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时间: 03-07
栏目:工作计划
篇一:三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级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集体观念浓厚,有较好的班风、学风,学生间能相互帮助。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课后自觉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有小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自觉性,有时放松自己的要求,违反课堂纪律,课后不复习,故学习成绩不理想。为此,本学期结合实际情况,想方设法,把学风、班风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爱国主义、尊师守纪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良好的班风、学风形式。
三、教学措施:
1、坚持正面教育,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服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2、结合思想品德教材特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灵活学习《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3、以主题班会的活动课形式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到思想教育。
4、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以法治教,扬教育新风。认真学习素质教育基本要求,把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落实到严格执行素质教育要求的实际行动中去,确立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现代化评价观念。
6、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但做到补差,而且勤于培优;要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不仅要重视智育,而且更重视德育;要尊重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要关爱,而且要在课外更要体现师情;要多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既做学生的老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
7、改革课堂教学,加大素质教育力度。
(1)课堂教学理念要新。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现代化教学观念,加强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在“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中学有特长,发展个性,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2)课堂教学目标要明。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使每一个学生“会走进教材,能迈出课堂”。鼓励教师尝试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时时动脑,突出思维训练;让学生时时动口,认清口语表达作用;让学生时时动手,强化操作实践。把信息技术纳入学科教学,积极尝试多媒体教学实践。
(3)课堂教学策略要准。
①教学形式:面对全班的讲授,要启发引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要差异发展;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动笔练习,要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说、多写、多讨论、多交流”中学会学习。
②训练方式:轻声自读、自说、同桌互读互说,小组讨论探索、全班交流评价。教学时要增加自学环节,强化探索讨论加强课堂训练。
③课堂教学都要强调学生主动发展。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践与操作;动眼看--观察事物;动脑想--想象与分析;动口议—交流与讨论;动耳听—听教师与同学的发言。
篇二: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九年级C157班的思想品德教学。现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目前,许多学生的“责任”概念模糊。一些学生认为责任只是对成人和职业人员的道德,与自己没有关系,一些学生对责任的范围认定比较狭窄,认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应该承担的责任,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就不属于责任范围之内。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断发展,但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借机蔓延。这两方面的思想都对中学生有所影响。现在的学生生长在对外开放的时代,感受着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是,一些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比中国好,主张全面引进,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意识较弱。一些学生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性认识不足,对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面临考试时,不同程度的陷入考试焦虑;缺乏选择的策略和勇气;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分类
知识目标:
了解互联网和感受今日世界的信息化趋势;引导学生感受今日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引导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引导学生在理解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理解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学习和宣传,引导学生增强忧患意识,维护世界和平,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关注世界和平和表达爱心;了解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迁;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懂得人口众多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沉重压力。了解我国资源结构特点,知道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紧缺的小国。了解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了解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了解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懂得计划生育目的和意义。了解我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关于环保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法律知识。懂得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与影响;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了解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理想的含义;个人理想的调整;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社会的共同理想体现的是人们的共同追求,是处在一定历史环境中的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途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能力目标: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让学生知道生活、学习中会有压力,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有自身和外在两方面的因素,初步懂得克服学习压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平与发展意识。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在理解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理解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了解全球观念的内涵。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平等、开放和参与的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掌握、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了解我国资源严峻形势。得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懂得怎样保护环境。懂得我们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必要性。分析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大变化的原因;探究科技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结合“我”的亲身经历,体会理想的真正内涵;比较不同人物的理想,明白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理解自己肩负的崇高使命,并能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就业和升学。学会分析自身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并寻找到几种适合自己的克服学习压力的方法。让学生正确地分析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成败得失,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自觉地辨证对待网络文化;树立全球观念,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地球、国家和整个人类生活;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平与发展意识。树立开放意识、和平意识和全球观念。引导学生在理解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理解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平等、开放和参与的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认识生态危机的产生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树立保护地球,关爱地球的观念。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资源的觉悟。懂得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学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学会自觉爱护环境,依法保护环境。宣传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学会依法保护环境,与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增强忧患意识,以实际行动珍惜资源,节约能源。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与影响;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了解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树立和掌握实现理想的动力、勇气和方法。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通过了解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众人,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世界在我心中
