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2)
时间: 04-15
栏目:事迹材料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言辞贫乏,用语枯燥,似乎优美华丽的词藻根本与课堂教学毫无瓜葛,更谈不上妙语连珠。这样,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学生的措辞平平淡淡、僵硬死板。反之,如果在语文课堂中老师的语言或风趣幽默、或优美生动、或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诗词歌赋、名言典故,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天长日久,必将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无形中促进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样的例子也可以从家庭语言环境中看到,凡是家长口才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自然也不错。所以说,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高,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内涵,用自身的语文素养去影响、感染孩子们。
三、高段习作应存同求异、重视评改
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习作技巧和语言运用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大多数孩子都能独立完成一篇习作。但,很多习作都会显得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这里可能就有两种情况了,一是孩子的阅读面狭小,不能见多识广,语言平淡;二是孩子在习作时的构思太平凡,情节太简单,不会追求新意。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让孩子多阅读思考。
从一篇课文展开,引导孩子了解这个作家,优秀的作品,激发孩子把这种阅读习惯及方法带到课外阅读中,这才是一节好语文课的目标。在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后,推荐孩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在认识了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后推荐《爱的教育》并坚持读给孩子听。教学《灯光》后,我特意搜集了作家王愿坚的作品选《粮食的故事》、《四渡赤水》、《党费》、《七根火柴》、《闪闪的红星》推荐给孩子。最清晰的记得学完《林中乐队》后,很多孩子迷上了比安基的《森林报》,学完《迟到》后,班里盛行读起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学完《凡卡》后,很多孩子津津有味地捧起了契诃夫的《变色龙》。在我们班教室的墙上,我会随着课文内容张贴相关的文章。学习《完璧归赵》时贴出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迟到》的学习中,我又推荐了同是写父爱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在学习《成吉思汗和鹰》时,我让孩子阅读《三打白骨精》,因为两篇文章的情节比较相似,可以让孩子画出情节曲线图,来检测孩子对文章的理解。学习完《囚歌》时,我用了半节课的时间来给孩子讲另一个铮铮铁汉——陈然的故事,让孩子朗读《我的自白书》。
课堂教学时阅读指导也很重要,如果教师在让孩子阅读时学会自己思考提问,并能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多读、多思考、品味语言、关注作者构思技巧、谋篇布局,再有意识地引导习作,也许效果会不同。课堂中孩子的思想不断丰盈,个性极具张扬,写出的文章自然也百花齐放。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习作素材,帮助孩子选择有价值的素材,用心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新意。除了在题目的拟定、开篇、结构等方面引导以外。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给孩子提供一个基点,以此为跳板,鼓励孩子在大千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的课堂可以走向金水湖去调查河水污染问题、采访身边的人生活中的变化,还可以在教室里参观《集邮册》、观察形形色色的石头,走进多媒体教室欣赏中今中外的著名乐曲、把教室变成魔术展厅、实验室、游戏场、演讲台等。这些都是我们孩子亲身经历过的,写起来自然也就有更多的话说。
最后,我再来讲讲习作评价。我知道很多老师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谁来谈谈:
作为孩子,他们最渴望、最幸福的事就是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而这一切的获得都源于老师对他们真诚的评价。因此,习作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甄别优劣,而在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和精彩处,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和鼓舞学生,让赏识和赞美给学生送去欢乐、滋生兴趣、带来干劲、增强信心,成为培养习作兴趣的催化剂。习作教学应遵循“多栽花、少挑刺”的原则。
我的习作批改采用分数制,满分习作可以得到一个太阳,99、98可以得到一个月亮,97可以得到一个星星。10个星星换一个月亮,同理10个月亮换一个太阳。最低分不少于90,一般情况下都在95分以上。在我们班,一直开辟有班级习作园地,给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的天地。从低年级开始汇编班级习作集,将学生的优秀习作汇编成册,并加以点缀美化。孩子在纵向比较中会更加自信、乐于习作。
