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防沙治沙典型材料(2)

时间: 02-21 栏目:事迹材料

二、注重投资、狠抓工程,促进防沙治沙的快速发展 一是形成了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地方政府投入为支撑、社会投入为主体的防沙治沙多元化投入格局。“十一五”以来,全

市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投资205.9亿元,其中地方各级政府、各大企业和社会各界投入生态建设资金达150多亿元,累计完成造林1046万亩,封山(沙)育林300万亩,生态治理取得了“总体恶化趋势遏制、重点治理区域好转”的良好效果。

二是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有效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等国家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和地方林业生态工程,有力推动了全市防沙治沙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80.2万亩、“三北”防护林工程107.4万亩、天保工程337万亩、防沙治沙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4.6万亩。完成“五区”绿化127.8万亩、“四个百万亩”生态工程155.6万亩、碳汇造林7.9万亩,防沙治沙步伐显著加快。

三是根据全市生态植被状况,重新规划确定了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全面推进人口转移,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在禁止开发区建成2.2万平方公里的生态自然恢复区,累计转移农牧民45.6万人,促进了区域内生态迅速恢复。对于转移的农牧民继续实施“四个一”配套工程,即:为进城农牧民提供一套住房、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解决了进城农牧民的后顾之忧。

三、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治理模式逐步升华

在多年的艰辛探索中,鄂尔多斯从市情出发,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科学有效

地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形成了独特的治理模式。毛乌素沙地,以建设“生态经济园”和防风固沙林草带网为主,实施全面治理。库布其沙漠,采取南围北堵中切割的治理措施,南缘围封,北侧锁边,中部治理十大孔兑,建设绿色走廊,减少泥沙入黄量。干旱硬梁区,坚持以封育保护旱生灌木和濒危植物为主,辅以人工造林的原则,采取“窄林带、宽草带、灌草结合”的治理措施,建设保护型生态经济区。丘陵沟壑区,实施生态移民,封禁保护,采取“沙棘封沟、柠条缠腰、松柏戴帽” 的治理模式,体现适地适树、以水定树的指导思想,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治理。无定河流域、黄河冲击平原区,围绕沿河开发战略,建设黄河经济带,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护岸林、商品用材林和经济林。公路、铁路沿线,全面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加快绿化步伐。工矿企业、城镇区,坚持“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一乡一镇建设一园一区”,大力发展城市绿地和环城绿带,积极开展村屯绿化。

四、科技支撑,自主创新,努力提高生态建设效益

全面强化科技保障工作,切实将科技支撑贯穿于防沙治沙的全过程。我市广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研究生态保护和建设前沿技术,推广应用飞播造林、抗旱造林、机械化造林等科技成果,其中,防沙治沙研究成果中的“前挡后拉、前挡后不拉”、“穿靴戴帽”、“灌、乔、草、带、网、片相结合”、

“水、草、料、林、机五配套小草库仑建设”、“人工麻黄种植”、“反季节造林技术”、“抗旱造林技术”、“生物活沙障固沙造林技术”等不仅对中国西部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突破,而且在生产实践中对防沙治沙工作的开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土地可持续治理“三圈”技术作为我国“九五”林业科技十大进展已被载入史册。在林业生产中,覆膜造林、生根粉、保水剂、水冲沙柳等一大批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近年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在坚持生物多样性、树种适应性、林分稳定性、体系完备性的基础上,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做到了“五不”造林,即:不整地不造林、种子不丸化不造林、苗条不保湿不造林、林种结构不合理不造林、林分质量不提高不造林。加强了造林装备建设,组建了鄂尔多斯通用航空公司、碧森种业公司和10个机械化营造林专业队伍,购臵了大中型植树机械350多台, 全市机械化造林率达到了70%以上,林业科技贡献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五、壮大产业,效益拉动,不断增强防沙治沙的后劲 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中,我们破除生态建设仅仅是搞绿化的狭隘观念,跳出生态抓生态,依托生态建设所形成的丰富林草资源,用产业化的思路指导防沙治沙,以工业化的思维调整林沙产业结构,探索出一条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的成功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林沙产业原料林基地2200万亩,年产灌木枝条 275万吨、采果2.5万吨。构建起了以人造板、纸张、饲料、食品、药品、保健品加工和生物质发电、生态旅游为主的林沙产业体系,形成了“五化”(林板一体化、林纸一体化、林饲一体化、林能一体化、林景一体化)、“三品”(食品、药品、保健品)产业格局。建成了毛乌素生物质电厂、宏业人造板、天骄资源、高原杏仁露等依托林草资源,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开发能力、辐射带动能力的林沙企业20多家。依托生态建设形成的良好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地理自然资源,建成恩格贝、响沙湾、七星湖、萨拉乌素等生态旅游景点20多处。目前,全市林沙产业正在规模化、集群化快速发展壮大,已成为拉动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的新兴产业。2011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了40亿元,农牧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300元。


