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美丽的心灵观后感(2)

时间: 08-05 栏目:话题作文
当帕彻出现时,纳什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在五角大楼破解了苏联的密码。但对于一个不能接受失败的人来说,成功越大,就越害怕失败。他迫切地需要更多的成就感来缓解他潜意识中害怕失败的焦虑。帕彻实际上仍产生于他未解决的对“被人认同”的焦虑。而这个焦虑产生的深层原因则是他一再否定着自己内心中对“与人交流情感”的渴望——无疑,纳什是渴望被人认同的,然而在实际言行中他却一再否定着自己的这一渴望。影片中他曾生硬地对研究所的同事说:“我是天才,而你们不是。”这说明此时的他仍旧以理性与否的标准来衡量一切,拒绝与人交流情感。这种非理性情结的固着使他的成功焦虑越来越深,潜意识中他觉得只要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便能无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对被这些“庸才”们所认同的强烈情感渴求了。因此,他创造出了帕彻的幻觉。帕彻令纳什感到自己不仅是一个英雄,而且是一个救世主,他的项目“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外界的“庸人们”之所以生存,全都是靠纳什的打救。靠着这样拔高自己地位而贬低所有人,纳什保持了他对外部世界“俗人”的蔑视,他不需要与这些地位远比自己低下的人做情感上的交流,因此,他勉强保住了摇摇欲坠的自我,可以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但是,艾丽莎的爱情却打破了这一勉强维系的心灵平衡——他不可能一边热恋一边藐视艾丽莎,他产生了自己一直压抑的,最直接的,对异性的情感需求。我们看到,在两人关系的一开始,纳什仍一直试图用智力和地位上的优势来否定艾丽莎,他先是以教师的地位居高临下地呵斥她,后又对艾丽莎解出的数学难题予以否定,他随意翻了两页后未对学生加以丝毫勉励,便毫不客气地说:这问题其实是无解的。但是问题在于,艾丽莎比想象中执着,没有被他的僵硬和冷漠吓退,仍旧狂热地爱慕着他,这就使他无法退回到他冷漠的保护壳中去了。艾丽莎炽热的追求打破了他的“孤傲天才”的人格面具,化解了他的心理自我防卫机制,导致他既认同了艾丽莎也渴望被艾丽莎所认同,于是他正面遭遇了自己所一直抗拒的东西:感情。纳什曾困惑地问艾丽莎感情是什么,“你怎样才能从数学上证明爱情呢”?他这时在理智上仍不理解感情,他甚至不能理解这种感情是怎么产生的,在他与查尔斯再会时他说道:“不可思议的是她竟然非常喜欢我……我不知所措”。很多人以为这是纳什自卑心理的表现,但我认为他是确实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最炽烈的情感是怎么产生的。他的病理性情结异常地顽固,尽管在表层意识上他已经与艾丽莎谈婚论嫁,但潜意识中他还是一直在抗拒婚姻,抗拒接纳他所一直反对的“软弱无力的”情感,这实质是一种对与人建立起亲密关系的恐惧。纳什对婚姻,对家庭,对一种肯定的情感的向往,遭到了他的自我防卫机制的强力的反弹。换句话说,他的无意识不能适应这种新的自我发展:结婚,建立家庭,与人亲密共处等。他的无意识竭力阻止他过婚姻生活,证据之一是帕彻极力劝阻甚至恐吓他不要结婚,在婚后也一直设法破坏他的家庭生活,逼他离开艾丽莎;证据之二,则是这种强大的愿望不能进入自我而被反弹了出来,形成了小女孩玛休这一意象。
  小女孩玛休出现所代表的意义,一直令人煞费思量,她显然可以看作象征纳什女性经验部分的阿尼玛原型,但她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象征纯洁和新生的圣童原型,她更可以被看作是纳什真实自我的投射:孤单,无助,楚楚可怜,需要别人的爱抚。卸下“天才”的人格面具后,纳什在本质上就是这样一个纯真又脆弱的大孩子,以致有人说艾丽莎对他的爱是出于母性。而小女孩玛休一直没有长大,似乎也反证了这一点,她不能长大因为她是纳什本真的自我,童年的自我,小女孩的纯洁和无助,反映的是纳什内心深处的孤单和脆弱,而她在纳什与艾丽莎确立亲密关系之后才出现,正说明与艾丽莎的关系已经开始迫使纳什开始面对自己真实的自我:他需要感情,需要被人关爱(这就是为什么玛休一直张大双臂希望别人拥抱她的原因)。但是,正因为玛休代表着自我,而她是无特定目的而出现的,这表明纳什的一部分自我开始和另一部分的自我产生了对抗,并最终把一部分自我排斥了出去。根据精神分析学说,客体投射是为了保护现存的自我,经过多年的封锁和压抑,他的心灵已经无法接受这样一个感情丰富的自我,他的病理性情结固着已经非常强大,以致于能把玛休所象征的积极情感整个从自身分离了出去,成为独立的一个客体人格。换句话说,玛休的出现,说明纳什的无意识自我已经丧失了积极性整合的能力,意识自我则失去了主动控制力。多年前已消失的查尔斯幻象再度出现正说明这一点:这是自我发展遇到情结积阻的一种退行,出现查尔斯和玛休这种分离性和异化性的退行,说明纳什的病理性的偏执自我已经彻底被孤立,他的精神世界开始支离破碎,他的人格解体了。
