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教学反思
时间: 01-21
栏目:反思
塞翁失马教学反思一: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体思路如下:读——译——析——悟。首先是采用朗读法注重对课文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其次,采用自主探究加同桌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原文,疏通文意,辅以教师提问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引导;接着,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课文情节,即失马(祸)——将马(福)——折髀(祸)——相保(福),进而感知这则寓言的寓意: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市可以互相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学了这则寓言的感受,并进行语言积累。
从教学实施过程来看,教学设计是合理的,只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
一,在引导学生预读原文,疏通文意的环节,有一定的学生不知所措,表现出很无助。过后分析,我觉得是因为初一的学生对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还没培养好,作为老师,我只是以首句为例,从字词解释及整句翻译作了简单的示范,没有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分析故事情节时,在讲到祸福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弱化了他们相互转化的条件。
三,忽略了一次把握利用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作为新的教学资源的机会。当有个学生提到“父子相保还能转化成什么祸事”的问题时,却因时间关系草草收场,只留做课下作业。后来想想,前边实词归类时间少点,如果能放开来让学生交流,应该能起到发散学生思维,激起学生讨论的热情的效果。
从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只有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尽量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好对策,才能成为课堂的灵魂人物,出色地导演一堂有效而实在的课堂。
塞翁失马教学反思二:
《塞翁失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第六单元中的一篇寓言,这则寓言是一篇浅显的文言文。
课前自己首先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教学目标。这篇文章从文体上属文言体式寓言故事,寓言大多通过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从而启迪人生。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1、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同时抓住朗读,培养学生语感;2、深刻理解文章寓意,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再来重视设计课前导语,做到引生入境,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课堂上以文言词汇学习为重点,并对寓言寓意加以延伸,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课本知识,更通过课本的展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做好课堂检测,课堂检测要分层别类,联系旧知,触类旁通。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应设立不同层次的题目,不能只是学生知识点的重复,这样培养学生学会梳理要点,将知识融会贯通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联系生活,激活学生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立了一个激发学生表达兴趣的“点”,学生迅速搜集生活和读书的脑海宝库,小组内部交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讲述事例,做到人人享有发言权,研讨核心问题,得出结论,深化对文章寓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课后,自己通过和部分学生的交流,再细细回忆本堂课的整体教学情况,品味其中的得与失,有以下几点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
1、新课改的理念表达的很清楚: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借助基本的工具书理解浅显的文言文,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一种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从文言中扬弃死的东西,借鉴吸收新的东西,从而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而学生的文言文功底较差,所以文言文的字词翻译仍是当前教学不可忽视的,但不能割离文章的整体,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加强,还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课外文言文阅读面,以培养文言文语感为重心。
2、课堂讨论一定要找到学生思维的激活点,问题确实有讨论的价值,使学生感到有表达的需要,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不能带有盲目性,问题不能太琐碎,讨论不能过于频繁,要目的明确,突出重点。
3、课堂上自己要锤炼语言,用心与学生交流,用情去感动学生,倾听学生思维跳跃的美妙,珍惜学生思考时发散的每一点火花,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语文丰富的情感,欣赏到语文的特有的魅力。
课堂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跃跃欲试,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竞争的活力,这是在以往文言文教学中很难见的。我想只要教师用心钻研,文言文的课堂一样可以活力四射。
塞翁失马教学反思三:
《塞翁失马》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十课古代寓言两则中的一则,是一篇短小的寓言故事同时也是一则短小的文言文。
寓言常较短小而寓意深刻。根据文章的特点我设计的学习目标是: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
2.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理解寓言寓意。
3.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由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导入,意思: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知道了成语的意思你知道关于塞翁失马的典故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在走进课文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七个小活动,活动一是预习检测,主要检测学生读课文的熟练程度和概括故事的能力。需要注意的几个读音是其父(fǔ)曰其中父指老人 ,当读父(fù)时指父亲;将jiàng带领的意思这两个字需要讲解一下。在这个活动中还添加了一个小游戏:去掉句读你会读吗?这个游戏学生很感兴趣进行的也还好,但有个别学生对课文还不大熟练有读错的,由此引出下一个活动活动二:自由朗读,小组展示。在这一活动中各个小组都展示出了自己的特点,其中二组一学生读出了老翁的味道,遗憾的是我没有进行适时点评,点评不到位。活动三:结合注释,译读课文。先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再对桌合作一人读一人译。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表现的可以,课下也都预习过了,但也还是有学生没有对桌互译。活动四:说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醒学生要复述的简洁明确。这一环节中也加了一个小游戏:正当配音演员,结合视频用课文中的文言文给配音。学生兴趣很高,但也有个别同学只是在看视频。活动五:课文理解与感悟。这一环节主要通过三个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情节概括: 失马-得马-折腿-保命,众人和塞翁面对这些事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为什么会这样?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从而推出寓言的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活动六研讨部分主要是联系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认为好事能变成坏事吗?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最后活动七:积累成语讲故事。课下已经让学生准备了,课上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不敢举手,有的学生做得很好,课下准备了幻灯片课上展示的,并作为一个小老师提问学生。
