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党员思想汇报2013年8月(5)
篇十三:网络文化安全感想和认识
敬爱的党组织:
2013年2月29日晚上,我聆听了学校第65期预备党员培训班6班的第一讲,深受教益。主讲的刘从德老师生动而深刻地阐述了我国当前的国情和面临的世情,在谈到“世情”时指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文化安全尤其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家园受到侵袭。”刘老师的讲座,激发了我对网络文化安全与管理问题的深思,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我读研以来对网络文化安全的研究,主要从四个大的方面来谈谈我的感想和认识。
(一)用信息时代的新思维对网络文化安全进行重构:在信息时代,既要通过各种媒介手段构筑伦理道德制高点,又要借助于包括民主法治建设在内的合力作用。顺应网络文化的主流化趋势,对网络文化安全的建设与管理,关键在于服务,在于直面问题,在于主动应对。这需要用信息时代的新思维对网络文化安全进行重构,切实由“以官为本”转为“以民为本”。例如,湖北省2011年掀起的“治庸问责”风暴,围绕“强化履责,优化作风,务实高效,开拓创新,庸下能上”主题,开展旨在提高工作效能、优化投资环境的整风运动,在网上网下深受好评。
(二)凝聚社会力量激发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价值共振”:从网络社区、论坛等平台发表和聚拢来的信息与意见,代表了这些阶层的利益。只有对这些声音加以重视维护其合法利益,才能形成“价值共振”,形成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人民统一战线”。具体可通过成立相关的网络文化协会、网络社区等组织,在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同时,及时进行社会化服务和引导,并与相关部门沟通和联动,取信于网民、服务于网民,树立主管部门和组织的良好形象。
(三)维护网络文化安全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新闻宣传活动中,湖北省首次开展微博传递家乡的红色记忆活动,吸引了235万网友积极参与,创造出1.3万多条原创微博。这得力于主动运用网络新媒体“弘扬主旋律”,而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则在“提倡多样化”过程中让广大网民共享网络文化盛宴。这有利于构建全新的网络伦理道德,从而彰显出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标本意义。
(四)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开展依法治网及其平衡度的把握:1.坚持依法治网。我国虽无专门的传播法,但宪法、法律、司法解释、行政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以及批准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中,与传播言行相关条款内在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传播法体系。与互联网有关的部门规定、办法、决定等,从1994年至今已有近20个,基本覆盖了网络文化传播的各个方面。2.把握好各阶层利益平衡的契合点。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段维曾经指出:“对版权的必要限制,无论是合理使用、法定许可还是强制许可,都应该尽可能地平衡作者、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这一“平衡原则”,对依法治网也有颇多启迪:过于高压有违网络的开放性与多元性特征,而过于放任则可能导致网络环境下的无政府主义。“三个代表”的落脚点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依法治网及其平衡度的把握,要以最终是否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为转移,而不是部门利益。
(五)在“三网融合”条件下构筑网络安全技术的“万里长城”:2011年1月13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当前和今后,要在三网融合条件下,构筑网络安全的“万里长城”:一是可以设立网络安全研发基金;二是借鉴美国的反黑客部队经验,我国应组建网络安全技术的精英团队;三是相关部门及时立项,结合职能开发网络安全检测、监测软件;四是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前提下,开展对外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
***员更有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由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和反馈因素构成。从传播层面上观照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可以发现网络文化作为信息在传递、共享和互动过程中所遭受的种种风险。对网络文化安全建设,要敢于和善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磨剑”、“亮剑”。不过,网络本身作为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掌握在什么素养的人手中。就像精通十八般武艺的武林高手那样,丧失武德者会沦为打家劫舍之徒,而坚守武德者则会成为侠义之士。作为中国***党员,更有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发挥党员在网络领域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大力倡导网络伦理、大力构建人文网络、大力推行依法治网,优化体制机制,才会使和谐网络、安全网络、文网络的美好图景变成鲜活的现实。
对网络文化安全与管理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此次参加预备党员培训,认真聆听了刘从德老师的讲座后,我结合以往自己对网络文化安全与管理的学习和研究,谈了以上一些肤浅的看法,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我要以一名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今后更多地钻研这方面的的资料,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总之,我要永葆***员的先进性,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取在信息时代为维护网络文化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十四:回顾党史,展望未来
敬爱的党组织:
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承载了几十载的岁月历练,我们的党如今已生机勃勃,充满着春的气息,焕发着新的希望。
回溯历史,那一幕幕的惊心动魄,依然让我们热血沸腾;那一段段的峥嵘岁月,依然让我们难以忘怀。