“文章不厌百回改”,北师大版非常重视孩子的习作评改能力。从五年级开始,在习作方面,我们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习作修改能力。每次习作完成后,都让孩子先自己进行评价,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评互改。第一次评改时对同伴的习作逐句逐句进行评改,可以写出自己对某句话的建议,也可以直接修改,写上评语。第二次评改时,还可以对第一次评改的地方进行二次评改,然后再写下自己的意见。第三次,小组内互换,阅读其他几份习作,最后评选出“优秀习作”。全班交流,并说出推荐理由,张贴在教室内全班学习。这样做,即培养了孩子的习作评改能力,更让孩子在评改他人习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习作水平。刚开始我们是用铁丝固定在教室内,后来感觉不容易保存就张贴在教室外面的版面上,每次习作后,孩子都可以读到全班所有同学的精华之处。后来,我们又给每个孩子买了文件夹,把每次展出的习作装好后,放在教室后面,供大家随时翻阅学习。
11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让我感觉到最幸福的事不是孩子得了多少高分,而是看到孩子对语文学习的满眼向往,手不释卷如痴如醉的模样,还有小小年纪就开始创作大部头科幻小说、用稚嫩的笔触却写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小诗……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需要向在做的各位同事学习,在教学这条漫漫长路上,我愿与大家一起携手共进、不懈追求、不断探索,让孩子们的童年因语文而美丽,因文字而神奇!
篇五: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本学期,我本着“ 识字写字与阅读两不误,积累与表达齐发展”两大宗旨,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着。当然,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我自认为比较可取的有以下两方面:
一.挖掘语文教学资源
1.用好教科书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往往会忽视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在本学期,我非常重视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利用独立阅读课文,梳理单元阅读训练点,并进行拓展阅读。这样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2.用好学生手头已有的材料。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的每位学生都已经配有《习作的导学导练》、《习作同步训练》、《语段训练》、《同步阅读》,这些材料,都与课本配套,是课本的延伸与拓展。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我会适时地利用这些资源,对教学做些拓展。在学完每组教材以后,我又会引导学生好好地去读这些内容。当然,在教学每组课文之前,我都会把全组课文包括学生手头有的这些资料,都会好好读上几遍的。
3.利用好学生家里的教学资源
在本学期,我要求每生每天书包里至少带一本课外书,并让学生自主组成读书小组,相互借阅课外书。
二.注重积累,重视表达
从2004年开始,我一直在做“练在小处 ,激发兴趣”的一项小练笔活动。
“小练笔”是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作文教学的一种补充。灵活多变的内容,随心所欲的表达方式,及时而细腻的老师批阅,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让学生在“小练笔”中个性得到张扬,然后,兴趣成为学生习作中的主题。
鲁迅先生曾说:“我的成功并无其它,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而已。”因而要想写好作文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就是多看、多练习,而现行的教材中每学期只安排了6-8次的作文训练,难以进行多练习,自然地学生的习作水平难以有效的提高。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素材和语言上的积累,我创设了“小练笔”形式的随笔练习,作为对作文教学的补充,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练笔去捕捉生活中丰富多采的作文素材,使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个性的魅力。
1.内容灵活多变。为了尽量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又能弥补习作数量的不足,我把学生已习惯的摘抄本和周记本合二为一,并规定学生每周完成五篇的定额,但对内容不作硬性的要求,学生可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进行安排,即内容可长可短;可自己动手写也可摘抄优美的词句和精彩的短文,可根据课文内容的要求写也可记录生活中感人的点滴;可向老师诉说心事也可关心国家大事......点滴皆行,亦可成文。这样,大部分学生不仅能完成老师布置的每周五篇定额,而且有很多学生超额完成
2、表达方式随心所欲。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就产生了较为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向人倾诉的激情,他们把“小练笔”当成了倾诉的对象和表演的舞台。在小练笔中,学生可用记叙的方式记录他们稚嫩的心灵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可用说明文生动细致地描叙他们心爱的文具、美丽的校园、温馨的家庭及至最新的武器;可用散文描绘身边的风花雪月,抒发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可用议论文形式发表他们对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感悟,对人生进行理性的分析;可用诗歌讴歌人生最美的最感人的一刻;可用随心所欲地记录下他们成长过程的轨迹......
