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2)
书中关于情感这一篇,闾丘谈到新移民到香港过的那段日子的感觉,我是深有同感,自己同样也有过那种感觉,身上背负着千斤重担,每天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每天早上醒来时都会在心里不停的叹气,但又不想让身边的人觉察到. 同样在看完这一篇我才明白,并不是每个话题都适合与另一半分享,有些问题在对方眼里觉得这根本上算不上是一个问题,是我自己在自寻烦恼.所以有些话题还是留着与自己的姐妹淘分享吧!
关于爱情这一篇有这样一句话:要先爱自己,才能够更好地爱别人!如果不能够善待自己,又如何知道去善待对方. 如果爱一个人,除了爱优点,也要爱他的缺点.要改变的是自己,如果真的想要和对方在一起,就应该学会妥协. 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刚结婚的时候,因为自己年轻气盛,觉得老公对自己的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我也是那么的心安理得接受着老公对我的疼爱及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发现自己这样的行为感觉可耻和可笑.但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我的成长过程,至少我现在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现在的自己再与身边的人相处时开始学会改变自己,为了家开始学会妥协及包容.
第6部份,关于婚姻这一篇,原文:我觉得:婚姻的维持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人不可能获得所有的东西,却又希望什么都不付出.婚姻如有夫妻双方在经营一个仓库,大家要往里面存放东西才有东西可取,如果大家都是只取不放,试问会又有多少东西可取?
还有一段话我也是非常的认同:我会告诉我的孩子,其实真的应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这种门当户对不是指他们的家庭门第,金钱等,我所说的门当户对,是指两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接近.如果有了这样的基础,两个人在面对生活和选择的时候,往往能够互相理解.
在我的身边就一对这样的夫妻,女孩从小在小康生活中长大,男孩家境是中下那种,两人结婚当初两家都不同意,这样的反对更加促进了这对年轻人的结婚的想法还是结了.婚后的生活,女孩会觉得要买的生活用品,买好点,用得时间比较久,并且也好用,但男孩会觉得这是生活消耗品,买普通的就好,打个很简单的比方:炒菜用的锅.女孩觉得买好些的用起来方便并且使用时间更长久些,如果买个便宜的用两下坏了又要重新再买,算下还不如买个贵点的锅更合理.但男孩不这样想,这只是炒菜的锅为什么要买这么贵,能用就算了. 女孩听从了男孩结果买回去后用不到几个月锅就坏了,又得重新再买. 如果两人的价值观差不多的话,我想这个不是一个问题,大家都能理解对方的选择,虽然这是小问题,但是生活通常就是由这样那样的小事组成,时间长了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不合出来,问题就出来了.所以我是真的很赞同门当户对这个说法,同样也是闾丘这样的意思,是指价值观和世界观.
再打个比方吧,我与老公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大家所受的文化背景也不一样,他非常的喜欢阅读,经常会转一些文章给我看,这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有时涉及到政治时,两人的问题就出现了,去年日本发海啸,他转载一些网上的文章给我看,说大陆人的一些行为让人发指,在灾难面前大陆人说日本人死得好,还去酒吧欢庆,这种行为让人发指.....没错,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这个样,我们也不会忘记以前的日本政府对中国人所做的一切.站在大家都是人类的立场来看,觉得灾区的老弱病残是那么的可怜和无助需要大家的帮助,但回头想下日本政府所做所为,心里还是不能原谅日本政府!这个时候我和老公都力以据争,针峰相对来辩论这件事.他说我的思想很狭隘 ,我把自己的祖国当母亲但自己的国家并不把我当女儿,我当时打了这样一个比方:祖国就好比是母亲,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做得不好和不对的地方,对于这个我会选择一种包容的心态来看待.而也有很多人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试问下那个国家没有这类人?那个国家的政府是没有一点问题存在的? 终于商量我们两人停战,不要为政治来影响到我们家庭的生活,他有他的看法,我也有我的想法,关于政治的事大家不要再做讨论.
昨天写到一半的时候有事要外出所以匆匆忙来不及编辑,也来不及附图片就出门了!发现有很多错别字,罪过!
