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故事演讲稿
时间: 10-18
栏目:演讲稿
演讲稿一:民族团结故事演讲稿
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
前不久,与一位内地的朋友打电话聊天,询问我这儿的情况,我告诉她,我们这儿很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她有些诧异。接着问,“去年出了那样的事,你们现在害怕吗?”我说,“不害怕!”她更为惊讶!于是,我跟她讲在我们新疆这个多民族地区,这许多年来民汉之间所建立起来的血浓于水的鱼水深情,又岂能是一些别有用心,处心积虑的民族分裂分子,用一些小伎俩,小阴谋所能撕裂,分割!当我跟她讲述马背上的医生吴登云的故事,全国道德模范夏忠惠的事迹时,朋友也充满了感动,唏嘘不已。无论朋友是否能完全理解,我都坚信,事实胜于雄辩,时间能证明一切!就好像去了桂林,看山水云雾缭绕写意,我读懂了什么叫大象无形,游了卧龙,听清风在竹林中舞动穿梭,我明白了什么叫大音无声,只有,生活在我们这样多民族聚居的人们,深刻感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汉深情,才能真正领悟什么叫大爱无疆!
母亲就不止一次地跟我们说过,多年前她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30多年前的一个寒冷冬天,天空阴沉沉的。可母亲的心情更阴沉。母亲从老家探亲回来,下了火车,又搭汽车往家赶。可汽车停站的地方,离家还有7、8公里远。看着地上堆的七七八八的香油、花生、芝麻等土特产,母亲犯了难。那时通讯困难,家里人只知道母亲最近回来,具体什么时候却不得而知,等人接是不可能了。母亲咬咬牙,将一大堆物件后背前挎,左拎右提,摇摇晃晃往家走。没走几步,就听到“得得”的驴蹄声。到了母亲身边时,竟停下了。母亲诧异地抬头看,是一对维族老夫妇正赶着驴车。维族老大爷坐在赶车的地方笑眯眯地看着母亲,而坐在车厢里的维族大妈连说带比划,示意母亲上车,还在母亲愣怔的时候,维族大妈已下车将母亲和东西让到了车上。路上,怕母亲刚发了汗,再凉着,维族大爷硬是将自己裹腿的毡子给母亲披上。起初,母亲以为与他们顺路,直到了家门口,母亲再三邀请两位老人到家里坐坐,被老人拒绝,母亲又拿出土特产送与他们,依然被拒绝,直到在母亲和一家人感激的眼神目送下,老人调转驴车,往来时的方向赶去,母亲才明白,他们竟送了她整整一路。母亲在家门口望了很久,此时她的心情已不再阴郁,她的心被涨得满满的,我想,那是一种叫温暖和爱的东西。
对于吐尼沙汗其人,在坐的也许并不陌生,起初对她的了解,我也与大家一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维吾尔族孤寡老人,连续收养了三个弃婴,其中两个汉族孩子,一个重度小儿麻痹,一个脑瘫,而这一养就是十几年。她的故事常常让我感慨万分。而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与老人零距离地接触,老人人性中的光辉,不由地让人对她再次肃然起敬!
那是2007年的三月,我有幸参加了地区英模宣讲团,作为宣讲员与特邀嘉宾吐尼沙汗老人一道随团宣讲。老人跟传闻中的一样,善良仁慈坚毅。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感到震撼!在我们随团宣讲的第七天,晚饭后,大家在一起聊天,有人给了老人一颗巧克力糖,老人把糖放在嘴边,咬下一半,把另一半仔细包好,放进了怀中。大家疑惑不解,问老人。老人淡淡一笑说,她的小儿子最喜欢吃这种口味的糖了,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
我的心震颤了很久,为这个扶着银色年轮的老人,那份感动天,感动地,跨越了民族,超越了血脉亲情的无私大爱。我永远地记下了这个故事,我将把它讲给我的家人,孩子,学生,一遍,一遍…
7.5事件后,人们的心灵在经历了剧烈痛楚后,如今也充满了温馨,那一幕幕民汉共度难关的场景,让我们坚信民汉团结一家亲的接力赛没有终点。
前两天,我去买东西,就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当我在一家商铺挑东西时,有两个中年妇女也在买东西,一道与摊主讨价还价,热火朝天。看背影,我以为她们是姐妹。待她们转过身时,我愣住了,她们一个汉族,一个维吾尔族,显然,不是姐妹。可很快,我知道我又错了,因为她们亲密的神情告诉我,她们不是姐妹,胜似姐妹,她们就是跨越民族界限的亲姐妹!
