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广播稿
时间: 10-18
栏目:广播稿
广播稿一:健康知识广播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A:又到了我们七彩阳光栏目播出的时间了,很高兴与再次您相会。我是5、4班的刘红。
B:我是5、4班的徐乐。今天我们将给同学们带来两则小故事,通过这两则故事传递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A:第一则故事:《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
B: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A: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B:所以啊,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 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A:第二则故事:《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篱笆
B: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A: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B: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
A: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篱笆的洞,这些篱笆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B: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A:同学们,相信聪明的你今天又有了不少收获哦,早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理解,理解父母、老师、朋友和同学等等,免得因为一时误会而产生不可避免的伤害。
B:是啊,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宽容他人,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A:今天的同辉之声就到此结束了,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广播稿二:健康知识广播稿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中午好!
欢迎收听合中之声。今天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心理健康的常识。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
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正常;适应良好;良好的自我意识。
现在,当个初中生其实挺难的,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还要经历各种考试以及完成各类名目繁多的作业、练习等等。如果考得成绩好,那么日日的辛苦就算没有白费;如果考得不好,那情况恐怕就有点儿“惨”了:老师的批评,同学间的攀比,特别是家里父母亲的责难,就会一股脑儿地扑将过来,让你躲都没处躲。现在,社会上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都非常上心,可是到底有多少家长真正吃透了那里面的“机密”,能够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真正做到科学、理智和有分寸,就不知道了。
初中生们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呢?
首先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有这样一个初中生,他是个男孩子,在家里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会干不少家务活儿,也能关心家里的人。但是他不太善于讲话,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即使会回答的问题,问到他也是一言不发。为此,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样,时间长了,他就有了一些变化,变得更加内向,不爱与同学、老师打交道,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最后发展到作业本也不 带的程度。当妈妈的为此着急,和他谈话时,发现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老师也不喜欢,甚至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这样自卑以至悲观厌世的灰暗想法,出自一个初中生之口,实在让妈妈吃了一惊。
从这个男孩子身上反映出了心理健康上的问题,一种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时的心理,是自信心的大敌。自卑不是天生而来的,往往是因为自我评价不恰当而逐渐形成的,客观上讲是由于个人的某些缺陷或者屡遭失败而造成的。
自卑心理有以下种种表现:
1.遇到困难时,首先怀疑自己的能力。
2.办起事来优柔寡断,总怕把事情办错而被人讥笑。
3.常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
4.做事总爱后悔,总觉办得不如意。 克服自卑心理,就要建立自信心。
其次要意志坚强克服困难。
现在我们很多初中生都是处在父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生活条件优越,个人需求无不得到满足。这样的外界环境很容易让自己感到世界 就是这样温暖如春,就是这样风调雨顺,一个人生活的道路从来就像北京的长安街一样,笔直而平坦。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好的环境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好的环境又使自己难以体验到困难与挫折。
害怕困难的表现有如下几点:
1.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也不再加劲努力,甘居中下游。
2.做事不能做到底,经常知难而退,或者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什么也做不成。
3.遇到困难,不是积极想办法,而是消极等待。
那么与害怕困难,缺乏毅力,缺乏坚持性相反的一种心理状态,就是有坚强的意志,能够不怕挫折,不怕困难。意志是什么呢?意志是一个人在想做一件事和做完这件事的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是积极地去完成,也就是有自觉性,有坚持性地完成。也可以是消极的,那就是害怕困难,依赖别人等等。 归纳起来,有意志、有坚持性的表现有如下几点:
1.对自己所做的事,如果已经认定是正确的,有价值的,而且是能够做到的,那么就要从开始到结束,坚持到底,把事情做完。
2.不怕困难,并且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
3.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最终达到目的。
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过程就好比爬山,当一座高山等待我们攀登时,眼望着烟云环绕的山峰,就要鼓励自己,一定要爬上顶峰,山路是靠人一步步走的。当爬至半山,精疲力竭之时,是止步不前,还是咬牙继续前进?有时候,在最想打退堂鼓时,最需要坚持一下的勇气,一旦超越了这个“极限”,也就战胜了自己,那么等待在面前的就是无限风光了!