嬉笑怒骂,皆源自于他们生活中最真实的感受,在小练笔中,他们不必担心惹怒老师而不敢记录对老师的不满,甚至违心地写一些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的文章去迎合老师的喜好;他们不必担心立意不高、篇幅太短、文理不通或有错别字、病句之类的缺点,而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指责;他们不必担心害怕暴露心中的稚嫩,而去故作成熟的说“鬼”话......总之,他们在小练笔中没有丝毫的担心,有的只是畅所欲言,有的只是作为一个作者的自由权利,是一个“拥有完全话语权的作者”。当然,他们的文章中还可以有错别字,也可以是一个残缺的句子、一段没有结尾的话、一个没有完整的故事、一个没有结论的论证、一个没有中心的多主题变奏的乐章。他们的随笔甚至是他们自己都难以真正读懂,也无法求解的难题。
3、及时而细腻的老师批阅。教师细腻而及时的批阅是激发学生写作激情的重要手段。学生再次上交小练笔后心中总是带有一丝的期盼,就如同期盼收获的农民一样。如果教师只是在上面淡而无味地评上个等第便还给学生,就辜负学生的信任,极有可能造成他们写作热情的丧失,“必然会挫伤他们的创作动机,使作文成为一种应付差事的、无趣而无奈的游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我每周专门抽出半天的时间静下心来细致地批阅学生的小练笔。当遇到精彩的文章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写上个大大的“好”字,或用红笔勾出其中精彩的词句,生怕一时的马虎而错过每一个精彩之处;当遇到学生出现难题征求意见时,我总是耐心而中肯地在空白处写下我的建议,帮助他们度过心理上的难关;当学生稍有进步时,我总是用热情的语言鼓励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而出现退步时,便会用劝告的语言提醒他......
4、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学生在练笔中难免会出现懈怠、不满、甚至反感的负面情绪,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写作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
“及时的讲评”、“定期的反馈”、“自编作文集”、“小小作家奖”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方法是我常用的手段。如此,学生在教师一次次的激励与肯定中津津乐道于提笔和向大家展示自己一周的“成果”。
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在作文中不再为“无米”而发愁,也不再为语言的平乏而苦恼,在写作中多了一份挥洒自如,而兴趣也真正成为了学生习作的灵魂!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想我们班的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总会有些进步的。
三、高段习作应存同求异、重视评改
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习作技巧和语言运用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大多数孩子都能独立完成一篇习作。但,很多习作都会显得千篇一律,没有新意。这里可能就有两种情况了,一是孩子的阅读面狭小,不能见多识广,语言平淡;二是孩子在习作时的构思太平凡,情节太简单,不会追求新意。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让孩子多阅读思考。
从一篇课文展开,引导孩子了解这个作家,优秀的作品,激发孩子把这种阅读习惯及方法带到课外阅读中,这才是一节好语文课的目标。在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后,推荐孩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在认识了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后推荐《爱的教育》并坚持读给孩子听。教学《灯光》后,我特意搜集了作家王愿坚的作品选《粮食的故事》、《四渡赤水》、《党费》、《七根火柴》、《闪闪的红星》推荐给孩子。最清晰的记得学完《林中乐队》后,很多孩子迷上了比安基的《森林报》,学完《迟到》后,班里盛行读起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学完《凡卡》后,很多孩子津津有味地捧起了契诃夫的《变色龙》。在我们班教室的墙上,我会随着课文内容张贴相关的文章。学习《完璧归赵》时贴出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迟到》的学习中,我又推荐了同是写父爱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在学习《成吉思汗和鹰》时,我让孩子阅读《三打白骨精》,因为两篇文章的情节比较相似,可以让孩子画出情节曲线图,来检测孩子对文章的理解。学习完《囚歌》时,我用了半节课的时间来给孩子讲另一个铮铮铁汉——陈然的故事,让孩子朗读《我的自白书》。
