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演讲稿
时间: 12-14
栏目:演讲稿
篇一:企业文化:讲述企业的故事
2005年在管理界一股企业文化热浪席卷神州,其跟风逐流之势如星火燎原。一夜之间,中国企业正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大跃进”,仿佛在刹那之间中国的企业已经脱胎换骨般的成熟起来了。
当诸多的企业与企业文化人混迹于企业文化的浪潮之中,不免是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有的企业家拿着一些秀才们在闭门造车之后的“企业文化”杰作,便扬扬自得地宣称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然而真的就像这些企业所自诩的那样,企业真的“文化”起来了吗?
何谓企业文化?简单文字上面理解就是以文化之,文化必须被信仰,在普遍的接受和认同的基础上而逐步成为信仰,而这种信仰就是用企业之“道”,用来教育和感化员工。实际上,绝大多数企业只是简单地停留到“文化”的层面上,而没有注意到“企业”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大多数的企业只注重“文化”形式,而忽略了这样的“文化”到底还是不是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家不惜以重金聘请所谓的“企业文化”学者、专家,整出一套企业文化的东西,其实就是打着企业文化的幌子,有“文”而无“化”,甚至有的企业连起码的文化形式都没有,更何谈以“文”来教化、感化企业的员工。
于是乎,企业文化变成了一场屠戮企业文化的游戏和闹剧,企业所建设的企业文化已是面目全非,失去了企业的特色和企业文化的生命力。那些秀才们只懂得一味按图索骥、生搬硬套提出一套“愿景”、“使命”、“价值观”之类的虚无的口号;整理出一本本《**企业文化大纲》、《**企业宪章》空泛的册子;开展一系列“**企业公益活动”、“**企业文化周”、“**企业运动会”等等之类的做秀活动。当一场企业文化的大浪过后,便无声无息成为企业的“历史文物”被尘封起来而束之高阁。
面对这样的企业文化热潮与冷寂,真可谓“一边是冰山,一边是火焰”,而作为企业文化人在这场“企业文化”运动喧嚣的背后,心中更是冷暖自知。2006年,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真的理解企业文化吗?我们真的就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吗?未来的企业文化出路何在?
当我们有了理智而清醒的头脑,认真地反思和认识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就会发现企业所拥有的一些深层次的事物——企业文化、品牌、企业哲学……这一切绝非一蹴而就,而必须经过历史的考验和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积硅步,无以千里,企业文化绝非一日之功,企业文化必须扎根于企业当中,一切从头做起。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界新兴管理学科之一,涉及到意识形态和精神范畴。因此,企业文化特性决定了其必须从看似虚无的意识形态转化为实际行动。而如何将意识形态转化执行力的关键一步,就是在于企业文化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传播到员工当中,并在员工中能够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而向企业的员工讲述企业的故事便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捷径。
企业文化是一个个的故事构成的。企业的发展历史总是由事件构成的,而企业文化也有很多的载体,发生在企业中的故事仅仅是其中的一种,但是作为企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就是企业成长和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个感动或触动人心故事构成的。这样的故事不仅给每个人可以触摸的心灵触动与精神震撼,同时又能起到用故事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例如,我们提到了海尔的企业文化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砸电冰箱”、“吃休克鱼”等等之类的故事。而提到了松下企业文化时,就想起了“水库理论”等等诸如此类鲜明而生动的故事,这足以让我们对其企业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企业的历史都有限的,纵观企业发展史真正能够做到百年寿命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企业生命期最长也就是百余年的历史,因此企业要想超越自我,能够存活得更长久,就必须找到传承企业生命的基因——企业文化。而企业在短短几十年中要创造出灿烂的企业文化,只能靠企业创造出来的一个个感动或触动人心的故事来完成。
来自于企业日常工作当中一个个故事并非杜撰出来,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挖掘出来,逐渐提升并形成了企业自成体系的理念,进而经过不断地传承与发展最终升华成为企业文化。同时,当企业文化经过故事传播之后,深入到员工的心中,并由此产生出更多的故事,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地传承和提升,更适应企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
相对于那些刚成立不久的企业而言,没有历史的企业也不会有真正的企业文化。当前很多企业没有几年的发展历程,就开始大肆宣扬自我的企业文化,只要看看这些企业所塑造的企业文化,几乎都是有舶来的洋血统。他们把企业文化描绘得十全十美、用天衣无缝的文章或格言刻意地渲染。
但是,我们发现这些口号几乎都是一样模式,“追求卓越”、“以人为本”、“产业报国”之类的豪言壮语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就是不知道这是那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最终经历了现实考验之后,企业家才会明白原来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只是别人的东西,并不能够真正为我所用。因此,如果没有故事作为依托和根基,这样的文化显然是空洞而没有说服力的。(党向阳)
篇二:企业文化
人们常说,观念是最难改变的,“企业文化”就是属于观念范畴的东西。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商界就流行一个口号:客户是上帝。这意味着一个很大的观念转变。十几年前我们一进商场就看到大标语“客户是上帝”,但售货员常常背对着顾客,你不叫他,他不理你。这种口号式管理与行动脱节,但有口号总比没有好,多少是个依据,是个开始,接下来才会把口号变成实际的行动。实际情况正是如此,我国企业真正做到“客户是上帝”,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个观念的转变用了近20年的时间。
可见,企业的文化真正发生效用,首先必须为其成员所接受,必须得到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企业文化不是通过宣传和弘扬就会被员工所接受的,它需要机制的培育和牵引。在200多年前,美国的建国先贤们讨论的不是谁当总统,他们思考的是:”我们能够创建什么样的程序,使国家在我们死后仍然能拥有很多优秀的总统?我们希望建立哪一种长治久安的国家?要靠什么原则建国?国家应该如何运作?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指导方针和机制,以便创造我们梦想的国家?”可见,国之如此,企业更是。
企业制度是对规则的设计,制定什么样的规则,从本质上讲,取决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比制度更长期的信念和文化,而一旦文化形成,这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才会像磐石一般不可动摇。
企业文化是包括文化、管理在内的企业精神力量,它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这种精神力量可以让企业的员工凝聚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发展、一起创造。一个这种基于“人”而不是“物”的竞争核心,就不会害怕强大的对手,就会有跌倒了再站起来的能力,就有能力“在竞争中学会竞争的规则,在竞争中学会如何赢得竞争。”
管理需要技巧、营销需要技巧、占领竞争优势地位更需要技巧,但有一样没有技巧,那就是百折不挠,勇于奋进、勇于挑战的精神,这是一种为了企业共同的信念,不畏艰难的精神力量。在今天这样竞争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缺少这种力量,所有的辉煌都只能是刹那芳华。
篇三:日本企业文化考察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充分借鉴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国资委组织部分中央企业及下属单位主管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于2005年3月16日至4月5日赴日本进行了企业文化培训考察。