第一单元《世界在我心中》作为九年级开篇,统领全书,将学生关注的生活领域从身边、国内转向世界。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了解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地球和我们的国家;帮助学生站在世界的角度,学会以世界的眼光来关心整个人类、整个自然和整个国家,跳出“小我”,形成“大我”;第一单元《世界在我心中》将目前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感受世界、认识世界、树立全球观念,认识到中国与世界、世界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引起他们对世界和人类的思索。
第二单元关爱自然关爱人类
本单元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化——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选择——我国环境的现状——针对环保的国策——怎样保护环境”为线索,让学生关注环保,关注自然,以关爱自然为己任,以保护环境为自豪。
第一节“共同的问题共同的选择”,以初中生赵名鸣的故事引入,通过周边环境变化,赵名鸣的困惑和忧虑以及故事中赵名鸣父亲的话“孩子,那不是我们该管的问题,挣钱才是最重要的。”引出中心话题:“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中,从“曾经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开,指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像今天一样如此严峻。接下来讲到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但随着人类开发自然的力量的无止境和滥用资源,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正日益严峻地显现在人们面前。那么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怎么来解决?自然就引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我国的环境压力”,从要学生来谈“沙尘暴、藏羚羊、非典”等我国典型的环境问题入手,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引出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接着,从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以图片、数据、小故事等多种形式来对这一沉重的话题来一一展开,进行阐述。这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大专题,都可以做大量的文章,那么在教材里,怎样让学生自然地在接受教育时又进行自我教育,在给教师给出话题时而又不限制其发挥,不把教师圈定在教材里,这的确花费了编者们很多的心血。最后,选定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事例、漫画、数据等帮助说明。整个这一章节的容量很大,但又不显臃肿、冗长,而是在非常轻松的情况下来达到它的教育效果。
第三节“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处理好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必然选择,同样,中国要解决环境问题,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把“可持续发展”定为我国的发展战略,本节是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关于环保的相关政策,并树立环保意识,把“环保”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来。
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感受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的基础地位;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教育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分析教育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探究我国教育的现状,学会分析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地区间的差距。了解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差距;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经过感受、体验,认识到创新特别是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充分认识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权,同时明白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第四单元:理想与使命
第一节"畅谈理想",包括"多彩的个人理想"和"远大的社会理想"两个内容。在"多彩的个人理想"里,共讲了"什么是理想""理想的变化""理想的影响""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理想实现的条件)"四个内容。远大的社会共同理想"这一框题,讲述了三个内容:"什么是社会共同理想""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共同理想"“实现社会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
第二节"感受使命,"包括"不同时代不同使命""新的时代新的使命"两个框题的内容。"不同时代不同使命"这一框题,主要是通过讲述各个时代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来论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面对的主要问题不同,那不同时代的人们所肩负的使命也就不同。"新的时代新的使命"主要是讲述现阶段我们所肩负的使命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节"坚持理想担当使命",包括"思想引导人生""实践锻造人生"两个内容。第一框题"思想引导人生",讲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材从"三个代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及与"西柏坡精神"的联系等方面来进行了阐述。第二框题"实践锻造人生",主要讲了"勤于学习、立志成才""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两个内容。
第五单元迎接挑战设计未来
本单元分为三节:走过中学、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自信走向未来。
第一节“走过中学”,本节旨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中学生活,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走过中学的过程,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是快乐的、幸福的,但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有压力。承受适当的学习压力、学会学习是我们快乐学习的必要内容。(“我学习我快乐”)承受适当的学习压力,包括克服考试焦虑。对中学生来说,考试焦虑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尤其是正面临升学考试的中学生。克服考试焦虑,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习、考试和分数,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克服考试焦虑”)走过中学,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时代已进入学习型社会,学习是我们一生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需要确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谦虚的学习品质,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活到老,学到老”)
第二节“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本节旨在引导学生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每个人都成长在社会中,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理解、接受、承担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的过程。我们自觉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我们也将思考个人的前途,选择成才的目标和理想的职业。我们该如何树立职业理想,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呢?(“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完成,我们将面临人生的第一重大选择:升学或就业。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这都是我们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重要一步,都能创造我们的人生价值,“条条道路通罗马”。(“把握自己的人生选择”)
第三节“自信走向未来”,本节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走向未来、创造美好明天的自信心。回首自己的成长故事,我们会发现成长的辩证法:因耕耘而收获,因努力而成长,我们在不断地收获着和成长着;同时,我们还有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回首我的成长故事”)美好未来的创造,就是我们不断追求自我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我们朝着目标迈进,不断挖掘自我潜能,为自我与他人的幸福、为人类的发展而不懈努力拼搏。(“努力完善自我”)美好未来的创造,自我的不断完善,我们要勇于挑战到底,不断创造新的成功记录。(“勇于挑战到底”)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篇三: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推进政治课程的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在教学上努力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政治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心理状况分析:随着年龄增长,初三学生心智相对成熟一些,面临中考,目标较明确,学习积极性普遍有所提高,本年级严格的制度化管理使有序课堂有了保证。但大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在各种压力情绪很容易波动,烦躁、没信心、厌学、自暴自弃等各种状况均有可能出现。这些需要老师密切关注,适时指导和帮助。
2、学生学习状况分析:一直以来本年级的政治老师都特别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初二学年基本上已经明确了政治答题的基本要求,绝大多数同学开始重视此学科。但由于基础的历史、文学功底较差,学生对课程内容不太理解;“政治能背就行”的错误观点使得学生较少去理解和体会;改变学风浮夸、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等。
三、教学目标(全期思想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知识传授目标):
1、处理初中毕业所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远大的理想,学会正确处理、释放面对的升学压力,以积极的、自信的状态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2、进行政治题型的专项训练,认真组织好复习,争取中考再打漂亮仗.
