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培训计划
时间: 03-07
栏目:工作计划
篇一:学校教师培训计划
一、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6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9人。教职工队伍稳定,人心思进。但同时,存在着学科结构不合理,青年骨干教师支撑点少,尤其是教改科研意识较弱等问题。
二、培养目标:
通过2-3年的努力,培养一支由区学科带头人为龙头,区骨干教师、及各类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三、主要举措:
1、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着重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增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求青年骨干教师每月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学习,多角度吸收营养。
2、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骨干教师不能等、靠、要,教师的成长主阵地在校内。为此,在校内坚持“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为集体体现校内“帮扶”成果,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3、“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更稳定、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的稳定、持续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内因,是主要动力,外部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校工作中,对青年教师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团总支书记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我校将坚持以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龙头,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让光福的孩子快乐成长起来。
四、骨干教师培养
1、凡被评为本年度的骨干教师,实行公开。
2、学校、个人制定本年度培养计划,并认真落实。
3、学校创造条件为骨干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服务。
4、要求骨干教师每人自订一份报刊杂志。
5、每学期学校提出骨干教师到校外先进校学习、交流2-3天。
6、每学年骨干教师组织公开课一节,每学年骨干教师撰写有价值的论文一篇,并在区级以上获奖。
7、适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区教育教学培训,提高理论水平。
8、学校每年对骨干教师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作为年度骨干教师。
9、学校对骨干教师实行年度奖励,并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
四、骨干教师培训
(1)参加各级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带名人、带学科组活动。
(3)搞好课改交流,体现教育教学新理念。
(4)各级骨干教师要及时上交有特色的经验材料。
篇二:学校教师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关于师训工作的文件、政策精神为指导,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评好课”为师训工作的重点,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2、努力打造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教学能手等优秀教师群体。
3、建设教师、家长、学生一体化的“新课标学堂”,深入进行课改实验的研究。
三、工作要点
1、理清工作思路,避免工作盲目性。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省、市、县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文件并深刻领会精神,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
2、以实施新课程教材为契机,深入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把“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教学民主,鼓励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建立“尊重、关爱、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教学创新,挖掘、推广创新教育的典型。
3、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努力提高学历水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知识。指导教师处理好“学历、能力、努力”之间的关系,将研究型、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的师资素质作为努力方向。
4、继续实施教师“自主培训”计划,加强培训的自主性和层次性,营造适合教师成长的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心理辅导能力。
5、全面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新入编的教师加强跟踪听课、评课和交流,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
把师资培训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以此项工作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培训水平。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把“评好课”作为本学期校本培训的核心工作来抓。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好培训任务,完成《校本培训记录册》的相关内容。
3、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各校要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明确师徒双方职责。启用校内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让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既可开展讲座传授评课经验,也可通过示范课展示评课技能,切实让全体教师从中受益。4、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有力保障,让教师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参加个性化培训。
5、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中心初中将选派骨干教师或教坛新星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回校归来撰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6、围绕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六个一”业务大练兵活动。利用校本培训,交流自己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成功的做法或有益的尝试,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制定教师读书计划及推荐书目,写好一篇教学反思笔记或课改精神学习心得;开展专题研讨及读书活动。安排新课改专题报告、教育(学)论坛等活动。
7、根据上级规定的培训内容同时结合本校教师实际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继续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新课程培训、学科科研培训等。
8、不断总结师训工作经验,对培训中积累的材料认真整理、分类,形成规范的师训工作档案。各校要按要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五、具体工作安排
10月份
1、组织第三轮继续教育第三专题继续教育培训报名,为暑假集中培训做好准备。。
2、做好第三轮继续教育第二专题培训颁证准备工作,为每一位合格的教师颁发证书,并对第二专题培训进行全面的研讨和总结。
3、做好第三轮继续教育第三专题教材、记录册的发放工作。
4、组织动员教师及社会人员报名参加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4、安排好暑假教师培训工作。
11-12月份
进一步落实第三轮继续教育第三专题的培训工作,检查各校校本培训情况。
检查《校本培训记录册》的使用情况。
篇三:学校教师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浙政办发[XX]39号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浙教师[XX]151号)、《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精神及相关计划,以“面向全体、突出骨干、追求实效”为原则,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重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促进我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目标要求:
1.通过培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校教师新课程培训成果,确立利用新技术和网络环境实施教育教学的理念。
2.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学习和讨论,把自己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参加培训学习的收获提供给一线教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需要,努力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形式。