培训采取三种形式
一是听取专家集中授课。长崎大学神郡克彦教授讲授了《如何建立企业名牌》,神户大学黄磷教授讲授了《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政策局铃木先生讲授了《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政策》等课程。
二是专题讲座。荏原制作所通过一个环保的典型案例介绍了企业的危机公关处理和文化创新;资生堂介绍了如何秉承福原信三的理念,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企业形象的创造;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全球化人事部小西工己先生介绍了《丰田之路与人才培养》;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介绍了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JR西日本铁道公司介绍了如何培训民营企业精神;金钢峰寺宗务总长土生川正道理事长介绍了日本人精神的形成;东京证券交易所介绍了企业统治的思路和原则;经济产业省玲木先生介绍了日本政府推进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有关政策。讲座中还采取互动式的讨论,进行深入研修,在交流和探讨中,既了解了日本企业的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情况,同时又宣传了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和中央企业的实力。
三是参观考察。先后参观了荏原制作所、资生堂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西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简称JR西日本铁道公司)、日本电通公司、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8个企业和东京证券交易所,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副社长川村群太郎等20多位企业高层领导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参观了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国际展览中心、资料馆、技术馆、丰田公司资料馆、资生堂画廊和资料馆等10个企业展馆;观摩了爱知县世博会中国馆、日本馆、主题馆等展馆;访问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兵库县、神户港务局等3个政府部门。在走访的企业中,既参观了历史馆、资料馆、艺术馆、技术馆,又参观了生产线,既对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情况有所了解,又观摩了企业的实务操作。同时,我们还通过乘坐地铁、公共汽车、新干线高速列车等途径,比较广泛地了解了日本的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培训结束前,考察团的19名同志利用晚间时间分组进行研讨交流,大家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时间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培训期间能安排考察如此之多的世界知名企业实属不易。同时,大家认为通过培训拓展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学习了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及需要引以为鉴的问题,对加强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很多启示。培训结束时与我国家外专局驻日本办事处的同志进行了会谈。 日本企业文化建设
的基本特点和经验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感到日本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以下6个显著特点。
(一)积极倡导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为企业发展培育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近年来世界各国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所考察的日本企业都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倡导,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成为日本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日本企业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突出位置,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历史背景上看,18世纪近江商人就提出了“卖方、买方、社会”三方都好的理念;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企业明显地抱有一种“报德思想”,二官尊德提出“社德合一”,即“事业在自己得利的同时,必须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实惠”。20世纪以后,松下幸之助等杰出的企业家又积极地倡导企业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并于1956年召开经济同友会全国大会,通过了经营者必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决议。进入21世纪之后,经济同友会又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于2004年5月改定通过了《日本经团联关于企业行动宪章》,提出了10条企业行动准则,使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工作进一步得到强化。正是由于长期以来一些杰出的企业家的积极倡导和实践,形成了日本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引领着日本企业的发展方向,使日本拥有一大批历经百年长盛不衰的企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日本跻身世界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二是从现实状况看,近年来,日本企业出现了一些丑闻,突出表现是对社会不负责任、做假帐、欺骗社会公众。如在东京证券所上市交易已有50多年历史的西屋铁道公司,违反有关规定,使公司股票80%掌握在特定人手里,利用员工假持股来逃避监管,欺骗股民达10年之久,这件事曝光后在日本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这一教训使日本企业充分认识到,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以诚信负责的社会形象取信于公众和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三是从企业面临的宏观发展环境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众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日益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准。四是经过长期实践,日本的企业家认识到,在当今人类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除了战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占用社会资源最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实践活动,企业在占用社会资源的同时必须给社会回报,以争取社会的支持与理解,为企业创造长远发展的环境。五是政府的大力倡导。日本政府把推进企业落实社会责任作为重要内容,由经济产业省具体负责推进和实施。如通过社会调查向企业提供社会需要等情报,对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等等。由于上述原因,日本的企业都很重视 将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企业家们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站在履行社会责任这个制高点,才能赢得企业长期发展的良好环境,所以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日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突出强调五点: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切实实现股东和雇员(员工)的利益。