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领导学读后感

时间: 07-30 栏目:话题作文

1读《领导学》有感

王乐夫编著的《领导学》是一部企业管理者的必读书,对我们教育管理者也有很大的启示。从表面来看,这本书似乎与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太多的必然联系,其实不然,书中所强调的细节问题不仅仅是企业管理问题,而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纵览全书,作者把理论、实践、方法三者统一起来并当作一条主线贯穿全书。全书从头至尾,每一部分都力图体现理论、实践、方法的有机统一。在千变万化、色彩斑斓的社会现象之中,领导是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领导从字面上面理解可以是率领、引导的意思。领导一词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名词是指领导者,动词是指领导活动。

社会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有许多人共同进行各种各样的管理活动。“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各种与局部劳动无关而与工场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要保证活动的协调与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组织的日益庞大……领导就有了日益突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领导在具体工作时既要注重大体,更要关注细节。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由于对细节问题的高度重视而长盛不衰的优秀企业也不在少数。如中国的联想、海尔,国外的肯德鸡、麦当劳、丰田、奔驰等。这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程度之高,在有些人看来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但是正是他们细致入微的管理和他们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的晋升,才给他们的企业带来了信誉和利益,才造就了他们今天的成功和地位。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细节问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在读完这本书后,对当今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注重细节的理念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分明有着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一理念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使它为我们的教育服务呢?

从对领导者自身的要求来看,学校的领导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身的素养。领导者的素养,是指领导者带有的具有稳定性的素质及其自觉能动的修养程度。主要包括了政治、知识、心理、能力、体质诸方面的内容。其次作为学校教育的领导,要有一种水磨的工夫去管理学校的日常事务,花大力气做大事情,更要花恒心去抓日常常规和日常教育教学,持之以恒。更重要的是在学校日常活动中,领导集体要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协作,要不断的提高个体的素养水平,实现领导集体素养优化!

从对老师自身的要求来看,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做,花大力气做,把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细致严谨。比如备课中的问题设计,问什么问题?怎样问?何时问?甚至问题的遣词造句都要进行慎重的考虑和选择,争取使每个问题都问得有价值,有针对性。另外。老师也要十分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因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最后,老师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教育管理学生。只有了解自己教育的对象,才能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等细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各自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从对学生的要求来看,我觉得老师也十分有必要将注重细节的理念传达给学生。“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谈到日积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习惯,因为人的行为的95%都是受习惯影响的。”所以我们应该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细节抓起,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注意细节,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在习惯中积累功夫、培养素质。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因为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只要我们能接受细节的理念并从中得到启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借鉴和有效的运用,就一定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有所作为!

2教育领导学读后感

《教育领导学》作者张俊华博士以一种广阔的国际视野与浓郁的本土情怀,详尽的阐述了古今中外对领导者的素质理论。中国自古以来非常注重冶国之道、冶世为道、为官之道、为人之道,其中文化道统特别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修“就是修养心性,提高个人的素养、品质和境界。素质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也是发现人的价值,培养、使用和评价人才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概念。

儒家倡导的领导者的基本素质也就是“仁”和“礼”,在孔子看来,一个仁君,一个要以德冶国的明君,应该要具有“尊重、宽厚、诚实、勤敏、恩惠”这些素质和品质。

尊重他人就等于尊重自己,宽厚行事,海纳百川,胸襟宽厚,就会得到别人的拥护和爱戴;诚实守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信赖和认可;做事勤敏,少说多做,提高工作效率,就容易成功;施惠于人,就能得到别人的效力。

道家所主张的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是“四无”,即无私、无争、无为、无我。其中核心词是“无私”。因为“无私”所以“无争”,因为“无私”所以“无为而冶”,因为“无私”才能超越自我,达到不以权谋私,淡泊名利的“无我”境界。领导者就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为乐而乐”。

法家认为领导者应具备“法”、“术”、“势”素质。执“法”力度决定国家的兴衰,领导艺“术”决定领导的效能,权“势“要依法合理运用。领导者是“法”和“术”的结合。一个国家要依法冶国,一个学校要依法冶教,教育领导者要知法、守法、普法和执法,要带头遵守法律,更重要的是严格执法。

3领导学读后感

中央政治局在近10年时间内集体学习70多次,为全党全社会树立了榜样;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和地方党委的领导干部帮学带学促学蔚然成风……在“学习”成为时代追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以表率作用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深入开展,践行中央“把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根本途径”的要求。   

重视全党的学习,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学习,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法宝。从毛泽东当年号召“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到邓小平反复强调党员干部如果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易庸俗,成为变质起点,再到胡锦涛指出,“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领导干部的学习问题,不仅是个人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更是一种政治责任、岗位要求;不仅事关个人进步、党性修养,更关系国家发展、事业成败。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面对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的国际形势,如何把握时代风云、坚定理想信念?身处知识爆炸时代,能否掌握最新知识、走在时代前沿?面临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怎样走过“改革深水区”、把握“战略机遇期”……

这些新挑战、新矛盾、新实践,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新考验。也因此,中央领导一再强调,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履行好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也是检验党性有没有、强不强的重要指标。   

风成于上,习化于下。领导干部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对全党全社会也是一种行动导向和风气引领。老百姓常说,群众盯着党员看,党员瞄着干部看,基层比着高层看。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学,才可能在形势任务发生变化、重大决策部署出台时,及时领会、准确引导群众,才能以实际行动成为学习典范,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激发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

今天的领导干部,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必须看到,领导干部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或是认为自己现有知识差不多了,#p#分页标题#e#不用学习也能应付;或是以为干比学重要,懂不懂理论无所谓;更多人则强调工作太忙,没时间顾不上。说到底,这些“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还是因为没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第一需要。

常思能力不足,才会重学好学,在学习中坚定信念,拓宽视野、把握规律;常怀本领恐慌,才会勤学苦学,拿出挤劲钻劲韧劲,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常找学习差距,才会广学博学,求得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常念为民解忧,才能学以致用,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现实难题。对广大领导干部来说,充分认识到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就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避免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   

“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我们担负的使命光荣艰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各级领导干部都当经常自勉:始终走在学习的前列,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为你推荐
2016-08-02
201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