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圆明园
时间: 07-12
栏目:话题作文
篇一:哭泣的圆明园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蹫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时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篇二:圆明园
我想大家都知道圆明园,那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凿下的耻辱,是悲烈而不可遗忘的。文章中的前半部分(十年前主要集中于此),所以.圆明园的哭泣表示的是笔者心中的痛和耻;2:而之后笔锋一转,描写十年后,笔者故地重游而发现它已经“面目全非”,被那些愚蠢的、逐利的、不懂圆明园真正内在含义的文化贩子给毁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你可以想象一个悲痛欲绝的历史人物被披上粗俗的大红带子,展示于人,接受各种无知、无情和可能不屑一顾的眼神是多么的讽刺和可悲。沉痛的耻辱变得尴尬!这时的“哭泣”是为其文化保护不力而发的。
如果你明白我以上所述,那么你就明白描写17题的答案。十年前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加深刻地衬托出现如今圆明园文化的损毁和保护不力的的可悲。
概括:“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是一片喧嚣。柳纱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这类题目都是要从感情和思想深度进行分析的,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字词,分析的再好得分也不高。这叫“升华”。
篇三:哭泣的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绕福海而修。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苏州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篇四:哭泣的圆明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她深深地恋上了这个不属于她的世界,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大理石,汉白玉是我的脸;各种宝石拼成了我的眼睛;雪松是我的头发;“大水法”中喷涌出的水是我温热的血液;神殿是我的肩;花园是我的腹;亭台楼阁是我的腿;各种神仙洞府构成我的脚。绸缎编织成围巾,琉璃串成项链……我的外表近乎完美,我不得不爱上这个赐予我美丽的地方,不得不感谢创造我的帝王们。
可不知为什么,几代帝王都拼命地在我身上下功夫。今天加一点,明天加一点,我感觉我的身体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沉重,胀得难受。眼皮一天比一天沉重,我感觉我就是个定时炸弹,随时要爆炸,只不过没到时间而已。
有一天,一个外国传教士来了。好像叫什么什么尼的,外国名字太复杂了,我记不清了。那个什么尼对我的心脏——“大水法”十分感兴趣,尤其是我的血液循环。从他那炽热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欲望,对我的占有欲。
不知是不是我听错了,他说我不该出生在清朝,我应该归属于他的国家——大英帝国。他走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很清楚,我的国家是个腐败守旧的国家,可是,在守旧的国家,守旧的人手中,我诞生了,完美到连我自己都会赞叹。我要是在所谓的“大英帝国”,我还会是我吗?
终于,那个“尼”又来了,带着无数军队。同时,我也找到了答案……
那些士兵好残忍,他们不停地挖我的身体,一部分人甚至为了我的内脏打了起来,我看得出,他们似乎对解剖学很感兴趣。因为,我在他们眼中,看出了兴奋,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喜悦。
我的身体,断臂残肢,我真的好痛,好痛……止不住眼泪,我开始后悔我的华丽,恨我的创造者,既然给了我灵魂,给了我希望,他们却无法保护我!我好恨!
……终于,我的血液干涸了。人类,你们真是自私啊,真是残忍啊!
我的身体缓缓上升,轻轻地,我感受不到自己的重量,但是,我很轻松。
篇五:哭泣的圆明园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灰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让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篇六:哭泣的圆明园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来到另一个地方,这里是清朝皇帝的别墅,它占地500余亩,集中外建筑于一身,乃至园林艺术之大成,享有着“万园之园”的美称,在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笔下,它可与巴特农神庙相媲美,在他的笔下,这里就是一个用所有完美之物所建造的梦。它就是世界奇迹——圆明园。
圆明园世界以为大奇观,这里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有着令人目不暇接的花园,水池,喷泉。而在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的洞府之中又有着无数珍宝文物:华丽的珐琅瓶,无价的瓷器,精雕细刻的兽首,哪一样不是无价之宝,哪一样又不是站在世界瑰宝之巅,里面的鸟兽哪一个又不是世界之最,幻想着成群的天鹅,美丽的朱鹭,高贵的孔雀走过你眼前时,那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荣耀!雨果说过这里恍若月宫,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可是就在那一瞬间昔日的圆明园被火海所吞噬,里面的一切都化为了乌有,而在这时却有一大批人在我面前兴奋的叫嚣着,而且口袋里装着的,手里拿着的,车里推着的都是园中的珍宝,尤其是那些直到现在都还令我们感到悲伤的兽首,他们无一不刺痛着我的眼睛,刺痛着我的心。我听见我的心都在滴血。我认出了他们——英法联军,尤为让我气愤的人就是这次的罪魁祸首詹姆斯。布鲁斯,他同他父亲一样的丑恶,他们共同毁灭了我们的梦想,我心中的怒火在不断的燃烧着,我恨不得扑上去将他撕碎,可最终我却无法做到,只能眼看着圆明园一点点被大火所吞噬,一点一点地消失。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终于熄灭。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如今却断壁残垣,昔日的华丽月宫,在此时却变成了一堆废石。
