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技术读后感
1思考的技术读后感
先说前提,再说对策;有前提就有结论:某天,在想到明星与代言品牌的时候,突然发现:姚明的运动品牌代言广告怎么好像在中国比较少啊?以前,这个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上网搜索一下他是代言什么品牌,以及相应的推广情况。而这次,我不是如此,我先问自己:他代言什么?锐步鞋子知道。是不是就全部都代言锐步?为什么不代言耐克和阿迪达斯?如果是代言锐步,有在中国推广吗?为什么看不大到他的代言广告?如果没有在中国推广,那是为什么?如果是代言其它品牌,为什么在中国也是看不大到他的代言广告呢?之后,我去分析每一种问题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情况,最后我再去查询一一证明。
先说前提,再说对策;有前提就有结论:今天,看《勇闯夺命岛》,以前我看电影两个习惯:一是看介绍,希望通过介绍就评判出结果;二是直接看结果,然后再返回去看过程演化,看完之后无丝毫的思考方向。这次不是了,我会根据故事情节,一直问自己:假设最后这个人死了,会是宣扬什么主题?假设这个人最后赢了,又会是宣扬什么主题?如果想兼顾两个主题,应该怎么发展?然后带着这些疑问随着情节一步步进发。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就在想:美国的这种“季”性质的电视剧模式是不是正好培养了他们的思考技术:思考习惯和思考能力?而我不愿意接受此种模式是不是正好说明了我思考技术有待提高的印证?
什么是结论?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第一想到的就是要修改一下调研报告,因为它不符合作者提出的结论一定要做到:“只要这么做,就能解决问题”这一点。并告诉自己:“不能作为解决对策的就不是结论。”
结论技巧与向上销售: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就明白了咨询项目向上销售不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提出的向上销售案太泛,客户粗想也能想到,不能让客户觉得这个项目有必要立案。而如何实现这点呢?那就是在提项目案的时候,能够做到:“只要这么做,就能解决问题。”
不要把假设和结论混为一谈:要建议客户“压缩投资”,就必须证明“衰退”的假设是正确的。而我们很多咨询案中,在证明假设环节往往很虚,多半采取“直接借鉴”的“抄袭”和“假设”证明假设的方法。我们缺乏这种证明能力。如何证明呢?业界、业内、公司自己。
认清现象和原因的不同:真正的原因只有其中的一个,而其它都只是这个原因导致的现象。我们对于找原因有着对于提建议一样的热衷程度:N多的原因+N多的建议。而且: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企业改善各种现象,只会使业绩不升反降。
要让方案被采纳,就必须做到:一个建议就够了(建议必须能细微到零碎的执行);有事实为证;提案的必要及充分条件;一开始就提出整体结论;提案的构成应该有:业界的动向;其他竞争公司的动向(尤其是获利空间较大的竞争对手掌握业界动向和顾客的方法,更是说明时的重点);客户公司的状况分析;改善条件;解决之道;建言;实行计划。
如何让你的方案打动人心?应该注意到:不是自己想说的顺序,而是对方能理解的顺序;避免“罗列的问题只不过是现象,而解决对策只不过是逆转现象”;不可仅凭现象做判断;语言说服力比视觉花招更好(试着没有PPT做个汇报);达成一个结论的“金字塔结构法”。
沟通存在U型管及J型管与跨部门沟通的必要性,让我思考:如何构建正确的沟通及信息流转流程?如何推动跨部门沟通机制?
所有的事情都一定有他的原因,因此任何事、任何话就不能抱“就是这样呀”的想法和态度。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也就能明白原来工作中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大家想法或者说是目标不一致,而是下属或者是同事没有想法,最怕他们只会说:没办法,不知道。想法不一致可以互相激发,但他如果不愿意想,结果自然也就是不愿意改变了,那岂不是更糟糕。细致分析会发现,导致他们这种局面原因有二:不愿意思考;不具备思考的能力。
学校的功能就是培养孩子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让孩子对于无解的问题设法提出假设,并不厌其烦努力证明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
做学者与做企业的区别:一种是没有足够证据就无法得出结论的人,一种是只要一小部分证据却可以得出结论的人。
最重要的思考路径,而不是知识。因此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微软总喜欢出一些没有答案的面试题目了,原来考核的是这个人的思考能力。
生活简单才能思考:区分规律化和不能规律化的事情,并把可以固定化的事情一律固定化。把需要思考的事情集中思考,不需要思考的事情就不要思考,如此生活才能得以喘息。
训练大脑的一些思考方法:左边的眼睛与右边的大脑有关,坐车坐左边看路边风景;走走“不同寻常路”,发现新鲜东西,刺激大脑思考;思考的时候必须有紧张感(杜克电力公司的邀请);拥有可以互相否定对方的朋友(让自己置于同质的群体中,就会因为缺乏训练而失去思考的能力);看看别人是如何使用一样东西的,其使用习惯是如何的。
预知未来的思考技术:我们如何在没有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去推测经济的动向?一是思考原来经济推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就哪些?现在影响因素的数量是否有变化?强弱有何变化?或者是从一个产品的功能角度去思考,应该融入哪些功能,其实也就相当于客户的需求会有些什么变化,这就要求具备一定的客户需求调查与理解能力,因为忽略使用者的想法是不会实现的。
开拓者必须具备突破既有价值观的思考模式才能以小博大。
让人表现为失去思考力的另一个因素:对人不对事,只忠于自己的立场、自己的部门,而不忠于事实。
2思考的技术读后感
下午终于把《思考的技术》看完了。
大前研一,一个具有科学思维的日本人。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思考很重要,如何思考更重要。
说实话,这本书没有完全看懂。但是重新总结一下,还是作出以下感悟:
1.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需要实地考察,加上科学的分析,找出事情的本质。
2.别人想当然的事情,你要学会去找出为什么,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进而去论证。
3.要学会金字塔式的分析方法(准备借《金字塔原理》来看).