二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外在表现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三是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四是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息,保证经营活动的公开和透明。五是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如丰田公司1992年为了倡导“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全新环保理念,专门设立了“丰田环境委员会”,制订了“丰田地球环境宪章”——《丰田对于地球环境的参与方针》,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公司面向21世纪的未来战略——“制造亲近人类与地球的汽车”。为了落实这一战略,丰田公司不惜将年销售额的6%作为攻关资金,组建起1.2万人的庞大研发队伍,开始了“绿色”汽车的发明创造。经过长达5个年头的不懈努力和反复试制,1997年12月丰田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先躯。它消耗每升汽油的平均行驶里程比一般汽油车至少提高一倍,污染物却减少了90%。
(二)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统一起来,特别注重建设人企合一的发展团队。
我们考察的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很好地统一起来,努力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处于缓慢增长期,即使在企业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下,日本企业仍然坚持以年功制为主的分配模式,较好地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等企业制度基本不变,努力做到不裁员,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保持员工福利待遇基本不变;二是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海外市场,为员工发展创造更多空间;三是不断优化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如: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是全球著名的商用空调和氟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企业经营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力争作一个能够保证雇用的公司”这一宗旨,通过每年限量招工、实行内部转岗分流,对部分员工进行再培训,尤其是及时实施了国际化战略,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战略重点,每年利润增长的10%来自中国,从而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对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关注员工的利益、促进企业和员工实现共同成长的情况、1999年3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
(三)努力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培育支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
我们这次考察的日本企业平均寿命在40年以上,有的企业寿命长达100年。如:以生产高级化妆品著称于世的资生堂株式会社成立于1872年,至今已有133年历史,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成立于1918年,至今也有87年的历史。探究这些企业长寿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些企业在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同时,非常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企业发展既奠基在深厚的文化积累之上,植根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能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很好地继承了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如协调配合的团队意识、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并通过创新,把企业建成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二是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注意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基因”,使之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财富。如: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在松下幸之助提出的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企业作为‘社会的公器’,在‘顾客第一’的基础上,实现‘日新月异’”的文化基因,又把“日新月异”转变为“坚持技术革新’的理念,以这种理念指导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三是通过建立资料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使企业创造的文化成果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通过免费向社会开放,使之成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成果,达到了用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的目的。
篇四:需要了解企业文化
设计一份精美简历,参加一轮又一轮的考试,准备一套职业服装,背好英语的自我介绍,是应届生们求职时所做的事。
但这些准备还不够。公司来到你们学校进行招聘宣传的时候,你幸运地通过考试而进入面试的时候,你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听报告或回答面试人员的问题,你所要做的重要一点是了解企业的文化。
企业的正式员工有时也没有融入企业的文化。因为文化不是一个实体,它包含企业的精神,见证企业的发展,也预示企业的将来。企业的理念、价值观、团队合作都是其中一部分。
大公司凭借自己的实力,总是有机会在很多场合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应届生们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了解。但公司的宣传词通常比较概括、简洁,单凭此无法真正获得对公司的了解。公司的文化是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了解公司的详细的发展历程是应聘者应该做的。公司招聘新人,是它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链条。或者公司原有的业务需要扩大规模,或者公司需要开展某项新的业务等,招聘新人是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服务的,并非是公司每年有义务地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把公司招聘看成是整个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步棋,求职者便更容易把公司的需求和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判断自己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而在面试的时候就能使自己思考问题上处在和面试人员同等的位置,提高自己求职成功的命中率。
通常在几名候选人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具有与公司的文化相融的个性的求职者是最后的成功者。比如新东方学校招一个秘书,可能会选一个有培训教师潜质的人,而不是一个只纯粹做文秘工作的人。
