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养成教育经验材料(2)

时间: 04-16 栏目:事迹材料
对训练作具体细致的安排,并认真落实。同时,学校专班对师生参加体育锻炼进行督查,对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师生进行表彰,不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进行谈话、批评教育,并督促其坚持参加锻炼。

这样,教育与制度及落实管理相结合,做到了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都参加锻炼,不爱运动的学生也积极参加锻炼。如七(2)班学生石文萱,原来只是埋头搞学习,现在懂得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生活快乐一辈子的道理,她每天参加体育运动,在学校举行的2009-2010学年度秋季运动会上获得了女子800米第二名。

二、确保运动时间达到健体效果

只是要求锻炼,如果不规定时间或不给时间,那是不可能落实的。为了确保运动时间,学校规定除两课两操外,每天自由锻炼都应在半小时以上,每人每天总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每天下午4:10至5:30时为自由锻炼时间,凡适宜户外活动的天气,都必进行运动,督查专班在这一时间中巡查办公室和教室,督促少数不参加运动的师生参加锻炼;遇不适宜户外活动天气时,师生也应做一些适宜的运动。每班体育委员对每名学生每天参加锻炼的情况进行记载,一星期一评比,做得好的表扬,做得不好的批评,并督促今后改正。

为了使每个锻炼达到健体效果,督查组对锻炼者进行观察,看锻炼后是否穿单衣流汗,对穿单衣没流汗或衣服穿得多的,要求继续锻炼,一直达到效果为止。同时,体育兴趣小组每周集中训练三次,其余时间在各项运动中充当先锋,带领其他同学锻炼,起到表率作用。学校对各班参加锻炼的时间、效果每天作记载,一周一评比,对做得不好的班级批评,督促班主任认真组织督促;对做得好的班级通报表扬,激励继续保护。

三、加强技术指导做到正确锻炼

参加体育运动,如果不按锻炼方法,掌握不住要领,或锻炼过度,反而会有损身体健康;锻炼达不到标准,又起不到锻炼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除体育课教授锻炼方法,指导运动外,在自由锻炼时,学校要求体育教师巡回指导,对运动动作不对的给予纠正。体充各项兴趣小组的成员也分别到各项运动中作示范和指导,确保运动安全,做到人人正确锻炼不伤身体,起到锻炼效果。

技术指导采取分散与集中的方法。例如,第三套中小学生广播《舞动青春》的训练中,我们采取先训教师,组织教师看录像学会每一个动作,练习到熟练。然后训练学生,在教师中选一批做得好的分配到各班做领操,学生体操分四步训练,第一步,各领操教师在各班教学生分步做,每节分每个动作教做;第二步,每节连做,领操教师个别不规范的给予纠正;第三步,整理队形与按节拍整体做,领操教师对过快或过慢的给予纠正,一直训练到拍音律按节拍整齐一致;第四步,全校集中训练,训练入场前列队、入场退场跑步快慢、做操前的队列、做操的整齐一致等。其间,各班级都举办了“我爱我班”、“我是班集体的一员”、“什么是美”等主题班会,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辱感和审美意识。这样,整个训练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与其它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配合进行,使全校学生有序地把体操做得规范而整齐一致。

由于我们在师生参加运动中加强了技术指导,使每位师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体育锻炼。如年龄大而有心血管疾病的教师,选用行走锻炼;个别患有不能做剧烈运动的学生,选择小运动量的锻炼,等等。

四、举办比赛活动促进习惯养成

为了促进全校师生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运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健体习惯,我们开展了经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学校不仅成立了体育运动的各项兴趣活动小组,还组建有体育运动队,各班也成立了不同的体育运动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我们每学期都要举办一次学校运动会,运动会有田径、球类等比赛,对取得前一、二、三名的个人与班级进行表彰。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体操比赛和拔河比赛,既促进了体育锻炼的开展,也训练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后,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会了审美。每次比赛,我们都制定出方案,认真组织和落实,全体师生对比赛都非常关注,增强了运动的自觉性。

现在,除学校规定的锻炼时间外,其它课余时间都可以看到做各项体育运动的师生。每天早上课前和晚自习后,跑道上总有师生跑步的身影。

我们的付出,获得了回报。在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校男、女运动员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7年获云梦县小学生乒乓球中学生篮球比赛男子篮球(初中组)第三名。

2007年获云梦县小学生乒乓球中学生篮球比赛女子篮球(初中组)第五名。

2006年12月获云梦县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比赛(初中组)三等奖。

2008年11月获云梦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初中组女子篮球第一名。

2008年11月获云梦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初中组乒乓球女子团体第四名。

2008年11月获云梦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初中组羽毛球团体总分第四名。

2008年11月获云梦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初中组男子篮球第五名。

我校体操参加全县和全市比赛,都获得了一等奖,还代表全市参加了省初中组的体操比赛。

体育运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荣辱感,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全校的良好学风、校风已形成。

由于我们加大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力度,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已形成,校园中无脏话,无打闹现象,处处清洁卫生,课堂上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得到落实,学生学会了互相帮助、关爱他人。如我校师生自觉向学生中的孤儿、特困生丁萍、丁冲等捐款五千余元,还捐了许多学习用品。学校中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强。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还需继续努力,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加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力度,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篇五:养成教育经验材料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要求

学习《守则》、《规范》,让学生逐条理解,逐条深化,并以此来衡量他们自身的日常行为以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知道那些事可以干,那些事不能干。

二、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小学生因知识浅簿,经验欠缺,经历短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三、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

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我们低年级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我们可以进行评比活动,评出课堂表现好的同学;卫生表现好的同学;和站队、做操表现好的同学。让他们在评比的活动中去体验,去理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中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了,他们也会努力遵守纪律,希望被老师表扬,也成为榜样,让他们时时处处向榜样学习,带动这些学生。要发挥好班长、组长、小小组长的带头和核心作用。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师、科任老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充分利用晨会进行养成教育,并让学生经常反省,谈自己哪些行为附合常规要求,哪些行为违反常规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不佳,但不能灰心。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五、小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5+2=0”现象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当前常常会出现“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在学校里对小学生进行5天的系统而加强性教育,而当小学生回到家后由于教育的不连续或滞后,在两天的周末里,学生又回归没有教育的局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在学校教育中产生的效果。实施小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必须恰当地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学校作为孩子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自觉承担起孩子的道德行为、习惯等的养成,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细致而系统的教育;而同时,家庭教育必须跟上学校教育的步伐,同步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对于学龄儿童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如果脱节或某一方过分地滞后,孩子就会出现无所适同,甚至出现道德的双重性。

小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不懈地抓,而对待少年儿童,又不能违背他们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家庭教育是学校养成教育和社区养成教育的基础,是塑造人们灵魂的第一个环节;同时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保证,也是学龄少年儿童有意识、有目的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