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
时间: 12-24
栏目:心得体会
篇一: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一次人才招聘会。收获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与其说是参加一次人才招聘会,其实只是参观。
第一次来到这种现场,我是十分的兴奋的还非常的好奇。一到现场,那场面真是惊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终于进入大厅,到处都是摊位,不过还好,所有的人都排队,虽然拥挤,但秩序竟然很好。在招聘会看到最壮观的一幕,当公司的招牌一挂出,30秒内,排了四五十个人。所有的岗位之选都远远小于应聘的人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竞争一格岗位。之所以选择去参加招聘会,是因为我想学习一些关于招聘会上所要走的一些程序守则,同时我也想积累一些关于招聘会的经验,为以后走好自己的路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但本次招聘会却让我有另一番见解。
我发现这次招聘发现应聘人员的几个特点: 1、毕业学生比较多。他们除了没有社会经验外,更主要还存在学用脱节。并且竞争大,有些职位只需要2,3个人,却有40,50个人去竞争。 2、对公司的位置和工作性质有要求;有的应聘的大学生对于公司要求在市区,不想再郊区。3、对自己的待遇和休息日、每天的劳动时间要求的较多。现在好多应聘者要求很高,要双休日,然后每天劳动时间不能超过几小时啊,工资要达到多少多少啊什么的。 4、没有人顾及自己能否胜任工作和岗位;但是很少有应聘者考虑这个工作适不适合他,能不能胜任。对公司要求太高,对自己要求太低。 5、对自己在公司未来的发展前途没有目标。
并且我发现为什么现在大学生就业如此之难了:第一,岗位需求远远小于应聘的人员。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变成一个结构性的困难而长期无法解决,以后会表现得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文科教育质量极为低下。根本原因是教学内容的“全盘西化”,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并且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面学了很多,但是并不能行动,口才大于实践能力。
第三个原因,对工作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
虽然有众多的原因存在,但我个人认为,大学生认为工作难找,竞争太激烈,自己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能最快的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工作需要向结合,那么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如果,我们的学历不是停留在大专,而是由进一步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会被限制在竞争人数最庞大的范围,而可以脱颖而出;如果,我们能有长远的眼光,不奢望一步登天,我们就可以在合适的城市找到一份相对有保障的工作;如果,我们愿意在工作中从零开始,踏踏实实,我相信我们的人生不会停滞。
篇二: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
干我们这一行,有一些便利条件能够经常参加招聘会,参加了几次之后,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希望能对看过这篇文章的企业、高校和学生有所启示。
参加招聘会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坐在展位前的人或者十分年轻,或者只是临时负责,所以他们对于企业要招收什么岗位、具体有什么专业需求和能力要求、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和待遇、应聘成功后在企业的发展路径这一系列问题,都心中无数。面对求职者尤其是学生的提问,他们只能简单地以“可能需要吧”“先把简历放下吧”这样的话来答复。对此,他们也会大倒苦水,或者人力资源经理太忙,不可能什么招聘会都来参加,或者他们只是代理,不了解企业的需求,只被要求来收简历。尽管如此,仍然体现了企业的不负责任,实际上也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对于企业来说,也失去了一个选人的机会。还有的企业属于新兴行业,对于岗位没有明确的岗位要求的文字说明,所以在面对感兴趣的求职者,只能逐一解答,既浪费口舌,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此外,虽然有的单位有了宣传的意识,印制了大量的简易宣传资料由应聘者自取,有的还印制了名片,但是很多用人单位仍然局限于大幅的宣传展板,印制一两本精美的宣传册(宣传册可能只是用来招商用的,而不是专门用于招聘会),虽然看起来很有气势,但是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对于招聘会的主办方或者高校来说,虽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还有一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有的用人单位就提出,他们提前与主办方联系好要来参加招聘会,但是到了会场才发现他们的展位上贴着的是其他企业的名字,可能是上一场招聘会遗留的,也可能是本次参会单位的,不得而知;展位的条件过于简陋,印有用人单位的简介和用人需求的宣传单常常比较厚重,用简单的透明胶根本不能牢固地固定在墙上,我就遇到过张贴的企业宣传展板突然掉下来而砸到人的情景。