大公司有着完整的制度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公司自然有专门的人来建立和推广自己公司的文化。小公司一样也没有,其实小公司是要等你进去后,与所有的员工一道在创业的过程中去逐步完善公司的制度,形成公司的文化。你在这里进行的是创造。小公司的招聘不像大公司那样有那么多的考试,往往是老板亲自面试你,当然也有特别的要求,如你的实习经历。但最主要的是员工的勤劳的品质,所有的小公司都特别看重这一点。企业在初创阶段,框架刚刚形成,需要所有的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尽量少的人力资本完成尽量多的积累。你是按照一个会计的岗位招聘进去的,但实际上却有可能让你去帮忙跑营销。周末老板和别的同事在那干活你也只好加班却不好提加班的报酬。员工的忠诚是小公司老板对求职者的重要要求之一,员工跳槽对大公司影响不大,却很容易打断小公司的整体规划。
不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求职者的强烈的进取心和积极思考都被看好。可锐职业顾问作出总结,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业员工是优秀的,老板说一声再去做的是一般员工,老板催了两次才做的就是不称职的员工了。面试的时候表现出你的上进心以及你的适应能力,是求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篇五: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俗话说: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很难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可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健康成长的基石。三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从未停止过思考:企业文化是什么?三公司的企业文化将如何建设?当然,企业文化建设既具有丰富的内涵,又呈现出多样的个性。这里仅就三公司成立后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以健康发展为目标,建设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三公司一直遵循着“建设适合自己、有利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一原则,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都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中铁九局特色的企业文化。由于公司资金紧张的现状,我们没有搞面面俱到的形式主义浪费资金,而是注重改善各项目的职工文化生活条件,同时在有影响的重点项目上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投资,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中铁九局”品牌。宇辉项目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可谓典型,公司结合集团公司的标准和项目自身的特点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充分展示了中铁九局的良好形象,同时购置了职工生活必备的设施和部分体育健身用品,组织各种业余文化活动,让职工施工生产精心、业余生活充实,向人们展示了一支高素质、深层次的施工队伍。
通过实践摸索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了。
二、以经营理念为中心,建设具有品牌特色的企业文化。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三公司领导者清醒地认识到,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只有全力打造出企业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中铁工程”品牌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名列第八,品牌价值451.48亿元,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资本。同时,我们也要打造好“中铁九局” 品牌,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中铁九局三公司的企业文化,这也是三公司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三公司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一直努力追求“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塑企业优秀的品牌。松原项目部在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的同时,更注意每道工序的管理,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还追求过程出精品,该项目部承建的查干湖中桥被松原市委书记誉为:查干湖又一处靓丽的风景线;五棵树公铁立交桥和通榆科铁公铁立交桥无论从桥的墩柱、盖梁以及梁的预制,都受到省交通厅和市质检部门的高度赞扬,还多次受到建设单位的好评及奖励。正是凭着严细的管理和优质的产品,我们得以和十八局、二十局等几家大的施工单位竞争,也正是凭着“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批朋友,拓一方市场”的理念,我们树立了“中铁九局”品牌形象,在松原地区实现了滚动发展。
今年三公司还通过了“三整合”体系认证,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笔者认为三公司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具有中铁九局三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以素质管理为基础,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三公司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三公司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三公司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三公司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三公司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建筑行业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三公司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方向,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
2005年在管理界一股企业文化热浪席卷神州,其跟风逐流之势如星火燎原。一夜之间,中国企业正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大跃进”,仿佛在刹那之间中国的企业已经脱胎换骨般的成熟起来了。
当诸多的企业与企业文化人混迹于企业文化的浪潮之中,不免是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有的企业家拿着一些秀才们在闭门造车之后的“企业文化”杰作,便扬扬自得地宣称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然而真的就像这些企业所自诩的那样,企业真的“文化”起来了吗?
何谓企业文化?简单文字上面理解就是以文化之,文化必须被信仰,在普遍的接受和认同的基础上而逐步成为信仰,而这种信仰就是用企业之“道”,用来教育和感化员工。实际上,绝大多数企业只是简单地停留到“文化”的层面上,而没有注意到“企业”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大多数的企业只注重“文化”形式,而忽略了这样的“文化”到底还是不是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家不惜以重金聘请所谓的“企业文化”学者、专家,整出一套企业文化的东西,其实就是打着企业文化的幌子,有“文”而无“化”,甚至有的企业连起码的文化形式都没有,更何谈以“文”来教化、感化企业的员工。
于是乎,企业文化变成了一场屠戮企业文化的游戏和闹剧,企业所建设的企业文化已是面目全非,失去了企业的特色和企业文化的生命力。那些秀才们只懂得一味按图索骥、生搬硬套提出一套“愿景”、“使命”、“价值观”之类的虚无的口号;整理出一本本《**企业文化大纲》、《**企业宪章》空泛的册子;开展一系列“**企业公益活动”、“**企业文化周”、“**企业运动会”等等之类的做秀活动。当一场企业文化的大浪过后,便无声无息成为企业的“历史文物”被尘封起来而束之高阁。
面对这样的企业文化热潮与冷寂,真可谓“一边是冰山,一边是火焰”,而作为企业文化人在这场“企业文化”运动喧嚣的背后,心中更是冷暖自知。2006年,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真的理解企业文化吗?我们真的就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吗?未来的企业文化出路何在?
