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时间: 01-22
栏目:方案
篇一: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学习了“高效课堂”理论,感触非常的深,当然在此同时我也能够感觉到我的课堂离高效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的课堂笑声与轻松太少,压抑与压力太多,所以需要改,需要进步。在高效课堂理论中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花架子。它的简约自然更令我感觉深刻。对于“高效课堂”我有以下的认识:
一.从观念入手,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作用。教师要有先进实用的观念,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不再唱独台戏,做知识的裁判、课堂的主宰者,而应放下架子,关注学生,努力做学生学习的朋友,在课堂上更多的给予学生赞赏、鼓励、宽容、理解,成为出色的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注重教学设计简约高效,情境创设要合理有吸引性,教学方法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求实用,避免流形式热闹但缺乏实效性。
二.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大胆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创设合理情境,善于启发质疑。并使这种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参与性,要投石激浪,因势利导,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渴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的质疑思维,教会学生质疑,使其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切入点,如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提高学生自己生成知识的能力。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首先要划分合理的小组。小组成员的划分要兼顾性别搭配、性格特点的互补性,各项特长的搭配性,学习成绩的层次性,组织能力的平衡性设计最佳小组。第二要做好小组培训工作: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使之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同时要强调加强合作,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督促和激励。
三、用爱感化一切孩子。
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字“爱”。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差生的期望值都很低。其实,想一想,影响我们教学成绩的就是所谓的“差生“,很多老师都认为,差生什么都差!甚至对他们失去了希望。静下心来想一想,差生为什么会差?为什么会破坏纪律?有句话说得好“闲而生非”,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到三个不放弃:不放弃、不抛弃、不离弃。那就要我们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就需要我们多去关注他们,在课堂上也逼使我们实行“分层教学”,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比如:优生作5道题,差生做3道题,优生在拔高,可以让差生做巩固双基练习,时间长了,也就成习惯了,这样优生能吃饱,差生能提高。同时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成功感。总之,“防差”要强于“补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篇二: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的多练。
2.侧重书面练习。
3.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
4.多是“一刀切”的练习,
5.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拟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二、研究的意义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四、课题的实施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篇三: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现实需要:由于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全面、不准确,思想上比较浮躁,行动上比较激进,在课堂教学中赶时髦,盲目追“新”,使得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情境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活动组织偏差、手段运用偏差以及课堂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初衷的行为,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学生主体作用轻视教师主导作用而导致课堂教学失控、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现实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2、改革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但我县的实际状况是不少教师还没有进入角色,思想和行为都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水平上,“穿新鞋走老路”,教师独霸课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唱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打乒乓式问答的所谓“启发教学”等问题在我县农村小学普遍存在。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3、发展需要: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这都要求老师的教要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研究需要: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已有不少成果,但是理论研究较多,行动研究不够深入,这给本课题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界定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三、研究的目标
1.调查和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探索和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接受学习、模仿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合理而有效的运用。充分领悟各种学习方式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实现主体与主导的协调,扎实与灵动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4.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形成小学数学中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5.在本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全面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多种多样,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围绕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
2.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有效性教学策略包括:
(1)有效的课前准备策略;
(2)有效的新课导入策略;
(3)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4)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
(5)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3.形成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包括:
(1)概念教学基本模式;
(2)计算教学基本模式;
(3)解决问题教学基本模式;
(3)统计教学基本模式;
(4)概率教学基本模式;
(5)练习课基本模式;
(6)复习课基本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
1.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1)加强业务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学习,阅读有关的报刊、杂志,每周进行一次网上读书活动,并做好读书记录,确保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2)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做好记录,写好研究报告。
2.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利用好原名师工作室成员,全县市、县级骨干教师,及开县名师等组成全县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充分利用各学校图书室,累计拥有图书数十万册,各类报刊杂志100余种。力争本研究课题得到了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和同行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六、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开县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所教班为研究对象,同校同年级的其它班为对比班。进行跟踪课堂观察—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总结提炼—专家引领—推广应用。
2.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按照确立的研究对象,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访谈或问卷,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并跟踪观察,定期进行数据整理。
(2)文献资料法: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策略为核心,查阅,钻研相关资料。关注市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有效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比较法:与对比班进行对比分析,对课题实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在课题组成员中开展同课异构,一课多磨,对比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提炼有效教学的策略。
(5)个案分析法:重视案例搜集、整理和分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寻求突破。
(6)经验总结法: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反思,交流研究心得,以论文,展示,互动等多种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成果。
篇四: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打造和谐、高效、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有效备课是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的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一节课只有短短40 分钟的时间,如果没有充分备课,教师就会像走马观花似的,想到哪讲到哪。教师对课堂生成没有提前预设,课堂上也会因为教师的调控力差而降低效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认为,有效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学习了“高效课堂”理论,感触非常的深,当然在此同时我也能够感觉到我的课堂离高效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的课堂笑声与轻松太少,压抑与压力太多,所以需要改,需要进步。在高效课堂理论中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花架子。它的简约自然更令我感觉深刻。对于“高效课堂”我有以下的认识:
一.从观念入手,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要注重教师的引导和主导作用。教师要有先进实用的观念,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不再唱独台戏,做知识的裁判、课堂的主宰者,而应放下架子,关注学生,努力做学生学习的朋友,在课堂上更多的给予学生赞赏、鼓励、宽容、理解,成为出色的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
注重教学设计简约高效,情境创设要合理有吸引性,教学方法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求实用,避免流形式热闹但缺乏实效性。
二.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的作用,大胆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创设合理情境,善于启发质疑。并使这种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参与性,要投石激浪,因势利导,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渴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的质疑思维,教会学生质疑,使其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切入点,如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提高学生自己生成知识的能力。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首先要划分合理的小组。小组成员的划分要兼顾性别搭配、性格特点的互补性,各项特长的搭配性,学习成绩的层次性,组织能力的平衡性设计最佳小组。第二要做好小组培训工作: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使之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同时要强调加强合作,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督促和激励。
三、用爱感化一切孩子。
教育的真谛就是一个字“爱”。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差生的期望值都很低。其实,想一想,影响我们教学成绩的就是所谓的“差生“,很多老师都认为,差生什么都差!甚至对他们失去了希望。静下心来想一想,差生为什么会差?为什么会破坏纪律?有句话说得好“闲而生非”,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到三个不放弃:不放弃、不抛弃、不离弃。那就要我们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就需要我们多去关注他们,在课堂上也逼使我们实行“分层教学”,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比如:优生作5道题,差生做3道题,优生在拔高,可以让差生做巩固双基练习,时间长了,也就成习惯了,这样优生能吃饱,差生能提高。同时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成功感。总之,“防差”要强于“补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篇二: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的多练。
2.侧重书面练习。
3.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
4.多是“一刀切”的练习,
5.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拟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二、研究的意义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四、课题的实施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篇三: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现实需要:由于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全面、不准确,思想上比较浮躁,行动上比较激进,在课堂教学中赶时髦,盲目追“新”,使得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情境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活动组织偏差、手段运用偏差以及课堂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初衷的行为,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学生主体作用轻视教师主导作用而导致课堂教学失控、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现实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2、改革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但我县的实际状况是不少教师还没有进入角色,思想和行为都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水平上,“穿新鞋走老路”,教师独霸课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唱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打乒乓式问答的所谓“启发教学”等问题在我县农村小学普遍存在。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3、发展需要: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这都要求老师的教要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研究需要:目前对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已有不少成果,但是理论研究较多,行动研究不够深入,这给本课题研究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因此,研究本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界定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三、研究的目标
1.调查和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探索和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接受学习、模仿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合理而有效的运用。充分领悟各种学习方式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实现主体与主导的协调,扎实与灵动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4.通过实践研究,进行理性思考,形成小学数学中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5.在本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全面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多种多样,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围绕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
2.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有效性教学策略包括:
(1)有效的课前准备策略;
(2)有效的新课导入策略;
(3)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4)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
(5)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3.形成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包括:
(1)概念教学基本模式;
(2)计算教学基本模式;
(3)解决问题教学基本模式;
(3)统计教学基本模式;
(4)概率教学基本模式;
(5)练习课基本模式;
(6)复习课基本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
1.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1)加强业务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学习,阅读有关的报刊、杂志,每周进行一次网上读书活动,并做好读书记录,确保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2)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做好记录,写好研究报告。
2.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利用好原名师工作室成员,全县市、县级骨干教师,及开县名师等组成全县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充分利用各学校图书室,累计拥有图书数十万册,各类报刊杂志100余种。力争本研究课题得到了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的领导和同行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六、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开县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成员所教班为研究对象,同校同年级的其它班为对比班。进行跟踪课堂观察—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总结提炼—专家引领—推广应用。
2.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按照确立的研究对象,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访谈或问卷,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并跟踪观察,定期进行数据整理。
(2)文献资料法: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策略为核心,查阅,钻研相关资料。关注市内外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有效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比较法:与对比班进行对比分析,对课题实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在课题组成员中开展同课异构,一课多磨,对比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提炼有效教学的策略。
(5)个案分析法:重视案例搜集、整理和分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寻求突破。
(6)经验总结法: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反思,交流研究心得,以论文,展示,互动等多种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成果。
篇四: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打造和谐、高效、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有效备课是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的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一节课只有短短40 分钟的时间,如果没有充分备课,教师就会像走马观花似的,想到哪讲到哪。教师对课堂生成没有提前预设,课堂上也会因为教师的调控力差而降低效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认为,有效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