今天的广播到此结束。再见
广播稿三:健康知识广播稿
青春是快乐的,也充满了烦恼和压力。调查表明,我国有情绪障碍的青少年达3000万人。而只因小小的挫折而选择轻生者也时有耳闻。心理咨询和疏导正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调查统计表明,中学生与家庭的矛盾高于师生矛盾:61%的中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存在矛盾;82%的中学生认为家中有一个人最啰嗦;认为自己在家得不到尊重、父母经常不与自己交流的中学生有15.2%,远高于学生认为与教师有矛盾的1.7%。
如学生小高,本来临近高考学习压力就大,可母亲还在强迫他学习,每天都询问他的考试和作业完成情况,使小高思想压力日渐增大。这位母亲因为看到周围同事的孩子都考上了好大学,心里非常着急,怕孩子考差了没面子……小高已对母亲的说教有了厌烦感。
心理专家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是家长和学生双方的态度好,沟通所有的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被好奇心、猜疑心所左右,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而子女则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即使父母在某些方面令自己反感,也不要出言不逊,激化矛盾,双方可用心设计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加强沟通。
心理专家曾对学生家长做过深入调查:反应出家长普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有76%的中学生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虽然时代在进步,可家长更多的还是继承上一辈的教育方式,结果现在亲子矛盾愈演愈烈,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这恐怕也是社会长期忽视心理科学所付出的代价。
或许,我们大多数同学都会有这样的苦恼:一方面自己觉得无法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父母又抱怨我们不听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关键就在于同学们缺乏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你们心理发展的因素以及生活经历的差异都会妨碍与父母的沟通。但是,血浓于水,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希望同学们以后能与父母真诚地沟通。沟通是双方的,我们要相互理解、换位思考,这样家庭会更和谐。在整个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原则以及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
1、选择你与父母都高兴的时刻与最适宜的场合
我们在与父母沟通时首先要注意“时空”因素,“时空”选择适当,就已经有了好的开始。
2、努力避免与父母争辩,抗争是沟通的毒瘤
一般说来,愿意被子女说服,承认自己错误的父母非常少,纵使你们“抗争”获胜,结果也不会“融洽”,这不是沟通的原则。
3、相对付出与行为配合
相对付出,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在与你的要求相关的事物上,做出令父母信任的行为。
4、寻找恰当的第三者
有些事情,可以借第三者对父母转述你的问题,也许是爷爷、奶奶或者是舅舅、阿姨等,总之,是一位与你父母关系好、谈得来的人,他的转述,可以加上劝说,常常可以打破沟通的僵局。
除以上几条以外,同学们要多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的想法。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多观察,多倾听,注意沟通的方式,尊重父母。同时,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爱子心情,用温和、委婉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同学们在与父母交流时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分寸,要尊重父母的个性,尊重父母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对父母最基本的尊重。每周至少跟父母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打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放学回家主动与父母谈谈学校的事情,老师、同学、校园里的新鲜事……同时,天气好的时候,只要学习不太忙,和爸妈散散步,聊聊天,那是父母最开心的时候。高兴的事、烦心的事,和父母说说,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你做的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在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到父母的事。要想动怒时,可以深呼吸,或者离开一会。安排固定的时间协助父母做点家务,尽力做好自己的事,努力读书学习,对工作负责、投入。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擦窗、打扫卫生和倒垃圾等。趁机还可以和老爸老妈聊聊天。学会遇事多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这样会让许多事情简单起来
相信很多同学会感触良多:父母真的不易,要好好理解他们,孝敬他们。相信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会让我们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容易!家长都认为与子女沟通很重要!