当我们有了理智而清醒的头脑,认真地反思和认识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就会发现企业所拥有的一些深层次的事物——企业文化、品牌、企业哲学……这一切绝非一蹴而就,而必须经过历史的考验和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积硅步,无以千里,企业文化绝非一日之功,企业文化必须扎根于企业当中,一切从头做起。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界新兴管理学科之一,涉及到意识形态和精神范畴。因此,企业文化特性决定了其必须从看似虚无的意识形态转化为实际行动。而如何将意识形态转化执行力的关键一步,就是在于企业文化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传播到员工当中,并在员工中能够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而向企业的员工讲述企业的故事便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捷径。
企业文化是一个个的故事构成的。企业的发展历史总是由事件构成的,而企业文化也有很多的载体,发生在企业中的故事仅仅是其中的一种,但是作为企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就是企业成长和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个感动或触动人心故事构成的。这样的故事不仅给每个人可以触摸的心灵触动与精神震撼,同时又能起到用故事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例如,我们提到了海尔的企业文化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砸电冰箱”、“吃休克鱼”等等之类的故事。而提到了松下企业文化时,就想起了“水库理论”等等诸如此类鲜明而生动的故事,这足以让我们对其企业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企业的历史都有限的,纵观企业发展史真正能够做到百年寿命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企业生命期最长也就是百余年的历史,因此企业要想超越自我,能够存活得更长久,就必须找到传承企业生命的基因——企业文化。而企业在短短几十年中要创造出灿烂的企业文化,只能靠企业创造出来的一个个感动或触动人心的故事来完成。
来自于企业日常工作当中一个个故事并非杜撰出来,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挖掘出来,逐渐提升并形成了企业自成体系的理念,进而经过不断地传承与发展最终升华成为企业文化。同时,当企业文化经过故事传播之后,深入到员工的心中,并由此产生出更多的故事,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地传承和提升,更适应企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
相对于那些刚成立不久的企业而言,没有历史的企业也不会有真正的企业文化。当前很多企业没有几年的发展历程,就开始大肆宣扬自我的企业文化,只要看看这些企业所塑造的企业文化,几乎都是有舶来的洋血统。他们把企业文化描绘得十全十美、用天衣无缝的文章或格言刻意地渲染。
但是,我们发现这些口号几乎都是一样模式,“追求卓越”、“以人为本”、“产业报国”之类的豪言壮语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就是不知道这是那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最终经历了现实考验之后,企业家才会明白原来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只是别人的东西,并不能够真正为我所用。因此,如果没有故事作为依托和根基,这样的文化显然是空洞而没有说服力的。(党向阳)
篇二:企业文化
人们常说,观念是最难改变的,“企业文化”就是属于观念范畴的东西。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商界就流行一个口号:客户是上帝。这意味着一个很大的观念转变。十几年前我们一进商场就看到大标语“客户是上帝”,但售货员常常背对着顾客,你不叫他,他不理你。这种口号式管理与行动脱节,但有口号总比没有好,多少是个依据,是个开始,接下来才会把口号变成实际的行动。实际情况正是如此,我国企业真正做到“客户是上帝”,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个观念的转变用了近20年的时间。
可见,企业的文化真正发生效用,首先必须为其成员所接受,必须得到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企业文化不是通过宣传和弘扬就会被员工所接受的,它需要机制的培育和牵引。在200多年前,美国的建国先贤们讨论的不是谁当总统,他们思考的是:”我们能够创建什么样的程序,使国家在我们死后仍然能拥有很多优秀的总统?我们希望建立哪一种长治久安的国家?要靠什么原则建国?国家应该如何运作?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指导方针和机制,以便创造我们梦想的国家?”可见,国之如此,企业更是。
企业制度是对规则的设计,制定什么样的规则,从本质上讲,取决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比制度更长期的信念和文化,而一旦文化形成,这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才会像磐石一般不可动摇。
企业文化是包括文化、管理在内的企业精神力量,它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这种精神力量可以让企业的员工凝聚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发展、一起创造。一个这种基于“人”而不是“物”的竞争核心,就不会害怕强大的对手,就会有跌倒了再站起来的能力,就有能力“在竞争中学会竞争的规则,在竞争中学会如何赢得竞争。”
管理需要技巧、营销需要技巧、占领竞争优势地位更需要技巧,但有一样没有技巧,那就是百折不挠,勇于奋进、勇于挑战的精神,这是一种为了企业共同的信念,不畏艰难的精神力量。在今天这样竞争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缺少这种力量,所有的辉煌都只能是刹那芳华。
篇三:日本企业文化考察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充分借鉴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国资委组织部分中央企业及下属单位主管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于2005年3月16日至4月5日赴日本进行了企业文化培训考察。
培训采取三种形式
一是听取专家集中授课。长崎大学神郡克彦教授讲授了《如何建立企业名牌》,神户大学黄磷教授讲授了《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政策局铃木先生讲授了《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政策》等课程。
二是专题讲座。荏原制作所通过一个环保的典型案例介绍了企业的危机公关处理和文化创新;资生堂介绍了如何秉承福原信三的理念,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企业形象的创造;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全球化人事部小西工己先生介绍了《丰田之路与人才培养》;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介绍了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JR西日本铁道公司介绍了如何培训民营企业精神;金钢峰寺宗务总长土生川正道理事长介绍了日本人精神的形成;东京证券交易所介绍了企业统治的思路和原则;经济产业省玲木先生介绍了日本政府推进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有关政策。讲座中还采取互动式的讨论,进行深入研修,在交流和探讨中,既了解了日本企业的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情况,同时又宣传了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和中央企业的实力。
