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困生转化计划
时间: 03-07
栏目:工作计划
篇一:体育学困生转化计划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体育学困生,体育学困生是指“三差一缺”:即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少兴趣。他们不属于有伤、有病或残疾的学生。调查表明,体育学困生占学生总数的10%-15%,因此解决这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那么教师就必须重视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一、体育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1.先天不足、兴趣不浓
一些学生由于先天身体素质不好,协调性和力量较差,或者由于体型较胖,造成体育成绩不佳,体验不到体育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不足,体育学习成绩提高较慢,这种不良的循环使学生难以体会到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因而他们参加体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一般都较低。
2.缺乏自信、意志薄弱
体育学困生大都具有内向的性格特点,适应性较差,体育活动中往往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他们具有好强的性格,因此,往往逃避那些明显不如人的竞争项目,以此保护自尊心,表现得畏缩退却,缺乏信心。体育学困生一般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因此,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周期性项目(如中长跑)难以坚持,他们还缺乏勇气,担心练习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缩手缩脚,有恐惧和畏难情绪。
二、对体育学困生的矫正对策
1.强调一个“趣”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体育学困生往往是对体育本身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采用积极有效的“激趣”方法,如采用游戏教学法、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需要满足法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总之,只要能引得学生看,引得学生想,引得学生练,引得学生玩,引得学生回家也去玩,那就一定是个好办法。
2.培养一个“强”字
体育学困生由于体育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因此,教师对体育学困生不能歧视,更不能对他们的缺陷和问题进行讽刺、讥笑和人身侮辱,同时对他们也不能放松要求,要加强他们的意志品质训练,克服娇、懒、软、怕的不良习惯,养成自我严格要求,不怕吃苦的良好品质,磨炼出坚强果断的良好性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体育学困生采用降低难度法、保护帮助法。
降低难度法:是在不改变动作结构的情况下,改变练习的难度和条件,而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一是在新授课时教师的完整示范,不宜将动作难度做得过大,如双杠支撑摆动,教师将摆动幅度做得过大,而学困生则感到了危险性而产生恐惧感。
保护帮助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改变体育学习的保护条件,如在进行单杠骑撑前回环的教学时,杠下垫上厚垫和用薄垫或根本不用,其效果截然不同。所以保护条件好,练习者心理稳定性就高,易产生安全感,练习完成的程度就高。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有准备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练习的保护与帮助,并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保护措施,对个别“重点对象”教师应亲自保护帮助,另外,注意掌握好时机是保护帮助法的重要一环。
3.树立一个“信”字
体育教师要热心帮助他们找到体育成绩不好的原因。特别是心理上的障碍,为他们设置明确、具体、现实、可测的目标,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指导他们的体育锻炼,发展他们的体育能力,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肯定,热情鼓励,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体育学习的信心。我经常采用表率帮带法,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组织安排好学生练习时的前后顺序,把技术好、胆量大、有把握的学生排在前面,情况一般的学生排在中间,利用好生影响差生、带动差生,这种教学秩序不但可以活跃气氛,激发练习动力,引发学生间的“比、帮、带”,还能带动影响学困生共同进步。
篇二:体育学困生转化计划
在体育教学中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学生体育基础差,上体育课精神不集中成绩落后,转换这些学生是我们体育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困生的体育成绩是不可少的。
教师应深入了解、信任、关心学生,多与体育学困生接触、交谈,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如:通过与学生谈及体育锻炼对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调节人的社会适应性及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等重要性,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努力创设一种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以缓解少数学困生的紧张情绪,激发练习热情,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此外,在传授、指导学困生练习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情感,使学困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放下包袱,唤起上好体育课的热情。
再次,创建让学生时刻体验成功乐趣的机会。在体育课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创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与喜悦,增加再次成功的体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如:上跳高课时,我根据学困生弹跳力的差异调整不同的高度,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主动学习和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老师还应该给学困生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外锻炼计划。对过度肥胖的同学,老师可以布置每天坚持30分钟的慢跑、跳绳,仰卧起坐。鼓励学生培养一个体育项目兴趣,养成课余锻炼的习惯,长期坚持积累学生就会由量变到质变,整个身体素质就会全面提高。
总之,每个体育教师应树立“面向全体,偏爱差生”的观点,积极做好“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充分利用体育的教育功能,全面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因材施教,不断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知,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和谐发展,从而获得最佳转化效果。
篇三:体育学困生转化计划
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后进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后进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2、关心爱护、表扬激励:“体育后进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体育后进生”,不要轻易给 他们戴上“体育后进生”的帽子,要分清情况,不要随意批评,指责; 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切忌 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对他们宽容但不能放 纵,严格但不能苛刻; 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 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发挥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 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 其不断地进步。