篇五:防沙治沙典型材料

哈巴河县位于新疆北部,地处准噶尔盆地边缘,属极干旱荒漠地区,位列全疆十大沙漠之一的哈—布—吉沙漠正处于我县县城南部,形成了三面环沙,背靠大山的格局,特殊的地貌地形条件、干燥的气候、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境内沙漠地貌极为突出,沙漠化土地占总面积的32%,其中我县境内额尔齐斯河以北、萨尔布拉克乡阿夏村至乡政府以西沙化土地极为严峻,因而我县也是自治区重点风沙县之一。严重的荒漠化和沙化,导致了近年来的持续干旱和自然气候的严重反常。全县终年风沙肆虐,又受到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沙漠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自2000年开始,哈巴河县确定了“建设绿色哈巴河”的目标,以项目拉动为龙头,陆续启动了生态建设、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全县的防沙治沙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县狠抓“条田林网建设、村庄绿化、绿色通道、荒山荒地造林、河谷林封育”五大工程,累计植树 公顷、 万株,全县人均植树100株以上,成活率达 %以上,保存率达 %以上,人工种植牧草成苗率达 %以上,多年生牧草保存率达 %以上,森林覆盖率达 %,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防风固沙林网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全民防沙治沙意识

哈巴河县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规划,重点规划、统一部署、优先发展。一是成立防沙治沙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具体负责全县防沙治沙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县林业局始终坚持“班子

换、事不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不懈地抓防沙治沙工作。二是在每年召开的“三级”干部大会上,把林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写入责任状。通过县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把植树造林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做到了人人身上有任务。三是实行了县、乡领导包村和技术人员分片包干指导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各级领导和技术人员肩上有压力,工作有动力。哈巴河县林业局在造林开始前就深入各乡(镇)、林场协调造林地块,及早解决纠纷,确保造林时间,并对造林地块的土质、灌溉条件进行反复考察论证,落实造林地块,做好作业设计。四是在造林期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辟专题、开设专栏,在全县上下大力营造爱绿、植绿、护绿、造绿的浓厚舆论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防沙治沙的强大合力。五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动员全县15—55周岁农牧民群众,每人每年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及规划区域内种植10棵树,并由政府免费提供苗木,成活率在 %以上的,林权归个人所有;在条田林网化、村庄绿化过程中,为农牧民、造林大户免费提供苗木、水泥桩、围栏,并将林权归其所有。几年来,全县相继涌现出 多个造林大户,造林面积超过 万亩。六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县集体林地面积 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地 万亩,已发证面积 万亩,发证率 %,发放林权证 本。县政府下发了<对县林业局《关于对我县人工林实行专业承包制试行意见的报告>的批复》,对以集体、单位、个人等多种形式承包造林的集体林进行林权登记,确保农牧民、个体拥有长期稳定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制度改革后种植的农

田、草场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按“谁造林、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将林权证发放给个人,退耕还林地的林权证发放给农村土地承包户,切实维护好农牧民的切身利益,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七是在资金投入上,始终坚持“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对重点工程进行招投标,实行比价采购和施工,降低工程造价,使工程质量和规模达到了预期效果,每年投入防沙治沙资金都在 万元以上。同时,成立林业项目办公室,确定项目负责人,严格使用和管理项目资金,保证资金专款专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效益。