课堂教学时阅读指导也很重要,如果教师在让孩子阅读时学会自己思考提问,并能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多读、多思考、品味语言、关注作者构思技巧、谋篇布局,再有意识地引导习作,也许效果会不同。课堂中孩子的思想不断丰盈,个性极具张扬,写出的文章自然也百花齐放。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习作素材,帮助孩子选择有价值的素材,用心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新意。除了在题目的拟定、开篇、结构等方面引导以外。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给孩子提供一个基点,以此为跳板,鼓励孩子在大千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的课堂可以走向金水湖去调查河水污染问题、采访身边的人生活中的变化,还可以在教室里参观《集邮册》、观察形形色色的石头,走进多媒体教室欣赏中今中外的著名乐曲、把教室变成魔术展厅、实验室、游戏场、演讲台等。这些都是我们孩子亲身经历过的,写起来自然也就有更多的话说。
最后,我再来讲讲习作评价。我知道很多老师在这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谁来谈谈:
作为孩子,他们最渴望、最幸福的事就是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而这一切的获得都源于老师对他们真诚的评价。因此,习作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甄别优劣,而在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和精彩处,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和鼓舞学生,让赏识和赞美给学生送去欢乐、滋生兴趣、带来干劲、增强信心,成为培养习作兴趣的催化剂。习作教学应遵循“多栽花、少挑刺”的原则。
我的习作批改采用分数制,满分习作可以得到一个太阳,99、98可以得到一个月亮,97可以得到一个星星。10个星星换一个月亮,同理10个月亮换一个太阳。最低分不少于90,一般情况下都在95分以上。在我们班,一直开辟有班级习作园地,给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的天地。从低年级开始汇编班级习作集,将学生的优秀习作汇编成册,并加以点缀美化。孩子在纵向比较中会更加自信、乐于习作。
“文章不厌百回改”,北师大版非常重视孩子的习作评改能力。从五年级开始,在习作方面,我们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习作修改能力。每次习作完成后,都让孩子先自己进行评价,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评互改。第一次评改时对同伴的习作逐句逐句进行评改,可以写出自己对某句话的建议,也可以直接修改,写上评语。第二次评改时,还可以对第一次评改的地方进行二次评改,然后再写下自己的意见。第三次,小组内互换,阅读其他几份习作,最后评选出“优秀习作”。全班交流,并说出推荐理由,张贴在教室内全班学习。这样做,即培养了孩子的习作评改能力,更让孩子在评改他人习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习作水平。刚开始我们是用铁丝固定在教室内,后来感觉不容易保存就张贴在教室外面的版面上,每次习作后,孩子都可以读到全班所有同学的精华之处。后来,我们又给每个孩子买了文件夹,把每次展出的习作装好后,放在教室后面,供大家随时翻阅学习。
11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让我感觉到最幸福的事不是孩子得了多少高分,而是看到孩子对语文学习的满眼向往,手不释卷如痴如醉的模样,还有小小年纪就开始创作大部头科幻小说、用稚嫩的笔触却写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小诗……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需要向在做的各位同事学习,在教学这条漫漫长路上,我愿与大家一起携手共进、不懈追求、不断探索,让孩子们的童年因语文而美丽,因文字而神奇!