三是参观考察。先后参观了荏原制作所、资生堂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西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简称JR西日本铁道公司)、日本电通公司、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8个企业和东京证券交易所,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副社长川村群太郎等20多位企业高层领导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参观了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国际展览中心、资料馆、技术馆、丰田公司资料馆、资生堂画廊和资料馆等10个企业展馆;观摩了爱知县世博会中国馆、日本馆、主题馆等展馆;访问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兵库县、神户港务局等3个政府部门。在走访的企业中,既参观了历史馆、资料馆、艺术馆、技术馆,又参观了生产线,既对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情况有所了解,又观摩了企业的实务操作。同时,我们还通过乘坐地铁、公共汽车、新干线高速列车等途径,比较广泛地了解了日本的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培训结束前,考察团的19名同志利用晚间时间分组进行研讨交流,大家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时间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培训期间能安排考察如此之多的世界知名企业实属不易。同时,大家认为通过培训拓展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学习了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及需要引以为鉴的问题,对加强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很多启示。培训结束时与我国家外专局驻日本办事处的同志进行了会谈。 日本企业文化建设
的基本特点和经验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感到日本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以下6个显著特点。
(一)积极倡导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为企业发展培育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近年来世界各国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所考察的日本企业都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倡导,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成为日本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日本企业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突出位置,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历史背景上看,18世纪近江商人就提出了“卖方、买方、社会”三方都好的理念;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企业明显地抱有一种“报德思想”,二官尊德提出“社德合一”,即“事业在自己得利的同时,必须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实惠”。20世纪以后,松下幸之助等杰出的企业家又积极地倡导企业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并于1956年召开经济同友会全国大会,通过了经营者必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决议。进入21世纪之后,经济同友会又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于2004年5月改定通过了《日本经团联关于企业行动宪章》,提出了10条企业行动准则,使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工作进一步得到强化。正是由于长期以来一些杰出的企业家的积极倡导和实践,形成了日本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引领着日本企业的发展方向,使日本拥有一大批历经百年长盛不衰的企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日本跻身世界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二是从现实状况看,近年来,日本企业出现了一些丑闻,突出表现是对社会不负责任、做假帐、欺骗社会公众。如在东京证券所上市交易已有50多年历史的西屋铁道公司,违反有关规定,使公司股票80%掌握在特定人手里,利用员工假持股来逃避监管,欺骗股民达10年之久,这件事曝光后在日本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这一教训使日本企业充分认识到,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以诚信负责的社会形象取信于公众和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三是从企业面临的宏观发展环境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众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日益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准。四是经过长期实践,日本的企业家认识到,在当今人类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除了战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占用社会资源最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实践活动,企业在占用社会资源的同时必须给社会回报,以争取社会的支持与理解,为企业创造长远发展的环境。五是政府的大力倡导。日本政府把推进企业落实社会责任作为重要内容,由经济产业省具体负责推进和实施。如通过社会调查向企业提供社会需要等情报,对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等等。由于上述原因,日本的企业都很重视 将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企业家们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站在履行社会责任这个制高点,才能赢得企业长期发展的良好环境,所以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日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突出强调五点: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切实实现股东和雇员(员工)的利益。二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外在表现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三是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四是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息,保证经营活动的公开和透明。五是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如丰田公司1992年为了倡导“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全新环保理念,专门设立了“丰田环境委员会”,制订了“丰田地球环境宪章”——《丰田对于地球环境的参与方针》,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公司面向21世纪的未来战略——“制造亲近人类与地球的汽车”。为了落实这一战略,丰田公司不惜将年销售额的6%作为攻关资金,组建起1.2万人的庞大研发队伍,开始了“绿色”汽车的发明创造。经过长达5个年头的不懈努力和反复试制,1997年12月丰田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先躯。它消耗每升汽油的平均行驶里程比一般汽油车至少提高一倍,污染物却减少了90%。
(二)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统一起来,特别注重建设人企合一的发展团队。
我们考察的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很好地统一起来,努力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处于缓慢增长期,即使在企业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下,日本企业仍然坚持以年功制为主的分配模式,较好地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等企业制度基本不变,努力做到不裁员,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保持员工福利待遇基本不变;二是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海外市场,为员工发展创造更多空间;三是不断优化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如: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是全球著名的商用空调和氟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企业经营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力争作一个能够保证雇用的公司”这一宗旨,通过每年限量招工、实行内部转岗分流,对部分员工进行再培训,尤其是及时实施了国际化战略,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战略重点,每年利润增长的10%来自中国,从而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对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关注员工的利益、促进企业和员工实现共同成长的情况、1999年3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
