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教学计划(2)
时间: 03-20
栏目:工作计划
3、脚踏实地做好落实工作。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每月过关练习的检查与落实。坚持每周一周练,每章一章考。通过周练重点突破一些重点、难点,章考试一章的查漏补缺,章考后对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重点讲评。
4、周练与章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每一次考试试题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的效率。
5、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培养尖子学生。
6、加强文科数学教学辅导的力度,坚持每周有针对性地集体辅导一次,建议学校文科数学每周多开一节课(即每周7节)。
四、教学进度详细安排:
1、函数(共11课时)(8月9日结束)
(1) 函数的单调性(2课时)
(2) 函数的图象(2课时)
(3) 二次函数(2课时)
(4) 函数的奇偶性(1课时)
(5) 函数章考(4课时)
2、三角函数(共30课时)(9月15日结束)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
(3) 诱导公式(1)
(4) 三角函数的图象(2)
(5)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最值(2)
(6)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1)
(7)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
(8) 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1)
(9) 倍角公式、万能公式(2)
(10)和积互化公式(1)
(11)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3)
(12)三角恒等式的证明(1)
(13)条件恒等式的证明(1)
(14)三角形的求值与证明(3)
(15)解斜三角形(2)
(16)三角不等式(1)
(17)三角函数的最值(2)
(18)反三角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1)
(19)反三角函数的运算(2)
(20)最简单的三角方程(1)
(21)单元考试(4)
3、不等式(共24课时)(10月13日)
(1)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1课时)
(2) 不等式的证明(比较法)(1课时)
(3) 不等式的证明(分析法、综合法)(1课时)
(4) 应用均值不等式证明不等式(2课时)
(5) 不等式的证明(反证法、数学归纳法)(3课时)
(6)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课时)
(7)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1课时)
(8) 无理不等式的解法(1课时)
(9) 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课时)
(10)指对不等式的解法(2课时)
(11)含参不等式的解法(3课时)
(12)均值不等式的应用(2)
(13)应用不等式求范围(2)
(14)章考(4课时)
(15)月考及讲评(4天)
4、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共20课时)(11月13日)
(1) 数列的通项(2课时)
(2) 等差数列(2课时)
(3) 等比数列(2课时)
(4) 综合运用(2课时)
(5) 数列的求和(3课时)
(6) 数列的极限(1课时)
(7) 数学归纳法(4课时)
(8) 归纳、猜想、证明(1课时)
(9) 章考(3课时)
(10)月考及讲评(4天)
5、复数(共15课时)(11月27日)
(1) 复数的概念(2课时)
(2) 复数的代数形式及运算(2课时)
(3) 复数的三角形式(1课时)
(4) 复数的三角形式的运算(2课时)
(5) 复数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1课时)
(6) 复数的乘除法的几何意义(2课时)
(7) 复数集上的方程(2课时)
(8) 复数集上的方程(1课时)
(9) 章考(2课时)
6、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共11课时)(12月1日)
(1) 两个基本原理(1课时)
(2) 排列、组合数公式(1)
(3) 排列应用题(1)
(4) 组合应用题(1)
(5) 排列、组合综合应用题(2)
(6) 二项式定理(3)
(7) 章考(2课时)
(8) 月考及讲评(4天)
7、直线与平面(共20课时)(12月24日)
(1)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1课时)
(2) 空间的两条直线(1课时)
(3) 直线与平面(1课时)
(4) 平面与平面(1课时)
(5)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2课时)
(6) 平行间的转化(2课时)
(7) 垂直间的转化(2课时)
(8) 空间角(3课时)
(9) 空间距离(2课时)
(10)章考(3课时)
(11)月考及讲评(4天)
8、多面体与旋转体(共7课时)(12月31日)
(1) 柱体(1课时)
(2) 锥体(1课时)
(3) 台体(1课时)
(4) 球(1课时)
(5) 侧面张开图(1课时)
(6) 折叠问题(1课时)
(7) 体积问题(1课时)
(8) 自测
9、直线与圆(共10课时)(1月12日)
(1) 向线段与定比分点(1)
(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2)
(3)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
(4) 对称为题(1)
(5) 圆的方程(1)
(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
(7) 章考(2课时)
(8) 月考及讲评(4天)
