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新员工培训计划
时间: 03-12
栏目:工作计划
篇一:银行新员工“C.A.N.”培训计划
一、实施新员工“C.A.N.”计划的背景及目的
2008年,中信银行拥有30家一级分行、20家二级分行、493家营业网点、15,070名员工,并于07年4月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上市,经营和管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机构和人员规模不断增加,每年全行都有几千名新员工加入。其中,既有大学毕业生也有社会招聘人员,个人的经历、背景等存在很大差异。业务的快速增长和现有人员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求新员工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2008年以前,全行新员工培训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各分行在新员工培训内容、形式、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培训效果也参差不齐。内容方面,有的分行仅对新员工进行点钞、辨伪、计算器等业务技能的培训,有的已经系统安排了企业文化、主要业务发展战略、礼仪、沟通、公文写作等方面的培训;形式方面,大部分分行停留在单一的集中面授培训阶段,做得比较好的分行已开始综合采用拓展训练、模拟银行上机操作、师傅带徒弟、管理培训生制度等多种形式;组织管理模式方面,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新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一方面,新员工上岗后,对中信银行的业务和管理规章制度不够熟悉,难以很快独立承担岗位工作,业务压力大而人员相对紧张的矛盾没有得到缓解,更重要的是存在潜在的操作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新员工难以尽快融入新的团队和集体,原本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和憧憬转变成满心失望,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出现新员工在试用期内离职的现象。
如何让全行的新员工都接受统一、标准化的培训?如何让他们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掌握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如何让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新员工尽快接受中信文化,融入所在团队?如何缩短他们的适应期,更快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这些已成为全行培训管理者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二、新员工“C.A.N.”计划的主要做法
从培训对象角度看,新员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事的岗位工作覆盖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要做到统一,首先必须深入了解我们的客户,也就是全行各用人单位对新员工培训的期望,把握新员工群体共有特点,明确各个岗位对新员工的整体要求。为此,2008年3至4月,中信银行总行培训中心启动了新员工培训调研活动,发放了近百份问卷,全面覆盖总行各部门、各分行人力资源部、业务部门及重点支行,了解了对新员工的培训期望、各分行现行的新员工培训做法。同时,对IBM、微软、英特尔、索尼、惠普、海尔、联想、宜家等国内外企业新员工培训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问卷分析中,我们结合逻辑思维方法和数量关系分析方法,对全部调研问卷分别从经营/管理、所在地域、分行规模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归纳、整理,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新员工培训的内在规律,满足各方面对新员工培训的需求。通过整理调研问卷和走访调查,我们认识到,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建设需遵循以下基本的原则:
一是要基于新员工能力素质要求设计培训课程和培训形式;二是要在推出课程体系的同时提供分行拿来即用的标准化的培训课程;三是要辅之以规范化的制度要求来确保培训体系的落地实施;四是要有特色的包装设计来树立中信银行新员工培训的品牌。
为此,我们明确了以下总体思路:中信银行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以“新员工能力模型”为基础,以“管理为体、课程为用”为基本架构,采取在线学习、集中面授、基层实习、在岗培训等阶梯式、混合式培训形式,以全程“学分制管理”为保障,最终实现将新员工转化为合格的“中信人”、“职业人”、“岗位人”的目标。
(一)新员工能力模型
根据美国学者斯潘塞1993年提出的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个体素质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从知识、技能、职业素质、核心价值观四个维度构建了新员工能力模型。同时明确,具备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压力管理、沟通、问题解决、服务意识等职业素质,可以成为“职业人”;掌握行业及行内的各类知识和技能,可以成为“岗位人”;形成诚信、创新、融合、奉献、卓越、凝聚的价值观,才可以成为“中信人”。
(二)新员工培训体系架构“C.A.N.计划”
通过对新员工从入行到转正的全流程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制定了新员工培训的“C.A.N.计划”(即Camping Learning培训营、Action Learning基层实习、Navigation在岗培训这三阶段的首字母缩写),寓意整个体系是以能力为导向的,新员工入行后通过C、A、N三个模块的培训,迅速实现从“不能”到“能”的飞跃。
1.培训营(Camping Lear-ning)
培训营阶段是新员工入行后接受系统培训的第一阶段。为了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我们首先对新员工能力模型中的各项能力要素进行解析,从中提炼出该要素的内涵,并导出其对应的培训要点;其次,将培训要点进行归类整合,明确课程名称、编码、课程目标、课程对象、课程来源、学习方式、评估方式、学时、学分等要素,形成具有中信银行特色的新员工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营阶段包括在线学习和集中培训两个阶段。在线学习阶段,新员工自行登录网络学院学习电子课件;集中培训阶段,采取封闭式集中面授的方式,学习组织文化、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业务知识、职业素质等。讲师主要由本单位的领导、业务骨干、外部讲师组成。同时,安排拓展训练、业务模拟操作和新老员工座谈会等活动,时间不少于五天。考核方式为笔试,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在这一阶段,重点是强化新员工对制度流程、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职业素质,感受并认同中信银行文化,快速融入中信银行这个大家庭,完成向“中信人”的转变。
在线学习阶段,针对核心价值观、行内通用知识模块,我们将企业文化、银行业务和产品、规章制度等制成“新人珠峰攀登之旅”系列电子课件,利用网络学院学习平台,为全行新员工提供统一化、标准化的培训课程资源。为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该系列电子课件以攀登珠峰的形式展现,每个节点是一门课程,点击后进入单门课程的学习,具体包括:
“中信之道”:中信银行陈小宪行长对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高度重视,专门录制了《行长寄语》,表达对全行新员工的殷切期望;《中信发展史与战略规划》,采取文字、声音、视频、多媒体动画等方式,详细展示了中信银行的发展历史、组织发展、竞争优势、战略方向等。
“中信之业”:由总行各主线业务部门负责人讲解我行公司银行、零售银行、国际业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投资银行、汽车金融、托管等业务的发展战略、业务流程,录制成流媒体电子课件。同时,根据主线业务产品手册制作基础业务介绍的电子课件。
“中信之治”:由总行各主要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讲解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规文化与管理、计划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等管理模式,录制成流媒体电子课件。
“中信之规”:将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中信银行员工行为守则(试行)、中信银行员工廉洁从业规定、中信银行劳动合同制管理办法(试行)、中信银行员工考勤管理办法等16个规章制度,制作成电子书。