四、教材分析(要求分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本期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九年级的全部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的要求,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内容整合为5大领域,共11大主题和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1、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教育及生命与健康教育
2、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
五、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初三学生学得好,以确保中考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做到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同科老师要互相学习,正常开展听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篇四: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教材体系结构
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由3个单元10课组成。每个单元由3-4课构成,每课一般包含三框左右内容。下册主要安排了“分清是非”、“与法同行”、“复兴中华”等内容。
教材逻辑框架
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教育
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
我与他人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
我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公民与国家
八年级下册单元和课题
单元第四单元
分清是非第五单元
与法同行第六单元
复兴中华
课题11.心中要有杆“秤”14.法律就在我们身边18.民族情民族魂
12.面对诱惑,学会说“不”15.神圣的宪法19.科教兴国
13.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16.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20.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17.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
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分清是非。本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拒绝不良诱惑,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意在引导学生在善恶、美丑是非对错之间作出正确的抉择,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过好人生的每一天,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由三课组成。
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称与天平是公平的象征,第11课以此为导入,引出公平的话题,指出公平是人类的不懈追求,告诉学生我们追求公平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要求社会与他人公平地对待自己,享受自己的权利;人一方面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别人,履行自己的义务。与公平紧密联系的是正义,要维护公平就必须怀正义之心,行正义之事。而维护公平、匡扶正义也是为人正直的重要表现,所以本课“以明辨是非、为人正直”为落脚点,在价值观和行为方面给学生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包含三框。第一框“追求公平”主要讲了公平的含义、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地对待别人等。第二框“维护正义”主要讲了正义的内涵、维护正义的意义、维护正义的基本要求,教育学生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智为。第三框“明辨是非 为人正直”主要讲述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和依据(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以及为人正直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做一个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人。
第12课“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在引导人生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基础上,告诫学生要杜绝不良嗜好和抵制不良诱惑。包含三框内容。第一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主要讲述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表现、对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克服从众心理,防止好奇心的负面影响。第三框“杜绝不良嗜好”,课文列举了抽烟、酗酒、网络成瘾等不良嗜好及其对人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杜绝不良嗜好。第四框“抵制不良诱惑”,课文列举了吸毒、赌博、“黄毒”、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教育学生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第13课“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本课围绕“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展开。一个有教养的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都能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处处受人欢迎。但人的教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家庭、学校的环境中养成的,是一个文化资本的积累和传递的过程。本课从休闲、情绪、待人、横幅胸怀等角度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由三框构成。第一框“学会休闲”主要讲了休闲的功效、休闲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有度的休闲方式。第二框“培养情趣”主要讲述了情趣的概念、情趣的作用、培养高雅情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第三框“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主要讲述了教养的内涵、作用及有教养的人的表现,帮助学生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第五单元:“与法同行”。本单元以法律知识为线索,讲述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人的一生与法律有不解之缘,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本单元从“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神圣的宪法”、“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尊重别人的隐私维护合法权益”四个课题展开。。
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在个人的成长、实现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逐步适应社会、不断加强品德修养,必然涉及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的问题;要遵守规则就要了解规则,特别是法律规范的特征和作用;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但它又不同于道德、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认识法律规范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尊重法律,自觉地遵守法律。共三框,第一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主要讲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第二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主要讲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以及道德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互补性。第三框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主要讲法律的作用、犯罪、违法犯罪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15课“神圣的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总章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在整个法制教育中,宪法教育居于重要的核心和统率地位。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权威,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树立宪法意识。由三框构成。第一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讲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第二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引导学生确立权利意识。第三框“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介绍了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16课“消费者和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人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都是作为消费者而存在的,享有法律规定的消费者权利。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这部法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与学生关系密切。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如何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做一个成熟的消费者,通过学习和探究我们将会找到答案。由三框构成。第一框“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主要介绍了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内容。第二框“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要介绍了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增强维权意识。第三框“做个成熟的消费者”主要讲述了作为消费者应当掌握所需商品或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教育学生做一个成熟、理智的消费者。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宜公开或者不愿意公开的个人隐私。尊重他们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必须遵守的公共准则,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保护自己的隐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由三框构成。第一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主要讲述了隐私权的内容以及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第二框“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主要讲述了尊重他人隐私的基本要求,采取揭露他人隐私以达到破坏他人名誉和人格的目的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个人的隐私必须以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第三框“保护自己的隐私”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他人隐私,要有防范意识,采取必要手段保护自己的隐私。