(三)努力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培育支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
我们这次考察的日本企业平均寿命在40年以上,有的企业寿命长达100年。如:以生产高级化妆品著称于世的资生堂株式会社成立于1872年,至今已有133年历史,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成立于1918年,至今也有87年的历史。探究这些企业长寿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些企业在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同时,非常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企业发展既奠基在深厚的文化积累之上,植根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能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很好地继承了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如协调配合的团队意识、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并通过创新,把企业建成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二是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注意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基因”,使之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财富。如: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在松下幸之助提出的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企业作为‘社会的公器’,在‘顾客第一’的基础上,实现‘日新月异’”的文化基因,又把“日新月异”转变为“坚持技术革新’的理念,以这种理念指导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三是通过建立资料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使企业创造的文化成果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通过免费向社会开放,使之成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成果,达到了用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的目的。
篇四:需要了解企业文化
设计一份精美简历,参加一轮又一轮的考试,准备一套职业服装,背好英语的自我介绍,是应届生们求职时所做的事。
但这些准备还不够。公司来到你们学校进行招聘宣传的时候,你幸运地通过考试而进入面试的时候,你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听报告或回答面试人员的问题,你所要做的重要一点是了解企业的文化。
企业的正式员工有时也没有融入企业的文化。因为文化不是一个实体,它包含企业的精神,见证企业的发展,也预示企业的将来。企业的理念、价值观、团队合作都是其中一部分。
大公司凭借自己的实力,总是有机会在很多场合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应届生们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了解。但公司的宣传词通常比较概括、简洁,单凭此无法真正获得对公司的了解。公司的文化是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了解公司的详细的发展历程是应聘者应该做的。公司招聘新人,是它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链条。或者公司原有的业务需要扩大规模,或者公司需要开展某项新的业务等,招聘新人是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服务的,并非是公司每年有义务地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把公司招聘看成是整个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步棋,求职者便更容易把公司的需求和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判断自己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而在面试的时候就能使自己思考问题上处在和面试人员同等的位置,提高自己求职成功的命中率。
通常在几名候选人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具有与公司的文化相融的个性的求职者是最后的成功者。比如新东方学校招一个秘书,可能会选一个有培训教师潜质的人,而不是一个只纯粹做文秘工作的人。
大公司有着完整的制度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公司自然有专门的人来建立和推广自己公司的文化。小公司一样也没有,其实小公司是要等你进去后,与所有的员工一道在创业的过程中去逐步完善公司的制度,形成公司的文化。你在这里进行的是创造。小公司的招聘不像大公司那样有那么多的考试,往往是老板亲自面试你,当然也有特别的要求,如你的实习经历。但最主要的是员工的勤劳的品质,所有的小公司都特别看重这一点。企业在初创阶段,框架刚刚形成,需要所有的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尽量少的人力资本完成尽量多的积累。你是按照一个会计的岗位招聘进去的,但实际上却有可能让你去帮忙跑营销。周末老板和别的同事在那干活你也只好加班却不好提加班的报酬。员工的忠诚是小公司老板对求职者的重要要求之一,员工跳槽对大公司影响不大,却很容易打断小公司的整体规划。
不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求职者的强烈的进取心和积极思考都被看好。可锐职业顾问作出总结,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业员工是优秀的,老板说一声再去做的是一般员工,老板催了两次才做的就是不称职的员工了。面试的时候表现出你的上进心以及你的适应能力,是求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篇五: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俗话说:一个没有优秀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很难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可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健康成长的基石。三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从未停止过思考:企业文化是什么?三公司的企业文化将如何建设?当然,企业文化建设既具有丰富的内涵,又呈现出多样的个性。这里仅就三公司成立后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以健康发展为目标,建设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三公司一直遵循着“建设适合自己、有利发展的企业文化”这一原则,每干一件事,每搞一次文化理念的宣传,都思考这样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是否在搞形式主义,是否在实事求是地塑造具有中铁九局特色的企业文化。由于公司资金紧张的现状,我们没有搞面面俱到的形式主义浪费资金,而是注重改善各项目的职工文化生活条件,同时在有影响的重点项目上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投资,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中铁九局”品牌。宇辉项目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可谓典型,公司结合集团公司的标准和项目自身的特点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充分展示了中铁九局的良好形象,同时购置了职工生活必备的设施和部分体育健身用品,组织各种业余文化活动,让职工施工生产精心、业余生活充实,向人们展示了一支高素质、深层次的施工队伍。