3、激发个性、团结协作:用民主的作风进行管理,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要真正相信和尊重“体育后进生”,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 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最终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引起焦虑,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激发创造兴趣,锻炼其意志和毅力;而合作,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竞争与合作是激励学生发展的两种机制,它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又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因此,我们应当鼓励“体育后进生”竞争、协作,放手让他们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
4、对症下药、耐心指导: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 同的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 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及产生 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比如;某同学在学习短跑的途中跑技术时“坐着跑”,教师就要仔细地观察,是腿部力量太差还是技术概念不清,或是二者兼而有之。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
5、降低标准、同等评优: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 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 提出合理的练习的重量、 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后进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体育后进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体育后进生”练习。在 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 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6、个别指导、优生帮促:教师针对“体育后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 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 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 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体育后进生”, 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 羞怯与自卑,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练习。
篇四:体育学困生转化计划
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目标的任务、基本途径,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教育。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批批体魄强健的高素质后备人才,在于培养人和造就人全面发展。小学体育学困生是指那些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弱,接受能力困难,心理素质后进,厌上体育课的学生。学校体育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的要求,领会新课改的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做好体育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十分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体育学困生,体育学困生是指“三差一缺”:即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少兴趣。他们不属于有伤、有病或残疾的学生。调查表明,体育学困生占学生总数的10%-15%,因此解决这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那么教师就必须重视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一、体育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1.先天不足、兴趣不浓
一些学生由于先天身体素质不好,协调性和力量较差,或者由于体型较胖,造成体育成绩不佳,体验不到体育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不足,体育学习成绩提高较慢,这种不良的循环使学生难以体会到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因而他们参加体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一般都较低。
2.缺乏自信、意志薄弱
体育学困生大都具有内向的性格特点,适应性较差,体育活动中往往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他们具有好强的性格,因此,往往逃避那些明显不如人的竞争项目,以此保护自尊心,表现得畏缩退却,缺乏信心。体育学困生一般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因此,对持续时间较长,单调的周期性项目(如中长跑)难以坚持,他们还缺乏勇气,担心练习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缩手缩脚,有恐惧和畏难情绪。
二、对体育学困生的矫正对策
1.强调一个“趣”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体育学困生往往是对体育本身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采用积极有效的“激趣”方法,如采用游戏教学法、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需要满足法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总之,只要能引得学生看,引得学生想,引得学生练,引得学生玩,引得学生回家也去玩,那就一定是个好办法。
2.培养一个“强”字
体育学困生由于体育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因此,教师对体育学困生不能歧视,更不能对他们的缺陷和问题进行讽刺、讥笑和人身侮辱,同时对他们也不能放松要求,要加强他们的意志品质训练,克服娇、懒、软、怕的不良习惯,养成自我严格要求,不怕吃苦的良好品质,磨炼出坚强果断的良好性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体育学困生采用降低难度法、保护帮助法。
降低难度法:是在不改变动作结构的情况下,改变练习的难度和条件,而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一是在新授课时教师的完整示范,不宜将动作难度做得过大,如双杠支撑摆动,教师将摆动幅度做得过大,而学困生则感到了危险性而产生恐惧感。
保护帮助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改变体育学习的保护条件,如在进行单杠骑撑前回环的教学时,杠下垫上厚垫和用薄垫或根本不用,其效果截然不同。所以保护条件好,练习者心理稳定性就高,易产生安全感,练习完成的程度就高。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有准备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练习的保护与帮助,并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保护措施,对个别“重点对象”教师应亲自保护帮助,另外,注意掌握好时机是保护帮助法的重要一环。
3.树立一个“信”字
体育教师要热心帮助他们找到体育成绩不好的原因。特别是心理上的障碍,为他们设置明确、具体、现实、可测的目标,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指导他们的体育锻炼,发展他们的体育能力,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肯定,热情鼓励,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体育学习的信心。我经常采用表率帮带法,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组织安排好学生练习时的前后顺序,把技术好、胆量大、有把握的学生排在前面,情况一般的学生排在中间,利用好生影响差生、带动差生,这种教学秩序不但可以活跃气氛,激发练习动力,引发学生间的“比、帮、带”,还能带动影响学困生共同进步。