第六单元:复兴中华。肩负振兴民族的使命,是做一个负责任公民的内在要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影响深远。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而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伟大的中华民族再次走向了复兴的道路。然而,复兴之路并不平坦,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学生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参加祖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第18课“民族情 民族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各种民族的文化风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要维护民族团结;感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力量,做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传播者和继承者。由四框组成。第一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主要讲述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又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第二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主要讲述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第三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匡扶正义、诚实守信等。第四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19课“科教兴国”。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科技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同时要辩证地看待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的成就与差距,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由两框构成。第一框“感受科技创新”,引领学生感受科技创新,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教育学生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第二框“感受教育创新”,主要讲了教育在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主要介绍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我国的基本国策。告诉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追求可持续发展,这样既有利于我们的生存,也有利于造福子孙后代,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由三框构成。第一框“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讲述了我国的人口现状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第二框“合理利用资源”,介绍了自然资源的作用、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教育学生节约保护资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努力。第三框“保护环境”,主要讲了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本单元以国情教育为主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
本单元从我国的国情和我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列举了大量资料,将深刻的道理寓于丰富的情景材料之中,同时又设计了一些可操作的活动,便于学生学习和交流,给学生留有较多的参与机会。三、教学建议1、体验性活动教学的操作过程:
激发兴趣阶段:需要提供情境材料,并引发学生的个体需要和动机;
自主体验阶段:个体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要领或观念;
体验内化阶段:个体通过反思、同化或顺应等方式,将亲历中对事物、知识的感知或对情境、人物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或观念。
强化反馈阶段:个体将亲历进行归纳、印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2、不同领域内容的操作要领:
(1)、心理内容操作要领
引入话题——感悟生活——深层体验——自主成长
首先是通过情景或活动,引起学生对司空见惯、似乎熟悉的心理现象的注意;然后是在源于学生自己经历的真实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感悟心理现象和本质;再在典型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深层体验;最后让学生在一种理性、健康的心态支配下学习、生活和成长。
(2)、道德内容操作要领
明确规范——走进生活——感悟道理——尝试实践
首先是通过描述和呈现有关的道德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明确道德规范或道德认知;然后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初步体验和内化道德认知;再进入较为典型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验、感悟和强化道德认知;最后是让学生在未来生活的情境中,将已有的道德认知、信念和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知道自己怎么做,而且准备这样做。
(3)、法律内容操作要领
激趣导学——走进教材——感悟生活——以案明理
首先是将枯燥的法律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世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常识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走进教材,了解相关的法律常识,做到“知法”;再是建立法律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法律道理,进一步内化法律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法”——运用法律,分析案例,达到强化认知,懂得维权的目的。
(4)、国情内容操作要领
走进生活——明确观点——深入体验——学会运用
首先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从而获得一些对于国情的感性认识;然后由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归纳、概括或提炼关于国情的基本观点;再进入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抓住敏感或热点话题,造成矛盾冲突,从而让学生深入体验;最后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使其学会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3、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力求实现认知、能力、情感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和思想品德知识教育的的关系。注意三维目标的和谐,防止“虚化”。要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落实三维目标,关键是教学过程中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2)、在体验中,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体验中促进学生思想的生成。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鼓励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接纳学生的“异口同声”,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给学生发挥优势的余地。
(3)、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增强实践环节,引领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这一点不只是体现在课后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5)、重视学生自我总结反思。引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及时总结与反思,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感悟能力和学习效益的重要措施,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总结反思过程中发现的疑问、生成的问题、提出的意见、获得的启示等,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情感、困难和需求,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要及时作出回应,而且要很好利用这些资源,因势利导,拓展迁移,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知识、掌握方法,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教学进度
第二学期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
13.1-3.5第四单元:分清是非
第11课 心中要有杆“秤”
(一)追求公平
23.8-3.12(二)维护正义
(三)明辨是非 为人正直
33.15-3.19第12课 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
(一)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二)杜绝不良嗜好
43.22-3.26(三)抵制不良诱惑
第13课 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
(一)学会休闲
53.29-4.2(二)培养情趣
(三)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64.5-4.9第五单元:与法同行
第14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一)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74.12-4.16(三)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第15课 神圣的宪法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84.19-4.23(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94.26-4.30第16课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一)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
105.3-5.7期中复习、考试、讲评
115.10-5.14(二)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做个成熟的消费者
125.17-5.21第17课 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
(一)法律保护公民隐私
(二)学会尊重他人隐私
135.24-5.28(三)保护自己的隐私
第六单元:复兴中华
第18课 民族情 民族魂
(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145.31-6.4(二)五十六民族是一家
(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56.7-6.11(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19课 科教兴国
(一)感受科技创新
166.14-6.18(二)感受教育创新
第20课 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一)我国的人口问题
176.21-6.25(二)合理利用资源
(三)保护环境
186.28-7.2期终复习和考试
19试卷分析、反思与总结7月1日放暑假
篇五: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在劳技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
了解针线基础知识,常用种植技术,手工工艺制作技术.
3、能力目标:
通过劳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动手动脑的劳技课中,既学到了技术,又磨练了意志,同时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更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魅力.
4、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长辈.通过劳技课的学习,他们发自内心感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努力学好文化科技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节假日,寒暑假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父母的赞扬声中,他们再次感受到劳动的美.