最后一点在校园招聘会最为突出,就是求职者在入场前对参会单位一无所知,进入招聘会场后,只能随着人流慢慢挪动,等到他到了一个心仪的单位展台前,发现已经人去台空,或者即使招聘人员还在,但是已贴出了“xx职位已招满”的安民告示,只得铩羽而归。因此,如果主办方尤其是举办校园招聘会的学校,能够提前在网上登出或者提前印发关于参加本次招聘会的用人单位的简介、用人需求、岗位描述、应聘条件、相关待遇、联系方式等用人单位的资料,相信学生在参加招聘会时能更加有的放矢,大大提高学生求职的效率,也能节约招聘方的时间。此外,我还了解到用人单位倾向于参加行业招聘会,同时保证应聘者也是对口院校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样可以确保人职较高的匹配度,能够节约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双方的时间和精力,直接有助于提高签约率。
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要自己采取主动,在参加招聘会之前了解参加的单位的相关情况,提前确定目标,避免盲目散发简历,打无准备之仗;另一方面,要突出简历的特色。不是说要故意标新立异,在形式上引人注目,而是要真正在内容上下功夫,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而且在简历上也要强调匹配度,突出与岗位相关的实践信息、培训经验等,形式上要简洁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同时,在递上简历的同时,一定不要等招聘方提问,而要不失时机地、择要介绍自己的亮点、过人之处。招聘方在就简历提问的过程也是一个考察的过程,有时明知故问,这时不要以为简历上有的内容就可以避而不答,让对方自己去看简历,而要简明扼要地、耐心地回答每个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推销自己的意识,不要小看这简短的几分钟的交流,它可能直接决定你的简历是否石沉大海,决定你是否能得到笔试或面试机会。要在这个环节出彩,之前的功课是一定要做的了,比如对企业提前进行了解,对企业需求进行了解,从而制作一份体现你和企业契合度的简历。
愿参加招聘会的企业能不虚此行,学生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学校能吸引更多更好的单位来学校选才。
篇三: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
看了那些公司贴出来的招聘广告,我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英语四级,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趁我们还没离开学校,还有时间去准备一些该具备的证书、技巧、能力,从现在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公司说现在急缺人,而人急需找到一份工作。彼此需要。但是公司需要的是人才,而真正的人才需要付出努力的。
很多大学生经常是有想法却没有行动,经常怨天尤人。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找,而是许多人对自己的期望太高,对社会的要求太多。我认为我们大学生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我个人认为大学生没什么可值得骄傲,大学生不一定比初中生、高中生聪明,不一定比他们有能力,但素质要更高,思想要更成熟。从最低层做起,收获会更多。学习技术技巧是件快乐的事。
其实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在社会久了就会被动摇。总是希望快点升职,快点涨工资。参加这次招聘会让我更加自信,更加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要想用人单位认可你并且聘用你,就得有值得他们那么做的理由。给自己更多的信心,付出更多的努力,到时面试时就不再那么畏惧。
一般公司都会问:你的专业知识,成绩怎么这么差,对未来有什么定位,自己介绍一下自己,家是哪的,对我们公司有什么认识,对公司的忠诚度,如果是外企:他们比较注重逻辑思维,我那次去贝卡尔特,它们有两次考试,第一个就是逻辑思维题,第二个是专业知识题,我第一题没答好,第二题答的很好,他们也没要我。你要是应聘最好了解这家公司的情况,这样人家就会认为你对公司比较注重。
篇四: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
11月25日,学校发给我们的通知单上说这天有招聘会,于是我和同学冒着风雨到了民大。可是刚到门口,就被保安拦住了说是招聘会昨天就结束了,于是我们郁闷地回到了学校,打算参加明天在地大举行的招聘会。
11月26日,我们于中午2点赶到了地质大学的体育馆,可是眼前的景象却是一片荒凉。工作人员说招聘会已经开了两天了,今天只开半天。通过这两天的经验,我发现看来赶招聘会也是要技巧的,一是早,第二是要有足够的信息量,不能只看学校给发的单子。
于是我们赶紧通过在上网的同学帮我们查到了这天在武汉大学还有一场招聘会,就这样我们倒了几次车,终于来到了武汉大学工学部体育馆,当时的感觉就是:找工作真的很辛苦。
赶到武大时,已是5点,门口已经不再收门票了,招聘会场也时一片荒凉,只有几家企业还在继续招聘。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我逛了一圈,发现很多企业都需要国际贸易的人才,但是大多都已经离开了会场。剩下四家与我们专业对口的企业,一家外资企业,一家玻璃厂,一家广东的企业,名字我记不清了,还有一家叫澳洋顺昌。
外资企业的人太多,而且竞争太强了,所以我没在这里逗留太久。然后我到玻璃厂去看看,准备投一份简历。围在招聘者前面的人不多,于是我先看看别人面试的过程:
