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督导评估方案(2)
时间: 04-09
栏目:方案
接受县级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不仅是对学校现有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一次检阅和鉴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校走上一条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为学校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经历了这次督导评估后,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主人翁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加强,专家们对学校办学水平的高度评价使我们倍受鼓舞。我们更加深切认识到,我们离示范学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后期的整改任务还很艰巨。为此,我们首先召开了领导班子会和中层干部会,认真学习、深入讨论研究《评估计划》,深刻领会其精髓;继而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全面贯彻评估组的提出的建议,落实整改工作。
2.认真研究督导建议,进一步明确创建整改工作目标。评估组提出了全面、科学阐释办学理念、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加强校园软文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及整改建议,客观中肯,每项建议都有明确的要求和高屋建瓴的举措指点。我们必须针对这些建议逐条梳理,逐项整改。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再接再厉,团结拼搏,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扎实地做好创建整改工作,力争在半年左右时间整改到位,以更新的姿态迎接回访。
3.成立整改专班,进一步明确整改工作职责。为进一步加大创建整改工作力度,提高创建整改工作效率,学校成立以校长杨泽岐为组长的创建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对照督导建议,制定整改方案,研究整改措施,排好整改日程,及时整改,及时督办,狠抓落实,确保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逐条逐项认真整改。
(一)全面科学阐释办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提升办学水平,引领学校发展。学校将采取举办讲座、开展讨论等形式,组织全校教职工边学习、边讨论、边实践,确定了“以仁德施教,教学相长;从发展着眼,各长其才”的办学理念。“仁德施教” 即:教师以宽厚、仁爱之心去影响、教育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既是对教师师德的要求,又符合学校德育为首的办学要求。在仁德施教的教育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以促进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特长,突出教师的特长,凸显学校的特色,让学生、教师、学校共同进步。为使办学理念入耳、入脑、入心,逐步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为。学校要求人人知晓办学理念,要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首先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个人师德修养的提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处处实施德育,培养思想品德优良、心理健康阳光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积极构建活力、创新、高效的课堂模式,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全面发展。
(二)抓住创建县级示范学校契机,大力推进高效课堂。
1.进一步提高和加深对“357”高效课堂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常规教学。
①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对“357”高效课堂的认识。
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谷城县“357”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开题报告》、局领导的讲话精神、新课改的相关理论,认真总结前几年课堂教学改革和近一年来推进高效课堂的经验,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使每位教师充分认识到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推进高效课堂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②加强领导,强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研究的落实。
成立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及各学科骨干组成的“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小组”,集中学校的主要领导力量和教学骨干,集中主要时间和精力,深入课改第一线,了解课改动态,研究课改问题,促进课改稳步健康有效地开展,为新课改的推进提供咨询。“研究小组”制定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研究高效课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指导高效课堂建设的具体实施。
“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小组”成员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30节次,以便及时了解高效课堂建设动态,研究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实行推门听课、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了解教情、学情,了解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研究开展情况;收集教师、学生遇到的困惑,并组织人员对困惑分析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及解决办法;优化实施方案,整合教学资源,抓好导学案的设计、小组建设、学生的评价等工作。
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常规教学的监控与指导力度。每周教师的导学案的签发,每月教师常规的检查,每学期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都必须有检查,有记载,有通报,有活动总结。
2.加强课题研究,深化高效课堂建设。
(1)立足构建"357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核心工作,今后,要在努力转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创新培养模式上下功夫。通过贯彻《规划纲要》及课改的精神,积极构建 “357高效课堂建设”研究。
一是要求教师深入学习、践行“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学生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教学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357高效课堂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两个作用,形成不同科目、不同课型、不同教师的教学模式及课堂特色。
二是营造“乐学”环境。通过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思结合,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究、敢于质疑、挑战权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知行统一,强化实践环节,重视能力培养,让学生体会成功;注重因材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是注重合作学习。在现有基础之上,进一步推广小组管理与小组评价,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通过教师对小组整体性的学习过程和成效评价、小组内的互帮互促与互评,以教学评价促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帮助和最大的进步,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进步。