二、学生状况分析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深受父母及长辈宠爱,不但生活自理能力不强,而且不太会干家务。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帮父母分担家
一、基本情况:
本级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集体观念浓厚,有较好的班风、学风,学生间能相互帮助。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课后自觉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有小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自觉性,有时放松自己的要求,违反课堂纪律,课后不复习,故学习成绩不理想。为此,本学期结合实际情况,想方设法,把学风、班风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爱国主义、尊师守纪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良好的班风、学风形式。
三、教学措施:
1、坚持正面教育,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服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2、结合思想品德教材特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灵活学习《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3、以主题班会的活动课形式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到思想教育。
4、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以法治教,扬教育新风。认真学习素质教育基本要求,把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落实到严格执行素质教育要求的实际行动中去,确立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现代化评价观念。
6、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但做到补差,而且勤于培优;要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不仅要重视智育,而且更重视德育;要尊重学生,不但在课堂上要关爱,而且要在课外更要体现师情;要多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既做学生的老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
7、改革课堂教学,加大素质教育力度。
(1)课堂教学理念要新。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现代化教学观念,加强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在“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中学有特长,发展个性,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2)课堂教学目标要明。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使每一个学生“会走进教材,能迈出课堂”。鼓励教师尝试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时时动脑,突出思维训练;让学生时时动口,认清口语表达作用;让学生时时动手,强化操作实践。把信息技术纳入学科教学,积极尝试多媒体教学实践。
(3)课堂教学策略要准。
①教学形式:面对全班的讲授,要启发引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要差异发展;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动笔练习,要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说、多写、多讨论、多交流”中学会学习。
②训练方式:轻声自读、自说、同桌互读互说,小组讨论探索、全班交流评价。教学时要增加自学环节,强化探索讨论加强课堂训练。
③课堂教学都要强调学生主动发展。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践与操作;动眼看--观察事物;动脑想--想象与分析;动口议—交流与讨论;动耳听—听教师与同学的发言。
篇二: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九年级C157班的思想品德教学。现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目前,许多学生的“责任”概念模糊。一些学生认为责任只是对成人和职业人员的道德,与自己没有关系,一些学生对责任的范围认定比较狭窄,认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应该承担的责任,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就不属于责任范围之内。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断发展,但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也借机蔓延。这两方面的思想都对中学生有所影响。现在的学生生长在对外开放的时代,感受着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是,一些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发达国家,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比中国好,主张全面引进,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意识较弱。一些学生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性认识不足,对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外,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面临考试时,不同程度的陷入考试焦虑;缺乏选择的策略和勇气;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分类
知识目标:
了解互联网和感受今日世界的信息化趋势;引导学生感受今日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引导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引导学生在理解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理解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学习和宣传,引导学生增强忧患意识,维护世界和平,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关注世界和平和表达爱心;了解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迁;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懂得人口众多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沉重压力。了解我国资源结构特点,知道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紧缺的小国。了解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了解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了解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懂得计划生育目的和意义。了解我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关于环保方面的知识,特别是法律知识。懂得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与影响;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了解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理想的含义;个人理想的调整;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理想与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社会的共同理想体现的是人们的共同追求,是处在一定历史环境中的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途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能力目标: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让学生知道生活、学习中会有压力,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有自身和外在两方面的因素,初步懂得克服学习压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平与发展意识。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在理解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理解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了解全球观念的内涵。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平等、开放和参与的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掌握、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了解我国资源严峻形势。得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懂得怎样保护环境。懂得我们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必要性。分析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大变化的原因;探究科技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结合“我”的亲身经历,体会理想的真正内涵;比较不同人物的理想,明白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人生。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理解自己肩负的崇高使命,并能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就业和升学。学会分析自身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并寻找到几种适合自己的克服学习压力的方法。让学生正确地分析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成败得失,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自觉地辨证对待网络文化;树立全球观念,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地球、国家和整个人类生活;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平与发展意识。树立开放意识、和平意识和全球观念。引导学生在理解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理解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平等、开放和参与的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认识生态危机的产生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树立保护地球,关爱地球的观念。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资源的觉悟。懂得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学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学会自觉爱护环境,依法保护环境。宣传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学会依法保护环境,与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增强忧患意识,以实际行动珍惜资源,节约能源。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与影响;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了解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就和发展中的巨大推动作用。树立和掌握实现理想的动力、勇气和方法。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通过了解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众人,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世界在我心中
