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篇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目标:为了确保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的有效融合,我校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和迎接奥运的契机,设计了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在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综合实践与德育、 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二、内容:
(一)本学期综合实践主题:
1、走近雷锋(5、6)年级(3、4月份)
2、温馨校园提示语(3、4)年级(3、4月份)
3、我生活的社区(5、6年级)(5、6月份)
4、我们的传统节日(3、4、5、6年级)(3--7月份)
(二)各个主题的基本结构及汇报形式
1、活动一----走近雷锋
第一阶段:通过研究性学习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格言、精神。在班级进行交流、整理形成,为了确保学生们在整理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雷锋的印象,要求学生将雷锋的格言、生平和精神部分,用手抄报的形式进行整理。(手抄报)
第二阶段:根据学生整理的雷锋事迹,通过搜集雷锋的故事、 诗歌、歌曲、小品等进行再创作,在班级进行交流、表演,并收集或创作的作品进行整理留存资料。进一步加深对雷锋的了解,进一步体会雷锋精神的精髓。(搜集到的作品)
第三阶段:“学习雷锋,我为校园(祖国)添姿彩”活动,在了解雷锋及其精神之后,学生根据自己想学习的雷锋的“精神”,设计为校园添姿彩活动,可以是劳动、清扫美化校园的,可以是刻苦学习争创好成绩的,也可以是持之以恒克服困难,养成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的。总之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活动内容,记录活动过程,保存活动资料,资料最好是图片和体验日记。 (图片和体验日记)
第四阶段:将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的雷锋的生平、事迹、格言、精神,搜集或创作的关于雷锋的故事、诗歌、小品、歌曲,为“校园添姿彩”活动中的照片(日记)等,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整理,在全班进行交流。
活动二: 创作校园提示语
第一阶段:收集展示有关的公益提示语,并进行交流
第二阶段:分析这些提示语的的用途及组成
第三阶段:调查学校需要 提示语的地方,进行交流,确定创作提示语的必要性
第四阶段:创作提示语,并制作提示语牌,挂贴在相应的地方。
活动三:我们生活的社区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了解什么是社区
交流:家住什么小区?小区有什么特点?
二、根据住处自由分组,确定调查的地点和内容,设计调查表。
第二阶段: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并对平时随处可见,但并未引起注意、关心及思考的一些地方,进行调查、采访,激发学生关心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精神。
第三阶段: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交流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我们的社区,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规划心中的社区。
第四阶段: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由过去收集资料时一张纸的简单记录到现在综合实践的资料搜集、研究报告等,学生在活动中收集、处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活动四:鸟语花香鱼儿游
第一阶段:参观,激趣 ,产生研究欲望
带着问题参观---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你对此感兴趣?有没有什么问题是你不明白的? 请学生做好相应的记录,并想一想 参观完鸟鱼花市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第二阶段: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
1、交流提出的问题 ,确定主题和小组研究主题,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分组。
2、小组根据主题初步制定研究计划,确定小组分工,填写研究计划和小组分工 。
3、根据主题初步确定实践活动的方式
第三阶段:搜集资料,研究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小组主题搜集资料和相关信息 (上网、市场调查、询问)
2、组织学生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将对研究有帮助的资料进行整理和交流
3、根据学生的研究需要调整活动内容,组织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可以再到市场进行某个专题的研究观察。
4、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养花、树 、鱼)等, 记好研究和观察日记。
第四阶段: 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报告,进行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初步的研究实践结果
2、组织学生对研究观察结果进行验证
3、填写研究报告或将活动过程进行加工、提炼 ,得出结论
4、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研究汇报。
过程资料留存:摄影图片、小组分工计划表、搜集资料,研究过程日记(图片),研究过程中的其他资料,研究、观察报告。
篇二: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教学总目标:
综合实践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以下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4、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自我反省、自信心。
5、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的等等。
一、阶段目标的侧重点:
小学阶段的目标侧重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自然、社会、自身,形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重点为:要有“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重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经验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重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一)学生与自然的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
(1)学生对自然的认识与了解。
(2)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3)学生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学生与社会的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
(1)认识到社会生活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人与人之间是充满真、善、美的。
(2)了解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阳光固然灿烂,但阳光灿烂的地方必定有阴影,让学生正确地对待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
(3)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认识、了解社会,并立志改造社会,使我们的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让世界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
(三)学生与自我的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
(1)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做一个不亢不卑的人。
(2)开发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天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正确看待自我和勇于超越自我,从而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关系。
三、实践活动内容的安排:
周 次 教 学 安 排 课 时
1 肯德基与健康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2
2 调查与统计 2
3 整理分析资料 2
4 活动总结 2
6 肯德基为什么是“垃圾食品”
5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2
7 上网查找资料、收集资料、 2
8 “垃圾食品”的讨论会 2
9 活动总结 2
10 对可可可乐的调查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2
11 收集可乐不宜多喝的资料 2
13 整理分析资料 2
14 活动总结 2
15 油炸土豆条、片伤身体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2