篇二:体育学困生转化计划
在体育教学中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学生体育基础差,上体育课精神不集中成绩落后,转换这些学生是我们体育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困生的体育成绩是不可少的。
教师应深入了解、信任、关心学生,多与体育学困生接触、交谈,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如:通过与学生谈及体育锻炼对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调节人的社会适应性及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等重要性,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努力创设一种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以缓解少数学困生的紧张情绪,激发练习热情,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此外,在传授、指导学困生练习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情感,使学困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放下包袱,唤起上好体育课的热情。
再次,创建让学生时刻体验成功乐趣的机会。在体育课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创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与喜悦,增加再次成功的体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如:上跳高课时,我根据学困生弹跳力的差异调整不同的高度,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主动学习和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老师还应该给学困生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外锻炼计划。对过度肥胖的同学,老师可以布置每天坚持30分钟的慢跑、跳绳,仰卧起坐。鼓励学生培养一个体育项目兴趣,养成课余锻炼的习惯,长期坚持积累学生就会由量变到质变,整个身体素质就会全面提高。
总之,每个体育教师应树立“面向全体,偏爱差生”的观点,积极做好“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充分利用体育的教育功能,全面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因材施教,不断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知,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和谐发展,从而获得最佳转化效果。
篇三:体育学困生转化计划
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后进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体育后进生”的知心朋友,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应该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从肯定成绩入手,引导其克服困难。
2、关心爱护、表扬激励:“体育后进生”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体育后进生”,不要轻易给 他们戴上“体育后进生”的帽子,要分清情况,不要随意批评,指责; 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切忌 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对他们宽容但不能放 纵,严格但不能苛刻; 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 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结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发挥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及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并且要在表扬的基础 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 其不断地进步。
3、激发个性、团结协作:用民主的作风进行管理,建立民主的交往模式。要真正相信和尊重“体育后进生”,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 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最终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引起焦虑,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激发创造兴趣,锻炼其意志和毅力;而合作,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竞争与合作是激励学生发展的两种机制,它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又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因此,我们应当鼓励“体育后进生”竞争、协作,放手让他们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
4、对症下药、耐心指导: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由于技术概念不清楚,有的是由于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 同的学生在练习中的不同表现, 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症结之所在及产生 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比如;某同学在学习短跑的途中跑技术时“坐着跑”,教师就要仔细地观察,是腿部力量太差还是技术概念不清,或是二者兼而有之。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
5、降低标准、同等评优: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后进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 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 提出合理的练习的重量、 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后进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体育后进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体育后进生”练习。在 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 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6、个别指导、优生帮促:教师针对“体育后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 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 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从而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 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体育后进生”, 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 羞怯与自卑,便于解放思想,投入练习。
篇四:体育学困生转化计划
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目标的任务、基本途径,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教育。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批批体魄强健的高素质后备人才,在于培养人和造就人全面发展。小学体育学困生是指那些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弱,接受能力困难,心理素质后进,厌上体育课的学生。学校体育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的要求,领会新课改的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做好体育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