应聘者:这是我的简历,我是国际贸易专业的。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一次人才招聘会。收获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与其说是参加一次人才招聘会,其实只是参观。
第一次来到这种现场,我是十分的兴奋的还非常的好奇。一到现场,那场面真是惊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终于进入大厅,到处都是摊位,不过还好,所有的人都排队,虽然拥挤,但秩序竟然很好。在招聘会看到最壮观的一幕,当公司的招牌一挂出,30秒内,排了四五十个人。所有的岗位之选都远远小于应聘的人数。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竞争一格岗位。之所以选择去参加招聘会,是因为我想学习一些关于招聘会上所要走的一些程序守则,同时我也想积累一些关于招聘会的经验,为以后走好自己的路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但本次招聘会却让我有另一番见解。
我发现这次招聘发现应聘人员的几个特点: 1、毕业学生比较多。他们除了没有社会经验外,更主要还存在学用脱节。并且竞争大,有些职位只需要2,3个人,却有40,50个人去竞争。 2、对公司的位置和工作性质有要求;有的应聘的大学生对于公司要求在市区,不想再郊区。3、对自己的待遇和休息日、每天的劳动时间要求的较多。现在好多应聘者要求很高,要双休日,然后每天劳动时间不能超过几小时啊,工资要达到多少多少啊什么的。 4、没有人顾及自己能否胜任工作和岗位;但是很少有应聘者考虑这个工作适不适合他,能不能胜任。对公司要求太高,对自己要求太低。 5、对自己在公司未来的发展前途没有目标。
并且我发现为什么现在大学生就业如此之难了:第一,岗位需求远远小于应聘的人员。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变成一个结构性的困难而长期无法解决,以后会表现得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特别是文科教育质量极为低下。根本原因是教学内容的“全盘西化”,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并且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面学了很多,但是并不能行动,口才大于实践能力。
第三个原因,对工作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
虽然有众多的原因存在,但我个人认为,大学生认为工作难找,竞争太激烈,自己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们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能最快的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工作需要向结合,那么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绊脚石;如果,我们的学历不是停留在大专,而是由进一步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会被限制在竞争人数最庞大的范围,而可以脱颖而出;如果,我们能有长远的眼光,不奢望一步登天,我们就可以在合适的城市找到一份相对有保障的工作;如果,我们愿意在工作中从零开始,踏踏实实,我相信我们的人生不会停滞。
篇二: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
干我们这一行,有一些便利条件能够经常参加招聘会,参加了几次之后,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希望能对看过这篇文章的企业、高校和学生有所启示。
参加招聘会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坐在展位前的人或者十分年轻,或者只是临时负责,所以他们对于企业要招收什么岗位、具体有什么专业需求和能力要求、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和待遇、应聘成功后在企业的发展路径这一系列问题,都心中无数。面对求职者尤其是学生的提问,他们只能简单地以“可能需要吧”“先把简历放下吧”这样的话来答复。对此,他们也会大倒苦水,或者人力资源经理太忙,不可能什么招聘会都来参加,或者他们只是代理,不了解企业的需求,只被要求来收简历。尽管如此,仍然体现了企业的不负责任,实际上也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对于企业来说,也失去了一个选人的机会。还有的企业属于新兴行业,对于岗位没有明确的岗位要求的文字说明,所以在面对感兴趣的求职者,只能逐一解答,既浪费口舌,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此外,虽然有的单位有了宣传的意识,印制了大量的简易宣传资料由应聘者自取,有的还印制了名片,但是很多用人单位仍然局限于大幅的宣传展板,印制一两本精美的宣传册(宣传册可能只是用来招商用的,而不是专门用于招聘会),虽然看起来很有气势,但是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对于招聘会的主办方或者高校来说,虽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还有一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有的用人单位就提出,他们提前与主办方联系好要来参加招聘会,但是到了会场才发现他们的展位上贴着的是其他企业的名字,可能是上一场招聘会遗留的,也可能是本次参会单位的,不得而知;展位的条件过于简陋,印有用人单位的简介和用人需求的宣传单常常比较厚重,用简单的透明胶根本不能牢固地固定在墙上,我就遇到过张贴的企业宣传展板突然掉下来而砸到人的情景。