通过实践摸索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企业文化建设很实际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健康地活下去,并且要越活越好、越活越强大,离开生存和发展,离开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便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了。
二、以经营理念为中心,建设具有品牌特色的企业文化。
品牌形象既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三公司领导者清醒地认识到,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只有全力打造出企业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中铁工程”品牌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名列第八,品牌价值451.48亿元,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资本。同时,我们也要打造好“中铁九局” 品牌,以品牌为载体彰显中铁九局三公司的企业文化,这也是三公司的经营理念。
产品是品牌的实物载体,质量是品牌发展的基础。三公司视质量为生命,高度重视产品的质量,一直努力追求“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塑企业优秀的品牌。松原项目部在不断加大质量管理力度的同时,更注意每道工序的管理,不仅要求结果出精品,还追求过程出精品,该项目部承建的查干湖中桥被松原市委书记誉为:查干湖又一处靓丽的风景线;五棵树公铁立交桥和通榆科铁公铁立交桥无论从桥的墩柱、盖梁以及梁的预制,都受到省交通厅和市质检部门的高度赞扬,还多次受到建设单位的好评及奖励。正是凭着严细的管理和优质的产品,我们得以和十八局、二十局等几家大的施工单位竞争,也正是凭着“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批朋友,拓一方市场”的理念,我们树立了“中铁九局”品牌形象,在松原地区实现了滚动发展。
今年三公司还通过了“三整合”体系认证,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来提高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笔者认为三公司是在实践中塑造一种具有中铁九局三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它必定会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以素质管理为基础,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只有具备一流的素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凡是人本企业都有它明显的管理特征:一是在信任员工的基础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二是倡导员工进行有效学习,推动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培养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价值观。为此,三公司以品牌文化建设为契机,带动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品牌的培育过程必须是一个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过程。
在抓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三公司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狠抓解放思想,更新陈旧观念。“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企业要发展,靠老思路、老办法是不行的,要学习,要变革。“变则通,通则久”。把“变”的思想、“变”的观念植入员工的头脑之中,让他们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能做,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二)狠抓敬业精神,培养认真习惯。三公司要求企业员工牢记这样一个理念:不认真工作者就是“小偷”,在“偷”企业的钱(工资)。员工所做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这是最起码的信用关系。企业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敬业习惯:操作认真的习惯、负责任的习惯、使命感和事业心的习惯。
(三)狠抓团队建设,营造真诚氛围。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不会把眼光只盯在报表利润的增减上的,而是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三公司倡导团队精神,倡导团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员,发展个人才能发展团队,进而发展企业。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团队成员之间要坦诚、真诚、零距离,营造团队真诚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四)狠抓机制搞活,注重制度创新。我们认为,三公司的企业文化,从宏观层面讲,具有建筑行业特色,但从微观上讲,并没有中外企业之别。企业机制搞活无非就是解决“原动力”的问题,而“原动力”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机制”。基于这种考虑,加大、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改革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考核制度,导入市场经济手段,全面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活力、更灵活、适应性更强。为保证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全方位、脱胎换骨地搭建企业内部公平竞争的舞台,提升三公司的整体综合素质。
四、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方向,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人的追求。要什么不要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属于是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任何文化建设都是以某种价值观的倾向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经营思想的革新、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一)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航标”。有人说,先改变张瑞敏,再改变海尔;张瑞敏改变了,海尔也就改变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企业文化不是开几次会就能产生的,也不是员工自觉产生的,它来源于企业领导者或企业领导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企业领导的所作所为传播出去,被员工所接受,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习惯,也就形成了企业文化。
(二)员工主体的价值观。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如何定位,是企业的主人还是雇员?传统的说法是,国企员工具有二重性,既是主人也是雇员。无论是主人还是雇员,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以员工利益为主体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所有的赢利,所创造的价值,无一不是员工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企业要对他们负责任,不能对不起他们。员工的福利、员工发展、员工的自豪感都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价值观的必然体现。
(三)团队的价值观。团队员工的共同愿望和价值系统对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当好的价值理念、好的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