  3,理性崩溃,被幻想控制
  纳什那些膨胀的情感需要是无意识侵入意识并控制意识的缺口,被纳什忽视了的无意识需要通过幻象一一表达出来之后,纳什的人格就彻底分裂了。无意识的那些原型已经形成一个个自我,他们相互独立,并常常取代纳什的现实自我。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当这些分裂出来的自我与正常情况下的自我常常发生冲突时,原本现实的自我会逐渐失去勇气和能力,逐渐完全受到幻象的控制。影片中,当纳什感到自己的“秘密工作”会危及家庭并表示不愿意再继续下去时,他受到了帕彻的威胁,并一次又一次地妥协,此时他的自我已经完全不强大,思想言行都被幻觉所控制。
  当他被带入精神病院,并被告知已经患病时,他完全不相信,认为这是苏联人的阴谋,因为那些幻觉都是真实的。而当艾丽莎去探望他,并且把他自己整理的那些资料原封不动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仍然不能接受现实,也就是说,他此时已经模糊了真与假的界限,一向引以为豪的理性彻底失去了作用。现实与虚假的挣扎使得纳什感到异常痛苦,直到他挖开手臂去寻找那个可以放射号码的二极管不果时,他才勉强相信了自己可能是真的有病。尽管如此,后来他又相信起帕彻的存在来,还编出了“隐身药”这种三流借口自我安慰。这时的纳什,理性已经彻底崩溃,只要是幻觉所说的,什么怪力乱神和超自然现象都会不假思索地接受下去,他对事物的判断已经是主观的而不再是客观的了,这便是无意识补偿功能的病理性实现。
  三、 康复:学会与魔鬼和谐共处
  要治愈一个已经分不清真假的病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的注意力集中到现实中来。纳什的幸运在于他一直有艾丽莎爱的支持。纳什一直能够感受到艾丽莎的爱,并且相信艾丽莎的爱。当他在真与假中迷惘的时候,至少他知道艾丽莎的爱是真实的。正是这一点真实的情感让理智重新进入纳什的意识,艾丽莎的爱在纳什的无意识与意识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并最终成为了纳什康复的契机。
  影片中的高潮部分是纳什的精神病复发并几乎危及到自己儿子的生命,艾丽莎打电话通知医生,而帕彻开始命令纳什:“你必须阻止她。”纳什紧张妻子的安危,连忙说:“别把她牵扯进来”,当帕彻拿出枪来对着艾丽莎时,纳什冲过去把他的枪撞到地上。当艾丽莎冲出去后,纳什同时受到了幻觉的强大压力,帕彻用枪对着他,铁着脸说:“干掉她!要么她死,要么你死!”查尔斯从楼上跑下来说:“哦,约翰,照他的话去做。”(有趣的是,这时玛休不发一语,只是拉着他的手,鼓励他做出一个决定,我一直认为玛休这一形象是积极的,代表了心灵中美好的一面)所有的声音和形象都在纳什头脑中旋转,终于他飞奔出去拦在要离开的艾丽莎车前,激动地说:“玛休不可能是真实的,她从来就没有长大过。”那一刻,正是由于他不愿伤害艾丽莎,正是由于他对艾丽莎的爱令他的理智战胜了幻觉,使他的自我在那一刻强大起来并战胜了幻觉对他的控制。理智的力量本质上是一种心理能量,正是因为他一直相信艾丽莎的爱是真实的,所以他才能唤醒心。
  当纳什的自我真正被激发起来时,真正感受到了有效的理性情感的力量时,他便得以逐渐能摆脱非理性情结的控制。因为此时,情感在纳什的意识中并不再是一片空白,它能够被意识所接受和理解,并成为自我的动力。
  影片中当艾丽莎要决定是否让纳什重回医院时有一段感人的对话,艾丽莎颤抖地拿起纳什的手贴在他的脸上,再贴在自己的脸上,“你知道什么是真的,这个,这个”,然后把纳什的手放在自己的心口,“还有这个,他们都是真实的。”艾丽莎凝视着他的眼睛,把他的手放在他的心口,祈诚地说:“也许是这里,我相信有些强大的力量是完全有可能的。”纳什的眼泪终于伴随着呜咽声哗哗地淌落下来,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他在影片中第一次直接在他人面前流露情感,说明他的情感已经不再处于强力的压抑状态下了,正是因为对艾丽莎对自己的情感的认同,使他能够对自己的情感产生自我认同,重新与自己被排斥和异化的情感(已经形成情结)整合,成为一个新的纳什。荣格说:“对心理功能来说,认同作用尤为重要……个体与他发展最佳的功能完全同一起来,以至极大或全部地摆脱了他原生的性格,使他的真正个性进入了潜意识之中。”对于纳什来说,这种对最亲近的人产生的认同,有可能使他克服自我适应中的产生的情结积阻,恢复自我的同一性。