第一单元《世界在我心中》作为九年级开篇,统领全书,将学生关注的生活领域从身边、国内转向世界。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了解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地球和我们的国家;帮助学生站在世界的角度,学会以世界的眼光来关心整个人类、整个自然和整个国家,跳出“小我”,形成“大我”;第一单元《世界在我心中》将目前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感受世界、认识世界、树立全球观念,认识到中国与世界、世界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引起他们对世界和人类的思索。
第二单元关爱自然关爱人类
本单元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化——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选择——我国环境的现状——针对环保的国策——怎样保护环境”为线索,让学生关注环保,关注自然,以关爱自然为己任,以保护环境为自豪。
第一节“共同的问题共同的选择”,以初中生赵名鸣的故事引入,通过周边环境变化,赵名鸣的困惑和忧虑以及故事中赵名鸣父亲的话“孩子,那不是我们该管的问题,挣钱才是最重要的。”引出中心话题:“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中,从“曾经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开,指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像今天一样如此严峻。接下来讲到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但随着人类开发自然的力量的无止境和滥用资源,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正日益严峻地显现在人们面前。那么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怎么来解决?自然就引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我国的环境压力”,从要学生来谈“沙尘暴、藏羚羊、非典”等我国典型的环境问题入手,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引出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接着,从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以图片、数据、小故事等多种形式来对这一沉重的话题来一一展开,进行阐述。这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大专题,都可以做大量的文章,那么在教材里,怎样让学生自然地在接受教育时又进行自我教育,在给教师给出话题时而又不限制其发挥,不把教师圈定在教材里,这的确花费了编者们很多的心血。最后,选定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事例、漫画、数据等帮助说明。整个这一章节的容量很大,但又不显臃肿、冗长,而是在非常轻松的情况下来达到它的教育效果。
第三节“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处理好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必然选择,同样,中国要解决环境问题,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把“可持续发展”定为我国的发展战略,本节是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关于环保的相关政策,并树立环保意识,把“环保”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来。
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感受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的基础地位;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教育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分析教育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探究我国教育的现状,学会分析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地区间的差距。了解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差距;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经过感受、体验,认识到创新特别是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注重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充分认识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了解教育权,同时明白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第四单元:理想与使命
第一节"畅谈理想",包括"多彩的个人理想"和"远大的社会理想"两个内容。在"多彩的个人理想"里,共讲了"什么是理想""理想的变化""理想的影响""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理想实现的条件)"四个内容。远大的社会共同理想"这一框题,讲述了三个内容:"什么是社会共同理想""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共同理想"“实现社会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
第二节"感受使命,"包括"不同时代不同使命""新的时代新的使命"两个框题的内容。"不同时代不同使命"这一框题,主要是通过讲述各个时代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来论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面对的主要问题不同,那不同时代的人们所肩负的使命也就不同。"新的时代新的使命"主要是讲述现阶段我们所肩负的使命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节"坚持理想担当使命",包括"思想引导人生""实践锻造人生"两个内容。第一框题"思想引导人生",讲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材从"三个代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及与"西柏坡精神"的联系等方面来进行了阐述。第二框题"实践锻造人生",主要讲了"勤于学习、立志成才""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两个内容。
第五单元迎接挑战设计未来
本单元分为三节:走过中学、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自信走向未来。
第一节“走过中学”,本节旨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中学生活,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走过中学的过程,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是快乐的、幸福的,但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有压力。承受适当的学习压力、学会学习是我们快乐学习的必要内容。(“我学习我快乐”)承受适当的学习压力,包括克服考试焦虑。对中学生来说,考试焦虑是一种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尤其是正面临升学考试的中学生。克服考试焦虑,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习、考试和分数,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克服考试焦虑”)走过中学,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时代已进入学习型社会,学习是我们一生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需要确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谦虚的学习品质,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活到老,学到老”)
第二节“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本节旨在引导学生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每个人都成长在社会中,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总是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理解、接受、承担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的过程。我们自觉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我们也将思考个人的前途,选择成才的目标和理想的职业。我们该如何树立职业理想,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呢?(“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学习的完成,我们将面临人生的第一重大选择:升学或就业。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这都是我们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重要一步,都能创造我们的人生价值,“条条道路通罗马”。(“把握自己的人生选择”)
第三节“自信走向未来”,本节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走向未来、创造美好明天的自信心。回首自己的成长故事,我们会发现成长的辩证法:因耕耘而收获,因努力而成长,我们在不断地收获着和成长着;同时,我们还有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回首我的成长故事”)美好未来的创造,就是我们不断追求自我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我们朝着目标迈进,不断挖掘自我潜能,为自我与他人的幸福、为人类的发展而不懈努力拼搏。(“努力完善自我”)美好未来的创造,自我的不断完善,我们要勇于挑战到底,不断创造新的成功记录。(“勇于挑战到底”)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篇三: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推进政治课程的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在教学上努力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政治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心理状况分析:随着年龄增长,初三学生心智相对成熟一些,面临中考,目标较明确,学习积极性普遍有所提高,本年级严格的制度化管理使有序课堂有了保证。但大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在各种压力情绪很容易波动,烦躁、没信心、厌学、自暴自弃等各种状况均有可能出现。这些需要老师密切关注,适时指导和帮助。
2、学生学习状况分析:一直以来本年级的政治老师都特别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初二学年基本上已经明确了政治答题的基本要求,绝大多数同学开始重视此学科。但由于基础的历史、文学功底较差,学生对课程内容不太理解;“政治能背就行”的错误观点使得学生较少去理解和体会;改变学风浮夸、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等。
三、教学目标(全期思想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知识传授目标):
1、处理初中毕业所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远大的理想,学会正确处理、释放面对的升学压力,以积极的、自信的状态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2、进行政治题型的专项训练,认真组织好复习,争取中考再打漂亮仗.