民族的不同,只是让我们拥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可我们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方沃土,心中充满同一个字眼,“爱!”就让我们各民族心连着心,手牵着手,共同唱响那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演讲稿二:民族团结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年纪xx班的xxx。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国家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语言,56种文化,把祖国的大地装扮的五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画的壮丽灿烂。而我们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更能深深体会到各民族一家人的亲情。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我们的汉族同学,谁没有几个少数民族朋友?我们的少数民族同学,谁没有几个汉族伙伴?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县城,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让我们的同学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话题。民族团结的故事平常而又温馨,多的讲也讲不完。
爱浓与血,在新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大爱无处不在。
24岁的陶辉是新疆军区某步兵团一营机枪连的副连职排长。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名人民解放军军官,他的命运与一户维吾尔族家庭紧密相连。
上世纪80年代,陶辉的生父从安徽老家来疆打工,结了婚并生了陶辉,但是陶辉一岁半时母亲患病去世了,陶辉两岁那年父亲带着 陶辉四处打工,来到托克逊县夏乡巴扎村,租住在村民哈里克.买买提家。
哈力克·买买提是一名复员老兵。回乡后靠卖羊肉为生。他与妻子再乃提汗.艾买提养育了三个孩子,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却一直竭尽所能地帮助陶辉父子,也从未催要过拖欠很久的房租。
那时,陶辉的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每天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照顾年幼的儿子。活儿多的时候,甚至一连几天回不了家。他常常买上整箱的方便面,让渐渐长大的陶辉自己用开水泡着吃。又是方便面吃完了,小陶辉不得不挨饿。哈力克·买买提夫妇很心疼这个孤单的小男孩。陶辉衣服脏了,再乃提汗.艾买提就拿去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在炕上睡觉。
有一次,小陶辉到父亲的工地上万,不小心将左臂摔伤,疼得直哭。再乃提汗.艾买提心疼的落泪,赶紧抱起小陶辉去看病。
2004年11月,陶辉你的父亲又不幸离世。成了孤儿的陶辉开始变得沉默寡言。2005年寒假,所有同学都回家了,陶辉无处可去,一个人躲在宿舍里流泪。
正在陶辉孤单无助的时候,哈利克.买买提来到了他的宿舍:“傻孩子,放假了干嘛不回家?”一句话瞬间温暖了陶辉冰冷的心。从此,哈利克买买提一家正式收养了陶辉,还给他起了一个维吾尔名字“托和塔洪”,汉语是“留下来”的意思。
陶辉在这个新家里排行老二,哥哥,弟弟妹妹跟他情同手足,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再乃提汗妈妈往往你给陶辉多留一点儿。2006年,陶辉参加高考,哈利克买买提放下手里的活儿,整整两天站在考场外等候,她想给这个儿子更多地爱和鼓励。
陶辉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不就就接到了新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了一名另人羡慕的国防生。那一天,哈利克买买提家非常热闹,邻居们都提前来祝贺。
2011年1月,陶辉大学毕业后费裴到新疆军区某步兵团一营机枪连任副连职排长。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他全部寄给了买买提爸爸。从那以后他每个月都回给家里寄钱寄物。他还注定承担妹妹上学的所有费用。
2012年的冬天,陶辉又一段时间没回来探家了,再乃提汗艾买提妈妈想儿子了,决定去部队看看。她早上9点出门,一路打听,几经转车,下午4点才终于找到陶辉部队的驻地。见到陶辉时,妈妈一下子抱住儿子,冰天雪地里母子相拥。陶辉大声喊道:“阿帕(妈妈)!”母子俩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从小经历磨难的陶辉懂得知恩图报,不仅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还竭尽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2012年探亲期间,他得知贫困学生巴合迪力和夏提古利米吉提面临辍学,当即资助美人1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部队,陶辉用自己熟悉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英语的优势主动帮助战友辅导功课,在他的帮助下两名少数民族战友终于圆了“军校梦”。
陶辉乐于助人事情很多,质朴的感情在陶辉的生父和养父买买提之间产生,并在陶辉身上延续。陶辉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大爱温暖人间,让团结之花永驻人间。
再来想想,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谢谢大家。