  纳什决心面对幻觉,重回校园工作,此时他的自我意识已经重新强大起来,理性又开始起作用,当帕彻的幻觉再次出现时,他能够大声地吼道:“你不是真的,你不是真的。”这说明纳什自我的力量已经开始与幻觉对抗,开始重新整合崩溃的自我。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各部分情结的整合。纳什康复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重新个性化的过程:将理性的意识和非理性的无意识重新整合为一个同质的人格的整体,使心灵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之中。
  作为自我重新整合完成的一个例证,康复后的纳什变得平易近人,变得爱和学生说话,再不是那个用孤傲和冷漠包裹自己,说给学生上课是浪费时间的纳什了。他并没有否定那些幻影,而是和他们在一起,因为他意识到他们正是他的一部分,他和他们是只可融合而不可分割的。也可以说,他在中年过后才真正构建起了一个成熟的自我。荣格说:“只有当我们与这些(无意识的)意象和谐相处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渡过最完满的人生。……这些无意识的原始意象就像心理上的器官,维持着心理代谢的平衡。……自我应该做的是与无意识调和,而不是与他们冲突。”


篇七:美丽的心灵观后感

  天才与精神疾病只一步之遥,有出色优势时要防止负面问题的出现,不能戴有色眼睛看待生活中患有各类疾病特别是精神疾病的人们,要学会理解包容别人,要培养阳光思维。特别是从事心理咨询的职业人员,要有崇高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藏身。
  这是我观看完《美丽心灵》这部影片后首先想到的。
  我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可以成为经典的心理电影,并且获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配角, 第59届金球奖戏剧类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8项大奖。其出彩之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简要介绍。
  首先是剧情方面。
  《美丽心灵》是约翰-纳什教授生平的传记,或者说,一个真正的天才的故事。是的,约翰-纳什正是一个100%的天才,27岁获得博士学位,30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的平衡论(包括非合作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开创了全球贸易的理论基础,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还被应用于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不幸的是伴随着他的成功,一种精神分-裂症已经与它如影相随,。他是一个事业的强者,却是现实生活中的弱者,不善交际,谈女朋友时往往出言不逊遭人侮辱与溪落。更严重的是思维和感觉出现障碍,身体有被植入异物感,在他的生活中出现了幻觉、幻听与幻想。当最初看到这些剧情简介时我没有信心看下去了。这样一个剧情固然感人或者煽情,但实话说有点点平淡无奇,类似的电影一抓一大把,比如《汪洋里的一条船》、《典子》,基本上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除了感动之外没什么感觉。我所猜到的情节是这样的:由于解密码工作过于复杂,纳什得了精神分-裂症,而妻子和朋友们对他不离不弃,帮助他与疾病斗争,最终病情好转,在学校任教还获了诺奖,大团圆结局。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纳什或许是不幸的但是同时他也是幸运的!尽职尽责的医生们没有放弃他,挚爱的妻子没有放弃他,大学里的教授和学生没有放弃他,整个社会没有放弃他!
