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2)

时间: 09-04 栏目:话题作文
尝到的,只有不断明确的、具体化的目标,才会有不变的斗志和进取心,面对挑战,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文中说,“当自我超越成为一项修炼、一项融入我们生命之中的活动,它的背后包含两项动作;首先是不断厘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总是会感觉到,当我们将精力沉湎于忙碌与被动的应对问题的时候,往往就会忽略掉了我们前进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要向前走?什么才是我们的目标? 其实这个问题,每一个追求自我超越的人都会在行动之前询问一下自己。确实,这很重要;因为事实上,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才能不断地从答案中汲取动力,不断向高层次迈进;文中将这种动力称为“创造性张力”(creative tension),即看到方向后与现实状态作比照从而在心中产生差距时所形成的张力。我很欣赏书中作者这样说:“自我超越的精义便是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我认为这句话是真真正正的抓住了自我超越的本质内涵。
    同时,我个人还认为对于方向的重要性应该补充的一点是,方向的明确,可以使我们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来;我们走在路上,会遇到很多风景,那是诱惑、负担抑或收获的果实,这个时候,方向作为衡量行为的尺度,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孰是孰非、孰好孰坏、孰轻孰重,从而决定精力该如何分配。
    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美丽的愿景,可以说是在实现自我超越之前,思想上的一个飞跃;因为抉择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历练,是向迷惘告别的决定,是向惰性告别的宣言。确定好方向,才是真正吹响了向顶峰迈进的号角,迈开了自我超越的第一步。
    其次,真正的毅力体现在敢于面对和不断坚持。追逐目标,不代表回避现状。坚持的意义,关键在于敢于面对问题和如何面对问题。《第五项修炼》中最令我心动的观点,是“自我超越的修炼”题目下的第四部分,“诚实地面对真相”(commitment to the truth)。这七个字,恍若一记重锤,敲醒了我性格中沉睡着的警觉性。
    看到这里,我想起萧乾老人写过的一篇散文《事在人为》,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最可行的是自己诚实的努力”。对于“诚实”二字,我全部的理解首先在于:不自欺。而其实事实上,我们会发现,我们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对外界做到诚实,却总是不能在内心中自我坦诚。也许已经看清楚了现实中真实的障碍,却无法挑战心中自己虚设的难题。在这个问题上,《第五项修炼》的作者解释得非常严谨。诚实的面对真相,不仅是“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还要“并不断对于自己心中隐含的假设加以挑战”。
    我们知道,自欺即意味着失败。过于自负和自满的情绪,是一种自欺,这是老话中所说的“骄傲使人落后”;但是人们往往没有注意到自卑或过分给自己施压,其实也是一种自欺。有些时候,我会觉得这个愿景太美好了太遥远了,或者是发现现实太真实了太残酷了,然后,就在自己心里虚设出一个结论,就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向前走下去。其实这个时候,我就陷入了一种对自我的“不诚实”,面对真相,面对难题,我在作负面的“自欺”。
    而那些真正善于自我超越的人,对于自己行为背后的这种负面情绪,能够做到及时地自控和调整。因为他们懂得,在现实的困境面前,忠于真相,必须首先忠于自己;面对难题,首先要不给自己制造心灵的难题。他们懂得如何“运用那些影响变革的力量,而不是抗拒这些力量。”这样,才能使自己坚持下去。超越,就是不断前进;前进,就是绝不能停下脚步。
    书中说得好,“生活中喜悦的感觉常来自对目标的坚定不移”。我认为,当你真正做到坚持,你永远是有力量的,而当你局限于心灵一角,那你潜在的力量将失去伸展的空间。
    第三,有创造才有超越。写到这里,我联想起一个“邮差的故事”。那个邮差,“用想象力代替金钱,用创造性代替资本,在不增加支出的同时,为企业重造了价值”,可以说,他简单却富有新意的行动,不仅说明着他自己的超越,也成为了他所在的组织的“自我超越”的一部分。《第五项修炼》中,也提到了“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我很赞同这种观点。有的时候,我总是会将脚步的停止归咎于条件的限制,现在我意识到,其实这种心态很不可取,这是一种逃避;超越自我,就是要不落窠臼,不为现实条件所束缚,能够积极运用手中所有的,来实现创新。这种自我超越,不仅体现在每个人专业技能提升方面,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后一点心得,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自我超越”放在组织中去实现。之所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比起那些很多教人们如何成功、如何提升自我的书籍,《第五项修炼》是把个人的“自我超越”与学习型组织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如作者所言,“发展自我超越的许多实践方法,都深藏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其它各项修炼之中,例如学习系统思考的能力、练习如何反思心中隐藏的假设、表达个人的愿景和倾听他人的愿景,以及共同探索每个人对于目前的情况各种不同的看法。”
    其实这种观点符合辩证法的要求,就是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当我们集中精力面对自己的问题时,我们往往陷于过多的自我分析、和令人困扰的抉择之中,而不能借鉴或运用周边的积极因素来寻找个人的坐标所在。事实上,只有首先把自己放在团体之中,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以此为基准开拓属于自我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自我超越是一种学习过程,这种本质要求我们把自己放在组织当中,在反思中学习,在共享中学习,再反馈中学习。透过学习,打开久闭的心扉,在交流中开启心智,在互动中共同提升。正如书中所举的例子,传统上日本人的终身雇用制,“员工同意要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之中,在其中他们不是互相利用而是互相帮助,如此每一个人的潜力都能充分展现。……”