三、培训对象:我镇全体在职教师(已参加省、市级及以上骨干培训的教师可以不再参加本地的集中理论培训,但须参加校本培训,并发挥引领作用。)
四、培训内容:
1、《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
2、《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
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
4、《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
5、《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
五、培训形式和学时安排:
结合我镇实际,采取集中培训、骨干、分学科和校本培训以及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采用集中培训形式;《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由进修学校对我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在骨干培训基础上,负责组织对全镇教师进行培训。《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由各学科分别进行培训。集中培训、骨干培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集中培训力求做到精心组织,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进行校本培训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和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实践反思,精心组织校本培训活动,让教师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五、培训安排
1、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5月)。主要工作:
A、针对我镇教师目前对信息技术掌握现状,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课程培训计划。
B、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考核表。
C、根据《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和《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并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D、选派《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校本培训骨干一名(曹益伦),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2、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8月)。主要工作:
A、组织骨干培训(进修学校)。(XX年5月底)
时 间
培训地点
培训对象
主 讲
5月30日
教师进修学校
曹益伦
郑国平;张 谊
B、组织集中培训(进修学校)。(XX年6月底至7月初)
时 间
培训地点
培训对象
主 讲
6月24日上午(8:00-11:00)
骆驼中心学校报告厅
我镇全体在职教师
谢敏海;邬卫东;樊耀州
C、组织校本培训。
从XX年6月至8月,认真实施学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精心组织两次校本培训活动,重点围绕《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联系各校实际进行交流研讨,重视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每位教师至少上交三次培训作业,作业内容参考本培训计划中的附件三《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把培训教师的出勤和业情况及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上,并按要求上交培训考核表。
具体培训进程、内容:
①、5月份制订专题培训实施计划;
②、5月下旬辅导员(曹益伦)参加区级培训;
③、6月上旬开展第一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一部分“理论篇”; 《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发放“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建立学困人员专人帮困机制;完成作业1;
④、6月中旬开展第二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二部分“操作篇” (结合“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统计情况调整培训内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分学科培训);完成作业2;
⑤、6月下旬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完成作业3;
⑥、7-8月实践操作,要求建立“个人工作室(BLOG)”;完成作业4;
⑦、9月份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写好个人学习体会,培训总结;复习迎考。
六、考核、评价
培训结束后,接受区教师进修学校对我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培训工作进行考评,对宣传发动、组织管理、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参训率、合格率、培训效果、档案管理等情况提出恰当的评估意见。
对每位参训教师实行过程考核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成绩40%记入总分,统一书面考试成绩以60%记入总分,两成绩之和为教师培训实际统考成绩。
1.过程考核。教师全员培训过程考核由区、校两级组织实施。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自训自练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其平时学习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的观察记录,给出恰当的培训过程综合性评价。
2.书面考试。主要测试《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的基本理论知识、理念等。实践考核主要考察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评价依据。
3、考评阶段(XX年9月底)。
培训结束后,接受区教师进修学校
对我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培训工作进行考评,对宣传发动、组织管理、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参训率、合格率、培训效果、档案管理等情况提出恰当的评估意见。
对每位参训教师实行过程考核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成绩40%记入总分,统一书面考试成绩以60%记入总分,两成绩之和为教师培训实际统考成绩。
①过程考核。教师全员培训过程考核由区、校两级组织实施。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自训自练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其平时学习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的观察记录,给出恰当的培训过程综合性评价。我镇在9月底完成课程培训考核表并及时上交区教师进修学校。
②书面考试。9月底全市统考,主要考查教师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由省统一命题,区进修学校组织考试、阅卷。考试不合格(60分以下)的教师允许有补考机会,但补考前必须重修。考试作弊的教师本课程总评不合格,并记录在案。
③学分登记。过程考核和书面考核合格后,进修学校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在继续教育登记手册中记入相应学分。如考核不合格,则不能登记继续教育学分。
④总结评价。XX年9月底建立《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档案(包括校本培训计划、考核表、培训总结、每位教师的学习笔记、3次作业等资料),同时将《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总结及时上交区教师进修学校。
七、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1、培训成绩和证书载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评优、评先和考核的必备条件。
2、教师培训学习(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与学校的月考核、年度考核挂钩。
篇四:学校教师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确立"学研结合、课题带动、分层培训、共同发展"的校本培训策略,明确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领会新课程精神,构建新课程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操作平台;遵循教师成长规律,面向全体教师,以提高职业道德和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水平为目标,着力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建设一支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高尚师德、渊博知识、全面能力、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有效地推动我校新课程的实施。
二、具体措施:
(一)培训内容突出重点。