“新人珠峰攀登之旅”系列电子课件推出后,我们根据我行经营管理的发展情况不断对其进行更新。例如,2009年6月我们启动了课程更新升级工作,第一批开发的19门课程中有17门进行了局部内容更新,公司银行、会计管理这2门课件进行了全面重新录制开发,同时新增录制了信贷管理、托管业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等3门课件,电子课件内容不断丰富完善。
2. 基层实习(Action Learning)
在基层实习阶段,新员工在分行的对口部门轮岗及支行一线进行上岗实习,熟悉分支行基本业务流程和操作程序。实习期间,培训主管部门还会组织新员工进行课题研究或组成读书小组,统一推荐选读书目,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柯维著)、《从优秀到卓越》(柯林斯著)、《创新的十个面孔》(凯利著)、《赢》(杰克·韦尔奇著)、《幸福与经济学》(弗雷、斯塔特勒著)等。基层实习时间一般为1-3个月,分行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新员工在实习期间要至少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并在实习结束后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和学习心得。实习单位对新员工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这一阶段,重点是使新员工了解基层业务,提升职业素养,完成向“职业人”的转变。
3.在岗培训(Naviga-tion)。
在岗培训阶段主要采取导师制的方式,由所在部门为新员工指定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担任导师,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途径将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新员工。时间从应届毕业新员工上岗开始到试用期结束为止。在岗培训期间,培训主管部门还可组织新员工到优秀分行、同业进行参观交流。辅导期结束后,由导师对新员工上岗期间的工作、学习及思想品德等表现进行评估。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这一阶段,重点是通过导师的辅导,使新员工尽快掌握任职所需的知识、技能,解答新员工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向“岗位人”的转变。
(三)管理制度
为确保新员工培训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中信银行新员工入职培训管理办法》:
一是明确了总分行培训管理部门、用人部门、实习单位等的职责分工。其中,总行培训中心和分行培训主管部门是新员工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总行培训中心负责把握方向、制定标准、引领前沿、整合资源,分行培训主管部门是分行新员工培训和总行新员工基层实习的组织实施部门。用人部门负责向培训主管部门反馈新员工的培训需求,协助培训主管部门制定新员工的基层实习计划,并负责于新员工的在岗培训阶段为其指定导师,有效推动导师制的实行。基层实习单位负责按照新员工基层实习的具体方案组织实施;
二是详细规定了从新员工培训计划制定、课程资源准备、师资资源准备、导师资源准备到相关材料准备的规范要求。培训主管部门应于新员工入行前备妥《中信银行新员工学习手册》,于新员工入行时发放给每位新员工。另需准备好《中信银行在岗培训导师指导手册》,并于新员工上岗结成“师徒对子”后发放给导师。
三是规定了“C”、“A”、“N”各模块的培训实施、考核评估和学分管理要求。新员工培训期间,所有考核的结果按权重累积,并于培训结束时计算出总分。新员工转正定级前必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其中培训营阶段不少于45学分,基层实习阶段不少于15学分,在岗培训阶段不少于15学分。
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成为“C.A.N.计划”顺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但是,仅仅制定了制度还不够,企业管理者遇到的最为头疼的问题是有制度不执行。为此,我们将各分行新员工培训执行情况作为年度分行培训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根据新员工考核结果评选优秀新员工并进行表彰。以2009年总行新员工培训为例,我们经综合小组自评、分行推荐和实习报告评审,从九个小组中共评选出九名优秀学员,在新员工培训总结会上进行公开通报表彰。在这些优秀新员工身上,体现了总行员工的精神风貌,他们在认真学习的同时给分支行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四)宣传与推广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一个好的培训产品要获得市场的认可,必须配以合适的宣传推广策略。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是中信银行历史上第一个体系建设项目,为了让全行上下了解并真正落地推行,我们设计了详细的营销推广方案:
一是统一编写《新员工培训管理手册》、《新员工学习手册》、《在岗培训指导手册》、《新员工培训在线电子课程示例》,并印刷成册,分发到每位新员工手中;
二是统一设计宣传展板、海报、易拉宝、折页、logo、主题标语,并将印刷版刻录成光盘下发,各分行可以自行印刷;
三是在2008年全行培训工作年会上,总行培训中心向各分行详细介绍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各分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和培训管理员近60人参加。大家对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的研发背景、核心理念、主要阶段、管理要求、电子课件等有了系统把握,同时就如何结合各分行新员工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有效推广落实进行了深入研讨。全行培训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积极投入,群策群力,为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的推广落实奠定了基础。
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推出后,各分行积极响应,结合分行实际进行了有效地推广和实施。自2008年起,各分行在新员工培训方面全面采用了“C.A.N.”计划,并因地制宜,创新地开展了“新人珠峰攀登之旅学习双月”活动、“新月计划之五星训练营”活动,编写《人聚四海、才纳八方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新员工培训十二讲》等等。“新人珠峰攀登之旅“电子课件登录学习率达到100%。全行新员工培训实现了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经过培训后,新员工能够很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打造我行新员工培训的品牌,提升我行在人才市场上的影响力。
以总行2009年新员工培训为例:当年总行共招收了41名新员工,培训营阶段,总行各部门负责人为新员工讲授了公司银行、零售银行、国际业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以及风险管理、合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管理、行政管理、支行经营管理等课程。部门负责人对业务战略和管理模式的解读高屋建瓴,生动精彩,在课堂上赢得了阵阵掌声。基层实习阶段,新员工分别赶赴总行营业部、大连、南京、杭州、重庆、武汉、沈阳、西安和苏州等九家分行实习三个月。期间,新员工撰写了大量学习报告,对各阶段的实习内容和心得体会进行了及时回顾和总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导师制”在岗培训阶段,总行培训中心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拜师仪式。新员工敬茶拜师,一声“师傅,请喝茶”表达了新员工拜师求教的真心;导师赠书收徒,一本本《我与中信》传递了导师收徒授业的真情。一阵阵的掌声见证了师徒的情义。一杯香茗,一份薄礼,深深一躬,这种传统的方式带着新的活力、新的寓意,将师徒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这种深深的情谊是新员工步入工作岗位后更快成长的强有力基础。
总之,中信银行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的推出,实现了新员工培训工作的“四个统一”:统一了全行新员工培训的组织形式,统一了课件体系,统一了培训操作流程,统一了考核机制。通过统一、规范的培训,为新员工灌输统一的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系统了解我行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为做一个合格的中信人打下了基础。