衷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与自己的父母友好相处,成为永远的朋友!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A:又到了我们七彩阳光栏目播出的时间了,很高兴与再次您相会。我是5、4班的刘红。
B:我是5、4班的徐乐。今天我们将给同学们带来两则小故事,通过这两则故事传递心理健康的小知识。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A:第一则故事:《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
B: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A: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B:所以啊,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 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A:第二则故事:《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篱笆
B: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A: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B: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
A: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篱笆的洞,这些篱笆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B: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A:同学们,相信聪明的你今天又有了不少收获哦,早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理解,理解父母、老师、朋友和同学等等,免得因为一时误会而产生不可避免的伤害。
B:是啊,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宽容他人,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A:今天的同辉之声就到此结束了,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广播稿二:健康知识广播稿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中午好!
欢迎收听合中之声。今天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心理健康的常识。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
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正常;适应良好;良好的自我意识。
现在,当个初中生其实挺难的,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还要经历各种考试以及完成各类名目繁多的作业、练习等等。如果考得成绩好,那么日日的辛苦就算没有白费;如果考得不好,那情况恐怕就有点儿“惨”了:老师的批评,同学间的攀比,特别是家里父母亲的责难,就会一股脑儿地扑将过来,让你躲都没处躲。现在,社会上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都非常上心,可是到底有多少家长真正吃透了那里面的“机密”,能够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真正做到科学、理智和有分寸,就不知道了。
初中生们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呢?
首先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有这样一个初中生,他是个男孩子,在家里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会干不少家务活儿,也能关心家里的人。但是他不太善于讲话,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即使会回答的问题,问到他也是一言不发。为此,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这样,时间长了,他就有了一些变化,变得更加内向,不爱与同学、老师打交道,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最后发展到作业本也不 带的程度。当妈妈的为此着急,和他谈话时,发现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老师也不喜欢,甚至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这样自卑以至悲观厌世的灰暗想法,出自一个初中生之口,实在让妈妈吃了一惊。
从这个男孩子身上反映出了心理健康上的问题,一种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时的心理,是自信心的大敌。自卑不是天生而来的,往往是因为自我评价不恰当而逐渐形成的,客观上讲是由于个人的某些缺陷或者屡遭失败而造成的。
自卑心理有以下种种表现:
1.遇到困难时,首先怀疑自己的能力。
2.办起事来优柔寡断,总怕把事情办错而被人讥笑。
3.常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
4.做事总爱后悔,总觉办得不如意。 克服自卑心理,就要建立自信心。
其次要意志坚强克服困难。
现在我们很多初中生都是处在父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生活条件优越,个人需求无不得到满足。这样的外界环境很容易让自己感到世界 就是这样温暖如春,就是这样风调雨顺,一个人生活的道路从来就像北京的长安街一样,笔直而平坦。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好的环境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好的环境又使自己难以体验到困难与挫折。
害怕困难的表现有如下几点:
1.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也不再加劲努力,甘居中下游。
2.做事不能做到底,经常知难而退,或者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什么也做不成。
3.遇到困难,不是积极想办法,而是消极等待。
那么与害怕困难,缺乏毅力,缺乏坚持性相反的一种心理状态,就是有坚强的意志,能够不怕挫折,不怕困难。意志是什么呢?意志是一个人在想做一件事和做完这件事的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是积极地去完成,也就是有自觉性,有坚持性地完成。也可以是消极的,那就是害怕困难,依赖别人等等。 归纳起来,有意志、有坚持性的表现有如下几点:
1.对自己所做的事,如果已经认定是正确的,有价值的,而且是能够做到的,那么就要从开始到结束,坚持到底,把事情做完。
2.不怕困难,并且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
3.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最终达到目的。
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过程就好比爬山,当一座高山等待我们攀登时,眼望着烟云环绕的山峰,就要鼓励自己,一定要爬上顶峰,山路是靠人一步步走的。当爬至半山,精疲力竭之时,是止步不前,还是咬牙继续前进?有时候,在最想打退堂鼓时,最需要坚持一下的勇气,一旦超越了这个“极限”,也就战胜了自己,那么等待在面前的就是无限风光了!