1、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贯彻区教育工作会议和区教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与落实我校"十二五"规划后三年的发展目标相结合,理清思路,学以致用。重师德建设,在教师中开展"学XX大精神,当新一代教师"的活动,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提升教师的教学思想境界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是全方位、多维度的,需要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有生命的活力。因此,本学期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新课程理论丛书,提升教师的教学思想境界。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迈进。
3、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换代,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教师只有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并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成为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围绕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教育素养、科学素养三方面开发培训的内容。
(1)"学"字当头。学习是转变观念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优化管理机制,给教师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静下心来阅读一些教育专著、中外名著包括文学、历史、天文、地理……也可以上网获取各种信息,全方位、多维度滋养提升自我。在强化自我学习的同时,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组织学术交流、与名家大师对话等学习活动。通过培训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成为教师人生的需要,成为一种厚积而薄发的潜力开发行为。将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教育科研基本功、
新课程的理念培训等列入校本培训的重要日程,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2)"练"字为本。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才是课改的关键。本学期学校将重点围绕课改开展一系列培训研究活动。利用业务学习、课余时间组织理论探讨、观看录像、教育沙龙等,做;读好书、摘好记、写好文"的循环学习活动,引导教师从重学历提高转化到重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上来。开展"科研成才工程"活动,制定分层式培训策略。
(二)培训方式讲究策略。
校本培训的最佳策略就是要实现由"外培"向"内培"的自我转化,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自我觉醒、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激发自我提高的意识,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在策略上着力科研、扎实推进。
1、反思教学实践。反思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自我教学过程中现象、经验甚至教训的反思。本学期,学校将围绕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以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主题性的反思教学实践活动,引领教师用新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成长,反思自己的发展。及时记录自己的反思所得--精彩的一刻、难免的失误、新颖的设想,并从中捕捉典型,撰写成案例、设计、论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教学实践。
2、开展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在行动(即教学实践)中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保证研究工作的实际意义。本学期,学校重点围绕"理解型教学研究"省级课题的研究,把行动研究引向深入。
(1)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在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鼓励骨干教师主动承担专题案例式培训任务,形成在"培训中培训",以点促面的培训风格,让更多的骨干教师在培训中得到提升。
(2)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各课题组认真组织教师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一般过程,扎实推进课题研究。每月组织一次学术沙龙式培训活动。
(3)聘请高校教授、上级教科研部门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培训,零距离指导教师,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和树立科研意识,并充实理论知识,奠定理论功底;
一、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6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9人。教职工队伍稳定,人心思进。但同时,存在着学科结构不合理,青年骨干教师支撑点少,尤其是教改科研意识较弱等问题。
二、培养目标:
通过2-3年的努力,培养一支由区学科带头人为龙头,区骨干教师、及各类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三、主要举措:
1、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着重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增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求青年骨干教师每月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学习,多角度吸收营养。
2、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骨干教师不能等、靠、要,教师的成长主阵地在校内。为此,在校内坚持“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为集体体现校内“帮扶”成果,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3、“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更稳定、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的稳定、持续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内因,是主要动力,外部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校工作中,对青年教师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团总支书记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我校将坚持以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龙头,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让光福的孩子快乐成长起来。
四、骨干教师培养
1、凡被评为本年度的骨干教师,实行公开。
2、学校、个人制定本年度培养计划,并认真落实。
3、学校创造条件为骨干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服务。
4、要求骨干教师每人自订一份报刊杂志。
5、每学期学校提出骨干教师到校外先进校学习、交流2-3天。
6、每学年骨干教师组织公开课一节,每学年骨干教师撰写有价值的论文一篇,并在区级以上获奖。
7、适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区教育教学培训,提高理论水平。
8、学校每年对骨干教师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作为年度骨干教师。
9、学校对骨干教师实行年度奖励,并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
四、骨干教师培训
(1)参加各级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带名人、带学科组活动。
(3)搞好课改交流,体现教育教学新理念。
(4)各级骨干教师要及时上交有特色的经验材料。
篇二:学校教师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关于师训工作的文件、政策精神为指导,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评好课”为师训工作的重点,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2、努力打造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教学能手等优秀教师群体。
3、建设教师、家长、学生一体化的“新课标学堂”,深入进行课改实验的研究。
三、工作要点
1、理清工作思路,避免工作盲目性。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省、市、县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文件并深刻领会精神,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
2、以实施新课程教材为契机,深入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把“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教学民主,鼓励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建立“尊重、关爱、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教学创新,挖掘、推广创新教育的典型。
3、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努力提高学历水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知识。指导教师处理好“学历、能力、努力”之间的关系,将研究型、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的师资素质作为努力方向。