  爱情上他是幸运的!在他已经患上精神病但不很严重时,美丽姑娘艾丽西娅出于美女爱英雄的情愫,接纳并爱上了纳什。在纳什发病并威胁到她的生命安全时,她把孩子送回娘家,自己不弃不离,她理解丈夫不愿意去精神病医院治疗的担心,把丈夫留在身边,在住家休养中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并顶住巨大的精神压力支撑着一个家庭走过忧患。这又是一曲爱情挽救生命与拯救健康的颂歌,这是美丽心灵最生动的诠释。为此,饰演妻子的女演员在该片获得四项奥斯卡大奖中占有其一:最佳女配角奖。
  当纳什患病经常被幻觉引导,不自学地到自己所在学校普林斯顿大学讲学时,大学同事们给予了一个精神病人相当的包容与理解,配合纳什重新找回自我。影片后部,他的同行们在一个茶馆纷纷把自己的派克钢笔摆放在纳什的桌前,这是对一个科学科学家最尊贵的敬意,是对一个精神病人最温馨的抚慰,这也应该是美丽心灵的群芳谱吧。纳什生活在一个充满关爱与理解的家庭与大学校园里,这是精神病患者运用自己良好心理品质战胜疾病的客观条件。
  纳什患病后,除了产生幻觉让他分不清生活中的真实与虚假外,庆幸他有一定自知力。在亲人的关怀与医院进行药物治疗、胰岛素注射和电休克疗法下,他自己始终有一个信念,要以自己的意志战胜心理或精神疾玻他没有破罐破摔、自暴自弃,始终配合治疗。直到老年,虽然这种分-裂症没有得到根治,但他仍然坚强地治疗与生活,直到1994年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应该说,纳什不管是事业上的成功,还是与病魔抗争,最终主要靠他自己。来自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也许是编剧与导演给我们的深层启示。
  影片取名为《美丽心灵》真是恰到好处。纳什有着一颗美丽的心灵,他为了承担家庭的重担,为了照顾儿子,为了满足妻子的需要,而停止了吃药。并在别人的嘲笑与医生的不赞同下,坚强地活着与心理疾病做斗争。他的心是洁净的,他的坚强意志使他的心灵得到美化。艾丽西娅是个美丽的天使,拥有着美丽的心灵,守护着她的爱人。面对得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丈夫,面临受伤的威胁,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她丝毫没有退缩,坚强地承担起了这个在风雨中摇曳的家。纳什的朋友阿芬问她:“你还撑得住吗?”她说:“有的时候我恨纳什,恨上帝。但每当看者纳什并告诉自己他是我的白马王子时,我便成了一个爱他的人,虽然这样的时候不多,但却足够了。”多么伟大的女人,至少也该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是美丽的,她神圣的爱使她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马丁-汉森等给予纳什帮助和鼓励及关怀的人都拥有一颗美丽心灵,他们用自己宽广并温暖的胸怀接纳了一个有着心理疾病的人。纳什、艾丽西娅、汉森等人都在用自己的爱架起了一座通往美丽心灵的桥梁。
  其次从电影本身欣赏价值来看,《美丽心灵》无论是情节设计和拍摄手法都不落俗套,出乎观影人的预想。
  而罗素的精湛演技也将纳什的内心世界演绎的极度逼真,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本片都可以作为电影艺术的教学片。演绎精神病患者和酒鬼是有很大难度的,也是演技派演员的试金石。原因在于,精神病患者和酒鬼不是希特勒那样的人人公认的混球加坏蛋,他们首先是或者说本质上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病人,所以,极端地表现他们令人厌恶的表象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另一方面,他们的所作所为的确给人们,特别是亲人和朋友带来直接的伤害,所以,过多地以同情的心态表现他们也是不准确的。在这样一个两难困境中,《美丽心灵》采用了首先以主观视角(即纳什的幻想、幻听等)进行描述,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纳什幻想的世界,同时造成观众的错觉,以为那就是真实的情景。然后又重回客观视角(即纳什所处的真实环境),使观众恍然大悟,而又深深地同情纳什的遭遇。在这一过程中,罗素的领袖气质和忧郁神情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
  影片另一独到之处在于,没有采用惯常的大量渲染亲人和朋友支持的表现手法,将重心放在罗素身上,借助罗素的个人魅力突出纳什面对困境的超凡勇气、超强意志力和超人智力。换句话说,本片完全可以更名为《坚强心灵》或《超人之精神病患者版》,这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导演为啥选择罗素这样一个硬汉来演绎经济学家纳什。当然这也导致影片的致命硬伤:完美的电影,虚幻的真实,也就是说,影片本身非常成功,但是与真实的纳什相距甚远,准确地说,影片所展现出来的纳什是被人为拔高和神话了。
