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作文(2)
时间: 11-03
栏目:话题作文
建设美丽中国作文六:建设美丽——中国之梦
什么是美丽中国,什么是幸福中国,最重要的是国家综合国力在提升的同时,人民群众更能过上好日子。所谓的好日子就是广大群众都能过上小康生活。什么是真正的小康生活呢?在4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时与当地随行人员所讲的一翻话颇让我们感动,他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他这一席话将小康这个词的内涵真正讲出来了,同时他也讲出了群众的心里话,也将党和政府的工作做得如何通过群众的评价进行了打分,也只能让群众说好,党和政府的工作才算好。对于*近平主席的讲话,让我们广大群众感动的同时,更应该让我们某些地区的政府官员感觉到惭愧,对于他们平时所追求的小康水平,应该自责。
在过去来讲,农村抓小康工作,也许提高一下粮食生产水平,修几条路,打了几眼井,或者是安装了几个路灯,在农民收入的报表数字上作几笔,农民就实现小康了。但事实上呢,小康这个词,并不应该很狭义,不是解决农村人民群众的温暖问题,给群众修几条路,或者是村村都安装上了路灯,在街道上栽几株花草,农民就完全实现小康生活了,中国就离着建设美丽中国、富强中国就只有一步之遥了。事实上,这离群众所需要的小康生活水平的追求远矣,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更是遥遥无期。广大群众在小康生活水平上有更大的追求,那就是,在吃好穿好的同时,更要居住好,还有就是外出交通更方便,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应该美丽。但事实上呢,很多地方的政府对于当今的群众工作一直是沾沾自喜,说在三农工作中又给群众修了多少公里路,给群众改良了多少亩农田,还有就是安装了多少盏路灯。可是我们要问的是,给群众修得路是不少,但又有多少路是合格的呢,很多乡村道路偷工减料,在农村修成了伤民路。对于农田的改造投资不少,但又真正改良了多少土地呢?大多数资金投入后不知去向,肥了的还不是某些人吗?即使在农村安装了路灯,又有几盏能在晚上亮起来的?正是这样,即使政府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广大群众依旧不会感觉到幸福,在政府眼中的小康水平,又有几个群众会承认,会觉得自己的生活真正幸福了呢?而*近平主席对于小康工作的解释,真是是说到群众的心里,怎么不会让群众从内心里说,这样的国家领导人才是人民群众最需要的领导,这样的领导人才能带领政府工作人员为三农工作的发展更会注重人民的幸福与满意。
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开创未来……”我们相信在2013年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在中国改革开放大跨越的春天,中国人民在新一届党政领导人的带领下,将会感受到新小康时代所带来的幸福生活,中国的梦将越来越近,中国的新时代也会越加的美丽。
建设美丽中国作文七:弘扬中华美德,建设美丽中国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中华美德建设美丽中国》。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有这样一幅画面刺痛着我的心灵:一位年轻美丽的女教师背向门口跪在讲台上,用瘦弱的双臂撑开,形成保护伞的形状,保护着自己的9名学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26岁,花一样的年龄,永远掩埋在废墟之下,可这9名学生却因老师的大爱活下来。孟德斯鸠说:“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美德是什么?美德是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精神血脉,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拼搏向上,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是“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我们怎能忘记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屈服的闻一多;我们怎能忘记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我们怎能忘记威震虎门的关天培,吴淞殉节的陈化成;我们又怎能忘记两弹元勋邓稼先、将中国国旗插上钓鱼岛最顶峰的冯锦华……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国的魂魄。他们用对祖国诚挚的爱向世界宣布:我们中国人是有民族气节的,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
中华美德说大可大,说小可小。有“学一辈子雷锋、做一辈子好事”的孙茂芳爷爷;有“面对继父外出打工、母亲身患癌症、外公外婆双双残疾、弟弟年幼,一个人一把锄头撑起一个家”的14岁坚强女孩吴林香;有为排险救人勇闯三次火海的“80后”叔叔高铁成;还有为了一句儿子坟前的承诺:“你放心,你的债,我来还”成为一生践行誓言的吴恒忠爷爷!当第四届全国道德模授奖仪式在中央电视台圆顶演播厅拉开序幕,当经过1亿多人投票评选出的54位道德模范走上颁奖台,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美德的力量,我们又一次眼泪纷飞与心灵震撼中感受到了人间大爱,感受到了社会前行的正能量!