三、开展新员工“C.A.N.”计划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C.A.N.”计划统一了全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组织形式、课件体系、操作流程、考核机制,改变了以往各分行在新员工培训方面参差不齐的状况。“CAN计划就像一个模子,是我们打造合格新员工的一个模子,是有中信银行特色的模子”,总行培训中心总经理如是说。
(二)“C.A.N.”计划有效提升了全行新员工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大大缩短了新员工适应岗位工作的时间,获得了各分行和总行各部门的充分认可,提高了用人部门的工作效率,为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提供了合格的人力资源,最终促进了业务的持久发展。2008年以前,新员工上岗后往往需要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基本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同时试用期结束时,由于缺乏约束机制,转正成为了一种形式;实施“C.A.N.”计划后,用人部门普遍反映,转正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基本上新员工在试用期内即可胜任岗位工作要求,而且主动学习意愿、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更强了。有的新员工不仅很好完成了本职工作,还就部门的其他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新员工不再是‘生手’的代名词,而真正是部门的新鲜血液,是带着活力、激情、创造力的一股清泉,团队整体的绩效都提升了”,业务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三)“C.A.N.”计划促进了新建行业务尽快步入正轨。新建行成立之初,几乎全部都是来自不同企业、有着不同背景的新员工,新员工培训的成效决定了新建行业务能否正常开展。2008年以前新建行培训采取总行业务指导的形式,“C.A.N.”计划实施后,新建行员工的培训得到了系统的指导和支持,不仅掌握了业务知识和技能,而且尽快融入了中信银行的文化,促进了新建行的业务发展。“作为新建分行,有了CAN计划,我们心里更有底了,业务发展更有后劲了”,新建分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如是说。
四、问题及进一步完善新员工“C.A.N.”计划的设想和计划
从2008年至今新员工“C.A.N.”计划的实施情况来看,该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该计划仅覆盖新员工通用知识和技能培训,尚未与我行各专业技术序列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培训有效配合;二是随着业务发展和新员工素质结构的变化,该计划培训内容需要持续的更新和完善。
下一步,总行培训中心将针对各专业技术序列新员工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训内容和培训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进一步丰富新员工“CAN”计划的内涵,全面提升新员工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时,适时组织研发集中培训阶段的面授课程研发,同时根据银行战略发展和业务需要对原有的珠峰攀登之旅系列电子课件进行更新和完善。
五、结论
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建设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我行今后领导力培训体系和专业技术序列培训体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实施该计划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深刻理解业务合作伙伴这一角色的深刻内涵。把业务部门当作合作伙伴,遵循“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原则,我们的培训工作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从这个角度看,培训也要以客户为中心。只有“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才能跳出培训来看培训,找准自己的定位,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求上;只有“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才能做到“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在提出管理要求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只有“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才能找到评价自己工作的准则,才能不偏离培训工作的价值创造的轨道,在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员工的同时,为全社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贡献力量!
篇二:银行新员工培训计划
简介
为尽快提高银行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更好的帮助新员工在最短时间内融入银行工作氛围,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东南银通银行培训中心根据银行新进员工的特点和多年培训经验的积累,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系统、全面地培训,从而强化新员工的职业认同感,加强新员工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培训对象
银行新入员工
培训方式
启发式讲授、互动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培训大纲
一、新进员工职业素养培训
简单的讲,新进员工职业素养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新进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包括:新进员工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素养、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技能三个部分内容。
二、银行基础知识
1、银行知识与业务:详细阐述了包括中国银行业概况及经营环境:银行存款业务、银行贷款业务、银行其他业务;银行管理知识在内等基础内容。
2、银行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包含有银行业监管相关内容、银行主要业务法律规定、银行相关民事及商事法律基本规定、以及银行业犯罪及刑事责任等知识点。
三、银行员工技能训练
1、银行礼仪培训
2、银行柜面操作技能培训
学习和熟练点钞技术,锻炼点钞的基本功,还有珠算、数字录入、记帐、计息、翻打传票、货币的识别与防伪等内容,使新员工能很快地掌握银行工作的基本技能,尽快地适应工作流程。
3、银行业务操作技能培训
4、银行营销技能培训
篇三:银行新员工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1.引导员工思维,聚焦员工目标,塑造积极心态,树立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加强员工的严格严谨态度和求真务实精神,从而获得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快速成长;
2. 员工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提升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达到有效留人、育人、用人;
3.帮助企业与员工有效沟通,实现高效团队,进一步塑造新员工敬业、创业、提供国际一流产品和真诚服务的企业文化;
4.帮助员工养成一流的银行服务礼仪,提升个人和企业美好形象。
5.充分了解服务营销的重要性,掌握现代银行业必须具备的营销理念,并掌握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二、课程对象:
银行新招聘员工以及入职两年以内的新员工。
三、课程简介:
如何使新员工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公司?如何能让新人以良好的心态、出色的成绩为企业创造产出?这是每一个成长中的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一个新人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一个新人要摆脱外来者的心态,一般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而一个新人要真正理解与接受公司的文化,实现为企业创造价值,需要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使新人建立归属感?如何让新人更好了解和融入企业文化?”
