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培训心得
时间: 01-13
栏目:心得体会
篇一:社会工作者培训心得
20XX年5月份我参加了在松江区西林成校举办的社会工作者培训班,经过这次培训,我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价值观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社会工作是一个性质明确又处于发展中的专业和社会服务,我对社会工作的多种理解——科学的助人方法,是助人活动,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专业。现代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秉承利他助人的价值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老师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系统的将知识分块整理后传授给我们。例如根据介入方法分为小组和个案两个专题,又根据服务对象分专题讨论。这种“专题”式的授课模式让我们更专注于各个不同领域呈现出来的问题及针对的技巧,在归纳与分析中加深了对不同技巧的认识和运用,可谓是“温故”。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同学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念,是让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知识创新与分享上来的一种良好方式,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加了与老师的互动,可谓是“知新”、一举多得。我本人非常喜欢课堂上这种讨论的环节,觉得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听取其他人的观念和思想是互相促进与提升的一种良好方式,并且在展示小组成果时展示的是智慧也是分享的喜悦。
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头脑中假设的简单的助人行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管理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协议,能够独立接案、结案和提供跟进服务,能够对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时间过得很快,这次社会工作者培训已结束。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听取了精彩而又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虽然培训中的课程并不一定与平日工作有直接关系,但社区工作分工不分家,掌握各个条块相关政策、情况是每位社会工作人员都应该做到的。
新世纪的社工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作为年轻一代的社工,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服务对象的本领和水平,为基层建设做出贡献!
篇二:社会工作者培训心得
党的XX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体系,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宏伟目标,今年我县民政局、人社局联合组织全县各类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资格培训学习。我作为从事民政工作的一名成员,义不容辞的投入到社会工作者资格的学习培训,经过几个月来的学习培训,受益匪浅,现将几个月来通过学习培训所感受的心得如下:
一、社会工作培训是提高政治觉悟的重要举措
通过社会工作的读本的学习及专业培训,让学习者感受到一种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项举措关系到社会稳定团结,关系到区域和谐发展,关系到家庭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二、社会工作培训是提升理论实践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感受的是一个社会常见现象但似乎又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学习者从中学到了许多专业化的知识,提升了社会交往的理论水平,同时将理论与自身工作实践相结合,有效的改良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能力。
三、社会工作培训是良好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
通过多次的集中学习讨论和重点培训,使得参学者好像又回到了学校时光,感受到心里要年轻了许多,既能学习到许多知识又感受到了许多的趣味,虽然每一位参学者不一定学有所果,但关键体现在重在参与的精神。
篇三:社会工作者培训心得
一、崇高的社会责任
一般而言,责任意味着依照身份、地位或职业,由命令或习俗责成的工作、行为、服务或职务。社会责任就是人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应该发挥的功能。社会责任的赋予者可能是政府、组织和团体,也可能是社会公众、家庭和个人。通过政府、组织和团体赋予的责任通常具有强制性,受法律、行政和经济约束;而由社会公众、家庭和个人所赋予的责任则往往具有自然和自觉的特征,受社会舆论和个人良心约束。
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分为社会责任和专业责任。前者是指在一般社会关系中力所能及的助人行为,后者则是在专业岗位上应尽的工作义务。与普通公民相比,社会工作者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具有更强的敏感度;同时,公众对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群体也会在道德上寄予更高的希望。我们很难想象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能够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尽到专业责任。此外,社会工作者也往往能够通过不断进行专业实践而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丰富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本身的亲近情感,是人类对自身生命、健康、尊严的自然关爱,它是人们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的情感基础。不过,由于宗教信仰、政治派别和社会分工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群体和民族表达人文情怀的程度不同,方式各异。
