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生读后感(2)
阅读《借我一生》,跟随着余秋雨的心路荡漾在人生感悟中,那真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他一生淡薄名利,正直善良,勤于钻研,笔耕不辍。他不仅博览了古今中外的智慧宝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注重史实,深入世界各地实地考察。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间,他依然埋头苦读,并不是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事实上在动乱的年月,他家遭受了巨大的苦难,父亲一直被隔离,叔叔自杀,而他自己也一次次地被人无中生有地陷害,但他以超人的毅力默默地承受着,默默地奋斗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一篇篇学术论文接连发表,一部部著作相继问世,得到了学术届的认可,同事的尊重,三次民主推荐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在实在不能推托的情况下,他担起了学院院长的大梁,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使学院的各项工作都有了较大的起色,率先带领学院改革,并取得成功。在仕途一片看好的情况下,他却毅然放弃了权力和地位,摆脱了虚假,选择了真实的文化。在以后的岁月中,他历尽艰辛,踏遍千山万水,从废墟到废墟,从文明到文明,拂去文明废墟的尘土,削去文明层层神密的面纱……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更多的是他对学问的追求,以及他那娓娓道来的亲切交流,了解了他那被苦难磨难一生也奋斗一生的心路历程。这本书有着一种浓郁的“磁场”在感召我们每个人,让大家感觉幸福,想象艰辛,思考责任,学会感恩,更使我清晰了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直面挫折,热爱生活,在竞争中调解好自己的心态,保持身心健康,善待身边所有人,抓住机遇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篇七:《借我一生》读后感
《借我一生》这本书是余秋雨先生写的一本对自己经历回顾的一本回忆小说,这本书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因为内容比较枯燥,大多是讲文革时期的一些事,需要心很静才读得下去。
这本书看完后,我体会到了余秋雨先生人生的苦难遭遇和他优秀、坚强的品格,特别是他的人格让我很敬佩,使我学到了很多。
记得他的书里说过一句话: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现在我也想谈谈自己对人格的理解,余秋雨先生的人格是非常值得人们敬佩的,而他的人格塑造靠的是他父母从小的教育,而他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再加上他自身通过饱读群书,还有经历的种种磨难而塑造出来的。在我觉得余秋雨先生人格塑造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父母亲人对他的观念的引导教育和饱读群书。因为余秋雨先生的母亲是当时那个年代农村里极少有文化的人,在小的时候他母亲就让他读书学习,还有他的叔叔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他,使他塑造了一个较好的人生价值观,后来他来到上海受高等教育,也就在他攻读大学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他们一家被批斗得苦不堪言,但是却一直有各种人在默默帮助他,有老师、有学生、有军人、有文化大革命的主导者——工人,使他度过了一次次的危机,难道是他运气好吗?不是!是他的人格救了他,是他的人格感染周围的“仁”者帮助他。
人格,我认为它的基础就是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爱情观,这些观念引导人的行为,使人在行为、意识上都遵照自己一直以来的风格执行,当然人格的塑造和意识观念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对自生修养的提高而点滴积累而成的,而自生的修养靠的是什么?是知识,是文化,是对世界、事物的理解程度,文化底蕴和人的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内在价值。也许有的人外表成熟、深沉、风度翩翩、端庄、绅士,一小段时间里你会觉得他很有内涵,很优秀,但当你用心和他相处一段时间后,你会从言行举止、谈吐、对事物看法的这些细节上发现他的低俗、浅显,从而轻视甚至厌恶他,为生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给人的感染是由外而外的表现出来的,内在空洞只有靠外表的装饰而隐藏自己虚伪的无知,这些装饰总有一天会被人看腻、看透。而有的人呢,外表平凡但却可以潜移默化的把周围的人引导上另一个层次,和他在一起你会发自内心的尊重他,在思想上跟随他,他的行为、言语会像传染病一样慢慢感染周围的人,他就像是个深不可测的洞穴等你去发现,却总也走不到头,因为事物的发生是无止境的,而如何面对、如何看待它又会有无数种的方式去看、去做。内涵决定了外表的真实程度,就像钻石无论以何种形态出现,它永远最光彩夺目,最坚硬无比,而普通的石头却需要人工的雕琢和修饰才能使人在意它、观赏它,因为钻石在地下承受的压强是石头永远也无法承受的,石头的密度也决定了它内在的空洞,也就注定石头和钻石的价值高低,人亦如此。
余秋雨先生为什么可以用人格拯救他自己的遭遇?因为他的人格是靠痛苦的遭遇、深山苦读万卷书,不断总结、提高、思考而塑造而成的。
而现在处于大学的我们,正是一个塑造、完善自己人格的最好时机和平台。四年后踏出校门走向社会,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命运也就已经被人格和内涵所注定!
我现在还无法理解余秋雨先生“借我一生”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意义,也许有一天我理解了也就能更上一个层次了。
篇八:《借我一生》读后感
我喜欢文字,不仅仅是自己写,更喜欢欣赏别人的大作,用我弟弟的话说,我好像来自某个星球呢,现在的80之后的孩子一般都喜欢什么言情、玄幻等等,其实最让我弟弟郁闷的是我竟然不知道什么是修真,我还真是从昨天晚上才知道修真是个怎样的概念呢。
我喜欢晚上下班后,吃点零食,笔记本放点悠扬的音乐,窝在我的熊宝宝的怀里,然后静静的欣赏着我喜欢的文字。有时候看着很有感触,就抱着书,然后静静的躺着,回忆着,或者读到有感触的地方,就淡淡的对自己笑笑,然后满满的在自己的脑海中憧憬未来,每一个画面都是那样的唯美,有时候真不想从想象里面出来,如果自己真的活在自己编制的世界里,也许也是一份最美的终结呢。
当我读到《借我一生》中打大阵的时候,那种孩子的游戏是那样的单纯,他们仅仅是为了玩,而忽略了危险,那带火的剑横冲直闯,满天乱飞,其实也是一个充满生气的画面,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小时候。
在一个炎热的中午,大人们都午睡了,而我们却没有一点困意,我们成群结队的来到了地里,此时的田地里拥有各种瓜,西瓜、香瓜、甜瓜...其实也不是为了吃,就是为了好玩,我们还拿着钓鱼竿,在河里钓了一会鱼,可是半天也没见到鱼,我们就去附近的地里摘瓜吃,那时候的我们也不知道哪个瓜熟了,看着好看的就摘了,然后吃一口觉得不甜就扔了,结果一片地被我们弄的是狼狈不堪,有几个比较好吃的,可是我们看着它们满身的泥,就用鱼钩在附近的浇地的人的纶沟(这个是我们家里的一种讲水引至自己田地的一种类似塑料的东西)上扎几个小孔,那样水就好像一个个小喷泉一样喷了出来,我们就利用这些水将我们的战利品一洗干净。然后找个阴凉坐下来静享劳动果实。
现在想想当时真的很坏,可是孩子就是孩子,我们没有那种意识,只是觉得好玩,只是觉得那些漂亮的小瓜真是很好看,它们是那么的香,即使是吃完了,也是觉得身边总是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也许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童心般的去做一些可爱的事情,总觉得童心永远是没有错的,童心是最干净的地方,纯真,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