“如何使新人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并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企业经常面对的问题。
四、课程模型:
根据员工能力冰山模型:冰山上(职业资质、职业技能、职业规范)和冰山下(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从深层次冰山下隐形部分出发,最终落实到冰山上显性部分。
五.授课方式:
启发式讲授、互动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管理游戏、导师将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案例开放式与学员分享。
六、课程时间:4-5天
七.课程内容:
一)职业心态
职业化必备12种心态
二)职业道德
a.敬业精神
b.责任意识
c.团队精神
三)职业意识
14项职业意识
四)职业规范
杰出员工的16个习惯
五)认识企业与我
六)职场沟通与人际关系处理
a.沟通方式选择
b.沟通关键点
c.沟通礼仪
d.如何与上司沟通
e.如何与同事沟通
f.如何与客户沟通
七)时间管理
预先规划
要事第一
行动日志
八)有效会议
有效会议管理8大步骤
九)商务演讲
十)职业形象与礼仪
男士着装礼仪
女士着装礼仪
电话礼仪
坐姿、站姿、走姿规范
各种礼节
办公室礼仪
用餐礼仪
公共礼仪
十一)主动服务营销
营销理念树立
银行客户服务意识
银行销售技巧
十二)银行业必备专业知识
银行业从业职业操守
银行金融知识
银行金融产品服务介绍
银行常用法律基础知识
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
篇四:银行新员工培训计划
市场竞争中,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国内商业银行或已股改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员工队伍,如何盘活存量的人才储备,尽快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改善人才的结构,是确立国内银行在竞争中制胜地位的紧迫需求。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银行员工培训计划体系,强化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一、国内外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分析
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并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对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现实竞争力指标(包括市场规模、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和安全性、资产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管理能力、国际化业务能力);潜在竞争力指标(包括人力资源、科技能力、金融创新能力、服务竞争力、公司治理及内控机制)。现实竞争能力是指银行在当前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而潜在竞争力则代表了实现这一现实竞争力的进程。
我们从以下几个关键指标来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
(一)盈利能力之比较
在"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下,国内银行经营同质化致使行业内存在同层面的低水平竞争状况。目前,国内银行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资产扩张效率与资产盈利能力即存贷利差收入,占总体盈利水平的90%以上;而中间业务创利能力是国内商业银行的薄弱环节,依然未摆脱种类少、收入占比低、盈利能力差的状况,其总体盈利水平在10%以下。
20世纪的最后十年,美国银行业信贷业务日渐萎缩,为此,ZF和美联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使商业银行实现业务多元化。例如,鼓励商业银行特别是具有人、财、物优势的大银行,全面"转产",开发以金融衍生品交易为主的附营业务。正是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给美国银行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90年代后半期至本世纪初,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整个经营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1980年20.3%、1993年的35%上升到2002年的41.9%。到2003年,美国商业银行业更是取得了1205.78亿美元这一创历史记录的纯利,与上年同比增长了14.2%,当年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整个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接近50%。需要强调的是,大银行从附营业务获取的利润,其实远不止占总收入的50%!从90年代中期开始,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产生的利润,已成为大约100家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
作为未来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中间业务创利水平代表银行创造高附加值金融产品的能力,而其收入水平将更能反映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利能力的薄弱最主要的原因固然有政策因素,但归根结底是缺少熟悉中间业务的人才。
(二)银行对中高端客户私人业务服务能力之比较
近年来,美国银行把以往用于公司客户的一些服务手段,用来对中产阶级以上的"高端客户"提供私人理财服务。为这些"高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除了银行自身或外聘的投资专家,还可能会有税务专家,或公正机构的公证人。他们共同的任务就是为每一位客户量身制定一些经营计划与投资计划,把他们当作小型机构(或者说是小型公司客户)来对待,使他们的金融资产能规避风险,并得到保全和升值。
国内商业银行在近两年才开始尝试建立个人客户经理队伍,服务中高端个人客户的战略转型刚刚起步,处于一个销售银行产品给客户的营销员阶段,根本谈不上替客户理财和规划;个人客户经理队伍与国外商业银行在经验、知识结构、了解和熟悉国际规范、国际准则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传统银行借网络走出新路径之对比
十年前,美国一家名叫"安全第一(SecurityFirst)"的网上银行呱呱落地。它的出世,成为美国整个银行业全面转型的先声。以网络技术为手段,这家银行为客户提供全天候24小时服务,业务涉及信息传递、数据查询和交易支付等各项传统银行业务。借助网络手段,网上银行无需修建遍布各地的营业网点、雇用大量柜面操作人员、支付昂贵的办公费用,所以其经营成本只占营业收入的15%,仅为传统银行的1/4。比尔.盖茨预言:"随着网上银行的出现,传统银行将是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为了幸免于难,近几年来各国传统银行纷纷拿出巨资开办自己的网上银行。美国人由于此前已长期使用信用卡,电脑普及率和因特网走在世界前面,因而很容易接受网上银行业务。目前,美国传统银行原来手工办理的存贷款业务几乎都转到网上银行。而花旗、汇丰等银行不仅提供个人网上银行的各项服务,而且对于公司客户,他们可以提供完善的现金流管理平台、财务顾问系统,运用知识进行营销。
国内商业银行也看到了网上银行的发展趋势,招行、建行、工行等紧跟潮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用国际水平衡量差距仍是很大,症结之一是银行技术人才队伍数量、质量的不适应。
综上所述,不管是现实竞争力指标还是潜在竞争力指标,国内外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归根结底是体现在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差距上。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员工培训计划体系的现状对比
这种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差距,有多种原因。缩短这种差距的有效途径是强化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不久前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的宣布成立,无疑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要逐渐地推进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认证体系的建立,银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要逐渐走上秩序化、专业化、正规化的轨道,花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自己的一流专业人才,切实提高整体素质,从而达到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目的。
下面,试分析国内外银行员工培训计划体系的差距。
(一)以花旗、大通为例,看国外银行员工培训计划体系的建设、运作