二、加大工程建设力度,防沙治沙力度不断加大

近几年,我们始终坚持生态效益第一的思想,转变林业发展观念,创新林业发展模式,提高林业发展质量,优化林业发展布局,突出重点,扎实工作,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显著。我县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 万亩、荒山荒地造林 万亩,有退耕户 户,仅退耕还林一项就使全县农牧民人均增收 元。

(二)绿色通道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打造绿色通道精品工程,重点实施了227、229省道沿线及县、乡、村绿色通道建设,建成绿色通道368余公里,成活率达 %以上。

(三)条田林网建设扎实开展。把农田林网建设放在整个造林绿化的突出位臵,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各农牧村加大农田防护林建设,建起一道道有规模、有质量、有效益的农田

绿色屏障,使 万亩耕地和 万亩草场得到有效保护,沙化土地治理达 %以上。

(四)村庄绿化工程全面展开。将绿化工作始终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工作当中,切实抓好牧民定居点、绿化达标村、无林村的绿化建设。已完成 个绿化合格乡、 个绿化合格村和 个无林村的绿化工作,绿色银行种植户达 户。

(五)河谷林封育进一步加强。我县有四条河谷林,林地面积 万亩。近几年,我县不断加强河谷林更新力度,实施了河谷林封育工程,完成封河育林 万亩,河谷林保护堤岸、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也日益明显。

(六)公益林管护力度不断加大。完成了白桦林中心管护站等 座管护所建设,新增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万亩,补偿总面积 万亩。实施了重点公益林营造林工程 亩,极大增加了全县的林地面积,使林地保护农田、草场、河岸的绿色生态屏障初步形成,农牧业生产抵御风沙等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

三、提高造林质量,夯实绿化基础

在造林技术上提倡标准化,目前适于我县生长的主要树种都有可供操作的技术标准,从选地、育苗到整地、造林等各环节严格把关,实现了由重数量向重质量、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重结果管理向重全过程质量管理的转变。在造林方式上提倡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林木分布状况和地类条件,把人工更新、低效林改造、封河育林、中幼林抚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改则改,自始至终抓好幼林抚育工作。同时对过密林进行抚育间伐,从而提高了林木质量、优化了林带结构。

四、加大管护力度,巩固防沙治沙成果

一是严格落实森林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加大林地林权管理力度,规范林地的审核审批,完善森林资源监督检查制度,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广泛开展森林资源保护普法教育,大力宣传林业方针、政策、法规、条例,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森林资源的良好氛围。二是森林公安队伍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乱侵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有效保护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三是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做好防火隔离带建设工作,组建半专业扑火队,加强培训演练,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四是进一步加强林木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建立森防标本室,无公害防治率达100%。

五、沙化治理与特色的林果相结合大力推广沙棘种植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沙化治理的步伐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使经济林真正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以大产业带动大发展,我县借助国家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防护林等工程造林政策,大力发展沙棘产业,计划用三年(2010—2012)的时间建成 万亩沙棘基地,年产沙棘 万吨以上,配套建设加工企业生产沙棘系列产品,通过引进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沙棘种植示范基地和深加工项目,把沙棘产业发展推向企业+基地+农户的建设管理机制,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年产值 亿元。通过沙化治理与特色林果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县以西萨尔布拉克乡吐鲁库勒村等沙化严重地块建立了 万亩的沙棘基地,南面在额尔齐斯河以北加依勒玛乡科尔达拉村沙漠最前沿建立了 万亩的沙棘林。东面通过加强保护灌木林区和人工造林,恢复了植被,改变了沙化严重的生态区域。目前全县大果沙棘面积已达 万亩,其中野生沙棘 千亩,已成为我县治理沙化土地又一重要屏障.

哈巴河县的防风治沙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哈巴河县的防风治沙形势依然严峻,今后,我们将继续把防风治沙工作作为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