最后是整理积累本,做好笔记。
这堂课环节还可以但是有些环节的效果还是没有出来,如小组结对一人读一人译时可让学生脱稿,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最后因为时间原因学生展示完幻灯片后就到时间下课了,整理笔记没时间了,下次一定要注意分配好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注意教师的语言,要适时点评并要多以鼓励为主。
塞翁失马教学反思四:
《塞翁失马》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寓言往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寄予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如何带领学生透过表面浅显的故事理解背后的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我又应该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一的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一些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所以我在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一些重点字词,方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也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基于以上几点,我确定了一下几个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包括亡、将、吊、贺、富、十九等。
2、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握故事情节。
3、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出发,多角度理解寓意。
整个课堂环节我分为三个部分,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塞翁;这是一种怎样的智慧。在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环节,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设置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梳理故事情节,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顺带落实重点的文言字词;第二个目的是通过对情节的分析,顺势归纳出文章的寓意,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二个环节是这是一个怎样的塞翁,在这里我采用了为塞翁添加表情的方法,目的是通过添加表情分析塞翁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得出一些启示,从而达到多角度理解寓意的目的。同时这也为学生今后归纳寓意指明了方向,我们既可以从故事情节出发归纳寓意,也可以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寓意。最后一个环节是升华,我设置的环节是这是一种怎样的智慧。在这里我想引导学生关注寓言背后的文化。使学生对寓言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层,能够往深处延伸。
整堂课实践下来,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上完之后,心中有一种抑郁之感,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顺畅。后来听了童老师和赵老师的点评之后,我的思绪才渐渐明朗起来。原来我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
一、导入偏难。我是以《淮南子》中的另外一则寓言故事----公仪休嗜鱼导入的。我原本设想的意图是由《淮南子》中的寓言故事导入课堂,既引出了淮南子,又让他们在一开始就对寓言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但实际操作下来,发现这样的导入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读文言文公仪休嗜鱼似乎也是无效的,不能达到任何教学目的。两位教师给我指出,导入可以再简单一些,入点稍微低一点,这样才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规规律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体思路如下:读——译——析——悟。首先是采用朗读法注重对课文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其次,采用自主探究加同桌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原文,疏通文意,辅以教师提问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引导;接着,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课文情节,即失马(祸)——将马(福)——折髀(祸)——相保(福),进而感知这则寓言的寓意: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市可以互相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学了这则寓言的感受,并进行语言积累。
从教学实施过程来看,教学设计是合理的,只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
一,在引导学生预读原文,疏通文意的环节,有一定的学生不知所措,表现出很无助。过后分析,我觉得是因为初一的学生对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还没培养好,作为老师,我只是以首句为例,从字词解释及整句翻译作了简单的示范,没有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分析故事情节时,在讲到祸福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弱化了他们相互转化的条件。
三,忽略了一次把握利用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作为新的教学资源的机会。当有个学生提到“父子相保还能转化成什么祸事”的问题时,却因时间关系草草收场,只留做课下作业。后来想想,前边实词归类时间少点,如果能放开来让学生交流,应该能起到发散学生思维,激起学生讨论的热情的效果。
从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只有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尽量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好对策,才能成为课堂的灵魂人物,出色地导演一堂有效而实在的课堂。
塞翁失马教学反思二:
《塞翁失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第六单元中的一篇寓言,这则寓言是一篇浅显的文言文。
课前自己首先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教学目标。这篇文章从文体上属文言体式寓言故事,寓言大多通过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从而启迪人生。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1、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同时抓住朗读,培养学生语感;2、深刻理解文章寓意,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再来重视设计课前导语,做到引生入境,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课堂上以文言词汇学习为重点,并对寓言寓意加以延伸,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课本知识,更通过课本的展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做好课堂检测,课堂检测要分层别类,联系旧知,触类旁通。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应设立不同层次的题目,不能只是学生知识点的重复,这样培养学生学会梳理要点,将知识融会贯通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联系生活,激活学生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我设立了一个激发学生表达兴趣的“点”,学生迅速搜集生活和读书的脑海宝库,小组内部交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和自己的思想实际讲述事例,做到人人享有发言权,研讨核心问题,得出结论,深化对文章寓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课后,自己通过和部分学生的交流,再细细回忆本堂课的整体教学情况,品味其中的得与失,有以下几点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