花旗认为"对企业员工培训计划不仅是适应日益变化的金融发展与日剧激烈的金融竞争的需要,而且对降低劳动产出比率也十分重要"。他们把培训定位于"既有基于技能的培训、又有与顾客相关的培训,还有员工自我发展的培训"。每年平均每人培训达5天以上,培训的费用支出更是相当之高,在20世纪90年代,仅用于波兰分行120人的电子银行业务一项培训费每年就达40万美元。
花旗把对员工培训计划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从中发现人才,发展企业。花旗在使用平衡计分卡管理绩效之外,还开发了能力测评体系以测量员工的能力(把该岗位的能力胜任模型和测评后每位员工的实际能力水平相对照,以决定该员工的培训和提升晋级等问题)。此外,花旗时刻怀有人才的"危机感",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因人才流动而形成的"人才陷阱",对人才进行"备份",有效应对高尖人才的断层和流动。
大通曼哈顿银行重视培训、重视人才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对教育费用的重金投入上,平均每年对教育经费的支付就达5000万美元。大通总裁曾说过:企业的实力是一定要让人才队伍超前于事业发展,才能更快地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并得以发展。
大通设置专门培训机构和专职人员,大通的职员培训部门是由83个有经验的培训管理人员组成,其主要任务:
1、为领导提供员工教育的有关信息,如本年度培养的具体人员、培训的基本项目、培训的结果;
2、负责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定期组织员工与领导会面,把员工的想法和愿望反馈给领导;
3、根据领导或董事会的要求,组织员工撰写个人年度培训计划;
4、认真执行年度员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各种培训工作。如他们的职工教育技能培训可分月进行,趣味性的培训每周二次,尤为重视学员的心理素质培训,让学员所设的各种各样的困境中,训练战胜并超越自我的能力,等等。
一、实施新员工“C.A.N.”计划的背景及目的
2008年,中信银行拥有30家一级分行、20家二级分行、493家营业网点、15,070名员工,并于07年4月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上市,经营和管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机构和人员规模不断增加,每年全行都有几千名新员工加入。其中,既有大学毕业生也有社会招聘人员,个人的经历、背景等存在很大差异。业务的快速增长和现有人员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求新员工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2008年以前,全行新员工培训缺乏统一规范的要求,各分行在新员工培训内容、形式、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培训效果也参差不齐。内容方面,有的分行仅对新员工进行点钞、辨伪、计算器等业务技能的培训,有的已经系统安排了企业文化、主要业务发展战略、礼仪、沟通、公文写作等方面的培训;形式方面,大部分分行停留在单一的集中面授培训阶段,做得比较好的分行已开始综合采用拓展训练、模拟银行上机操作、师傅带徒弟、管理培训生制度等多种形式;组织管理模式方面,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新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一方面,新员工上岗后,对中信银行的业务和管理规章制度不够熟悉,难以很快独立承担岗位工作,业务压力大而人员相对紧张的矛盾没有得到缓解,更重要的是存在潜在的操作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新员工难以尽快融入新的团队和集体,原本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和憧憬转变成满心失望,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出现新员工在试用期内离职的现象。
如何让全行的新员工都接受统一、标准化的培训?如何让他们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掌握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如何让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新员工尽快接受中信文化,融入所在团队?如何缩短他们的适应期,更快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这些已成为全行培训管理者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二、新员工“C.A.N.”计划的主要做法
从培训对象角度看,新员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事的岗位工作覆盖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要做到统一,首先必须深入了解我们的客户,也就是全行各用人单位对新员工培训的期望,把握新员工群体共有特点,明确各个岗位对新员工的整体要求。为此,2008年3至4月,中信银行总行培训中心启动了新员工培训调研活动,发放了近百份问卷,全面覆盖总行各部门、各分行人力资源部、业务部门及重点支行,了解了对新员工的培训期望、各分行现行的新员工培训做法。同时,对IBM、微软、英特尔、索尼、惠普、海尔、联想、宜家等国内外企业新员工培训进行了调研。
在调研问卷分析中,我们结合逻辑思维方法和数量关系分析方法,对全部调研问卷分别从经营/管理、所在地域、分行规模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归纳、整理,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新员工培训的内在规律,满足各方面对新员工培训的需求。通过整理调研问卷和走访调查,我们认识到,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建设需遵循以下基本的原则:
一是要基于新员工能力素质要求设计培训课程和培训形式;二是要在推出课程体系的同时提供分行拿来即用的标准化的培训课程;三是要辅之以规范化的制度要求来确保培训体系的落地实施;四是要有特色的包装设计来树立中信银行新员工培训的品牌。
为此,我们明确了以下总体思路:中信银行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以“新员工能力模型”为基础,以“管理为体、课程为用”为基本架构,采取在线学习、集中面授、基层实习、在岗培训等阶梯式、混合式培训形式,以全程“学分制管理”为保障,最终实现将新员工转化为合格的“中信人”、“职业人”、“岗位人”的目标。
(一)新员工能力模型
根据美国学者斯潘塞1993年提出的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个体素质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从知识、技能、职业素质、核心价值观四个维度构建了新员工能力模型。同时明确,具备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压力管理、沟通、问题解决、服务意识等职业素质,可以成为“职业人”;掌握行业及行内的各类知识和技能,可以成为“岗位人”;形成诚信、创新、融合、奉献、卓越、凝聚的价值观,才可以成为“中信人”。
(二)新员工培训体系架构“C.A.N.计划”
通过对新员工从入行到转正的全流程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制定了新员工培训的“C.A.N.计划”(即Camping Learning培训营、Action Learning基层实习、Navigation在岗培训这三阶段的首字母缩写),寓意整个体系是以能力为导向的,新员工入行后通过C、A、N三个模块的培训,迅速实现从“不能”到“能”的飞跃。
1.培训营(Camping Lear-ning)
培训营阶段是新员工入行后接受系统培训的第一阶段。为了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我们首先对新员工能力模型中的各项能力要素进行解析,从中提炼出该要素的内涵,并导出其对应的培训要点;其次,将培训要点进行归类整合,明确课程名称、编码、课程目标、课程对象、课程来源、学习方式、评估方式、学时、学分等要素,形成具有中信银行特色的新员工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营阶段包括在线学习和集中培训两个阶段。在线学习阶段,新员工自行登录网络学院学习电子课件;集中培训阶段,采取封闭式集中面授的方式,学习组织文化、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业务知识、职业素质等。讲师主要由本单位的领导、业务骨干、外部讲师组成。同时,安排拓展训练、业务模拟操作和新老员工座谈会等活动,时间不少于五天。考核方式为笔试,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在这一阶段,重点是强化新员工对制度流程、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职业素质,感受并认同中信银行文化,快速融入中信银行这个大家庭,完成向“中信人”的转变。
在线学习阶段,针对核心价值观、行内通用知识模块,我们将企业文化、银行业务和产品、规章制度等制成“新人珠峰攀登之旅”系列电子课件,利用网络学院学习平台,为全行新员工提供统一化、标准化的培训课程资源。为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该系列电子课件以攀登珠峰的形式展现,每个节点是一门课程,点击后进入单门课程的学习,具体包括:
“中信之道”:中信银行陈小宪行长对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高度重视,专门录制了《行长寄语》,表达对全行新员工的殷切期望;《中信发展史与战略规划》,采取文字、声音、视频、多媒体动画等方式,详细展示了中信银行的发展历史、组织发展、竞争优势、战略方向等。