  有位名人说,世界上最难战胜的人是自己。我在无数次的亲身体验之后,不得不佩服这位哲人的先见之明是多么精准。人可以超越一切,却无法超越自己。但在看了《美丽心灵》之后,在体验了约翰?纳什博士痛苦而伟大的人生境遇之后,我不得不承认,人的精神和毅力是万能的!“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这位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精神分-裂症科学家便战胜了自己,赢得了世上的最高胜利!他无比坚韧而美丽的心灵,为我们树立了一座永不动摇的丰碑!


篇八:美丽的心灵观后感

  当纳什患病经常被幻觉引导,不自学地到自己所在学校普林斯顿大学讲学时,大学同事们给予了一个精神病人相当的包容与理解,配合纳什重新找回自我。影片后部,他的同行们在一个茶馆纷纷把自己的派克钢笔摆放在纳什的桌前,这是对一个科学科学家最尊贵的敬意,是对一个精神病人最温馨的抚慰,这也应该是美丽心灵的群芳谱吧。纳什生活在一个充满关爱与理解的家庭与大学校园里,这是精神病患者运用自己良好心理品质战胜疾病的客观条件。
  纳什患病后,除了产生幻觉让他分不清生活中的真实与虚假外,庆幸他有一定自知力。在亲人的关怀与医院进行药物治疗、胰岛素注射和电休克疗法下,他自己始终有一个信念,要以自己的意志战胜心理或精神疾玻他没有破罐破摔、自暴自弃,始终配合治疗。直到老年,虽然这种分-裂症没有得到根治,但他仍然坚强地治疗与生活,直到1994年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应该说,纳什不管是事业上的成功,还是与病魔抗争,最终主要靠他自己。来自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也许是编剧与导演给我们的深层启示。
  影片取名为《美丽心灵》真是恰到好处。纳什有着一颗美丽的心灵,他为了承担家庭的重担,为了照顾儿子,为了满足妻子的需要,而停止了吃药。并在别人的嘲笑与医生的不赞同下,坚强地活着与心理疾病做斗争。他的心是洁净的,他的坚强意志使他的心灵得到美化。艾丽西娅是个美丽的天使,拥有着美丽的心灵,守护着她的爱人。面对得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丈夫,面临受伤的威胁,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她丝毫没有退缩,坚强地承担起了这个在风雨中摇曳的家。纳什的朋友阿芬问她:“你还撑得住吗?”她说:“有的时候我恨纳什,恨上帝。但每当看者纳什并告诉自己他是我的白马王子时,我便成了一个爱他的人,虽然这样的时候不多,但却足够了。”多么伟大的女人,至少也该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是美丽的,她神圣的爱使她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马丁-汉森等给予纳什帮助和鼓励及关怀的人都拥有一颗美丽心灵,他们用自己宽广并温暖的胸怀接纳了一个有着心理疾病的人。纳什、艾丽西娅、汉森等人都在用自己的爱架起了一座通往美丽心灵的桥梁。
  其次从电影本身欣赏价值来看,《美丽心灵》无论是情节设计和拍摄手法都不落俗套,出乎观影人的预想。
  而罗素的精湛演技也将纳什的内心世界演绎的极度逼真,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本片都可以作为电影艺术的教学片。演绎精神病患者和酒鬼是有很大难度的,也是演技派演员的试金石。原因在于,精神病患者和酒鬼不是希特勒那样的人人公认的混球加坏蛋,他们首先是或者说本质上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病人,所以,极端地表现他们令人厌恶的表象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另一方面,他们的所作所为的确给人们,特别是亲人和朋友带来直接的伤害,所以,过多地以同情的心态表现他们也是不准确的。在这样一个两难困境中,《美丽心灵》采用了首先以主观视角(即纳什的幻想、幻听等)进行描述,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纳什幻想的世界,同时造成观众的错觉,以为那就是真实的情景。然后又重回客观视角(即纳什所处的真实环境),使观众恍然大悟,而又深深地同情纳什的遭遇。在这一过程中,罗素的领袖气质和忧郁神情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
