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的目光作文(2)
妻子要出差了,我把她送到门边,说了声:“走好啊!”不久,收到妻子发来的短信:“你这人,总是不得进步,太令我失望了。”这令我相当意外。我做错了什么呢?
电话打过去,妻子说,刚出门,你就把门砰地一声关上了,我家防盗门的声音又特别响,这声音让人听了,心里真不舒服。
想一想,也能理解她。我应该目送她离开,一直到看不见为止。离家的人,总希望自己的背影,把身后送别的目光牵得很长很长,而一声门响,几乎是打断了正在编织的悲欢离合。如何不让离人失意?
人到中年,内心变得脆弱。读龙应台的《目送》,竟然读出了几许伤感,她在文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身后的目光,距离只有一小段,却是最令人愁肠百结的空间。中年,人生有了点秋凉的感觉。有许多词,在心里变得沉甸甸的。比如,离别,纵然不是时空上的“若干年后”与“千里之外”,几天的别,几里路的别,也都有足够的分量。
母亲来了,又要回去,去她住的城市,送她到车站。当她转过身去,这才看到了她的衰老和无奈。岁月的面孔冰冷无情,我无法宽慰老人家深埋在内心的苍凉。看着车子启动,离去,在视线中消失。我能用什么去宽慰母亲的心?我只能送给她我送别的目光,她只能把我送别的目光带走,带到所在的城市,慢慢忆起,慢慢回味。
儿子上高中住校了。他要经过一个操场去他的宿舍,挥手告别,我突然意识到,他已是只离巢的鸟儿了,今后上大学、工作,我们会聚少离多,就如龙应台说的:你和他的缘分,就是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站在那里,我忽然心中,有太多的不舍……
朋友、熟人、同事、亲人、同道等等与自己有缘的人,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注定要离开,背影成了一枚枚纪念章。送给他们什么?对离别的人,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把送别的目光真挚地送给他。别,是注定的。不用追,追也追不上飞奔的车轮。
用他身后的目光告诉他我心中有多么眷恋。
渐渐拉长的距离,稍纵即逝的时间,当离别的笙箫响起,融入苍茫的背影,纵然渐渐模糊,渐渐消失,也会被送别的目光紧紧拽着,千里万里,不忍舍弃。
篇八:身后的目光
开心时的眉飞色舞,失落时的淡漠黯然,生气时的冰冷尖锐,教诲我们时的专注认真。
这,全是她,我的班主任刘老师。平时看到最多的便是她耐心教导我们时那认真的目光,当然,这其间也夹杂着一次次的愤怒,一次次的喜悦。
最忘不了的,还是她那生气的样子。不知怎得,班里同学上课时情绪并不高涨,没有多么活跃.积极,当然,这是在老师提问的时候,同学们都习惯了沉默是金,一个个都成了沉默的羔羊。我吧,想答却拿不准,最终还是强制自己想要举手的欲望。
“你们这是要干什么?为什么不回答问题,既然写了就回答呀,错了又有什么呢?’’
每到这时,我便深刻地意识到,刘老师生气了,便不敢去直视她的眼睛,因为我知道,这时她一定是皱着眉头,注视着低着头的我们,不过,其实更是不敢面对她的眼睛。她的眼睛不大,却比别人更炯炯有神,但这时,如根根铁针般,仿佛要刺穿我的心。
平时的眉飞色舞荡然无存,只有冰冷严肃占据着她的脸,他的眼睛。
可是,时间一长,习惯过后,却更加深觉离不开。习惯了她找我谈话时眼中的慈爱与信任,或许只有这时,我才能够仔细地,认真地注视她的双眼。那慈母般的目光,
让我在校园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冬季也能够感到不再寒冷,那时她的目光,似乎有一种能够融化冰川的力量。
她那慈爱的目光,使我感到温暖,她那信任的目光,让我感到自豪,开心时的眉飞色舞,似乎带动着我们,生气时的冰冷尖利,似乎能把我们看穿。
原来,这就叫做习惯,就叫做爱。
瞧,这身后的目光,正深深地,深深地,注视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