“中信之业”:由总行各主线业务部门负责人讲解我行公司银行、零售银行、国际业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投资银行、汽车金融、托管等业务的发展战略、业务流程,录制成流媒体电子课件。同时,根据主线业务产品手册制作基础业务介绍的电子课件。
“中信之治”:由总行各主要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讲解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规文化与管理、计划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等管理模式,录制成流媒体电子课件。
“中信之规”:将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中信银行员工行为守则(试行)、中信银行员工廉洁从业规定、中信银行劳动合同制管理办法(试行)、中信银行员工考勤管理办法等16个规章制度,制作成电子书。
“新人珠峰攀登之旅”系列电子课件推出后,我们根据我行经营管理的发展情况不断对其进行更新。例如,2009年6月我们启动了课程更新升级工作,第一批开发的19门课程中有17门进行了局部内容更新,公司银行、会计管理这2门课件进行了全面重新录制开发,同时新增录制了信贷管理、托管业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等3门课件,电子课件内容不断丰富完善。
2. 基层实习(Action Learning)
在基层实习阶段,新员工在分行的对口部门轮岗及支行一线进行上岗实习,熟悉分支行基本业务流程和操作程序。实习期间,培训主管部门还会组织新员工进行课题研究或组成读书小组,统一推荐选读书目,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柯维著)、《从优秀到卓越》(柯林斯著)、《创新的十个面孔》(凯利著)、《赢》(杰克·韦尔奇著)、《幸福与经济学》(弗雷、斯塔特勒著)等。基层实习时间一般为1-3个月,分行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新员工在实习期间要至少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并在实习结束后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和学习心得。实习单位对新员工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这一阶段,重点是使新员工了解基层业务,提升职业素养,完成向“职业人”的转变。
3.在岗培训(Naviga-tion)。
在岗培训阶段主要采取导师制的方式,由所在部门为新员工指定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担任导师,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途径将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新员工。时间从应届毕业新员工上岗开始到试用期结束为止。在岗培训期间,培训主管部门还可组织新员工到优秀分行、同业进行参观交流。辅导期结束后,由导师对新员工上岗期间的工作、学习及思想品德等表现进行评估。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这一阶段,重点是通过导师的辅导,使新员工尽快掌握任职所需的知识、技能,解答新员工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向“岗位人”的转变。
(三)管理制度
为确保新员工培训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中信银行新员工入职培训管理办法》:
一是明确了总分行培训管理部门、用人部门、实习单位等的职责分工。其中,总行培训中心和分行培训主管部门是新员工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总行培训中心负责把握方向、制定标准、引领前沿、整合资源,分行培训主管部门是分行新员工培训和总行新员工基层实习的组织实施部门。用人部门负责向培训主管部门反馈新员工的培训需求,协助培训主管部门制定新员工的基层实习计划,并负责于新员工的在岗培训阶段为其指定导师,有效推动导师制的实行。基层实习单位负责按照新员工基层实习的具体方案组织实施;
二是详细规定了从新员工培训计划制定、课程资源准备、师资资源准备、导师资源准备到相关材料准备的规范要求。培训主管部门应于新员工入行前备妥《中信银行新员工学习手册》,于新员工入行时发放给每位新员工。另需准备好《中信银行在岗培训导师指导手册》,并于新员工上岗结成“师徒对子”后发放给导师。
三是规定了“C”、“A”、“N”各模块的培训实施、考核评估和学分管理要求。新员工培训期间,所有考核的结果按权重累积,并于培训结束时计算出总分。新员工转正定级前必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其中培训营阶段不少于45学分,基层实习阶段不少于15学分,在岗培训阶段不少于15学分。
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成为“C.A.N.计划”顺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但是,仅仅制定了制度还不够,企业管理者遇到的最为头疼的问题是有制度不执行。为此,我们将各分行新员工培训执行情况作为年度分行培训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根据新员工考核结果评选优秀新员工并进行表彰。以2009年总行新员工培训为例,我们经综合小组自评、分行推荐和实习报告评审,从九个小组中共评选出九名优秀学员,在新员工培训总结会上进行公开通报表彰。在这些优秀新员工身上,体现了总行员工的精神风貌,他们在认真学习的同时给分支行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四)宣传与推广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一个好的培训产品要获得市场的认可,必须配以合适的宣传推广策略。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是中信银行历史上第一个体系建设项目,为了让全行上下了解并真正落地推行,我们设计了详细的营销推广方案:
一是统一编写《新员工培训管理手册》、《新员工学习手册》、《在岗培训指导手册》、《新员工培训在线电子课程示例》,并印刷成册,分发到每位新员工手中;
二是统一设计宣传展板、海报、易拉宝、折页、logo、主题标语,并将印刷版刻录成光盘下发,各分行可以自行印刷;
三是在2008年全行培训工作年会上,总行培训中心向各分行详细介绍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各分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和培训管理员近60人参加。大家对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的研发背景、核心理念、主要阶段、管理要求、电子课件等有了系统把握,同时就如何结合各分行新员工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有效推广落实进行了深入研讨。全行培训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积极投入,群策群力,为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的推广落实奠定了基础。
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推出后,各分行积极响应,结合分行实际进行了有效地推广和实施。自2008年起,各分行在新员工培训方面全面采用了“C.A.N.”计划,并因地制宜,创新地开展了“新人珠峰攀登之旅学习双月”活动、“新月计划之五星训练营”活动,编写《人聚四海、才纳八方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新员工培训十二讲》等等。“新人珠峰攀登之旅“电子课件登录学习率达到100%。全行新员工培训实现了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经过培训后,新员工能够很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打造我行新员工培训的品牌,提升我行在人才市场上的影响力。
以总行2009年新员工培训为例:当年总行共招收了41名新员工,培训营阶段,总行各部门负责人为新员工讲授了公司银行、零售银行、国际业务、资金资本市场业务以及风险管理、合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管理、行政管理、支行经营管理等课程。部门负责人对业务战略和管理模式的解读高屋建瓴,生动精彩,在课堂上赢得了阵阵掌声。基层实习阶段,新员工分别赶赴总行营业部、大连、南京、杭州、重庆、武汉、沈阳、西安和苏州等九家分行实习三个月。期间,新员工撰写了大量学习报告,对各阶段的实习内容和心得体会进行了及时回顾和总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导师制”在岗培训阶段,总行培训中心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拜师仪式。新员工敬茶拜师,一声“师傅,请喝茶”表达了新员工拜师求教的真心;导师赠书收徒,一本本《我与中信》传递了导师收徒授业的真情。一阵阵的掌声见证了师徒的情义。一杯香茗,一份薄礼,深深一躬,这种传统的方式带着新的活力、新的寓意,将师徒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这种深深的情谊是新员工步入工作岗位后更快成长的强有力基础。