16 搜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 2
17 活动总结, 2
18 关爱自己,关爱健康 提出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2
19 小型辩论会 2
20 搜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 2
活动总结,写《倡议书》 2
篇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甲型H1N1调查。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近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篇四:三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1、研究性学习: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具体要求及措施
1、引导学生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带领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篇五: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本学期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化观念,加强培训
第一阶段注重转化学生的观念,认识综合实践课,以新的学习状态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了更好地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好基础,集中加强对学生有关培训。
(1)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的能力。
为了扩大学生收集信息的来源,我们集中在前几周,就如何进行汉字输入、上网浏览,下载相关资料进行了辅导;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巩固学习。
(2)指导学生学习写研究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水平必须经历一个萌芽、发展到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指导学生写研究方案就是要使学生从中感悟做某一件事先要考虑些什么问题?怎样搭好完成这一件事的大体框架?怎样根据这个框架去做好这一件事?指导教师提出了“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打算怎样做”的问题,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抽象概括出“怎样写活动方案”:一是有研究的主题(如我最感兴趣的问题是 ),二是研究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如调查、访问、查资料,上网查询等),三是活动的目标(这里目标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要有层次),四是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如聘请指导教师,成立或参加研究小组,查找相关资料、走访调查,动手实验等),五是写活动报告(可以根据活动方案的撰写提纲来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总结和展示)。当学生活动研究方案形成初稿后,在小组内交流,让小组成员一起参与修改方案。只要能表明了自己的活动步骤,指导教师都允许让学生去实施。在实施中,有的学生遇到了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能及时调整方案。同时指导教师也帮助他们不断完善研究方案。
(3)指导学生建立档案袋。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建立档案袋,自行设计封面。纸张可以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内容或不同的意思。可大致包括以下内容:档案袋的封面:学生的姓名、性别、生年月日和和历次研究问题的主题;主题内容:我最感兴趣的问题,研究问题的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合作的方式,成果展示;相关资料:收集的相关资料,活动记录,活动体会,作品,获奖情况等;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社会评价(包括家长评价)。
(二)主题活动入手,体验学习过程,教师“导”到位
第二阶段:三年级学生受年龄和学识的限制,受原来课程模式的影响,接触社会比较少,一下子全部放开,学生将会束手无策。因此,第二阶段我们结合学校的争创实小工作,提出“争创实小,我们做些什么”这一大的主题,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学生从大的主题中寻找和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如:关于美化校园的新建议;夸夸我们的学校;课间十分钟等。教师将根据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给与一定的指导,体验整个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三)确立子课题 ,尝试研究
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学生尝试自己确立课题,写研究方案,撰
写研究报告,尝试研究。
二、课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四、方案实施
1、实施保障
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实施小组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2、课时的确保与安排
三年级每周3节综合实践课。
3、具体形式
①集中授课:知识技能的普及等。
②实践活动课: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
③方案设计课:主题的确立等。
④综合课:课题的研究等。
⑤成果交流课:体验的交流,成果的展示等。
⑥其他。
4、实施过程
准备阶段:(2005.9.1---2005.9.30)
①成立研究活动领导小组和中心研究组。
②领导小组与中心研究组学习、研讨并制订研究实施方案。
③调整三年级课时,设置并确定教学人员。
④各级有关人员上岗培训。
⑤成立校外实践基地。
实施阶段:(2005.10.1---2005.12.30)
①召开三年级学生家长会,成立校外导师团。
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
③参与市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④各级实验教师做好实验案例的积累。
⑤每月举行一次校级的实验研讨小结。
⑥参加市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比。
总结阶段:(2005.1.1---2005.1.30)
①学校进行活动总结。
②导师团送交方案评比,包括:理念、目标、特征、内容、课型、安全、管理、评价八个方面。
③完成学生的学期评价。
五、具体时间安排
九月份:
1、学生自组研究小队,并起一个健康响亮、积极向上的队名,针对以后的活动,制定队规。
2、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指导。
3、进行研究方案一般格式的撰写的指导。
十月份:
1、指导建立自己的档案袋。
2、根据“争创实小,我们该做什么”确定主题,开展活动。
十一月份
1、展示“争创实小,我们该做什么”成果。
2、确立子课题,尝试研究。
十二月份
1、组织有关的录像的观看,参观,知识讲座。
一月份
1、对于未结束的活动专题继续组织开展好活动。
2、各责任老师撰写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结。
3、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师生进行互评。
4、开展好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5、评选综合实践活动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
六、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1)在新的评价系统中,应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诊断和反思,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家长的反馈信息,通过多方力量评价,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进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在整个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既要横向比较,又要纵向比较;既要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要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要进行自我评价,又要进行他人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以诊断问题为基点。以促进教学为手段,以激励教师为目标,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学生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观念和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和水平,而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人机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我们反对用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评价,而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拟采用“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