演讲稿三:民族团结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我叫XXX,来自新疆有色地勘局;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滴滴雨露滋润心田》。
五月的新疆,微风拂面,细雨润物,到处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地质勘探队伍,那就是新疆有色地勘局。它下属的地质队,分布于全疆各地,找矿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50多年来,新疆有色地勘人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光荣传统,各族职工团结和谐,共谋发展,谱写出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感人乐章,那份民族情、那份民族爱,如滴滴雨露,滋润了各族职工的心田。
在我们有色地勘局,每个地质队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日常生活中你帮我助,这都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了。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这样几个故事。 2008年2月,位于新疆库车县的705队来了一个汉族队长,他的名字叫陈智;在有着三百多职工家属的705队,只有他一个汉族。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语言不通,生活习俗不同,一个个贫困的家庭,一个个失学的孩子,各种困难摆在他的眼前。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单位的困难局面,上任之初,他跑市场、找项目,建产业、抓发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为职工群众的服务中。去年6月,库车县连降暴雨,屋外 的倾盆大雨顷刻间汇成洪水四处横流,他顾不上自己的屋子正在漏雨,扛起铁锹向单位 200米 防洪坝冲去,暴雨冲垮了防洪坝,水已淹进了十几户居民家。在暴雨中隐约听到妇女和孩子的哭声,他寻着声音奔了过去,雨中他看到维吾尔大妈搂着两个小孩在无助的哭喊,他顾不上脱鞋,跳进水里,帮助大妈清除流进屋子的泥水;随后,又带领纷纷赶来的职工,冒着暴雨投入到加固堤坝的工作中。事后,维吾尔族老大妈拉着他的手,流着眼泪说:“你真是我们的好巴郎,”朴实的话语道出浓浓的民族情。
20XX年的一个晚上,他正在办公室值班,退休职工麻木提的老伴哭着进了办公室,哽咽着说:“麻木提快不行了,儿女又不在身边我怎么办?”陈智一边安慰焦急的老人,一边打电话叫来另一位同志,两人一起把70多岁瘫痪卧床的麻木提架到车上,送到了县人民医院。当交住院押金时,麻木提的老伴低下了头,陈智心里清楚她没钱交住院费,便将身上仅有的1500多元钱交给了医院。在医院里,他忙前忙后,挂号、联系病房、找医生,推麻木提做各项检查,看着眼前近似父子关系的民汉两家人,感动了当晚所有值班医生。当做完这一切已是深夜,他拖着疲惫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在705队工作的两年里,队就是他的家,职工群众就是他的亲人。职工遗孀生活困难,他慷慨解囊;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缺乏资金,他鼎力相助;职工子女找不到工作,他四处联络;邻里之间发生纠纷,他主动调解。这两年,他帮助了多少人?掏出去多少钱?调解了多少矛盾?他早已不记得了。他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是因为他珍视这份难能可贵的民族情,更因为是责任,对党的事业、群众的冷暖强烈的责任感。他用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民族情谊的珍视。
如今的705队无论是经济状况、民生改善、庭院建设、职工面貌、还是团结稳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提起这个汉族队长,全队维吾尔族职工群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们越来越离不开这个他们眼中的“少数民族”队长。
在局属701队,一提起地勘院的 “助学帮困”活动,各族职工群众无不交口称赞。自 2006年起,701队地勘院发起了一项由职工自愿捐款,成立《助学帮困基金会》,对家庭困难的民族职工“助学帮困”的活动。几年来,“助学帮困”活动已捐助少数民族学生36人次,古努尔是701队退休职工,丈夫去世,每月的退休工资仅有千元,家里有三个孩子,2005年,已上了两年卫校的大女儿,因交不起学费中途辍学,当女儿离开心爱的学校时,难过的泣不成声,做母亲的也泪流满面,她又何尝不想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做一个白衣天使是女儿的梦想啊,可她实在无力供养三个孩子上学,去年九月,二女儿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眼看要重蹈大女儿的覆辙,她心如刀绞;地勘院《助学帮困基金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如及时雨般将助学资金送到这个困难家庭的手中,将资助孩子完成学业,直至大学毕业。当这个饱经风霜的母亲手捧助学资金时,她热泪盈眶。是啊!她捧着的是一颗颗滚烫的心,一颗颗期望能以知识改变贫困面貌的爱心。701队各族职工在多年互帮互助的相处中,建立了割舍不断的浓浓民族情。
有色地勘局各族职工间的情谊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氛围中愈加深厚,就像天山峰顶七月的阳光,火热、灿烂……
在你的身边,在我的身边,到处都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它们也许不是惊天动地,但却温暖人心,犹如那涓涓细流,却能汇成爱的海洋!滴滴雨露,滋润心田!