总之,中信银行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的推出,实现了新员工培训工作的“四个统一”:统一了全行新员工培训的组织形式,统一了课件体系,统一了培训操作流程,统一了考核机制。通过统一、规范的培训,为新员工灌输统一的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系统了解我行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为做一个合格的中信人打下了基础。
三、开展新员工“C.A.N.”计划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C.A.N.”计划统一了全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组织形式、课件体系、操作流程、考核机制,改变了以往各分行在新员工培训方面参差不齐的状况。“CAN计划就像一个模子,是我们打造合格新员工的一个模子,是有中信银行特色的模子”,总行培训中心总经理如是说。
(二)“C.A.N.”计划有效提升了全行新员工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大大缩短了新员工适应岗位工作的时间,获得了各分行和总行各部门的充分认可,提高了用人部门的工作效率,为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提供了合格的人力资源,最终促进了业务的持久发展。2008年以前,新员工上岗后往往需要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基本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同时试用期结束时,由于缺乏约束机制,转正成为了一种形式;实施“C.A.N.”计划后,用人部门普遍反映,转正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基本上新员工在试用期内即可胜任岗位工作要求,而且主动学习意愿、参与意识和创造性更强了。有的新员工不仅很好完成了本职工作,还就部门的其他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新员工不再是‘生手’的代名词,而真正是部门的新鲜血液,是带着活力、激情、创造力的一股清泉,团队整体的绩效都提升了”,业务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三)“C.A.N.”计划促进了新建行业务尽快步入正轨。新建行成立之初,几乎全部都是来自不同企业、有着不同背景的新员工,新员工培训的成效决定了新建行业务能否正常开展。2008年以前新建行培训采取总行业务指导的形式,“C.A.N.”计划实施后,新建行员工的培训得到了系统的指导和支持,不仅掌握了业务知识和技能,而且尽快融入了中信银行的文化,促进了新建行的业务发展。“作为新建分行,有了CAN计划,我们心里更有底了,业务发展更有后劲了”,新建分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如是说。
四、问题及进一步完善新员工“C.A.N.”计划的设想和计划
从2008年至今新员工“C.A.N.”计划的实施情况来看,该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该计划仅覆盖新员工通用知识和技能培训,尚未与我行各专业技术序列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培训有效配合;二是随着业务发展和新员工素质结构的变化,该计划培训内容需要持续的更新和完善。
下一步,总行培训中心将针对各专业技术序列新员工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训内容和培训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进一步丰富新员工“CAN”计划的内涵,全面提升新员工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时,适时组织研发集中培训阶段的面授课程研发,同时根据银行战略发展和业务需要对原有的珠峰攀登之旅系列电子课件进行更新和完善。
五、结论
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建设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我行今后领导力培训体系和专业技术序列培训体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实施该计划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深刻理解业务合作伙伴这一角色的深刻内涵。把业务部门当作合作伙伴,遵循“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原则,我们的培训工作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从这个角度看,培训也要以客户为中心。只有“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才能跳出培训来看培训,找准自己的定位,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求上;只有“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才能做到“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在提出管理要求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只有“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才能找到评价自己工作的准则,才能不偏离培训工作的价值创造的轨道,在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员工的同时,为全社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贡献力量!
篇二:银行新员工培训计划
简介
为尽快提高银行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更好的帮助新员工在最短时间内融入银行工作氛围,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东南银通银行培训中心根据银行新进员工的特点和多年培训经验的积累,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系统、全面地培训,从而强化新员工的职业认同感,加强新员工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培训对象
银行新入员工
培训方式
启发式讲授、互动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培训大纲
一、新进员工职业素养培训
简单的讲,新进员工职业素养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新进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包括:新进员工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素养、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技能三个部分内容。
二、银行基础知识
1、银行知识与业务:详细阐述了包括中国银行业概况及经营环境:银行存款业务、银行贷款业务、银行其他业务;银行管理知识在内等基础内容。
2、银行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包含有银行业监管相关内容、银行主要业务法律规定、银行相关民事及商事法律基本规定、以及银行业犯罪及刑事责任等知识点。
三、银行员工技能训练
1、银行礼仪培训
2、银行柜面操作技能培训
学习和熟练点钞技术,锻炼点钞的基本功,还有珠算、数字录入、记帐、计息、翻打传票、货币的识别与防伪等内容,使新员工能很快地掌握银行工作的基本技能,尽快地适应工作流程。
3、银行业务操作技能培训
4、银行营销技能培训
篇三:银行新员工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1.引导员工思维,聚焦员工目标,塑造积极心态,树立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加强员工的严格严谨态度和求真务实精神,从而获得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快速成长;
2. 员工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提升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达到有效留人、育人、用人;
3.帮助企业与员工有效沟通,实现高效团队,进一步塑造新员工敬业、创业、提供国际一流产品和真诚服务的企业文化;
4.帮助员工养成一流的银行服务礼仪,提升个人和企业美好形象。
5.充分了解服务营销的重要性,掌握现代银行业必须具备的营销理念,并掌握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二、课程对象:
银行新招聘员工以及入职两年以内的新员工。
三、课程简介:
如何使新员工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公司?如何能让新人以良好的心态、出色的成绩为企业创造产出?这是每一个成长中的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
一个新人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一个新人要摆脱外来者的心态,一般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而一个新人要真正理解与接受公司的文化,实现为企业创造价值,需要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使新人建立归属感?如何让新人更好了解和融入企业文化?”