篇七:行走中的玫瑰读后感
读闾丘露薇的再版《行走中的玫瑰》,找到了太多的共鸣,她与我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无论是性格,价值观还是为人处事之道。
很喜欢这本再版的书,和第一版不同,7年后的再版每一篇文章都分成了7年前和7年后两部分,我们可以从书中很清晰地看到作者7年之中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观点的转变。7年,对一个平凡的人来说是个不算短的时间跨度,7年可以改变很多,7年前和7年后也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也许正是因为无知者无畏,也是人生必经的过程,没有比较,哪儿来的成长?而比较总是发生在回看的那一刻,做好此时此刻,也就足够,享受人生不同阶段的每一点乐趣。
7年的时间,看着自己过去和现在的文字,最大的变化,我想,我不再只看到个人的自我成长,二十学会了把自己放在社会里面。因为那些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社会和群体,而个人的修养和成长,如果缺乏一套完整清晰的价值体系的话,到了某一个时候,就会失去方向。”
看女性的自传书是我的一大乐趣,从小时候的《居里夫人转》开始,那本书不知道被我翻看了多少遍,从小学到初中,居里夫人一直是我心中的明灯,虽然后来更多的事物更多的学业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但她对我的影响我想已经渗入了我的性格之中,也或许都是同为天蝎座的原因,我也是从不会为了融入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而妥协的人,在很多时候,坚持就意味着孤立。
还有大一的时候看过的《东方的女儿-----贝布托自传》,贝布托生活在一个与我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她的故乡是时局动荡的巴基斯坦,她的家族史巴基斯坦政坛的名门望族,她的父亲是巴基斯坦人民党的创始人,也曾担任过巴基斯坦的总统和总理,这些都决定了贝布托不同于普通人的一生,聪慧坚毅的她曾两次担任过巴的总理,嫁给了一个贪婪的丈夫,被捕,流亡,最后遇刺身亡,她的经历对我来说太过遥远,“不是我选择了此生,而是此生选择了我。生于巴基斯坦,我的生命折射了她的动荡、她的胜利和她的悲情。
假期从图书馆借来的两本书是曾子墨的《墨迹》和吴小莉的《足音》。看自传书真的是了解一个人的捷径,她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人,聪明漂亮,受过良好的教育,在职场上巾帼不让须眉,但本着从中学习的目标,对她们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并不感冒。《墨迹》是我看过的最垃圾的一本自传,曾子墨也直接被我拉进了黑名单,从此不再关注这位矫情自恋的“大美女”,她的聪明我是学不来的,她的自传里也没有传递出什么对读者有启发的语言,在这样的乖乖女眼里,中学时的一次联考因为感觉考砸了而痛哭的经历也会让她在成年成名之后写进自传书里,或许这是她经历过的不多的挫折中的一次吧,如此记忆犹新。
《足音》是1999年出版的书,有点老旧,关注小莉是从多年前爸的一句提醒开始的,那时是暑假,我待在家里没事干,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病恹恹的在爸面前晃来晃去,有一天,爸拿着一份报纸,上边有一张吴小莉采访的照片,拿着话筒对着镜头的吴小莉神采飞扬,爸指着她对我说:“你看看你,就不会学学人家吴小莉,看她多么有精神!”爸的话多多少少在我身上也起了点作用,起码我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状态了。(在此默默哀悼一下被我浪费掉的许许多多的宝贵时光)最让我佩服的是吴小莉从台湾来到香港的自我改变,自我改变是最难的,这需要太大的勇气和魄力,舍得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敢于面对新生活的陌生孤独和零起点。这样的女人无论在哪里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一定会生活得很好,事业也一定做得不赖。小莉就是这样一个人,从她对自己童年和求学经历的描述中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有闯进的人,是不服输永远做到最好的精神塑造了一个神采飞扬的吴小莉。
回到闾丘,从她的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性不太鲜明的人,但较之于一般人,她已经是相当洒脱独立了。随性,对自己的人生没有长远的规划,但又做事有条理,短期的计划做得严谨有序,时间安排井井有条;爱情追求浪漫却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待人亲切却有着天生的距离感,字里行间都能嗅到隐隐约约自负的气息,她的自负,来源于事业的小有成就成名后的自信夹杂着对自己容貌的自卑。闾丘没有惊人的美貌,但她也并不丑陋,客观的说长相普通平凡,但她自小就被冠以才女的美名,进而导致了她对自己形象的过分关注。才女要得是美女才算得上完美,这是很多人的潜意识,再加上闾丘妈妈的价值观,认为女孩子漂亮了才有出息,多多少少也在她的心里留下了痕迹,自己不漂亮被过分地刻进了心里。要说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自卑心理,那么闾丘算得上是自卑因子很少的那一类了。至少她可以说出这样的话,“一个有着丰富经历的女性,一个有着很多故事的女性,一个独立的女性,她自身自然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我想我欣赏的那些女性,她们都是这样的人。每个人的外貌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每个人都按照所谓的美的标准来重塑自己的容貌,那种重复的,没有个性的漂亮,又有什么意思呢?”“有了足够的积累,人会变得自信起来,真正的自信不是表现给别人看的,而是无意中散发出来的。自信来自哪里,对于我来说,自信来自自己对于工作的把握,对于生活的把握。当自己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的时候,我知道不需要担心自己。因为自信,就会变得宽容。对于一个人,不单单是女性来说,宽容是最宝贵的品质。宽容的人,才会有灿烂的笑容,才会有年轻的心态。”
还有一点让我不太舒服的是闾丘在书中有意无意地多次提到“大陆如何”“我们香港如何”,尤其是在7年前的部分,作为一个大陆人,移民到香港工作的闾丘,尤其是在90年代的时候似乎有着相当的优越感,从心理上也完全承认了自己香港人的身份,在书中她也提到,“在北京的工作方式和与人交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