四、教材分析(要求分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本期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九年级的全部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的要求,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内容整合为5大领域,共11大主题和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1、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教育及生命与健康教育
2、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
五、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初三学生学得好,以确保中考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做到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同科老师要互相学习,正常开展听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篇四: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教材体系结构
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由3个单元10课组成。每个单元由3-4课构成,每课一般包含三框左右内容。下册主要安排了“分清是非”、“与法同行”、“复兴中华”等内容。
教材逻辑框架
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教育
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
我与他人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
我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公民与国家
八年级下册单元和课题
单元第四单元
分清是非第五单元
与法同行第六单元
复兴中华
课题11.心中要有杆“秤”14.法律就在我们身边18.民族情民族魂
12.面对诱惑,学会说“不”15.神圣的宪法19.科教兴国
13.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16.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20.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17.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
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分清是非。本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拒绝不良诱惑,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意在引导学生在善恶、美丑是非对错之间作出正确的抉择,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过好人生的每一天,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由三课组成。
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称与天平是公平的象征,第11课以此为导入,引出公平的话题,指出公平是人类的不懈追求,告诉学生我们追求公平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要求社会与他人公平地对待自己,享受自己的权利;人一方面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别人,履行自己的义务。与公平紧密联系的是正义,要维护公平就必须怀正义之心,行正义之事。而维护公平、匡扶正义也是为人正直的重要表现,所以本课“以明辨是非、为人正直”为落脚点,在价值观和行为方面给学生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包含三框。第一框“追求公平”主要讲了公平的含义、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地对待别人等。第二框“维护正义”主要讲了正义的内涵、维护正义的意义、维护正义的基本要求,教育学生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智为。第三框“明辨是非 为人正直”主要讲述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和依据(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以及为人正直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做一个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人。
第12课“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在引导人生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基础上,告诫学生要杜绝不良嗜好和抵制不良诱惑。包含三框内容。第一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与好奇心”,主要讲述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的表现、对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克服从众心理,防止好奇心的负面影响。第三框“杜绝不良嗜好”,课文列举了抽烟、酗酒、网络成瘾等不良嗜好及其对人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杜绝不良嗜好。第四框“抵制不良诱惑”,课文列举了吸毒、赌博、“黄毒”、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教育学生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第13课“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本课围绕“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展开。一个有教养的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都能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处处受人欢迎。但人的教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家庭、学校的环境中养成的,是一个文化资本的积累和传递的过程。本课从休闲、情绪、待人、横幅胸怀等角度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由三框构成。第一框“学会休闲”主要讲了休闲的功效、休闲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有度的休闲方式。第二框“培养情趣”主要讲述了情趣的概念、情趣的作用、培养高雅情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第三框“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主要讲述了教养的内涵、作用及有教养的人的表现,帮助学生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第五单元:“与法同行”。本单元以法律知识为线索,讲述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人的一生与法律有不解之缘,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本单元从“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神圣的宪法”、“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尊重别人的隐私维护合法权益”四个课题展开。。
第14课“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在个人的成长、实现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逐步适应社会、不断加强品德修养,必然涉及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的问题;要遵守规则就要了解规则,特别是法律规范的特征和作用;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但它又不同于道德、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认识法律规范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尊重法律,自觉地遵守法律。共三框,第一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主要讲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第二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主要讲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以及道德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互补性。第三框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主要讲法律的作用、犯罪、违法犯罪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15课“神圣的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总章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在整个法制教育中,宪法教育居于重要的核心和统率地位。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权威,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树立宪法意识。由三框构成。第一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讲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第二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引导学生确立权利意识。第三框“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介绍了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16课“消费者和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人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都是作为消费者而存在的,享有法律规定的消费者权利。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这部法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与学生关系密切。消费者享有哪些合法权益,如何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做一个成熟的消费者,通过学习和探究我们将会找到答案。由三框构成。第一框“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主要介绍了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内容。第二框“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要介绍了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增强维权意识。第三框“做个成熟的消费者”主要讲述了作为消费者应当掌握所需商品或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教育学生做一个成熟、理智的消费者。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宜公开或者不愿意公开的个人隐私。尊重他们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必须遵守的公共准则,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保护自己的隐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由三框构成。第一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主要讲述了隐私权的内容以及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第二框“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主要讲述了尊重他人隐私的基本要求,采取揭露他人隐私以达到破坏他人名誉和人格的目的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个人的隐私必须以不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第三框“保护自己的隐私”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他人隐私,要有防范意识,采取必要手段保护自己的隐私。