今天的广播到此结束。再见
广播稿三:健康知识广播稿
青春是快乐的,也充满了烦恼和压力。调查表明,我国有情绪障碍的青少年达3000万人。而只因小小的挫折而选择轻生者也时有耳闻。心理咨询和疏导正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调查统计表明,中学生与家庭的矛盾高于师生矛盾:61%的中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存在矛盾;82%的中学生认为家中有一个人最啰嗦;认为自己在家得不到尊重、父母经常不与自己交流的中学生有15.2%,远高于学生认为与教师有矛盾的1.7%。
如学生小高,本来临近高考学习压力就大,可母亲还在强迫他学习,每天都询问他的考试和作业完成情况,使小高思想压力日渐增大。这位母亲因为看到周围同事的孩子都考上了好大学,心里非常着急,怕孩子考差了没面子……小高已对母亲的说教有了厌烦感。
心理专家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是家长和学生双方的态度好,沟通所有的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被好奇心、猜疑心所左右,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而子女则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即使父母在某些方面令自己反感,也不要出言不逊,激化矛盾,双方可用心设计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加强沟通。
心理专家曾对学生家长做过深入调查:反应出家长普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有76%的中学生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虽然时代在进步,可家长更多的还是继承上一辈的教育方式,结果现在亲子矛盾愈演愈烈,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这恐怕也是社会长期忽视心理科学所付出的代价。
或许,我们大多数同学都会有这样的苦恼:一方面自己觉得无法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父母又抱怨我们不听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关键就在于同学们缺乏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你们心理发展的因素以及生活经历的差异都会妨碍与父母的沟通。但是,血浓于水,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希望同学们以后能与父母真诚地沟通。沟通是双方的,我们要相互理解、换位思考,这样家庭会更和谐。在整个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原则以及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
1、选择你与父母都高兴的时刻与最适宜的场合
我们在与父母沟通时首先要注意“时空”因素,“时空”选择适当,就已经有了好的开始。
2、努力避免与父母争辩,抗争是沟通的毒瘤
一般说来,愿意被子女说服,承认自己错误的父母非常少,纵使你们“抗争”获胜,结果也不会“融洽”,这不是沟通的原则。
3、相对付出与行为配合
相对付出,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在与你的要求相关的事物上,做出令父母信任的行为。
4、寻找恰当的第三者
有些事情,可以借第三者对父母转述你的问题,也许是爷爷、奶奶或者是舅舅、阿姨等,总之,是一位与你父母关系好、谈得来的人,他的转述,可以加上劝说,常常可以打破沟通的僵局。
除以上几条以外,同学们要多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的想法。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多观察,多倾听,注意沟通的方式,尊重父母。同时,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爱子心情,用温和、委婉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同学们在与父母交流时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分寸,要尊重父母的个性,尊重父母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对父母最基本的尊重。每周至少跟父母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打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放学回家主动与父母谈谈学校的事情,老师、同学、校园里的新鲜事……同时,天气好的时候,只要学习不太忙,和爸妈散散步,聊聊天,那是父母最开心的时候。高兴的事、烦心的事,和父母说说,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你做的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在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到父母的事。要想动怒时,可以深呼吸,或者离开一会。安排固定的时间协助父母做点家务,尽力做好自己的事,努力读书学习,对工作负责、投入。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擦窗、打扫卫生和倒垃圾等。趁机还可以和老爸老妈聊聊天。学会遇事多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这样会让许多事情简单起来
相信很多同学会感触良多:父母真的不易,要好好理解他们,孝敬他们。相信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会让我们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容易!家长都认为与子女沟通很重要!
衷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与自己的父母友好相处,成为永远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