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血站年度工作总结(2)
㈣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管理职能
《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血液工作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同时也为输血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针对我市成分输血较为落后的局面,站经常派技术人员到各用血单位宣传成分输血,推广输血新技术,解决临床输血中的技术难题,全年共为临床指导和解决疑难配血12例。供血科强化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密切联系各用血单位,随时掌握各医疗单位贮血用血动态,既保证了临床用血需求,又避免了血液过期浪费。送机采血小板的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及时保证了各用血单位的需求。司机班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出车,及时保证采供血业务及行政用车需要。体采科担负着为全市无偿献血者体检采血和成分制备的重任,他们不论严冬酷暑,都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地奔波于各县(市)、区和乡镇为无偿献血者服务,在开展计划献血的同时,还大力开展街头采血宣传服务。在工作中以热情的服务,娴熟规范的操作技术,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赢得了广大无偿献血者和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为拓展稳定无偿献血队伍起到积极作用,保质保量完成了全年的血液采集和成分制备的各项工作任务。
㈤抢抓发展机遇,为血站二次创业奠定基础
由于经血液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局部地区呈暴发流行趋势,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江泽民书记和朱镕基总理都专门作出指示,国务院制定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xx—20xx)》,并从国债资金中拨出专项资金9.5亿元,用于加强全国、重点是中西部地区采供血机构的建设,其中用于中国八省的血站建设资金为2.5亿元,用于湖北省的血站建设资金为3千万元。
为了充分利用国债投资建设血站的难得机遇,站领导多方奔走,以争取到更多的投入加快血站的发展步伐。由于我站现有基础设施在全省相对较好,对争取资金不利。我们紧紧抓住我市中心血站是在原****血站的基础上收编更名成立的这两个有利条件,由市计委和市卫生局联合向省计委、省卫生厅作了《关于申请项目投资在本市城区新建市中心血站的报告》。市政府、市卫生局对我站争取项目投资给予了高度重视,市卫生局局长**多次到卫生部、省卫生厅争取上级的支持。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我市中心血站在城区新建项目经省计委会同省卫生厅论证确定,依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正式批准立项,并被国家计委、卫生部列入2001年国债专项血站建设计划。今年四月,国家计委以〔2001〕670号文件下达了***血站站建设国债投资计划。计划总投资49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专项资金268万元(土建施工217万元,设备车辆购置5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31万元。市政府也要求我站新建业务楼应尽快动工实施,高质量地建设好血站,充分发挥好采供血服务职能。目前,只待有关部门批准后即可破土动工。抢抓到国债资金投入建设血站的难得机遇,为我站二次创业,建成全省一流的市级中心血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不足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站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无偿献血工作力度还不够大,组织宣传、管理方法还有待改进和提高,少数地方和部门领导对无偿献血的意义认识不够充分,献血计划难以落实;二是成分输血明显滞后于其它地市,离卫生部的要求差距较大,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目前职工人数过多,今后的发展难度极大,加上财政只有户头,尚无正式的拨款,增加了迁建过程中的经济压力;四是在整体学习方面,大多数人认为工作忙,放松了业务学习,学风不浓,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我站发展的重要因素;五是一些管理制度落实得还不够扎实,少数科室职工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不强,奉献精神差,在工作中斤斤计较,大手大脚,浪费公物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务必引起全站上下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
三、明年的工作打算
㈠深化内部改革,健全管理机制。要以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化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制定《20xx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方案》,不断完善站科两级管理,充分调动全站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消除平均分配现象,降低采供血业务成本,建立高效低耗的运作机制。对不同职称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人员根据其岗位和实际工作能力拉开待遇差别,对同一职称人员也要逐渐按工作能力分为几个档次,与其待遇挂勾。招待费按内紧外松原则及上级规定标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各科招待费列入该科成本。要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分步实施,切实做到改革业务两不误,两促进,以深化改革促进业务工作稳步发展。
㈡巩固创建成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创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的基础,继续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以创建文明科室、五好家庭、巾帼文明示范岗、青年文明号活动为载体,努力培养一支“四有”职工队伍,大力树立行业新风尚,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党建工作,继续开展创“团结、廉洁、实干”领导班子活动。