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
前不久,与一位内地的朋友打电话聊天,询问我这儿的情况,我告诉她,我们这儿很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她有些诧异。接着问,“去年出了那样的事,你们现在害怕吗?”我说,“不害怕!”她更为惊讶!于是,我跟她讲在我们新疆这个多民族地区,这许多年来民汉之间所建立起来的血浓于水的鱼水深情,又岂能是一些别有用心,处心积虑的民族分裂分子,用一些小伎俩,小阴谋所能撕裂,分割!当我跟她讲述马背上的医生吴登云的故事,全国道德模范夏忠惠的事迹时,朋友也充满了感动,唏嘘不已。无论朋友是否能完全理解,我都坚信,事实胜于雄辩,时间能证明一切!就好像去了桂林,看山水云雾缭绕写意,我读懂了什么叫大象无形,游了卧龙,听清风在竹林中舞动穿梭,我明白了什么叫大音无声,只有,生活在我们这样多民族聚居的人们,深刻感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汉深情,才能真正领悟什么叫大爱无疆!
母亲就不止一次地跟我们说过,多年前她曾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30多年前的一个寒冷冬天,天空阴沉沉的。可母亲的心情更阴沉。母亲从老家探亲回来,下了火车,又搭汽车往家赶。可汽车停站的地方,离家还有7、8公里远。看着地上堆的七七八八的香油、花生、芝麻等土特产,母亲犯了难。那时通讯困难,家里人只知道母亲最近回来,具体什么时候却不得而知,等人接是不可能了。母亲咬咬牙,将一大堆物件后背前挎,左拎右提,摇摇晃晃往家走。没走几步,就听到“得得”的驴蹄声。到了母亲身边时,竟停下了。母亲诧异地抬头看,是一对维族老夫妇正赶着驴车。维族老大爷坐在赶车的地方笑眯眯地看着母亲,而坐在车厢里的维族大妈连说带比划,示意母亲上车,还在母亲愣怔的时候,维族大妈已下车将母亲和东西让到了车上。路上,怕母亲刚发了汗,再凉着,维族大爷硬是将自己裹腿的毡子给母亲披上。起初,母亲以为与他们顺路,直到了家门口,母亲再三邀请两位老人到家里坐坐,被老人拒绝,母亲又拿出土特产送与他们,依然被拒绝,直到在母亲和一家人感激的眼神目送下,老人调转驴车,往来时的方向赶去,母亲才明白,他们竟送了她整整一路。母亲在家门口望了很久,此时她的心情已不再阴郁,她的心被涨得满满的,我想,那是一种叫温暖和爱的东西。
对于吐尼沙汗其人,在坐的也许并不陌生,起初对她的了解,我也与大家一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维吾尔族孤寡老人,连续收养了三个弃婴,其中两个汉族孩子,一个重度小儿麻痹,一个脑瘫,而这一养就是十几年。她的故事常常让我感慨万分。而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与老人零距离地接触,老人人性中的光辉,不由地让人对她再次肃然起敬!
那是2007年的三月,我有幸参加了地区英模宣讲团,作为宣讲员与特邀嘉宾吐尼沙汗老人一道随团宣讲。老人跟传闻中的一样,善良仁慈坚毅。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感到震撼!在我们随团宣讲的第七天,晚饭后,大家在一起聊天,有人给了老人一颗巧克力糖,老人把糖放在嘴边,咬下一半,把另一半仔细包好,放进了怀中。大家疑惑不解,问老人。老人淡淡一笑说,她的小儿子最喜欢吃这种口味的糖了,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
我的心震颤了很久,为这个扶着银色年轮的老人,那份感动天,感动地,跨越了民族,超越了血脉亲情的无私大爱。我永远地记下了这个故事,我将把它讲给我的家人,孩子,学生,一遍,一遍…
7.5事件后,人们的心灵在经历了剧烈痛楚后,如今也充满了温馨,那一幕幕民汉共度难关的场景,让我们坚信民汉团结一家亲的接力赛没有终点。
前两天,我去买东西,就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当我在一家商铺挑东西时,有两个中年妇女也在买东西,一道与摊主讨价还价,热火朝天。看背影,我以为她们是姐妹。待她们转过身时,我愣住了,她们一个汉族,一个维吾尔族,显然,不是姐妹。可很快,我知道我又错了,因为她们亲密的神情告诉我,她们不是姐妹,胜似姐妹,她们就是跨越民族界限的亲姐妹!