“如何使新人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并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企业经常面对的问题。
四、课程模型:
根据员工能力冰山模型:冰山上(职业资质、职业技能、职业规范)和冰山下(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从深层次冰山下隐形部分出发,最终落实到冰山上显性部分。
五.授课方式:
启发式讲授、互动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管理游戏、导师将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案例开放式与学员分享。
六、课程时间:4-5天
七.课程内容:
一)职业心态
职业化必备12种心态
二)职业道德
a.敬业精神
b.责任意识
c.团队精神
三)职业意识
14项职业意识
四)职业规范
杰出员工的16个习惯
五)认识企业与我
六)职场沟通与人际关系处理
a.沟通方式选择
b.沟通关键点
c.沟通礼仪
d.如何与上司沟通
e.如何与同事沟通
f.如何与客户沟通
七)时间管理
预先规划
要事第一
行动日志
八)有效会议
有效会议管理8大步骤
九)商务演讲
十)职业形象与礼仪
男士着装礼仪
女士着装礼仪
电话礼仪
坐姿、站姿、走姿规范
各种礼节
办公室礼仪
用餐礼仪
公共礼仪
十一)主动服务营销
营销理念树立
银行客户服务意识
银行销售技巧
十二)银行业必备专业知识
银行业从业职业操守
银行金融知识
银行金融产品服务介绍
银行常用法律基础知识
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
篇四:银行新员工培训计划
市场竞争中,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国内商业银行或已股改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员工队伍,如何盘活存量的人才储备,尽快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改善人才的结构,是确立国内银行在竞争中制胜地位的紧迫需求。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银行员工培训计划体系,强化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一、国内外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分析
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并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对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现实竞争力指标(包括市场规模、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和安全性、资产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管理能力、国际化业务能力);潜在竞争力指标(包括人力资源、科技能力、金融创新能力、服务竞争力、公司治理及内控机制)。现实竞争能力是指银行在当前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而潜在竞争力则代表了实现这一现实竞争力的进程。
我们从以下几个关键指标来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
(一)盈利能力之比较
在"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下,国内银行经营同质化致使行业内存在同层面的低水平竞争状况。目前,国内银行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资产扩张效率与资产盈利能力即存贷利差收入,占总体盈利水平的90%以上;而中间业务创利能力是国内商业银行的薄弱环节,依然未摆脱种类少、收入占比低、盈利能力差的状况,其总体盈利水平在10%以下。
20世纪的最后十年,美国银行业信贷业务日渐萎缩,为此,ZF和美联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使商业银行实现业务多元化。例如,鼓励商业银行特别是具有人、财、物优势的大银行,全面"转产",开发以金融衍生品交易为主的附营业务。正是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给美国银行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90年代后半期至本世纪初,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整个经营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1980年20.3%、1993年的35%上升到2002年的41.9%。到2003年,美国商业银行业更是取得了1205.78亿美元这一创历史记录的纯利,与上年同比增长了14.2%,当年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整个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接近50%。需要强调的是,大银行从附营业务获取的利润,其实远不止占总收入的50%!从90年代中期开始,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产生的利润,已成为大约100家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
作为未来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中间业务创利水平代表银行创造高附加值金融产品的能力,而其收入水平将更能反映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利能力的薄弱最主要的原因固然有政策因素,但归根结底是缺少熟悉中间业务的人才。
(二)银行对中高端客户私人业务服务能力之比较
近年来,美国银行把以往用于公司客户的一些服务手段,用来对中产阶级以上的"高端客户"提供私人理财服务。为这些"高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除了银行自身或外聘的投资专家,还可能会有税务专家,或公正机构的公证人。他们共同的任务就是为每一位客户量身制定一些经营计划与投资计划,把他们当作小型机构(或者说是小型公司客户)来对待,使他们的金融资产能规避风险,并得到保全和升值。
国内商业银行在近两年才开始尝试建立个人客户经理队伍,服务中高端个人客户的战略转型刚刚起步,处于一个销售银行产品给客户的营销员阶段,根本谈不上替客户理财和规划;个人客户经理队伍与国外商业银行在经验、知识结构、了解和熟悉国际规范、国际准则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传统银行借网络走出新路径之对比
十年前,美国一家名叫"安全第一(SecurityFirst)"的网上银行呱呱落地。它的出世,成为美国整个银行业全面转型的先声。以网络技术为手段,这家银行为客户提供全天候24小时服务,业务涉及信息传递、数据查询和交易支付等各项传统银行业务。借助网络手段,网上银行无需修建遍布各地的营业网点、雇用大量柜面操作人员、支付昂贵的办公费用,所以其经营成本只占营业收入的15%,仅为传统银行的1/4。比尔.盖茨预言:"随着网上银行的出现,传统银行将是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为了幸免于难,近几年来各国传统银行纷纷拿出巨资开办自己的网上银行。美国人由于此前已长期使用信用卡,电脑普及率和因特网走在世界前面,因而很容易接受网上银行业务。目前,美国传统银行原来手工办理的存贷款业务几乎都转到网上银行。而花旗、汇丰等银行不仅提供个人网上银行的各项服务,而且对于公司客户,他们可以提供完善的现金流管理平台、财务顾问系统,运用知识进行营销。
国内商业银行也看到了网上银行的发展趋势,招行、建行、工行等紧跟潮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用国际水平衡量差距仍是很大,症结之一是银行技术人才队伍数量、质量的不适应。
综上所述,不管是现实竞争力指标还是潜在竞争力指标,国内外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归根结底是体现在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差距上。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员工培训计划体系的现状对比
这种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差距,有多种原因。缩短这种差距的有效途径是强化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不久前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的宣布成立,无疑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要逐渐地推进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认证体系的建立,银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要逐渐走上秩序化、专业化、正规化的轨道,花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自己的一流专业人才,切实提高整体素质,从而达到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目的。
下面,试分析国内外银行员工培训计划体系的差距。
(一)以花旗、大通为例,看国外银行员工培训计划体系的建设、运作
花旗认为"对企业员工培训计划不仅是适应日益变化的金融发展与日剧激烈的金融竞争的需要,而且对降低劳动产出比率也十分重要"。他们把培训定位于"既有基于技能的培训、又有与顾客相关的培训,还有员工自我发展的培训"。每年平均每人培训达5天以上,培训的费用支出更是相当之高,在20世纪90年代,仅用于波兰分行120人的电子银行业务一项培训费每年就达40万美元。
花旗把对员工培训计划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从中发现人才,发展企业。花旗在使用平衡计分卡管理绩效之外,还开发了能力测评体系以测量员工的能力(把该岗位的能力胜任模型和测评后每位员工的实际能力水平相对照,以决定该员工的培训和提升晋级等问题)。此外,花旗时刻怀有人才的"危机感",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因人才流动而形成的"人才陷阱",对人才进行"备份",有效应对高尖人才的断层和流动。
大通曼哈顿银行重视培训、重视人才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对教育费用的重金投入上,平均每年对教育经费的支付就达5000万美元。大通总裁曾说过:企业的实力是一定要让人才队伍超前于事业发展,才能更快地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并得以发展。
大通设置专门培训机构和专职人员,大通的职员培训部门是由83个有经验的培训管理人员组成,其主要任务:
1、为领导提供员工教育的有关信息,如本年度培养的具体人员、培训的基本项目、培训的结果;
2、负责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定期组织员工与领导会面,把员工的想法和愿望反馈给领导;
3、根据领导或董事会的要求,组织员工撰写个人年度培训计划;
4、认真执行年度员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各种培训工作。如他们的职工教育技能培训可分月进行,趣味性的培训每周二次,尤为重视学员的心理素质培训,让学员所设的各种各样的困境中,训练战胜并超越自我的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