篇七:《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在“在组织中培养自我超越”这个章节中,作者科学的解释了这一观点:
    “这样的组织气氛,将以两种方式增强自我超越。首先,它将持续强化个人的成长对于组织是真正有益的理念。其次,由成员们的回应,组织将可提供对发展自我超越有所助益的在职训练。就像其他任何的训练一样,发展自我超越必须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对于有心自我成长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一个愿意支持这种发展的环境更为重要。而能够发展自我超越的组织,便能够不断鼓励个人愿景、不断地探究目前的真实情况,和诚实地面对两者之间的差距。”
    看到这段话,我特别向往能够生活在一个作者所塑造的学习型组织之中了。环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能够工作在一个值得依托的组织当中,来追求自我超越,那真是一件在幸福不过的事情了呢。
    当然,对组织提出这样的要求之前,首先便是我自己要先认真地追求自我超越。
    以上是我从《第五项修炼<第九章:自我超越>》中获取的一点心得;实在是很佩服作者睿智的思想和新颖的见地,仅仅是这一章,就已经使我懂得应当转换心灵,改善心智模式,变换角度看问题,在反思中完善自己,在创新中开放心灵。然而时间仓促,我只是浅读了一章,仅仅研习了如何超越自我;如果能够用心读完整本书,不拘泥于个体认识而是从组织行为方面去尝试系统思考,我相信我会有更多收获。

    在03年刚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就很另类,这本书区别于其他很多的管理、经济、经营类图书,直接的感觉就是它在思想层面就很突出,别的书在方法和技能上给人以启示和指导,但这本书是在思想上给人启发,它触及了人的意识、思想和本心,是一本能让人好好思考的书。
    这本书在95年就问世了,加之03年的初读和此次很多次的琐碎阅读,我感觉和时间没有关系,并没有过时和风行一时,而是越发的闪出光亮,因为思想是不会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发生很大改变,或许它会在一个时代、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内给人以启迪。
    现就本书概述和观感叙述如下,以收获和抒发,检验一下,给自己作以总结。
    本书的框架    最重点部分是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前四项分别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书中提到的第六项修炼“也许我们将来还会有一两项发展从其他不曾想到的地方出现,而产生一种我们今日尚不能理解的全新的修炼”——它指什么呢?是潜意识?是熟悉系统语言而成为本能?还是到达哲学概念上的“边界”?那就太深了,是学者和思想家的事情!
    全书就是以上框架,而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思考。
    本书的基础    自我超越就是激励、心智模式就是认知、共同愿景就是使命、团队学习就是组织,在以往所有的管理学、社会学、组织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等书籍和实践中都能找到以上的影子。本书在论及四个基础修炼的同时都阐述了和系统系考的关系。在自我超越这项修炼中提到了“愿景”、“情绪张力”、“创造性张力”、“结构性冲突”等概念值得深思;在心智模式这项修炼中提到“反思和探询”,并给出实用的“左手栏练习”;在共同愿景这项修炼中提出“发自内心”、“学会聆听”和“忠于真相”等关键点,发人深省;在团队学习这项修炼中要注意个人能量和团队搭配的调和,要深刻掌握“深度汇谈”和“讨论”的运用。
    本书的启发    我觉得在以下三个方面是要重点理解的:
    1、 将以上的修炼点具体到经营和管理具体事务中,毕竟现在世界的重点是经济,而军事、科学、人文、社会、环境、教育等等排在经济之后,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在政治影响下或者全民的曲解下是把“经济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它可能不对,但是现在是这样。“企业的本质是盈利,它完成资本的使命,最大化的创造经济利益,以完成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至少现阶段我认为是这样的。就小的经营团队范围去好好的要求个人和整体是完成以上修炼只是体现了“五项修炼”在社会一个方面的实践,这就是企业人所要去身体力行的;
    2、 五项修炼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具体实践进程,各项修炼和五项修炼的融合就分三个步骤——演练(充分理解、思考、交流、琢磨、否定、重温等)、原理(总结、规律、推广、归纳等)、精髓(结果、实效、成绩等),而每项的修炼都是遵循以上三个步骤(层次),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和看山还是山”的三种层次有异曲同工的道理,换句话说就是“首先要不停的看、想,然后看出门道和结果,最后用它出成绩”。书中在每项修炼的三个方面讲述了很多道理、原理、模式、经验等,值得深读;
    3、 系统思考是本书重中之重,而系统思考的两个方面分别需要很好的回味和学习,即系统思考的微妙法则和系统思考的基模思想——
    一、 我们不妨来罗列一下系统思考的微妙法则,作者的总结我们回味如下:
    1、 今日的问题来自于昨日的解决方案——我们今日的解决方案决定我们面临明天什么样的问题;
    2、 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量越大——力是矢量,很多中组合,为什么非推不可;
    3、 渐糟之前先渐好——反之亦然,这是心态也是警醒;
    4、 显而易见的解往往无效——对问题绝对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5、 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有些问题既然是必然的,让它现出原形,不要遮掩;
    6、 欲速则不达——解决问题要效率,效率不光和时间有关,和结果也有关;