4.平时要多联系思维,从不同方面看一个问题。
以下是其他人观点,值得借鉴,希望能加以总结吸收:
逻辑思考
识别和确定问题、搜集资料(包括业界、客户的数据、访谈等)然后做图表、提出假设、分析验证假设(这一步可以反复)、最后提出确切的“how to do”的方案。其实上半部分可以说是讲了逻辑思考内在的过程,那么如何将逻辑思考的结果展现出来并打动观众呢?大前研一认为一个基本的构成法就是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的特点可以理解为两个:①层次分明的结论和依据。“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证据?”②对于一个重大问题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借此有效把握问题核心,并解决问题。
3思考的技术读后感
预见未来,是通过逻辑思考得来的。有时候,我们会惊叹某些伟人的预见性,其实这些看似很神甚至很偶然的事情,是经过他们的逻辑思考得出来的。没有什么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理由的,逻辑思考的能力能让你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更深层次的缘由。
我觉得日本的房地产发展可以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提供个前车之鉴。实际上,历史有相似的地方,很大程度都是由于群体的盲目性。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件事情不对,但是群体的决策往往是不符合逻辑的。我一直觉得历史就是某几个伟人创造的,但他们战胜了群体的盲目和自私自利之后,才会推动历史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希望中国的房地产会在中国的领导人手中避开日本曾经掉下去的陷阱,走一个合理的道路,不要急功近利,损人误国。中国的房地产在未来的五年该到了变数频出的时代了。刚看新闻报到,什么廉租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各种政策正在发挥着作用,目前效果不明显,但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今天笑的人,明天不一定不会哭;今天活不下去的人,明天不见得还会倒霉。
五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大前研一先生给我们展示了他的思考。手机的功能扩展,电子银行,电子身份验证,手机将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一次划时代的革新。家庭服务器的描述也足以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
我们公司正在做的EIB也是对一种对未来的革新,我更希望这种自动化的便利可以更广阔地惠及到普通的老百姓。未来五年,我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具备这种思考能力。就算是真写出些什么,也只能是自己的臆想和猜测。今天再做个梦吧,希望可以看看未来五年的模样。
4思考的技术读后感
看完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说实在话,里面的语句都需要好好品味,要多阅读,才能有所悟,只看一遍,可能有种看不懂得感觉。就个人而言,有两个方面让我感触良多。
书中前言部分就让我产生极其强烈的共鸣,那就是:懒于求知的人没有生存空间。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生存在新经济时代,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会和新经济打交道,而且摆脱不了因新经济而产生的各种戏剧性变化,所以我们一定要持续战胜严酷挑战,因此,我们平时就要锻炼自己的思考力,只有这样才能拥有逻辑思考的武器。思考的技术读后感。不管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在新经济时代下,懒于求知的人将没有生存的空间。就拿大学生来说,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毕业了,就可以很好的胜任工作,凭文凭吃饭。正是由于这样的错误心态,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同样工作几年,工作能力甚至不如初中生,还有被同批次学历低,看似平庸的人挤下去,被他们领导着。关于这一点,我也有切身体会,曾经在公司有这一定地位,可是因为由于公司的业务转型,我的下属具有这方面业务的优势,在工作业绩方面迅速占据上风,我感受到了压力,认真谦虚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很快就追赶了上来。可以想象,如果我沉浸在已有的业务知识,懒于去学习钻研其他业务知识,很明显我将处于下风,或许结局是扫地出门。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都在处于不断求知,不断提升的过程,随着我们能力的提升,为公司所创造利益的增加,随之而来是自己报酬的增加,说得更长远点的,随着羽翼丰满的自主创业,这一系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一个争取更大生存空间的过程。概要来说,不管我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懒于求知的人必将没有生存的空间。
现在的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准确无误地作出判断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思考,则可获得可能成功的结果。线性思维的方式,在当今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是容易吃亏的,我们应当培养非线性思维。落在工作实处,就拿我从事的网络营销工作来说,我们思考公司的网络营销,评估我们网络营销工作的好坏,不能仅从网络成交客户这个指标来评估,因为公司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公司的网络营销工作不会像销售商品型业务那样直接。我们更应该关注公司品牌的曝光度,网站的流量,网上的舆情监控这些指标,而这些指标的变动,又仰仗多种网络推广方式去实现,某项指标的提升,绝对不是某项推广工作单一的效果,而是整体网络推广方式的集体功效。如果只关注一点,那就很容易事倍功半。要把网络营销工作做好,一定是各个方面共同发力,各个指标兼顾,多用非线性思维方式去思考这些问题。近年来关注的钓鱼岛问题,我看很多网友的评论就是线性的,动不动就是简单粗暴的直接武力收复钓鱼岛,不惜经济国家经济倒退30年。这个我们要相信国家领导人的智慧,一个国家的战略决策,一定是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而做出的决定,因此,咱不要老拿洪磊牌复读机说事了,国家领导人站的高度跟我们不一样,思考问题肯定不会像某些网民一样那么线性,肯定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
<思考的技术>,这本书初看很费力,但仔细反复揣摩,会发现看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锻炼。真真扎实看完这本书,并将相关思维方式运用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一定是受益良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