民族的不同,只是让我们拥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可我们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方沃土,心中充满同一个字眼,“爱!”就让我们各民族心连着心,手牵着手,共同唱响那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演讲稿二:民族团结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年纪xx班的xxx。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国家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语言,56种文化,把祖国的大地装扮的五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画的壮丽灿烂。而我们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更能深深体会到各民族一家人的亲情。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我们的汉族同学,谁没有几个少数民族朋友?我们的少数民族同学,谁没有几个汉族伙伴?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真正体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新型民族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县城,和少数民族作邻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让我们的同学讲讲邻里关系,热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话题。民族团结的故事平常而又温馨,多的讲也讲不完。
爱浓与血,在新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大爱无处不在。
24岁的陶辉是新疆军区某步兵团一营机枪连的副连职排长。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名人民解放军军官,他的命运与一户维吾尔族家庭紧密相连。
上世纪80年代,陶辉的生父从安徽老家来疆打工,结了婚并生了陶辉,但是陶辉一岁半时母亲患病去世了,陶辉两岁那年父亲带着 陶辉四处打工,来到托克逊县夏乡巴扎村,租住在村民哈里克.买买提家。
哈力克·买买提是一名复员老兵。回乡后靠卖羊肉为生。他与妻子再乃提汗.艾买提养育了三个孩子,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却一直竭尽所能地帮助陶辉父子,也从未催要过拖欠很久的房租。
那时,陶辉的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每天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照顾年幼的儿子。活儿多的时候,甚至一连几天回不了家。他常常买上整箱的方便面,让渐渐长大的陶辉自己用开水泡着吃。又是方便面吃完了,小陶辉不得不挨饿。哈力克·买买提夫妇很心疼这个孤单的小男孩。陶辉衣服脏了,再乃提汗.艾买提就拿去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在炕上睡觉。
有一次,小陶辉到父亲的工地上万,不小心将左臂摔伤,疼得直哭。再乃提汗.艾买提心疼的落泪,赶紧抱起小陶辉去看病。
2004年11月,陶辉你的父亲又不幸离世。成了孤儿的陶辉开始变得沉默寡言。2005年寒假,所有同学都回家了,陶辉无处可去,一个人躲在宿舍里流泪。
正在陶辉孤单无助的时候,哈利克.买买提来到了他的宿舍:“傻孩子,放假了干嘛不回家?”一句话瞬间温暖了陶辉冰冷的心。从此,哈利克买买提一家正式收养了陶辉,还给他起了一个维吾尔名字“托和塔洪”,汉语是“留下来”的意思。
陶辉在这个新家里排行老二,哥哥,弟弟妹妹跟他情同手足,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再乃提汗妈妈往往你给陶辉多留一点儿。2006年,陶辉参加高考,哈利克买买提放下手里的活儿,整整两天站在考场外等候,她想给这个儿子更多地爱和鼓励。
陶辉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不就就接到了新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了一名另人羡慕的国防生。那一天,哈利克买买提家非常热闹,邻居们都提前来祝贺。
2011年1月,陶辉大学毕业后费裴到新疆军区某步兵团一营机枪连任副连职排长。拿到第一个月工资,他全部寄给了买买提爸爸。从那以后他每个月都回给家里寄钱寄物。他还注定承担妹妹上学的所有费用。
2012年的冬天,陶辉又一段时间没回来探家了,再乃提汗艾买提妈妈想儿子了,决定去部队看看。她早上9点出门,一路打听,几经转车,下午4点才终于找到陶辉部队的驻地。见到陶辉时,妈妈一下子抱住儿子,冰天雪地里母子相拥。陶辉大声喊道:“阿帕(妈妈)!”母子俩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从小经历磨难的陶辉懂得知恩图报,不仅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还竭尽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2012年探亲期间,他得知贫困学生巴合迪力和夏提古利米吉提面临辍学,当即资助美人1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部队,陶辉用自己熟悉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英语的优势主动帮助战友辅导功课,在他的帮助下两名少数民族战友终于圆了“军校梦”。
陶辉乐于助人事情很多,质朴的感情在陶辉的生父和养父买买提之间产生,并在陶辉身上延续。陶辉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大爱温暖人间,让团结之花永驻人间。
再来想想,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多么幸运,因为和许许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创造着共同的未来!
