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改变一切读后感
1微博改变一切读后感
通过微博,我认识了李开复先生,他是我开通个人微博后关注的第一个名人。他于2009年创立创新工场,一个全方位的创业平台,旨在培养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曾先后在苹果、SGI、微软、谷歌等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亲手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2000年就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位高层智囊之一,2005年,加入谷歌公司,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总裁。
2011年,李开复先生出版了一本名为《微博改变一切》的书,开头的第一句话正是他写给广大读者的建言。他通过自己开设微博的切身体验,讲解如何运用微博传播思想、结识朋友,与读者深刻交流经验,告诉你关于微博的一切。
而我有幸通过参加我们移动文学社的有奖征稿活动获得了这本书,它像是一场及时雨,让我通过它加深了对李开复先生的了解,也更喜欢上了微博。微博正将我们的生活带入个人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事件的发生者、发布者及评论者,它便捷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那么什么是微博微博就是每次发布都不超过140个字的微型博客,是表达自己、传播思想、吸引关注、与人交流的最快、最方便的网络传播平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寒冽的冬日,风雪交加,当你可以穿着抵御严寒的棉衣,捧着热气腾腾的米粥,当家人对你嘘寒问暖时,可曾想到有多少孩子因为从小被坏人拐卖而与亲人失散多年,他们不仅没有亲人的疼爱,失去了本应快乐的童年,更有甚者被坏人毒打致残,被无情地剥夺了健康而有尊严的生存的权利,他们流落在街头巷尾,沿街乞讨,卑微的活着。
2011年的春节是振奋人心的,一起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就是“微博打拐”网友们零碎的、非专业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迅速形成舆-论焦点,在微博传播的历史上,这是一起值得被铭记的事件。事件起于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该微博经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一时间,这起高举道德与法律旗帜的公共事件,为这个春节涂抹了一层人文的亮色。此后,国内掀起了打拐狂潮,至今已解救了5896名儿童。微博促使全社会行动起来,凝聚了全民的智慧,才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使千百个儿童找到了亲人,几百个家庭得以团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运用微博可以为社会、为人民造福,但同时也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前不久就有人卑鄙的利用微博为谋私利,损害他人利益,破坏社会和-谐。
2微博改变一切读后感
这本书是一年前出版的,正如李开复在前言中写道,以微博的发展速度,书可能还没出版就已经过时了。我最近翻看此书的感觉也是这样,基本上已经属于一本过时的书了。因为此书针对的读者是对微博刚刚开始接触,想要了解微博是何物的人,目前这阶段,恐怕很多人都已经熟知微博了。而这本书也是在微博刚出现时,很多人对它还未听说,还不知道微博是什么个东西的情况下写的。所以在现在来看这本书,确实有用的东西比较少。
就内容来看,标题都挺吸引人的“如何写好微博”,“如何吸引粉丝”,“如何用微博营销”等等,但是内容呢,看起来在这几个方面有帮助的东西都不多,所以整体上来说我对此书还是有些失望的。相比李开复之前的几本书,这本书确实太轻快了点,我也没搞清楚他出这本书的目的何在,也许只是为了抓住时机快速地赚一把?
结论是:刚接触微博,对微博基本上还不了解的人可以一看。其他人若已经买来放在书架上的,建议抓紧时间看,免得它进一步过时;同时,看的时候要跳出本书的内容,主要从李开复身上学习下他个人营销的技巧。
3微博改变一切读后感
最近在看一本书:李开复老师写的《微博改变一切》,其实是春节就在网上订购了的,拖到现在才看。也许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看书。但是我知道我又在找借口。看了这本书之后,说说我的一些感受吧,跟大家一起分享。
《微博改变一切》让我了解到更多关于微博的这个世界,原以为微博只是让人抒发内心的感受,但却全非这样。李开复老师说:“微博是显示人内心的一面,也是与显现人最真的一面,与我们平常看到某个人的表面是不一样的。如:冷艳的王菲,她的话语不多,再加上平时的冷艳,给人太多神秘感,但是她在微博上却显现出她的内心一面,就像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一样。”微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微博是起源于国外的网站Twitter,而且在中国的力量十分之大,如:宜黄:“血拆”中的微博传播与救助,舟曲泥石流灾害中的微博救助,毫无疑问,微博承担起了最便捷网络传播平台的重要职责。它拥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创建简便及时的特点,而在微博时代,内容的生产简化到了不能在简单的地步,只需要写一句话,140个字以内,也许不到一分钟你就可以创建一条微博,因为简单,所以更深入人心。但是,我们要吸引别人的眼光却不容易。微博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吸引粉丝关注并广交朋友的一个大舞台,所以微博新手不要急于发微博,要先做好充分准备,微博之路才通畅。
4微博改变一切读后感
前不久,花时间研读了李开复的新书《微博:改变一切》,书中详细分析了微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商业模式产生的影响,并介绍了他玩转微博的经验,更广泛地普及了微博的理念、影响力,使我对微博这一新型传播平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我对检察公共关系有了新的思考。
从“微博打拐”到“方舟子打架”,微博的“微力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据《20XX中国微博年度报告》称,截至20XX年11月底,微博用户已增长到3.2亿,占中国网民数量(4.85亿)的66%。这3.2亿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舆论场”,他们通过“围观”热点事案件,或发布信息,或评论,或质疑,然后掀起舆论的高潮。面对新媒体,如何利用微博,如何正确应对微博涉检舆情,成为了检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有利于检察机关了解民意,通过微博开展“微博反腐”,同时,也有利于深化检务公开,将检察工作置于阳光之下,成为博友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微博平民化、个性化、病毒式传播的特性,微博暴力、虚假信息、微博审判等负面影响也不断出现,这也给正常的检察工作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正如李开复所言,微博正在用140个字改变世界,它是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通过降低内容门槛,人人都成为了发布者,这时,我们不禁要问:今天你微博了吗?
加强检察公共关系建设需要借助微博的力量,但就当前检察微博的应用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如今,围观就是关注,转发就是态度,跟帖就是立场,微博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日常话题也可能“发酵”成舆情事件。但是一些检察人员还没有转变观念,没有认识到“微博不微”带来的危机感,低估了微博的力量。一些检察人员甚至还不会运用微博,不知道如何去关注和引导“意见领袖”的看法。“开复教你写微博”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
“用幽默吸引人、用真情打动人、用智慧征服人。”这是李开复概括的微博经义。检察机关在利用微博时,也可以从中借鉴一二。在微博平台上,检察机关和公众之间可以进行平等自愿、充分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没有任何强制力量,双方都能够畅所欲言,最大程度地降低副作用。这时就需要用“智慧”去引导,促使检察机关与公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形象和声誉的检察院,它的各项工作举措和办案实践,不仅容易获得内部干警的信任与拥护,使内部干警更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容易获得外部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把法律允许公开的内容通过微博实时公开,适时披露公众关注的重要案件,一定能够用“真情”去提高检察机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李开复的《微博:改变一切》不仅让我了解了他与微博的故事,看到了微博的魅力,也学会了如何写微博、如何吸引粉丝,也让我对检察微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让我理解了“相爱在微博”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