10、 圆锥曲线(共21课时)(2月4日)
(1) 充要条件(1)
(2) 椭圆(1)
(3) 双曲线(1)
(4) 抛物线(1)
(5) 坐标平移(2)
(6) 弦问题(4)
(7) 轨迹的求法(4)
(8) 最值问题(2)
(9) 取值范围问题(2)
(10)章考(3课时)
11、 参数方程、极坐标(共5课时)(2月10日)
(1) 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应用(2)
(2)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1)
(3) 直线与圆的极坐标方程(2)
五、周练安排
1、出题安排
(1) 第2、5、8、11、14、17、20周
(2) 第3、6、9、12、15、18、21周
(3) 第4、7、10、13、16、19、22周
2、注意事项
每周星期一以前出好试题,交备课组讨论,定稿后负责印好试卷,分发到班。
六、过关题、典型题
1、出题安排
(1) 三角函数
(2) 不等式
(3) 数 列
(4) 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5) 立体几何
(6) 解析几何
2、注意事项
每章结束以前一周出好试题,交备课组讨论,定稿后负责印好试卷,分发到班。
七、章考命题负责人
1、出题安排
(1) 三角函数
(2) 不等式
(3) 数 列 (4) 复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5) 立体几何
(6) 解析几何
2、注意事项
每次考前出好试题,交备课组讨论,定稿后负责印好试卷,分发到班。
八、月考命题负责人
1、出题安排
(1) 第一次月考
(2) 第二次月考
(3) 第三次月考
(4) 第四次月考
(5) 第五次月考
2、每次月考前一周出好试题,交备课组讨论,负责定稿交好试卷。
篇五:高三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以现代教育理论,教学大纲和考纲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能力,而且要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争取本学年我校高三数学教学上新台阶。
二、教学计划与要求
新课已授完,高三将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全年复习分两轮进行。
第一轮为系统复习(第一学期),此轮要求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基础知识,全面落实考点,要做到每个知识点,方法点,能力点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点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重点抓好各中通性、通法以及常规方法的复习,是学生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同时有意识进行一定的综合训练,先小综合再大综合,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二轮(第二学期)专题复习与综合考试相结合。要精选专题,紧扣高考内容,抓紧高考热点与重点,授课时脚踏实地,讲透内容;通过测评,查漏补缺,既提高解决综合题的分析与解题能力,又能调适心理,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竞技状态。
三、教学措施
1、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能因为是复习阶段而“满堂灌”,惟恐学生吃不饱,欲速则不达。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几个矛盾:一是讲和练的统一;二是量和内容的整合;三是自我探究和他人帮助的协调。每天采用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限时小剂量的过关练习,帮助差生争取基本分,学生可以解决,鼓励他自己完成,克服机械模仿带来的负迁移,同时增强信心。注意用分层教学来落实全体性与差异性。不能一个水平,一个内容,一个进度对待所有学生,既要求保底,又要大胆放飞。能达到什么水平就练什么水平的试题,保持这个水平是首要的,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大胆向前冲。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应多鼓励多指导学法。因为进入复习阶段,这些学生会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放弃念头,教师的关心与鼓励,是他们坚持下去的良药。
2、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学生、教材、教法和高考的研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进一步探索和研究“3+x”考试中数学科备考方法和措施,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树立以教研求发展,向教改要质量的思想。
3、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和管理。
我们提出了“精细化的备课,精品化的授课,精选试卷”的要求。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各位数学教师的群体智慧,特别是有高考经验的教师。大家分工合作,多研究,多交流,既要集体备课又要主要配合不同班的差异,因材施教,根据数学科的特点,切实做到“一天一小练,一周一大练,一月一综合测”。这可以使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积累临场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寻找补救措施,强化复习效果。
4、做好辅导工作作为科任,关注所教学生各科学习成绩,从学生利益出发,制定适合的辅导计划。如各科成绩较平均,数学有潜力,就要指导与鼓励他们冒尖,这主要从精选综合题加强训练入手;若除了数学,其他科目都好的,就要利用课余时间,适当补课,当然,鼓励与调动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