㈢加大管理力度,保证献血计划落实。在推动无偿献血方面,我们要当好参谋,研究对策,强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协助指导各县(市)、区献血办献血计划的落实,加大宣传经费的投入,大力开展街头采血宣传活动,不断借鉴外地经验并予以创新,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整体推进。
㈣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形象。要将全心全意为广大无偿献血者和临床医院提供优质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向社会各界展示血站的良好形象。对无偿献血者和临床用血单位的投诉要及时处理和改进,对服务质量差影响血站文明形象的实行转岗,切实使全站职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㈤强化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要制定具体全面的质量监督管理措施,把确保血液的采集、检测、制备、贮存、运输等方面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和考核奖惩额度,使血液质量保证体系更趋完善,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㈥采取有效措施,推广成分输血。要密切联系各用血单位,搞好各种业务衔接工作。待省卫生厅成分输血管理办法出台后,建议市卫生局与各二级以上医疗单位签订成分输血目标责任书。我站在设备和人员方面作好充分准备,严格执行省卫生厅对各级医院成分输血的要求,切实扭转我市成分输血的落后局面。
㈦强化全员素质提高,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常年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加大继续教育考核力度。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班,不断适应输血技术发展需要。加强与部省属医院的技术合作,提高我站的科技能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全面指导和解决全市临床输血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㈧抓好业务大楼基本建设,完成迁建工作的预定计划。在确定新建地址后,请省内知名建筑设计专家结合外地血站设计方案,设出省内一流的市级中心血站。我们在资金上给予充足的支持,加强基本建设的施工监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2002年的业务楼基建进度按计划如期完成。
2013年血站年度工作总结范文五:
回首这一年中,在 领导的关心栽培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以及自己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下, 较好地履 行了工作职责,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了较多的工作技能,总体感觉获益 良多。 在离开校园,离开家乡,踏上宝安这片热土的这一年,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 喜悦, 也有不足与遗憾, 最核心的主题无疑是“学习”与“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成果和收获 今年 3 月份到 6 月份, 我怀揣着一份对工作的梦想和全心投入工作的热情进入梦 寐已久的血站,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1〃在质管办实习阶段(3 月-4 月): 实验室部分: 质管办里实验室部分的工作与我所学相差无几, 很快就可以操作了, 从简单的无菌检测到后来几乎全部实验,我都可以参与或独立完成。 质量体系部分: 质量管理、 质量体系等等这些概念也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接触到, 虽然学习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内容,
但是 对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程度只是一知半解, 直到 8 月份参与体系文件的修改, 才系统的了解了血站质量体系管理知识。 2〃业务科实习和工作阶段(5 月-11 月): 我在业务科的阶段是我收获最多的阶段,也是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我 在业务科负责培训管理,今年完成了如下工作:
1) 继续教育新学分卡人员信息的录入和使用;
2) 全站 44 个专业技术人员一类学分和站内外培训取得二类学分的管理;
3) 参与组织两次全区临床用血单位大型会议,组织完成全站性培训 14 次,业 务科培训 5 次,并整理培训材料,完成培训者评估者效果评估材料;
4) 整理各科室 50 次培训材料;
5) 整理岗前和转岗培训的材料并发放上岗证,整理全站人员上岗证;
6) 组织新进人员参加卫生部采供血机构人员上岗证考试,包括本人共 6 人取得 上岗证;
7) 参加市卫生局举办的实验室备案培训班,整理备案工作报相关科室准备;
8) 参加血站组织的内审培训,并观摩内审检查全过程;
9) 参与质量体系文件的修改工作,系统学习血站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员工健康 体检操作规程,并组织员工体检,
10) 参与血站采供血应急预案和区卫生局应急办应急管理征文的编写;
11) 完成业务科日常工作,如每日采血量统计、安全生产周报、月报废血统计, 协助整理质量控制会议材料等。 在业务科这半年主要的工作是组织血站举办的站内和站外的集体培训, 参与了一 次全区临床用血单位大型座谈会, 有幸听到局领导和站领导在会上对宝安区临床 用血情况的重要讲话。在站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于 10 月份参与组织了一次全 区临床用血单位关于临床输血的培训,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而且锻炼了自己的 组织协调能力。
二、问题和不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 方面,由于刚参加工作,存在工作方法,工作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 工作做的不到位、不细心,出现问题解决不够妥善等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填写报告、档案时字迹不工整; 2.培训时前期准备不足,出发前没有提前检查车辆情况和联系司机; 3.培训时住宿情况没安排妥善,环境条件不够理想; 4.缺乏公文写作方面的知识; 5.缺少写文章等方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