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读后感(2)
近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闽江人”秉承“艰苦奋斗,竞争创新”的企业精神,经过公司全体员工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开源节流、攻坚克难、无私奉献,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劳动生产率节节攀升,员工收入逐年增加,呈现出一派和谐稳定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对企业来说,厉行节约是一种积极性,而非消极性的行为。节约,似乎就是多节省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是肤浅的。节约,实际上是节约成本,以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效益,是一种成本经营概念。
对发展来说,厉行节约也是一种长期性,而非间歇性的行为。节约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光靠一时的宣传、动员、活动,是不可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抑或是短时间内取得了成绩也不能完全改变人们长久以来的看法,也不能表示我们已经拾起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节约要成为一场持久战,而不是一阵风,厉行节约应当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杜绝在管理中产生的一切浪费,实现一切的合理化。
对社会来说,厉行节约是一种全员性,而不仅仅是个别性的行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前厉行节约有个良好的开始,但整个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风气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育,不光是目前正在学习文件材料中的领导干部,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要有责任起到表率作用。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教育引导身边的孩子们,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生活比较富裕的少年儿童,更要增强他们勤俭节约的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并没有太多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丰厚的自然资源可以依赖。能走的发展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艰苦创业,尽可能地节约每一点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尽可能地节省每一份财力、物力,将之用到发展与建设最需要用的地方。勤俭节约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可珍贵的财富,最可依赖的资源,也是我们可以有信心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真正优势和可靠保证。勤是甘泉水,俭是聚宝盆。节约不仅是在物质条件匮乏时的权宜之计,也是一个进步社会所应当倡导的文明风尚,是一个当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一个优秀民族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状态。
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也是一种美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今天,我们重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那就让我们在建设节约型的社会中,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己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名企业所期望拥有的节约型员工,做一名追求以节约为时尚的人,将节约这个“传家宝”发扬光大!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读后感范文五:
毛主席把贪污和浪费并列,同样视为“极大犯罪”,足见领袖的高瞻远瞩和良苦用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足见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继续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求全党必须贯彻执行。
“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要牢记这句古训,以此为戒,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也”。领导们的勤俭廉洁,必然带动百姓的“勤俭持家”,要让全社会掀起节约之风,领导干部就必须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以下是我的几点深刻体会:
一、加大舆论宣传,树立勤廉观念。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同时牢固树立“勤俭为荣、浪费可耻”的思想,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抓制度建设,制定长效机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关键是制度上的落实,而我们当前“舌尖上的腐败”的制度规范还非常不成熟,我们的纠风不应止于道德批判,亦需长效机制,重要的是要完善举报制度。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尖抓源头,注重实际效果。及早建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更需要每一位国民的长期监督,同样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将上级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落实到日常的具体工作之中。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厉行节约,坚决杜绝一切形式上的铺张浪费,才能取信于民,垂范于民。
三、齐抓共管,注重落实,务求实效。现在很多领导干部依仗手中权力大搞三公消费,大搞形象工程,修建豪华楼堂馆所,比奢华,摆阔气,赛浪费肆意挥霍百姓血汗,严重地破坏了党的声誉,在人民群众中造成看极坏的影响,并从而导致了社会奢靡浪费之风盛行。这些人不仅是铺张浪费的元凶,更是铺张浪费的推手。我们必须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各党政机关将以约束公务接待为突破口,进一步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切实改进文风,倡导节俭办会。
四、狠抓督促检查,严查违规行为。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组织力量,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公众的举报作出及时反应,我们要从现在抓起,从春节抓起,继续认真、坚决地抓好中央各项规定要求的落实,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总之,人人都要树立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我做起,量入为出,做勤俭节约的模范。同时,我从中可以看出把长鸣的警钟变成长效制度和日常行为规范,是摆在新世纪新时期我们党面前的一个紧迫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