1921年7月1日是每个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伟大的中国***诞生了,它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开始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标志着****运动在中国开始蓬勃兴起。中国***的发展和壮大,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际****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中国***的诞生不但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更是国际****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广大人民英勇奋战,**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束缚,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摸索前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渐向
先进工业国转变,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日渐富足,现已基本实现小康生活,国家科技、经济、文化实力逐渐增强,成为国际国际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大国。
我们铭记历史,拼搏现在,展望未来,信心百倍,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带着党和历史赋予的使命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伟大的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首先,我们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好我们的专业文化知识,扩大我们的视野,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同时也要求我们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关注每天的新资讯新动态,时刻留意我们身边的事物,从小事做起。我们不但要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做了什么,明天要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而我们昨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而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明天。
;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好又怎么能为了别人而做好,又怎能为整个社会做贡献呢?但无论一个多么平凡的人,他活着都有他归属的国家,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在这个国家里奉献着自己的人生,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大家都为了生存而不断创造,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建设祖国的明天。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生存的大家庭,因此我们要团结起来,共同构建美好而温馨的家。
现在,我们就要积极开拓视野,关注自己的生存世界,过去的我们要了解,今天的我们要珍惜,明天的我们要创造,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因为,党的未来,祖国的明天,还等着我们去开创。同学们,奋斗吧,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汇报人:
篇十五:端正历史态度
敬爱的党组织:
昙华林--一条蕴着历史的老街,一条充满记忆的老街,一条经过革命心情洗历的老街。而这一天,我终于踏上了这一条老街,怀着那颗崇敬革命的悸动的心, 体会空气中,街道间,建筑里那份历史感,那份关于历史的记忆。2011年,距离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已过去太久,距离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已100年了。虽然已过去那么多年,但是革命依然留在我们的心中。而今天,在昙华林,在这片被历史浇灌的土地上,我们对革命的理解感受又增加了一层!
说起昙华林,就不能不说它的格局,它的历史:昔指此地多有小型庭院,并善植昙华,因古时花、华2字相通,故名。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代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又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此建立;一个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吴禄贞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这些一个个团体的诞生,昙华林都是见证;辛亥革命的产生,昙华林也是见证;甚至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革,昙华林都是见证。我们有幸能在社会实践的时候,来到这样的一块充满记忆的地方。我们的心也随着一步步前进,被历史和革命震撼。初进昙华林,看到的就是那中西结合的建筑,我们仿佛看到的各个国家的人们在这里穿行,这里面有辛酸和苦痛,却也有一种开阔和眼界。但不管怎样,这种厚重的历史感,勾起了我们许多关于那时中国的记忆。
沿着大路向右,眼前是仁济医院。这是一间西式教会医院,是最早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慈善机构杨格非和中华基督教会创建的医院,也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医院的建筑是中西合璧式样的砖木结构,既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廊柱,又有中国式样的下沉回廊,附楼石拱门的浮雕图案也很别致。这是中西结合的产物,是近代的西方医院传入的结果。如今,我们国家也在不断引进西方医学技术,可是,谁也不能忘记,那个无奈的时代,也有那些我们不能忽视的进步,客观上,我们在被开放,那颗发展的心,还是保存到了今天。
当我们来到圣诞堂,又是另一番景象。该建筑位于湖北省中医学院的校园内5号楼,建造于1870年,为西式建筑,其廊柱造型为仿古希腊廊柱风格。2002年维修,木板地面改为大理石,三拱卷门改方门。该建筑系美国基督教圣会在文华大学内建造的校园礼拜堂,1958年停止校园宗教活动,现产权属省中医院,为医院俱乐部礼堂。该建筑为省内独有,且是鄂校园中兴建最早和使用时间最长的礼拜堂。辛亥革命期间,日知会成员刘静庵、胡兰亭、余日章等在此宣传反清革命思想。1906年,由张统一作词、余日章作曲的《学生军军歌》在此诞生。看到眼前的建筑,我们耳边回荡着得是《学生军军歌》,眼前浮现的是辛亥革命时刘静庵等革命战士们再这里宣传思想的样子。辛亥革命是具有巨大的影响的,虽然最后是以失败告终,可是我们这份首义精神,仍是我们今天需要学习很继承的。
汇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