认真实施沃土工程,合理施肥、培育土壤,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推广农作物专用掺合肥料,减少氮、磷肥的使用量,不断引进推广高效、低 毒、无毒、低残留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强化森林防火责任意识,加大森林防火经费的投入,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推进全乡生态效益农业 的快速发展。

5、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结合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加大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全乡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乡人民的自觉行动。

总之,我乡在创建生态乡镇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乡政府和全乡人民还会继续加大此项工作的力度,为创建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生态乡再做努力!


总结五: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镇位于县城的西部,素有“西大门”之称,“216”省道、“312”国道贯穿全境,现今全镇人口达到7.9万人,地域面积184平方公里。镇西与潢川接 壤,南与商城交汇,北与毗邻,承西,通南贯北。近年来,我镇在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中,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强化资源节约,珍惜大自然赋予的秀美风 貌和独特环境资源,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乡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收到了较好效果。自被省列为生态乡 镇试点以来,我镇广大干部群众热烈响应、积极参与,在县环保局的认真组织下,通过艰苦努力,6个基本条件和15项考核指标基本达到了省级生态乡镇的标准: 至2013年底,全镇实现生产总值8.9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7亿元,财政收入7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9元。公共设施完善,镇自来水 普及率达98%,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街道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达到国家卫生镇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均达到环境规划 要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4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4%,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276公 斤/公顷,畜产品粪便综合利用率为9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生活污水处率达67%,创建活动推动了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现代农业、特色农 业产业体系,促进了镇域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美化了村容镇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群众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了镇村生态水平,促进了 全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将有关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成立了创建工作机构

在2013年1月,镇上组 织成立了镇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副镇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了具体工作人员,由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人员专门抓,统一组织、协调和领导全镇的创建工作,各村街、单位相应成立了本单位、本辖区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具体工作人员,明确 了创建责任,制定了本单位的创建工作目标、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及保护措施,并报镇创建办备案,使全镇的创建工作形成了有效的工作网络和组织网络。

二、科学编制了创建工作规划

镇党委、政府聘请信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会同当地干部群众在认真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规格编制了《镇环境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使整个创建工作按规划 逐步实施,做到了有章可循。

三、进行了广泛宣传

镇 党委、政府组织全体工作干部、单位负责人,全体村干部和街道居民代表召开了全镇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就建设省级生态乡镇的意义、目的和要求进行了认真的宣传 贯彻,同时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宣传标语等形式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从2013年2月以来,共召开各种会议20余次,出动宣传车30余次,在 街道悬挂宣传标语30多幅,散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同时利用我镇的民间文艺演出的形式将创建内容编制成小品,歌剧在各村进行了巡回演出,在广大群众中 形成了统一认识,营造了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了政府创建经费投入,加强了创建硬件建设

一是加强了街道基础设 施建设。筹资 230万元硬化街道 ,铺设人行道彩砖1.2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130 盏。二是投资100万元在镇区南部建氧化塘一处,容量800 立方米,日处理污水 500吨。三是多方筹集资金实施农村能源建设和打井项目,新建和改建农村沼气池 、化粪池525余口,有力提升了农村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改善了农村卫生。四是规划、实施了街道行道树栽植,绿化带完善,垃圾桶和果皮箱安放工作。五是加大了 旧城改造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六是进一步扩大街道规模,提升街道功能,活跃集镇经济,狠抓了环境卫生综合防治。(一)是结合“六城联创”工作,抓好了镇 容镇貌和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工作。在创建生态乡镇过程中,我们把彻底整治环境卫生作为重要的创建平台,广泛开展个人卫生教育和卫生家庭、卫生单位、卫生街道 及卫生社区创建活动,利用广播、宣传车、印发宣传单等形式教育居民养成良好的言谈举止、衣着、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卫生文明意识,严格制止污水乱泼,垃圾 乱倒,牲畜乱放,随地吐痰的行为,各单位、社区专门配备了清洁保洁员,对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进行全天侯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同时,成立了镇容环境卫生 监督员和城管综合执法队,对各单位和街道居民进行认真监督,每月一次大检查,量化评分公示,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有效杜绝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 乱画、乱摆摊点、以街为市的现象,做到了摊点归市、车辆归站、禽畜归圈、环境优美、秩序井然。(二)是抓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各村为单位,结合当地实 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控制农村水源、大气、土壤污染,突出抓好“四清”(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圬泥)、“五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 改房)、“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通电话),认真抓好水、田、林、路、院综合治理,教育和帮助群众纠正柴草乱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 牲畜乱放的五乱现象,广泛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杂草,竹叶,清理道路、沟渠中的杂物,对农村道路、场地、房前屋后、定期进行清扫,保持环境整洁,有效改变 了脏、乱、差的局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实施了环境绿化美化工程

因地制宜抓好了街道绿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低效残次林改造工作,形成了全镇绿色保护屏障,有效降低了噪声和大气污染,使森林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均达到了创建指标的要求。

六、实施了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我 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和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养畜等措施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控制污水处理,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开展综合利用,使废气、废水、废渣资源化,减少 污染物交响曲排放量。有效保护了自然资源环境,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七、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

在取得了阶段 成果后,我镇对保持环境优美的长效工作机制进行了探索。一是镇建立了政府、社区、部门分级联动管理机制,确保创建工作不留盲点、不留死角。二是农村充分发 挥群众代表、老干部作用,强化舆论宣传,实行文明卫生评比授牌制度。三是镇党委、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各村、各单位的专项目标考核,对各村和各单位的创建 工作情况进行定期督查,量化评分,并分布上墙,同时将党委委员分片包干,督查此项工作,保证该项工作卓有成效地扎实推进。通过近几年的扎实创建工作,我镇 的街道规模、集镇功能、集镇外在形象发生了质的飞跃。镇容镇貌、环境卫生有了深刻的变化,农村脏、乱、差局面有了明显的好转,群众文明素质有了明显的提 高,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0%以上,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将继续努力,弥补不足,将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及其成果向全镇长辐射,带动全镇长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