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谢谢大家。
演讲稿三:民族团结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我叫XXX,来自新疆有色地勘局;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滴滴雨露滋润心田》。
五月的新疆,微风拂面,细雨润物,到处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地质勘探队伍,那就是新疆有色地勘局。它下属的地质队,分布于全疆各地,找矿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50多年来,新疆有色地勘人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光荣传统,各族职工团结和谐,共谋发展,谱写出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感人乐章,那份民族情、那份民族爱,如滴滴雨露,滋润了各族职工的心田。
在我们有色地勘局,每个地质队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日常生活中你帮我助,这都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了。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这样几个故事。 2008年2月,位于新疆库车县的705队来了一个汉族队长,他的名字叫陈智;在有着三百多职工家属的705队,只有他一个汉族。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语言不通,生活习俗不同,一个个贫困的家庭,一个个失学的孩子,各种困难摆在他的眼前。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单位的困难局面,上任之初,他跑市场、找项目,建产业、抓发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为职工群众的服务中。去年6月,库车县连降暴雨,屋外 的倾盆大雨顷刻间汇成洪水四处横流,他顾不上自己的屋子正在漏雨,扛起铁锹向单位 200米 防洪坝冲去,暴雨冲垮了防洪坝,水已淹进了十几户居民家。在暴雨中隐约听到妇女和孩子的哭声,他寻着声音奔了过去,雨中他看到维吾尔大妈搂着两个小孩在无助的哭喊,他顾不上脱鞋,跳进水里,帮助大妈清除流进屋子的泥水;随后,又带领纷纷赶来的职工,冒着暴雨投入到加固堤坝的工作中。事后,维吾尔族老大妈拉着他的手,流着眼泪说:“你真是我们的好巴郎,”朴实的话语道出浓浓的民族情。
20XX年的一个晚上,他正在办公室值班,退休职工麻木提的老伴哭着进了办公室,哽咽着说:“麻木提快不行了,儿女又不在身边我怎么办?”陈智一边安慰焦急的老人,一边打电话叫来另一位同志,两人一起把70多岁瘫痪卧床的麻木提架到车上,送到了县人民医院。当交住院押金时,麻木提的老伴低下了头,陈智心里清楚她没钱交住院费,便将身上仅有的1500多元钱交给了医院。在医院里,他忙前忙后,挂号、联系病房、找医生,推麻木提做各项检查,看着眼前近似父子关系的民汉两家人,感动了当晚所有值班医生。当做完这一切已是深夜,他拖着疲惫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在705队工作的两年里,队就是他的家,职工群众就是他的亲人。职工遗孀生活困难,他慷慨解囊;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缺乏资金,他鼎力相助;职工子女找不到工作,他四处联络;邻里之间发生纠纷,他主动调解。这两年,他帮助了多少人?掏出去多少钱?调解了多少矛盾?他早已不记得了。他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一切,是因为他珍视这份难能可贵的民族情,更因为是责任,对党的事业、群众的冷暖强烈的责任感。他用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民族情谊的珍视。
如今的705队无论是经济状况、民生改善、庭院建设、职工面貌、还是团结稳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提起这个汉族队长,全队维吾尔族职工群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们越来越离不开这个他们眼中的“少数民族”队长。
在局属701队,一提起地勘院的 “助学帮困”活动,各族职工群众无不交口称赞。自 2006年起,701队地勘院发起了一项由职工自愿捐款,成立《助学帮困基金会》,对家庭困难的民族职工“助学帮困”的活动。几年来,“助学帮困”活动已捐助少数民族学生36人次,古努尔是701队退休职工,丈夫去世,每月的退休工资仅有千元,家里有三个孩子,2005年,已上了两年卫校的大女儿,因交不起学费中途辍学,当女儿离开心爱的学校时,难过的泣不成声,做母亲的也泪流满面,她又何尝不想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做一个白衣天使是女儿的梦想啊,可她实在无力供养三个孩子上学,去年九月,二女儿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眼看要重蹈大女儿的覆辙,她心如刀绞;地勘院《助学帮困基金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如及时雨般将助学资金送到这个困难家庭的手中,将资助孩子完成学业,直至大学毕业。当这个饱经风霜的母亲手捧助学资金时,她热泪盈眶。是啊!她捧着的是一颗颗滚烫的心,一颗颗期望能以知识改变贫困面貌的爱心。701队各族职工在多年互帮互助的相处中,建立了割舍不断的浓浓民族情。
有色地勘局各族职工间的情谊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氛围中愈加深厚,就像天山峰顶七月的阳光,火热、灿烂……
在你的身边,在我的身边,到处都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它们也许不是惊天动地,但却温暖人心,犹如那涓涓细流,却能汇成爱的海洋!滴滴雨露,滋润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