四是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方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位学生学有所获。精心设计导学案,精选习题,减少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进一步规范学校的作息时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
五是积极探索多元评价方式,切实抓好教学评价改革。
严格规范考试科目和次数,命题立足基础,立足学生实际,难度控制在学生考试合格率达到80%以上;体育、音乐、美术课程每学期都必须进行测试,并做好记录纳入学生的档案,同时作为学生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严格学生作业数量。学生作业一定要按要求执行,不得随意多布置,必须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合作,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学生成长评价。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的学生成长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和小组评价,将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以评价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在原有评价制度的基础上,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中,采取教师自评和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科研引领,巩固成果,逐步形成高效课堂建设研究特色。
学校将《357高效课堂建设研究》作为全校性的中心课题,各学科组(备课组)以及每人还有相关的子课题。学校将以中心课题带动其35个子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同时,学校将已经结题的市级课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的经验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取得的好成果进行大力推广和运用,形成高效课堂建设研究的特色。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教书育人、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校将把教师的素质提高工程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硬件。首先,要加强校本培训力度,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的基本功训练、现代教育理论、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等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通过校本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其次,通过开展师德活动,榜样引领来带动广大教师思想素质的提升。三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的活动,让教师了解更多的科研动态,来提高育人者素质。四是大力推介老师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增长教师的才能,带动教师群体的发展。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力创德育品牌。
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将进一步规范德育工作,把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个人特长的培养作为德育重要工作,坚持经常化、系列化、生活化。学校将依托省级课题德育“五项专题”的研究,深化德育工作的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树立德育品牌意识。
(四)多方争取,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将根据督导评估组的意见,通过内部压缩开支、外部争取资金的办法,对学生的活动场地、教学设施、住宿就餐条件等进一步改善,力争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三、突出重点,加强督查,按期完成整改任务。
1.突出整改重点。在整改过程中,我们将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践行办学理念;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研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重点整改带动和推动全面整改。
2.加强督查力度。①制定整改日程表,进行定期督办或不定期检查;②加强对重点、难点工作的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整改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确保整改到位,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县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的回访。
篇五:学校督导评估方案
为了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改革成果,充分发挥学区内各中小学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保障我镇义务教育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特制定《无为县高沟中心校中小学督导评估方案(讨论稿)》(以下简称为《督导评估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 “三个面向”、“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党的十七大关于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以现代教育理论和发展性教育评价原理为理论依据,结合《安徽省农村中心学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和《无为县中心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方案(试行)》及我镇基础教育发展实际状况,构建并运用规范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督导评估模式,建立对学区内各中小学督导评估制度,强化学区内各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职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自主化发展,特色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发展性教育评价是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法律法规,立足当前,面向未来,规划引导,重在愿景激励的评价。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发展性督导评价的本质特征。发展性督导评价的内容、过程、方法和结果的运用都要把促进发展作为督导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用发展的理念统帅评价的全过程。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发展性评价重要特征。在督导过程中,评价对像是评价的重要主体,要充分发挥能动性,通过自我评价和督导评价促进评价对象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自主发展。
4、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现代教育管理科学化特征之一,是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必然要求。开展办学效益评估,旨在引导学区内各校优化组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5、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是发展性评价根本特征。发展性评价是不断递进的过程,对学区内各中小学的评价实行现状评价与发展评价相结合,部分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学期自评与学年度评价相结合,学年度评价与三年总评相结合,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对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
6、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做好督导评估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方案实行多元激励,一是正向激励为主,设置不同层面的奖项,鼓励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二是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对于获奖学校除给予表彰外,还颁发一定的奖金并对获奖学校在县局项目和资金分配上通过争取予以倾斜;三是惩罚激励为辅,对于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工作持续滑坡的单位,给予一定的惩戒,亮黄牌警告。
