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放飞蜻蜓反思(2)

时间: 06-05 栏目:反思
答案到底哪个正确?陶行知在孩子们回答之后,给了学生更明确的答案。
  问题二: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当然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思想提升。孩子初步理解了,肯定会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第七自然段开头就说“孩子们点点头。”
  问题三: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第一问题来看,学生答案这么多,这个问题肯定也难以回答,孩子只能假设。所以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性的答案——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一种猜测性答案——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在学生不知之时陶行知向孩子介绍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孩子们读这个答题也会感受到原来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
  问题四:关于蜻蜓的头部,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谈起,实质上却是一个重要问题。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蜻蜓。
  问题五:“把它放了,好不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结局,这个问题的出现,肯定是在最后,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学生真正明白以后才能做的事。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将起到“纲领”之作用,提起这个“纲领”,前面所有的问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并且得以解决之后,才能高兴地放飞蜻蜓。
  研究上面这五个问题,其实给学生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平时生活的许多事都可以研究,怎么研究?设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设计几个问题,或者发现到一些问题,将其逐步解决了,就是适应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一课抓住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收获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理念。


篇五:放飞蜻蜓反思

    本课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精读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分角色朗读等形式,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从而激起对蜻蜓及其他动植物的有关知识的探求欲,并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在学完全文后,我鼓励学生进一步积极思维,如: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蜻蜓是“除害飞行家”?它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蜻蜓饿极时真的会吃掉自己的尾巴吗?……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其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外阅读和收集,处理信息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在班级内举行小组成果展示。
    另外我又让学生思考:“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为“习作6”做好铺垫。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