如果问,美德到底在哪里?其实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我们快快行动起来,我们都能变成美德少年!看见地上的纸片不再无视地走过,轻轻地捡起来,扔进垃圾箱;看见别人有困难,我们不再冷漠,伸出援助之手;看见老师,主动走上前向老师问好;坐在公共汽车上,真诚地为身边的老人让座,其实文明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用一颗敬畏而博爱的心,尊敬长辈,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我们的未来就不再遥远!
习爷爷说,我们现在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实现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中国梦是多彩的梦,是强国的梦,更是美丽的梦!我的中国梦,是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不再为学习用具发愁,能像我们一样穿着漂亮的校服,拉着拉杆箱走进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公交车、地铁上大家不再为一个座位大打出手,而是你谦我让;是大家在出游时,不再乱涂乱画,少写一些“到此一游”;是我们的父母生病时,我们能陪伴在他们的身边,端水递药照顾他们。我的中国梦,就是弘扬中华美德,建设美丽中国,让我的祖国山清水秀人更美!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塑造伟大的民族!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儿童,我们要牢记时代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我们要传承中华美德,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伟大的民族梦,用亿万人的道德力量汇聚起实现美丽中国的雄奇伟力,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祝福你,我最爱的祖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作文八:美丽中国梦
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13亿人民,将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一步步变成现实。
在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庄严宣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铿锵有力的声音,描绘的是一幅令人憧憬的“中国梦”!
中国的快速崛起,一度令某些西方人士有些惊恐。“谁来养活中国?”“全球资源难以支撑中国发展”等言论不时出现。的确,按照“美国梦”的构想,13亿中国人要是过上人均资源消费相当于全球人均7倍的美国式的物质生活,显然难以支撑。中国人以自己的行动表明:我们要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建设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过去1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投资清洁能源力度最大的国家;过去10年,中国累计完成造林面积8。63亿亩,其中人工林面积达到6168万公顷,居世界首位;过去10年,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低碳发展、绿色经济在中国全面推进、深入人心……
“只要一天不死,我就要栽一天树,把治沙进行下去。”十八大代表、陕西省定边县“治沙英雄”石光银,在茫茫的毛乌素沙漠南缘治沙斗沙40年,筑造100公里长的“绿色长城”,其精神感天动地。
“丽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了这片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浙西山区丽水,市委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突出生态优势、壮大生态经济。经过多年努力,丽水的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4年浙江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3年全省第一,成功探索出了绿色崛起之路。十八大代表、丽水市委书记卢子跃说,丽水的实践,显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活力。
今天,石光银岂止一位、丽水岂止一地。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信念,已在中华大地播撒。
这种坚定信念,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
悠久而丰富的中华文明,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如来自卫生系统的徐建光代表所说,虽说人是万物之灵,但人类与世间万物一样,都是由大地母亲哺育,靠阳光雨露滋润,才获得生存和发展。我们的先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把人类视作自然界中一个和谐的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鲜明地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对中华文明的极大弘扬。
这种坚定信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
正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永续发展。一些代表谈到,在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是有过深刻教训、付出过惨痛代价的。现实使我们清醒认识到,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绕不开的槛;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新期待。“只有像愚公移山那样坚定不移建设生态文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才能让中国走上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来自上海金山的杨建荣代表说。
这种坚定信念,是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一个重要成员的自觉担当。
当前,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一系列的挑战,摆在全人类面前,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必须共同面对的难题。不少代表认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保护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愿景。同时,生态文明本身也是中国发展的新机遇,有利于抢占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赢得新的发展主动权。
江山如此多娇。放眼世界,中华民族是唯一以国家形态同根同文同种存留几千年的民族,这是因为中华文明精神里蕴含着深刻的发展智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涵。今天,我们党已经带领人民开启了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让我们行动起来,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美丽中国,共圆我们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