篇五: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本学期,我本着“ 识字写字与阅读两不误,积累与表达齐发展”两大宗旨,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着。当然,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我自认为比较可取的有以下两方面:
一.挖掘语文教学资源
1.用好教科书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往往会忽视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在本学期,我非常重视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利用独立阅读课文,梳理单元阅读训练点,并进行拓展阅读。这样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2.用好学生手头已有的材料。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的每位学生都已经配有《习作的导学导练》、《习作同步训练》、《语段训练》、《同步阅读》,这些材料,都与课本配套,是课本的延伸与拓展。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我会适时地利用这些资源,对教学做些拓展。在学完每组教材以后,我又会引导学生好好地去读这些内容。当然,在教学每组课文之前,我都会把全组课文包括学生手头有的这些资料,都会好好读上几遍的。
3.利用好学生家里的教学资源
在本学期,我要求每生每天书包里至少带一本课外书,并让学生自主组成读书小组,相互借阅课外书。
二.注重积累,重视表达
从2004年开始,我一直在做“练在小处 ,激发兴趣”的一项小练笔活动。
“小练笔”是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作文教学的一种补充。灵活多变的内容,随心所欲的表达方式,及时而细腻的老师批阅,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让学生在“小练笔”中个性得到张扬,然后,兴趣成为学生习作中的主题。
鲁迅先生曾说:“我的成功并无其它,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而已。”因而要想写好作文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就是多看、多练习,而现行的教材中每学期只安排了6-8次的作文训练,难以进行多练习,自然地学生的习作水平难以有效的提高。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素材和语言上的积累,我创设了“小练笔”形式的随笔练习,作为对作文教学的补充,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练笔去捕捉生活中丰富多采的作文素材,使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个性的魅力。
1.内容灵活多变。为了尽量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又能弥补习作数量的不足,我把学生已习惯的摘抄本和周记本合二为一,并规定学生每周完成五篇的定额,但对内容不作硬性的要求,学生可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进行安排,即内容可长可短;可自己动手写也可摘抄优美的词句和精彩的短文,可根据课文内容的要求写也可记录生活中感人的点滴;可向老师诉说心事也可关心国家大事......点滴皆行,亦可成文。这样,大部分学生不仅能完成老师布置的每周五篇定额,而且有很多学生超额完成
2、表达方式随心所欲。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就产生了较为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向人倾诉的激情,他们把“小练笔”当成了倾诉的对象和表演的舞台。在小练笔中,学生可用记叙的方式记录他们稚嫩的心灵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可用说明文生动细致地描叙他们心爱的文具、美丽的校园、温馨的家庭及至最新的武器;可用散文描绘身边的风花雪月,抒发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可用议论文形式发表他们对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感悟,对人生进行理性的分析;可用诗歌讴歌人生最美的最感人的一刻;可用随心所欲地记录下他们成长过程的轨迹......
嬉笑怒骂,皆源自于他们生活中最真实的感受,在小练笔中,他们不必担心惹怒老师而不敢记录对老师的不满,甚至违心地写一些连自己都不知所云的文章去迎合老师的喜好;他们不必担心立意不高、篇幅太短、文理不通或有错别字、病句之类的缺点,而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指责;他们不必担心害怕暴露心中的稚嫩,而去故作成熟的说“鬼”话......总之,他们在小练笔中没有丝毫的担心,有的只是畅所欲言,有的只是作为一个作者的自由权利,是一个“拥有完全话语权的作者”。当然,他们的文章中还可以有错别字,也可以是一个残缺的句子、一段没有结尾的话、一个没有完整的故事、一个没有结论的论证、一个没有中心的多主题变奏的乐章。他们的随笔甚至是他们自己都难以真正读懂,也无法求解的难题。
3、及时而细腻的老师批阅。教师细腻而及时的批阅是激发学生写作激情的重要手段。学生再次上交小练笔后心中总是带有一丝的期盼,就如同期盼收获的农民一样。如果教师只是在上面淡而无味地评上个等第便还给学生,就辜负学生的信任,极有可能造成他们写作热情的丧失,“必然会挫伤他们的创作动机,使作文成为一种应付差事的、无趣而无奈的游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我每周专门抽出半天的时间静下心来细致地批阅学生的小练笔。当遇到精彩的文章时,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写上个大大的“好”字,或用红笔勾出其中精彩的词句,生怕一时的马虎而错过每一个精彩之处;当遇到学生出现难题征求意见时,我总是耐心而中肯地在空白处写下我的建议,帮助他们度过心理上的难关;当学生稍有进步时,我总是用热情的语言鼓励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而出现退步时,便会用劝告的语言提醒他......
4、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学生在练笔中难免会出现懈怠、不满、甚至反感的负面情绪,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写作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
“及时的讲评”、“定期的反馈”、“自编作文集”、“小小作家奖”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方法是我常用的手段。如此,学生在教师一次次的激励与肯定中津津乐道于提笔和向大家展示自己一周的“成果”。
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在作文中不再为“无米”而发愁,也不再为语言的平乏而苦恼,在写作中多了一份挥洒自如,而兴趣也真正成为了学生习作的灵魂!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想我们班的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总会有些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