  影片另一独到之处在于,没有采用惯常的大量渲染亲人和朋友支持的表现手法,将重心放在罗素身上,借助罗素的个人魅力突出纳什面对困境的超凡勇气、超强意志力和超人智力。换句话说,本片完全可以更名为《坚强心灵》或《超人之精神病患者版》,这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导演为啥选择罗素这样一个硬汉来演绎经济学家纳什。当然这也导致影片的致命硬伤:完美的电影,虚幻的真实,也就是说,影片本身非常成功,但是与真实的纳什相距甚远,准确地说,影片所展现出来的纳什是被人为拔高和神话了。
  有位名人说,世界上最难战胜的人是自己。我在无数次的亲身体验之后,不得不佩服这位哲人的先见之明是多么精准。人可以超越一切,却无法超越自己。但在看了《美丽心灵》之后,在体验了约翰?纳什博士痛苦而伟大的人生境遇之后,我不得不承认,人的精神和毅力是万能的!“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这位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精神分-裂症科学家便战胜了自己,赢得了世上的最高胜利!他无比坚韧而美丽的心灵,为我们树立了一座永不动摇的丰碑。
  1947年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罗素-克洛饰,Russell Crowe)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这个"神秘的来自西弗吉尼亚的天才"并没有上预备班的经历,也没有遗产或富足的亲戚资助他进入“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但普林斯顿最具声誉的奖学金证明他确实属于普林斯顿这个团队。
  这对纳什或是对普林斯顿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优雅的社会交际他根本不屑一顾,上课也提不起什么兴致。他整天沉迷着的只是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理论。他深信这才是他应该从事的事情。
  普林斯顿的数学系竞争十分激烈,纳什的一些同学也十分乐于看到纳什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十分容忍他,有意无意地怂恿他当个伟人。一个晚上他与一些同学在当地洒吧娱乐,当时他们对一个热情的金发碧眼女人的反应引发了他的灵感。当纳什观察着这些竞争对手时,常常在他脑海里酝酿的想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随之撰写出了关于博奕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理论作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个已经被人们接受了150年的思想突然变得陈旧过时了,纳什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
  纳什后来获得了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工作,这可是一个众人觊觎的工作,但是他对这些并不满意。科学曾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获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冷战盛行,纳什渴望在这场新的冲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的愿望得到了实现,神秘兮兮的威廉-帕彻(William Parcher,埃德-哈里斯饰,Ed Harris)招募他参加一个绝密的任务,破解敌人的密码。
  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耗神的工作中。在这里,纳什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挑战,但是这次的挑战却是来自光彩照人的艾丽西亚-拉迪(Alicia Larde,珍妮弗-康奈利饰,Jennifer Connelly),一个物理系学生,她向纳什引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观念----爱情。
  不久,纳什和艾丽西亚结婚了,但是他不能告诉她他正在为帕彻所从事的危险项目。这项工作稍有不慎泄了密,后果将不堪设想。纳什一直是悄悄地在干,他被这项工作深深地迷住了,并最终迷失在这些无法抵御的错觉中。经诊断,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