三、评估内容
《督导评估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由“规范性”和“发展性”两部分指标体系组成。
1、规范性指标。
规范性评价指标由中心校督导评估工作组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无为县中心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方案(试行)》进行设计,包括组织制度建设、教育资源配置、教师队伍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安全管理、两基工作、总务管理、办学绩效八个方面,具有明确的法定性和导向性,是对学区内中小学的共性要求,采用“一把尺子”衡量。
2、发展性指标。
中心校督导评估工作组设置一级指标“自主发展”,下设“学校基础状况”、“改革目标思路”、“发展项目措施”、“阶段成果”、“办学特色”五项二级指标。由各中小学根据本校发展规划年度目标任务和学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二级指标评估细则。该指标以“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力求引导各中小学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抓住自身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从实际出发,制定发展目标、规划和措施,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主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形成办学特色。旨在提高评估的针对性,满足评估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体现评估的差异性、公正性和多元激励性,促进全镇中小学在差异性发展中实现均衡发展。
五、工作程序
1、各中小学送交学校发展规划
各中小学拟定近三年学校发展规划和办学水平评估规划,提交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于起始学年初前一个月(8月下旬)送交中心校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组;并于每学年初(9月上旬)送交本学年度“自主发展”的二级指标评估细则和学校学年度(学期)工作计划至中心校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组。
2、各中小学组织开展自评工作
各中小学依据本校发展规划和办学水平规划以及送交至中心校的发展性评估指标细则,每学期末组织开展对学校学期工作进行自评,初步确定相应的等级(上学期以核查对照和调整完善为主,下学期以总结考评为主)。
工作内容为:一是建立自评领导组;二是依据《督导评估方案》分解指标,组织专项自评小组;三是制定自评计划,各专项自评小组结合部门职责,制定自评工作安排;四是组织动员培训;五是编制自评工具,如自评提纲、各类问卷、测试题、统计表、量表等;六是开展自评,资料归档;七是形成自评量分表和自评报告。
具体程序为:学习宣传动员---制定自评方案---信息收集评价---综合分析---形成并报送自评报告(自评工作方案、自评报告、自评量分表)。
3、中心校组织人员到各校进行督导评估
中心校组织的督导评估,原则上每学年6月份进行(一些待定数据等学校学年度工作结束后,于7月下旬由各校按时送交中心校督导评估工作组备案汇总)。
具体程序是:组建督导队伍---学习有关方案---明确分工和操作步骤---拟定督评细则---制定督评计划---印发督评通知书---到学校开展督导评估(6月份) ---汇总督导评估考评结果(7月下旬)---反馈意见---建立档案---印发督导评估报告---督评回访。
六、方法技术
1、评价方法。发展性督导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与督导评价相结合,注重自我评价: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注重绝对评价;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差异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差异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定性评价。
2、信息采集。信息采集运用动态采集和静态采集。采集的方法主要有:观察与查阅,即察看校容校貌、查验教学设施装备以及观察课堂教学等各种教学活动,查阅相关文件、材料;听取校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汇报和介绍;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访谈;问卷与测试,发放各类调查问卷,组织有关内容的测试。
3、综合评价。本着简易便行的原则,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转化为等级的方法。
规范性指标评价依据基数分,按照权重(700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相对应的分值比为:≥90%;≥80%;≥60%;<60%。
发展性指标评价采用对满意度的计算方法,权重为300分。满意度采用累计积分求平均值并转化为百分比与等级的方法。平均满意度等级标准:进展显著≥90%;进展较大≥80%;进展一般≥60%;进展较慢<60%。
办学效益采用指数描述法。办学效益等于一定时段的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本方案对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及效益作如下界定:
⑴教育投入(A)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A1全年在编在岗教师工资总额
A2划拨学生学年公用经费总额
A3固定资产年折旧5%总额(不含在建项目)
A=(A1+A2+A3)/在校学生总数(按照学年初9月1日学生数)
具体各中小学教育投入赋分依据全镇中小学生均成本平均值,达到平均值70分,高于平均值每一个位次加2分,低于平均值每一个位次减2分。
⑵教育产出(B)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B1学生发展得分(按照生均值计算)
B2教师发展得分(按照师均值计算)
B3学校发展得分(按照校均值计算)
B=(B1+B2+B3)×100
具体各中小学教育产出赋分依据全镇各中小学教育产出平均值,达到平均值70分,高于平均值每一个位次加2分,低于平均值每一个位次减2分。
⑶办学效益(T)
T=B/A
具体各中小学办学效益赋分依照全镇中小学办学效益平均值,达到平均值70分,高于平均值每一个位次加5分,120分封顶,低于平均值每一个位次扣2分。
通过对定量、定性结果综合分析,进行综合评定,将各中小学的基础情况考虑在内,划分等级。
七、结果运用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意见》中提出:督导评估结果应成为被督导单位改进工作的依据,成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决策及考察干部和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为此,对各中小学发展性评价结果将做如下处理:
1、建立通告制度。印发《督导评估报告》至各考评学校,同时报送镇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条件成熟时将通过有关媒介向社会公布。
2、建立回访制度。对于《督导评估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中心校将组织督导组定期到有关考评学校开展跟踪督查和问效。
3、建立奖惩制度。中心校将根据督导评估结果实施以下奖惩:
⑴学年度评估结果作为学区内学校申报各类示范(特色)学校的重要依据。
⑵评估结果与校长个人年度考核的等级挂钩;并作为表彰、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同时作为校长和其他管理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
⑶中心校对于每年综合积分达到优秀等级的中小学(约五名)授予学年度工作“先进单位奖”奖牌,授予中小学校长“优秀校长”证书;对于综合积分处于合格等级以上且位次上升的(约五名)中小学校授予学年度工作“进步奖”奖牌;对于获奖单位和个人,中心校将颁发一定的奖金,并在下年有关资金、项目等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予以优先争取。
⑷对于综合积分为不合格等级的学校,第一年通过帮助指导限期整改提高,第二年列入“重点管理校”,亮黄牌警告;第三年通报批评并将考评结果及处理意见报教育主管部门。
4、实施“一票否决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获奖资格:
⑴出现导致师生死亡的责任安全事故。
⑵出现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违规办学行为或从教行为。
⑶教职工犯刑事案件。
⑷学生受到劳教以上处罚。
⑸职业高中招生任务完成处于全县后位的中学。
八、解释权
本《督导评估方案》各项具体条款由督导评估工作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