最后一点在校园招聘会最为突出,就是求职者在入场前对参会单位一无所知,进入招聘会场后,只能随着人流慢慢挪动,等到他到了一个心仪的单位展台前,发现已经人去台空,或者即使招聘人员还在,但是已贴出了“xx职位已招满”的安民告示,只得铩羽而归。因此,如果主办方尤其是举办校园招聘会的学校,能够提前在网上登出或者提前印发关于参加本次招聘会的用人单位的简介、用人需求、岗位描述、应聘条件、相关待遇、联系方式等用人单位的资料,相信学生在参加招聘会时能更加有的放矢,大大提高学生求职的效率,也能节约招聘方的时间。此外,我还了解到用人单位倾向于参加行业招聘会,同时保证应聘者也是对口院校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这样可以确保人职较高的匹配度,能够节约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双方的时间和精力,直接有助于提高签约率。
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要自己采取主动,在参加招聘会之前了解参加的单位的相关情况,提前确定目标,避免盲目散发简历,打无准备之仗;另一方面,要突出简历的特色。不是说要故意标新立异,在形式上引人注目,而是要真正在内容上下功夫,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而且在简历上也要强调匹配度,突出与岗位相关的实践信息、培训经验等,形式上要简洁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同时,在递上简历的同时,一定不要等招聘方提问,而要不失时机地、择要介绍自己的亮点、过人之处。招聘方在就简历提问的过程也是一个考察的过程,有时明知故问,这时不要以为简历上有的内容就可以避而不答,让对方自己去看简历,而要简明扼要地、耐心地回答每个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推销自己的意识,不要小看这简短的几分钟的交流,它可能直接决定你的简历是否石沉大海,决定你是否能得到笔试或面试机会。要在这个环节出彩,之前的功课是一定要做的了,比如对企业提前进行了解,对企业需求进行了解,从而制作一份体现你和企业契合度的简历。
愿参加招聘会的企业能不虚此行,学生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学校能吸引更多更好的单位来学校选才。
篇三: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
看了那些公司贴出来的招聘广告,我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英语四级,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趁我们还没离开学校,还有时间去准备一些该具备的证书、技巧、能力,从现在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公司说现在急缺人,而人急需找到一份工作。彼此需要。但是公司需要的是人才,而真正的人才需要付出努力的。
很多大学生经常是有想法却没有行动,经常怨天尤人。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找,而是许多人对自己的期望太高,对社会的要求太多。我认为我们大学生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我个人认为大学生没什么可值得骄傲,大学生不一定比初中生、高中生聪明,不一定比他们有能力,但素质要更高,思想要更成熟。从最低层做起,收获会更多。学习技术技巧是件快乐的事。
其实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在社会久了就会被动摇。总是希望快点升职,快点涨工资。参加这次招聘会让我更加自信,更加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要想用人单位认可你并且聘用你,就得有值得他们那么做的理由。给自己更多的信心,付出更多的努力,到时面试时就不再那么畏惧。
一般公司都会问:你的专业知识,成绩怎么这么差,对未来有什么定位,自己介绍一下自己,家是哪的,对我们公司有什么认识,对公司的忠诚度,如果是外企:他们比较注重逻辑思维,我那次去贝卡尔特,它们有两次考试,第一个就是逻辑思维题,第二个是专业知识题,我第一题没答好,第二题答的很好,他们也没要我。你要是应聘最好了解这家公司的情况,这样人家就会认为你对公司比较注重。
篇四:参加招聘会心得体会
11月25日,学校发给我们的通知单上说这天有招聘会,于是我和同学冒着风雨到了民大。可是刚到门口,就被保安拦住了说是招聘会昨天就结束了,于是我们郁闷地回到了学校,打算参加明天在地大举行的招聘会。
11月26日,我们于中午2点赶到了地质大学的体育馆,可是眼前的景象却是一片荒凉。工作人员说招聘会已经开了两天了,今天只开半天。通过这两天的经验,我发现看来赶招聘会也是要技巧的,一是早,第二是要有足够的信息量,不能只看学校给发的单子。
于是我们赶紧通过在上网的同学帮我们查到了这天在武汉大学还有一场招聘会,就这样我们倒了几次车,终于来到了武汉大学工学部体育馆,当时的感觉就是:找工作真的很辛苦。
赶到武大时,已是5点,门口已经不再收门票了,招聘会场也时一片荒凉,只有几家企业还在继续招聘。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我逛了一圈,发现很多企业都需要国际贸易的人才,但是大多都已经离开了会场。剩下四家与我们专业对口的企业,一家外资企业,一家玻璃厂,一家广东的企业,名字我记不清了,还有一家叫澳洋顺昌。
外资企业的人太多,而且竞争太强了,所以我没在这里逗留太久。然后我到玻璃厂去看看,准备投一份简历。围在招聘者前面的人不多,于是我先看看别人面试的过程:
应聘者:这是我的简历,我是国际贸易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