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教学反思(2)
但是仅靠课堂上的识记是远远不够的。生字量大遗忘得更快。怎么办?平时的大量阅读是补充。阅读需要老师的指引,比如书目选择方法引导,也需要让孩子有自由空间,所以我们有必读书目和自选读物,每周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自由阅读时间和集中指导阅读时间。在阅读中学生平常所学生字得到充分的运用,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识字的成就感、愉悦感,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以识字促进阅读,以阅读带动识字。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水平参差不齐,大家对于这课21个生字会认不会认的生字也不尽相同,为了达到互帮互助互补的目的,教师积极利用学生资源,设置了多样识字环节。正如郭思乐所说“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情,达到以学定教。在学生先学的同时,教师可以清楚、冷静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并作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在课堂中我也关注点滴细节,比如在合作之后的点评、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能细心发现并及时小结,培养学生优良学习习惯,也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
本节课过后,我也立马捕捉到了还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比如老师在教学中话语稍多了一点,还不够放手。这提醒教师在语言方面还要更为精炼生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思想上还要更信任学生,给学生流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本课有22个生字,经过预习和学习,还是有部分学生在个别认读生字时有难度。这提醒我要关注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方法。平常要多用“单个测验”的方式,提升学生责任感和钻研精神。
学生评价语言稍嫌单一。老师平时要做好示范,在评价他人朗读时,给学生多提供一些范例,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
一部分同学今天还是显得有些紧张,所以在平时还要多多开展一些提升胆量、当众展示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生本课堂是在考验一个老师是否有宽广的胸怀,是否有关注全局的细心,是否有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双眼,是否有捕捉教育契机进而生产教育火花的智慧,是否有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教育气度。生本之路上,我将继续前行!谢谢大家!
篇五:《空城计》教学反思
我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为了这节公开课,我整整忙碌了一周:找资料、备课、请老师指导,不断试教。今天,这节课终于拉下了帷幕,退出了舞台。静下心来,我再一次反思,这一次经历给我留下了什么?
他山之石是否可以攻玉?
有些课、有些教案、有些思路,让人听着激动,看着感动,但搬到自己的课堂中却是一动也不能动。我在《空城计》备课时,在网上搜集资料,看到一篇教学设计很新颖,便照着他的思路设计了教案。在《空城计》的第二课时,我首先出示孔明在城楼上焚香操琴的剧照,让学生观察他的面部表情,引出笑容可掬,从而以三笑为突破口,结合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第一笑在我的引领下,学生很快得出孔明是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迫不得以摆下空城计。他虽是无奈之举,却无无奈之态,立即下令摆下空城计,可以看出他是个临危不惧的人。从他在“空”字上做足文章,以及士兵扮做百姓,从容打扫街道,可看出他是个足智多谋的人。再次回到笑上,他是故做坦然的笑。一切都如行云流水,顺畅地进行。我为自己这个巧妙的“拿来主义”暗自庆幸。我让学生结合另外两次笑及相关情节,合作探究诸葛亮的形象。本以为学生会很快得出结论,可当我深入到小组时,却发现学生无从下手。在我的协助下,学生费了一定周折才有了自己的思路。才从相关情节分析出人物形象,最后又落到笑上。本想用一种恰当的切入点出奇、出新,可是在这里绕来绕去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其实这一环节完全可以从小说的情节入手,结合写作手法,直接分析人物形象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忽略了初一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空城计》是学生进入初中第一次接触的小说,学生对于怎样分析人物还很模糊,我却用一“笑”,将学生弄糊涂了。以至于后面的时间很紧张,给孩子的思考时间少,孩子们的认识自然也就不会深刻,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分析的当然也就不够透彻了。我感觉到这节课似乎没有灵魂,失去了主题。我不知道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但我深深地知道: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就变了质,这是因为土质不同。同样的一种思路,对别人来说是成功的,对我来说,我的学生、我的教学风格就像是不同的土质,不见得就会适宜。
经历这次教训后,我想再次利用别人的资料时,我一定会仔细分析别人的思路,选择合适的环节,精彩的片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编写教案。在试教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行修改补充。让教学中有我自己的灵魂,我知道我要达到什么目的,我的学生应学会哪些知识,侧重点是什么,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方法去学习。
公开课的准备到结束是一次痛苦的历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或许也能产生很多的激动,但那是家常小菜,是上不得场面的。只有经过了锻炼,才能认清自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