    7、 因与果在时空上并不紧密相连——有因必有果,果的出现有时很漫长;
    8、 寻找小而有效的高杠杆解——都是那么想的,它需要修炼到家才成;
    9、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只是有时候,而且是平衡的结果;
    10、 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每个人眼前的整体是不一样的,眼界决定整体的大小;
    11、 没有绝对的内外——互相转化,不要拘泥于成形的东西和概念。
    以上仅仅是作者罗列到的,人类的认知和思想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形成的习惯、定式都有很大的突破空间,传统和历史都是很好的镜子,好好照照吧。
    二、 对于系统思考基模思想的学习——作者说“出自两个来源:控制论的“回馈”概念和“伺服机制”工程理论”:
    1、 那就在好好学习上述的两个课程外,先把作者列的九大基模学好:反应迟缓的调节环路、成长上限、舍本逐末、目标侵蚀、恶性竞争、富者愈富、共同悲剧、饮鸩止渴和成长和投资不足。
    2、 无论是“动态性复杂”还是“细节性复杂”,在系统中的所有的因素中会有很多的组合,所以复杂性随之而来。但是系统思考的语言就仅仅是三个基本元件建立起来的——不断增强的反馈、反复调节的反馈和时间滞延。系统思考的境界就是做到以简单驾驭繁杂、统观全局和“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程度。以简驭繁就是要模块化,思维结构化,形成结构性思维,在基模上印证,寻找高杠杆解;统观全局就是在看清复杂而微妙的结构的同时又看到了整体性,看清了全貌;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就是清清楚楚的个体和完完整整的整体之间一目了然。
    读后感结语    “修炼”一词比“学习”一词更重了一层,我们理解的修炼是要触及心灵的,要敢于反思和突破、要坚持不懈怠和不断的增强学习。在个人、团队和企业的成长路上,让我们不断的学习这五项修炼,实践着这些修炼吧!
 

篇八:《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读第五项修炼对人的思维是一种冲击,他以独到的见解一针见血的指出现在人类思维的局限性,以及这种局限给我们制造的麻烦。人类思维逐渐倾向于只专注于具体的事件,善于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片断来思考,然后再把各个结果进行整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思想是当代思想的主流,在很多问题上都很奏效,但却造成了系统整体的隐含的问题,而这种问题往往被我们认为不是我们自己制造的。人们逐渐丧失了更深入观察整体形成的要素—组成分子之间整体的互动关系以及其所形成的复杂现象。第五项修炼作为一种思维的语言和工具,运用系统动力学和混沌理论引导人们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深入思考复杂变化背后的本质—整体动态运作的基本机制,从而发现并解决错综复杂的、用分解的方法无法思考的问题。
  五项修炼包括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其中的系统思考在五项修炼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整合了五项修炼中其他四项,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强化其他各项修炼,并提醒我们修炼的整合效果要大于各项效果的加总。系统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方式,重新认识自己、世界和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为我们建立学习性团队提供了依据,并起到重要作用。
  现实中我们总是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却难以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或者一个问题的解决导致了其他问题的发生,或者自以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像想象的那样尽如人意,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总是以传统的思想对待这些事情,局限在问题的本身或表象,问题已发生就必然会有一种惯性思维: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结果呢?没有看到系统的运作,忽略自己和具体事件都是系统中的因素。系统思考让我们明白:这种局限于问题本身的思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思维方式,没有发现现象背后的实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专注于具体事件而忽略了系统运作的存在。
  这里系统思考引出了结构的概念,所谓的结构就是指系统实际的运作机制,它描述了系统中各种要素是如何互动和相互影响的,结构决定事物的变化和形态,从要素的互动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系统思考的核心。它综合考虑了影响事件本身的各种因素,而这些相互影响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就构成了它的系统,了解了系统结构,就可以根据系统思考的“语言”作出系统运作的环路图,根据环路图就可以明确地做出结论:要素的互动关系是如何相互影响,并产生行为变化形态的,从而可以轻易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即系统环路的杠杆解。
  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必须冲破传统思维的限制。了解系统思考的核心并对传统思想和系统思考加以区别,是学习和运用这种思考方式的基础和出发点。 在企业面临重要决策时,运用这种简单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认识具体事件背后的真相,把个人、企业、煤炭产业和消费群,甚至其他产业都融入到一个系统中,分析他们如何相互互动影响,并产生一系列的结果,将更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为你推荐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