1、新课改的理念表达的很清楚: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借助基本的工具书理解浅显的文言文,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一种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从文言中扬弃死的东西,借鉴吸收新的东西,从而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而学生的文言文功底较差,所以文言文的字词翻译仍是当前教学不可忽视的,但不能割离文章的整体,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加强,还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课外文言文阅读面,以培养文言文语感为重心。
2、课堂讨论一定要找到学生思维的激活点,问题确实有讨论的价值,使学生感到有表达的需要,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不能带有盲目性,问题不能太琐碎,讨论不能过于频繁,要目的明确,突出重点。
3、课堂上自己要锤炼语言,用心与学生交流,用情去感动学生,倾听学生思维跳跃的美妙,珍惜学生思考时发散的每一点火花,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语文丰富的情感,欣赏到语文的特有的魅力。
课堂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跃跃欲试,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竞争的活力,这是在以往文言文教学中很难见的。我想只要教师用心钻研,文言文的课堂一样可以活力四射。
塞翁失马教学反思三:
《塞翁失马》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十课古代寓言两则中的一则,是一篇短小的寓言故事同时也是一则短小的文言文。
寓言常较短小而寓意深刻。根据文章的特点我设计的学习目标是: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
2.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理解寓言寓意。
3.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由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导入,意思: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知道了成语的意思你知道关于塞翁失马的典故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在走进课文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七个小活动,活动一是预习检测,主要检测学生读课文的熟练程度和概括故事的能力。需要注意的几个读音是其父(fǔ)曰其中父指老人 ,当读父(fù)时指父亲;将jiàng带领的意思这两个字需要讲解一下。在这个活动中还添加了一个小游戏:去掉句读你会读吗?这个游戏学生很感兴趣进行的也还好,但有个别学生对课文还不大熟练有读错的,由此引出下一个活动活动二:自由朗读,小组展示。在这一活动中各个小组都展示出了自己的特点,其中二组一学生读出了老翁的味道,遗憾的是我没有进行适时点评,点评不到位。活动三:结合注释,译读课文。先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再对桌合作一人读一人译。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表现的可以,课下也都预习过了,但也还是有学生没有对桌互译。活动四:说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醒学生要复述的简洁明确。这一环节中也加了一个小游戏:正当配音演员,结合视频用课文中的文言文给配音。学生兴趣很高,但也有个别同学只是在看视频。活动五:课文理解与感悟。这一环节主要通过三个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情节概括: 失马-得马-折腿-保命,众人和塞翁面对这些事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为什么会这样?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从而推出寓言的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活动六研讨部分主要是联系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认为好事能变成坏事吗?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最后活动七:积累成语讲故事。课下已经让学生准备了,课上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不敢举手,有的学生做得很好,课下准备了幻灯片课上展示的,并作为一个小老师提问学生。
最后是整理积累本,做好笔记。
这堂课环节还可以但是有些环节的效果还是没有出来,如小组结对一人读一人译时可让学生脱稿,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最后因为时间原因学生展示完幻灯片后就到时间下课了,整理笔记没时间了,下次一定要注意分配好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注意教师的语言,要适时点评并要多以鼓励为主。
塞翁失马教学反思四:
《塞翁失马》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寓言往往在一个短小的故事中寄予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如何带领学生透过表面浅显的故事理解背后的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我又应该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一的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一些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所以我在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一些重点字词,方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也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基于以上几点,我确定了一下几个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包括亡、将、吊、贺、富、十九等。
2、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握故事情节。
3、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出发,多角度理解寓意。
整个课堂环节我分为三个部分,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塞翁;这是一种怎样的智慧。在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环节,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设置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梳理故事情节,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顺带落实重点的文言字词;第二个目的是通过对情节的分析,顺势归纳出文章的寓意,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二个环节是这是一个怎样的塞翁,在这里我采用了为塞翁添加表情的方法,目的是通过添加表情分析塞翁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得出一些启示,从而达到多角度理解寓意的目的。同时这也为学生今后归纳寓意指明了方向,我们既可以从故事情节出发归纳寓意,也可以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寓意。最后一个环节是升华,我设置的环节是这是一种怎样的智慧。在这里我想引导学生关注寓言背后的文化。使学生对寓言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层,能够往深处延伸。
整堂课实践下来,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上完之后,心中有一种抑郁之感,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顺畅。后来听了童老师和赵老师的点评之后,我的思绪才渐渐明朗起来。原来我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中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
一、导入偏难。我是以《淮南子》中的另外一则寓言故事----公仪休嗜鱼导入的。我原本设想的意图是由《淮南子》中的寓言故事导入课堂,既引出了淮南子,又让他们在一开始就对寓言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但实际操作下来,发现这样的导入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读文言文公仪休嗜鱼似乎也是无效的,不能达到任何教学目的。两位教师给我指出,导入可以再简单一些,入点稍微低一点,这样才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