4、继续实施教师“自主培训”计划,加强培训的自主性和层次性,营造适合教师成长的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心理辅导能力。
5、全面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新入编的教师加强跟踪听课、评课和交流,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
把师资培训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以此项工作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培训水平。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把“评好课”作为本学期校本培训的核心工作来抓。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好培训任务,完成《校本培训记录册》的相关内容。
3、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各校要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明确师徒双方职责。启用校内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让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既可开展讲座传授评课经验,也可通过示范课展示评课技能,切实让全体教师从中受益。4、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有力保障,让教师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参加个性化培训。
5、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中心初中将选派骨干教师或教坛新星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回校归来撰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6、围绕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六个一”业务大练兵活动。利用校本培训,交流自己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成功的做法或有益的尝试,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制定教师读书计划及推荐书目,写好一篇教学反思笔记或课改精神学习心得;开展专题研讨及读书活动。安排新课改专题报告、教育(学)论坛等活动。
7、根据上级规定的培训内容同时结合本校教师实际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继续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新课程培训、学科科研培训等。
8、不断总结师训工作经验,对培训中积累的材料认真整理、分类,形成规范的师训工作档案。各校要按要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五、具体工作安排
10月份
1、组织第三轮继续教育第三专题继续教育培训报名,为暑假集中培训做好准备。。
2、做好第三轮继续教育第二专题培训颁证准备工作,为每一位合格的教师颁发证书,并对第二专题培训进行全面的研讨和总结。
3、做好第三轮继续教育第三专题教材、记录册的发放工作。
4、组织动员教师及社会人员报名参加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4、安排好暑假教师培训工作。
11-12月份
进一步落实第三轮继续教育第三专题的培训工作,检查各校校本培训情况。
检查《校本培训记录册》的使用情况。
篇三:学校教师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浙政办发[XX]39号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浙教师[XX]151号)、《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精神及相关计划,以“面向全体、突出骨干、追求实效”为原则,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重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促进我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目标要求:
1.通过培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校教师新课程培训成果,确立利用新技术和网络环境实施教育教学的理念。
2.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学习和讨论,把自己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参加培训学习的收获提供给一线教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需要,努力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形式。
三、培训对象:我镇全体在职教师(已参加省、市级及以上骨干培训的教师可以不再参加本地的集中理论培训,但须参加校本培训,并发挥引领作用。)
四、培训内容:
1、《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
2、《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
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
4、《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
5、《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
五、培训形式和学时安排:
结合我镇实际,采取集中培训、骨干、分学科和校本培训以及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采用集中培训形式;《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由进修学校对我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在骨干培训基础上,负责组织对全镇教师进行培训。《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由各学科分别进行培训。集中培训、骨干培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集中培训力求做到精心组织,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进行校本培训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和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实践反思,精心组织校本培训活动,让教师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
五、培训安排
1、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5月)。主要工作:
A、针对我镇教师目前对信息技术掌握现状,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课程培训计划。
B、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考核表。
C、根据《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和《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并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D、选派《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校本培训骨干一名(曹益伦),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2、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8月)。主要工作:
A、组织骨干培训(进修学校)。(XX年5月底)
时 间
培训地点
培训对象
主 讲
5月30日
教师进修学校
曹益伦
郑国平;张 谊
B、组织集中培训(进修学校)。(XX年6月底至7月初)
时 间
培训地点
培训对象
主 讲
6月24日上午(8:00-11:00)
骆驼中心学校报告厅
我镇全体在职教师
谢敏海;邬卫东;樊耀州
C、组织校本培训。
从XX年6月至8月,认真实施学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精心组织两次校本培训活动,重点围绕《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联系各校实际进行交流研讨,重视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每位教师至少上交三次培训作业,作业内容参考本培训计划中的附件三《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把培训教师的出勤和业情况及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上,并按要求上交培训考核表。
具体培训进程、内容:
①、5月份制订专题培训实施计划;
②、5月下旬辅导员(曹益伦)参加区级培训;
③、6月上旬开展第一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一部分“理论篇”; 《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发放“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建立学困人员专人帮困机制;完成作业1;
④、6月中旬开展第二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二部分“操作篇” (结合“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统计情况调整培训内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分学科培训);完成作业2;
⑤、6月下旬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完成作业3;
⑥、7-8月实践操作,要求建立“个人工作室(BLOG)”;完成作业4;