如果说专业价值体系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哲学基础,那么人文情怀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感性动力。一般公众内心具有的诸如慈善、怜悯等自发、直觉的助人意识,往往基于道德因素;而社会工作者的人文情怀则是一种更为丰富、成熟、稳定的社会情感,与其专业价值一脉相承,并能通过专业实践不断得到强化。许多事例表明,即使由于种种原因脱离了社会工作领域,人们在实践中已经固化的那种对人类的深切关爱依然时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三、稳定的心理状态
稳定的心理状态是指社会工作者在遇到困难、挫折、紧急事件或处于危机状态时,能够克制和调适负面情绪,从而保持理性的思考、判断和行为选择。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纷繁复杂的家庭和个人案例时,有时不仅会遇到社会资源的不足、社会政策和专业价值的冲突、个人价值和专业伦理的冲突等问题,还会遇到专业方法与案主文化系统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实践中产生的紧张、慌乱、激动、犹豫、悲伤、压抑、失望、孤独、烦躁甚至恐惧等负面的情绪和感受,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调适的。
一般地说,个人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职责是保持心理稳定的前提。积累的知识越丰富,掌握的技术越熟练,文化敏感度越高,专业价值越稳固,就越能避免心理失衡。其中,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有效调适心理失衡的宝贵资源。但是,对许多新手而言,则需要资深社会工作者和专业督导老师的辅导。如果不能通过接受辅导消除或减轻压力,建议工作者转介案例、休假或更换工作环境。
四、勇敢的挑战精神
挑战精神是指在对传统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制度的怀疑、批判过程中和创造新事物方面所展示出的信念和毅力。
社会工作实践的主旨在于通过帮助弱者、处于压力和困境中的人们来促进社会的平等、公平,维护人类自身的尊严。尽管我们不否认社会工作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道德体系方面的作用,或者说,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是改良,但它固有的革命性潜能决定了它需要时常挑战损害和妨碍弱者权益的那些观念、行为甚至制度。对处理家庭和个人案例的社会工作者来说,由于不同案主的需求和问题各异,他们很难预测未来的困难,问题往往不期而至,而答案还需要不断摸索。因此,培养这种敢于尝试、勇于负责的信念和毅力,并使之成为习惯,对维护专业价值和案主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篇四:社会工作者培训心得
为期四天的社会工作者培训已经结束了,在整个培训中我学到了包括社区建设、情绪管理及新形势下的首都社区建设工作等许多作为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并参观了建党XX周年成果展览,受益颇多。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接触不同的居民,可能会碰到各种情况,遇到情绪激动的居民,首先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是关键,因此情绪管理的课程对我们的工作很实用,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0XX年5月份我参加了在松江区西林成校举办的社会工作者培训班,经过这次培训,我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价值观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社会工作是一个性质明确又处于发展中的专业和社会服务,我对社会工作的多种理解——科学的助人方法,是助人活动,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专业。现代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秉承利他助人的价值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老师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系统的将知识分块整理后传授给我们。例如根据介入方法分为小组和个案两个专题,又根据服务对象分专题讨论。这种“专题”式的授课模式让我们更专注于各个不同领域呈现出来的问题及针对的技巧,在归纳与分析中加深了对不同技巧的认识和运用,可谓是“温故”。同时,在课堂上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同学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念,是让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知识创新与分享上来的一种良好方式,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加了与老师的互动,可谓是“知新”、一举多得。我本人非常喜欢课堂上这种讨论的环节,觉得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听取其他人的观念和思想是互相促进与提升的一种良好方式,并且在展示小组成果时展示的是智慧也是分享的喜悦。
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头脑中假设的简单的助人行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管理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协议,能够独立接案、结案和提供跟进服务,能够对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时间过得很快,这次社会工作者培训已结束。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听取了精彩而又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虽然培训中的课程并不一定与平日工作有直接关系,但社区工作分工不分家,掌握各个条块相关政策、情况是每位社会工作人员都应该做到的。
新世纪的社工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作为年轻一代的社工,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服务对象的本领和水平,为基层建设做出贡献!