第六单元:复兴中华。肩负振兴民族的使命,是做一个负责任公民的内在要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影响深远。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而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伟大的中华民族再次走向了复兴的道路。然而,复兴之路并不平坦,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学生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参加祖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第18课“民族情 民族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各种民族的文化风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要维护民族团结;感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力量,做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传播者和继承者。由四框组成。第一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主要讲述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又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第二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主要讲述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第三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匡扶正义、诚实守信等。第四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介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19课“科教兴国”。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科技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同时要辩证地看待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的成就与差距,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由两框构成。第一框“感受科技创新”,引领学生感受科技创新,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教育学生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第二框“感受教育创新”,主要讲了教育在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主要介绍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我国的基本国策。告诉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追求可持续发展,这样既有利于我们的生存,也有利于造福子孙后代,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由三框构成。第一框“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讲述了我国的人口现状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第二框“合理利用资源”,介绍了自然资源的作用、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教育学生节约保护资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努力。第三框“保护环境”,主要讲了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本单元以国情教育为主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
本单元从我国的国情和我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列举了大量资料,将深刻的道理寓于丰富的情景材料之中,同时又设计了一些可操作的活动,便于学生学习和交流,给学生留有较多的参与机会。三、教学建议1、体验性活动教学的操作过程:
激发兴趣阶段:需要提供情境材料,并引发学生的个体需要和动机;
自主体验阶段:个体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要领或观念;
体验内化阶段:个体通过反思、同化或顺应等方式,将亲历中对事物、知识的感知或对情境、人物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或观念。
强化反馈阶段:个体将亲历进行归纳、印证并提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2、不同领域内容的操作要领:
(1)、心理内容操作要领
引入话题——感悟生活——深层体验——自主成长
首先是通过情景或活动,引起学生对司空见惯、似乎熟悉的心理现象的注意;然后是在源于学生自己经历的真实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感悟心理现象和本质;再在典型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深层体验;最后让学生在一种理性、健康的心态支配下学习、生活和成长。
(2)、道德内容操作要领
明确规范——走进生活——感悟道理——尝试实践
首先是通过描述和呈现有关的道德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明确道德规范或道德认知;然后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初步体验和内化道德认知;再进入较为典型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验、感悟和强化道德认知;最后是让学生在未来生活的情境中,将已有的道德认知、信念和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知道自己怎么做,而且准备这样做。
(3)、法律内容操作要领
激趣导学——走进教材——感悟生活——以案明理
首先是将枯燥的法律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世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常识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走进教材,了解相关的法律常识,做到“知法”;再是建立法律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法律道理,进一步内化法律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法”——运用法律,分析案例,达到强化认知,懂得维权的目的。
(4)、国情内容操作要领
走进生活——明确观点——深入体验——学会运用
首先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从而获得一些对于国情的感性认识;然后由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归纳、概括或提炼关于国情的基本观点;再进入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抓住敏感或热点话题,造成矛盾冲突,从而让学生深入体验;最后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使其学会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3、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力求实现认知、能力、情感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和思想品德知识教育的的关系。注意三维目标的和谐,防止“虚化”。要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落实三维目标,关键是教学过程中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2)、在体验中,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体验中促进学生思想的生成。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鼓励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接纳学生的“异口同声”,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给学生发挥优势的余地。
(3)、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引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增强实践环节,引领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这一点不只是体现在课后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5)、重视学生自我总结反思。引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及时总结与反思,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感悟能力和学习效益的重要措施,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总结反思过程中发现的疑问、生成的问题、提出的意见、获得的启示等,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情感、困难和需求,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要及时作出回应,而且要很好利用这些资源,因势利导,拓展迁移,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知识、掌握方法,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教学进度
第二学期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
13.1-3.5第四单元:分清是非
第11课 心中要有杆“秤”
(一)追求公平
23.8-3.12(二)维护正义
(三)明辨是非 为人正直
33.15-3.19第12课 面对诱惑 学会说“不”
(一)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
(二)杜绝不良嗜好
43.22-3.26(三)抵制不良诱惑
第13课 多一点情趣 多一点高雅
(一)学会休闲
53.29-4.2(二)培养情趣
(三)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64.5-4.9第五单元:与法同行
第14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一)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74.12-4.16(三)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第15课 神圣的宪法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84.19-4.23(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94.26-4.30第16课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一)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
105.3-5.7期中复习、考试、讲评
115.10-5.14(二)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做个成熟的消费者
125.17-5.21第17课 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
(一)法律保护公民隐私
(二)学会尊重他人隐私
135.24-5.28(三)保护自己的隐私
第六单元:复兴中华
第18课 民族情 民族魂
(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145.31-6.4(二)五十六民族是一家
(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56.7-6.11(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19课 科教兴国
(一)感受科技创新
166.14-6.18(二)感受教育创新
第20课 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一)我国的人口问题
176.21-6.25(二)合理利用资源
(三)保护环境
186.28-7.2期终复习和考试
19试卷分析、反思与总结7月1日放暑假
篇五: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在劳技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
了解针线基础知识,常用种植技术,手工工艺制作技术.
3、能力目标:
通过劳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动手动脑的劳技课中,既学到了技术,又磨练了意志,同时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更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魅力.
4、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长辈.通过劳技课的学习,他们发自内心感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努力学好文化科技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节假日,寒暑假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父母的赞扬声中,他们再次感受到劳动的美.
二、学生状况分析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深受父母及长辈宠爱,不但生活自理能力不强,而且不太会干家务。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帮父母分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