⑦、9月份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写好个人学习体会,培训总结;复习迎考。
六、考核、评价
培训结束后,接受区教师进修学校对我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培训工作进行考评,对宣传发动、组织管理、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参训率、合格率、培训效果、档案管理等情况提出恰当的评估意见。
对每位参训教师实行过程考核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成绩40%记入总分,统一书面考试成绩以60%记入总分,两成绩之和为教师培训实际统考成绩。
1.过程考核。教师全员培训过程考核由区、校两级组织实施。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自训自练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其平时学习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的观察记录,给出恰当的培训过程综合性评价。
2.书面考试。主要测试《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的基本理论知识、理念等。实践考核主要考察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评价依据。
3、考评阶段(XX年9月底)。
培训结束后,接受区教师进修学校
对我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理论与操作)培训工作进行考评,对宣传发动、组织管理、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参训率、合格率、培训效果、档案管理等情况提出恰当的评估意见。
对每位参训教师实行过程考核和书面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成绩40%记入总分,统一书面考试成绩以60%记入总分,两成绩之和为教师培训实际统考成绩。
①过程考核。教师全员培训过程考核由区、校两级组织实施。以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自训自练为基础,主要通过对其平时学习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的观察记录,给出恰当的培训过程综合性评价。我镇在9月底完成课程培训考核表并及时上交区教师进修学校。
②书面考试。9月底全市统考,主要考查教师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由省统一命题,区进修学校组织考试、阅卷。考试不合格(60分以下)的教师允许有补考机会,但补考前必须重修。考试作弊的教师本课程总评不合格,并记录在案。
③学分登记。过程考核和书面考核合格后,进修学校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在继续教育登记手册中记入相应学分。如考核不合格,则不能登记继续教育学分。
④总结评价。XX年9月底建立《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档案(包括校本培训计划、考核表、培训总结、每位教师的学习笔记、3次作业等资料),同时将《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总结及时上交区教师进修学校。
七、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1、培训成绩和证书载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评优、评先和考核的必备条件。
2、教师培训学习(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与学校的月考核、年度考核挂钩。
篇四:学校教师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确立"学研结合、课题带动、分层培训、共同发展"的校本培训策略,明确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领会新课程精神,构建新课程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操作平台;遵循教师成长规律,面向全体教师,以提高职业道德和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水平为目标,着力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建设一支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高尚师德、渊博知识、全面能力、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有效地推动我校新课程的实施。
二、具体措施:
(一)培训内容突出重点。
1、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贯彻区教育工作会议和区教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与落实我校"十二五"规划后三年的发展目标相结合,理清思路,学以致用。重师德建设,在教师中开展"学XX大精神,当新一代教师"的活动,使教师进一步明确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提升教师的教学思想境界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是全方位、多维度的,需要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有生命的活力。因此,本学期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新课程理论丛书,提升教师的教学思想境界。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迈进。
3、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换代,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教师只有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并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成为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围绕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养、教育素养、科学素养三方面开发培训的内容。
(1)"学"字当头。学习是转变观念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优化管理机制,给教师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静下心来阅读一些教育专著、中外名著包括文学、历史、天文、地理……也可以上网获取各种信息,全方位、多维度滋养提升自我。在强化自我学习的同时,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组织学术交流、与名家大师对话等学习活动。通过培训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成为教师人生的需要,成为一种厚积而薄发的潜力开发行为。将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教育科研基本功、
新课程的理念培训等列入校本培训的重要日程,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2)"练"字为本。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才是课改的关键。本学期学校将重点围绕课改开展一系列培训研究活动。利用业务学习、课余时间组织理论探讨、观看录像、教育沙龙等,做;读好书、摘好记、写好文"的循环学习活动,引导教师从重学历提高转化到重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上来。开展"科研成才工程"活动,制定分层式培训策略。
(二)培训方式讲究策略。
校本培训的最佳策略就是要实现由"外培"向"内培"的自我转化,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自我觉醒、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激发自我提高的意识,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在策略上着力科研、扎实推进。
1、反思教学实践。反思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自我教学过程中现象、经验甚至教训的反思。本学期,学校将围绕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以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主题性的反思教学实践活动,引领教师用新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成长,反思自己的发展。及时记录自己的反思所得--精彩的一刻、难免的失误、新颖的设想,并从中捕捉典型,撰写成案例、设计、论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教学实践。
2、开展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在行动(即教学实践)中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保证研究工作的实际意义。本学期,学校重点围绕"理解型教学研究"省级课题的研究,把行动研究引向深入。
(1)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在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鼓励骨干教师主动承担专题案例式培训任务,形成在"培训中培训",以点促面的培训风格,让更多的骨干教师在培训中得到提升。
(2)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各课题组认真组织教师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一般过程,扎实推进课题研究。每月组织一次学术沙龙式培训活动。
(3)聘请高校教授、上级教科研部门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培训,零距离指导教师,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和树立科研意识,并充实理论知识,奠定理论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