篇二:社会工作者培训心得
党的XX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体系,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宏伟目标,今年我县民政局、人社局联合组织全县各类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资格培训学习。我作为从事民政工作的一名成员,义不容辞的投入到社会工作者资格的学习培训,经过几个月来的学习培训,受益匪浅,现将几个月来通过学习培训所感受的心得如下:
一、社会工作培训是提高政治觉悟的重要举措
通过社会工作的读本的学习及专业培训,让学习者感受到一种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项举措关系到社会稳定团结,关系到区域和谐发展,关系到家庭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二、社会工作培训是提升理论实践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感受的是一个社会常见现象但似乎又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学习者从中学到了许多专业化的知识,提升了社会交往的理论水平,同时将理论与自身工作实践相结合,有效的改良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能力。
三、社会工作培训是良好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
通过多次的集中学习讨论和重点培训,使得参学者好像又回到了学校时光,感受到心里要年轻了许多,既能学习到许多知识又感受到了许多的趣味,虽然每一位参学者不一定学有所果,但关键体现在重在参与的精神。
篇三:社会工作者培训心得
一、崇高的社会责任
一般而言,责任意味着依照身份、地位或职业,由命令或习俗责成的工作、行为、服务或职务。社会责任就是人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应该发挥的功能。社会责任的赋予者可能是政府、组织和团体,也可能是社会公众、家庭和个人。通过政府、组织和团体赋予的责任通常具有强制性,受法律、行政和经济约束;而由社会公众、家庭和个人所赋予的责任则往往具有自然和自觉的特征,受社会舆论和个人良心约束。
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分为社会责任和专业责任。前者是指在一般社会关系中力所能及的助人行为,后者则是在专业岗位上应尽的工作义务。与普通公民相比,社会工作者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具有更强的敏感度;同时,公众对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群体也会在道德上寄予更高的希望。我们很难想象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能够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尽到专业责任。此外,社会工作者也往往能够通过不断进行专业实践而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丰富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对本身的亲近情感,是人类对自身生命、健康、尊严的自然关爱,它是人们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的情感基础。不过,由于宗教信仰、政治派别和社会分工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群体和民族表达人文情怀的程度不同,方式各异。
如果说专业价值体系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哲学基础,那么人文情怀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感性动力。一般公众内心具有的诸如慈善、怜悯等自发、直觉的助人意识,往往基于道德因素;而社会工作者的人文情怀则是一种更为丰富、成熟、稳定的社会情感,与其专业价值一脉相承,并能通过专业实践不断得到强化。许多事例表明,即使由于种种原因脱离了社会工作领域,人们在实践中已经固化的那种对人类的深切关爱依然时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三、稳定的心理状态
稳定的心理状态是指社会工作者在遇到困难、挫折、紧急事件或处于危机状态时,能够克制和调适负面情绪,从而保持理性的思考、判断和行为选择。
社会工作者在处理纷繁复杂的家庭和个人案例时,有时不仅会遇到社会资源的不足、社会政策和专业价值的冲突、个人价值和专业伦理的冲突等问题,还会遇到专业方法与案主文化系统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实践中产生的紧张、慌乱、激动、犹豫、悲伤、压抑、失望、孤独、烦躁甚至恐惧等负面的情绪和感受,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调适的。
一般地说,个人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职责是保持心理稳定的前提。积累的知识越丰富,掌握的技术越熟练,文化敏感度越高,专业价值越稳固,就越能避免心理失衡。其中,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有效调适心理失衡的宝贵资源。但是,对许多新手而言,则需要资深社会工作者和专业督导老师的辅导。如果不能通过接受辅导消除或减轻压力,建议工作者转介案例、休假或更换工作环境。
四、勇敢的挑战精神
挑战精神是指在对传统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制度的怀疑、批判过程中和创造新事物方面所展示出的信念和毅力。
社会工作实践的主旨在于通过帮助弱者、处于压力和困境中的人们来促进社会的平等、公平,维护人类自身的尊严。尽管我们不否认社会工作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道德体系方面的作用,或者说,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是改良,但它固有的革命性潜能决定了它需要时常挑战损害和妨碍弱者权益的那些观念、行为甚至制度。对处理家庭和个人案例的社会工作者来说,由于不同案主的需求和问题各异,他们很难预测未来的困难,问题往往不期而至,而答案还需要不断摸索。因此,培养这种敢于尝试、勇于负责的信念和毅力,并使之成为习惯,对维护专业价值和案主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篇四:社会工作者培训心得
为期四天的社会工作者培训已经结束了,在整个培训中我学到了包括社区建设、情绪管理及新形势下的首都社区建设工作等许多作为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并参观了建党XX周年成果展览,受益颇多。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接触不同的居民,可能会碰到各种情况,遇到情绪激动的居民,首先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是关键,因此情绪管理的课程对我们的工作很实用,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