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计划(2)
时间: 05-04
栏目:工作计划
历史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①必须清楚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原因、发展和演变过程及影响。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认识近代英国的政治结构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结构,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1.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在课时复习结束后,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采取一课一小练和月考相结合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在评卷过程中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和模块测试后教师重点讲评,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讲究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三、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周一下午、三上午。备课组成员(两人)将在课标和指导意见解读、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根据学校要求做好记录,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通过献课、观课、议课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双基导学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三年高考二年模拟”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培优补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方面的练习,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趋势,还研究近三年的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加大备课组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老师的优点。
5.通过思想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让他们放下包袱全心身投入学习让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轻装上阵。
第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掌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认识方法,从具体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第二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行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进行规律的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总之,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1.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在课时复习结束后,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采取一课一小练和月考相结合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在评卷过程中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和模块测试后教师重点讲评,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讲究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三、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周一下午、三上午。备课组成员(两人)将在课标和指导意见解读、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根据学校要求做好记录,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通过献课、观课、议课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双基导学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坚持学生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三年高考二年模拟”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培优补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方面的练习,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提高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趋势,还研究近三年的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加大备课组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老师的优点。
5.通过思想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让他们放下包袱全心身投入学习让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