我哭泣,可终究无法改变历史,圆明园也无法再恢复昔日的光辉。我想侵略者会忘记这一切的一切。但是那园中的每一块石头上,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无法忘记这一悲剧,因为它是一种莫大耻辱,一个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历史。
篇七:哭泣的圆明园
1860年,圆明园经英、法侵略军焚劫之后几乎化作一片焦土,但所幸的是,仍余留下“双鹤斋”、“紫碧山房”等16处重要景观。1873年,为了迎接慈禧四十岁生日,圆明园曾进行部分整修。直到1900年,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其废墟都受到了较完整保存。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再度遭到严重破坏。此后,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几乎拆抢一空。现在散落于北京胡同、四合院内的圆明园石刻文物即多源于此。至宣统末年,“园内麦陇相望,如同田野”。
辛亥革命后,圆明园无人管理,园中遗物被官僚、军阀、流氓大量盗走。例如,徐世昌为修公馆,曾拆走了鸣和园与镜春园中最完整的殿宇的木材;王怀庆也曾拆掉舍卫城、安佑宫以及西洋楼的石料以修“达园”;张作霖修建墓地,也从圆明园运走了汉白玉石料。现在中山公园中的兰亭八柱及兰亭碑,北京大学未名湖西侧的翻尾石鱼和湖畔的安佑宫华表,也都是在这段时期从圆明园中被运走的。自民国成立之后,几乎每天都有装满圆明园残料的车辆经过,共持续了二十余年之久。园内的大城砖、虎皮石、云片石乃至西洋楼残存的大理石石柱等,都被多次公开变价批卖,这样终致圆明园沦为一片废墟。
建国之后,周恩来总理明确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护好,地不要拨出去,以后有条件,可以修复。北京市人民政府根据这一精神作出了“圆明园一草一木不准动”的决定。但是,据资料记载,文革期间圆明园多处山形水系被挖掘填平,曾一次拆除围墙800余米、砍伐树木1000余棵、运走石料几十车。
目前,圆明园对外开放的园区只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另外五分之二成了农田、村庄、工厂,甚至是垃圾场、粪场、坟场。
关于圆明园遗址的保护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北京市政府于2000年制定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确立了圆明园保护的基本原则。2002年12月13日,圆明园遗址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篇八:哭泣的圆明园
另外,圆明园在康熙赐园雍正的时候,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镂月开云”,指的是月亮。月亮在中国人心中的意味非常特别,好象是一个魂魄,高悬头顶,在中秋之夜,指引一切离散在世界各地的中正之人的脚步都走回家乡。有词云:“十分月好,不照人圆。”这个意境是非常悲凉的。人们在神话时代,还编造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都和悲欢离合有关。圆明之夜,应是合欢的良宵,然而这个愿望在现实中总是难以达成。这个解释非常民间,可以理解为道家的思想。 但最有意思的,该是法国人雨果的理解。当英军上尉为了在巴黎展览抢掠圆明园的成果而邀请雨果前往的时候,这位浪漫主义的文学大师回信道:“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请想象一下,有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物,有某种月宫般的建筑物,这就是圆明园……如果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大家也梦见过它。”可见,在法国人那里,圆明。就是梦想的意思,就是人类的想象力。 所以,圆明园的毁灭正是人类梦想的毁灭。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蹫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时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篇二:圆明园
我想大家都知道圆明园,那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凿下的耻辱,是悲烈而不可遗忘的。文章中的前半部分(十年前主要集中于此),所以.圆明园的哭泣表示的是笔者心中的痛和耻;2:而之后笔锋一转,描写十年后,笔者故地重游而发现它已经“面目全非”,被那些愚蠢的、逐利的、不懂圆明园真正内在含义的文化贩子给毁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你可以想象一个悲痛欲绝的历史人物被披上粗俗的大红带子,展示于人,接受各种无知、无情和可能不屑一顾的眼神是多么的讽刺和可悲。沉痛的耻辱变得尴尬!这时的“哭泣”是为其文化保护不力而发的。
如果你明白我以上所述,那么你就明白描写17题的答案。十年前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加深刻地衬托出现如今圆明园文化的损毁和保护不力的的可悲。
概括:“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是一片喧嚣。柳纱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这类题目都是要从感情和思想深度进行分析的,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字词,分析的再好得分也不高。这叫“升华”。
篇三:哭泣的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园组成,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绕福海而修。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苏州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篇四:哭泣的圆明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她深深地恋上了这个不属于她的世界,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大理石,汉白玉是我的脸;各种宝石拼成了我的眼睛;雪松是我的头发;“大水法”中喷涌出的水是我温热的血液;神殿是我的肩;花园是我的腹;亭台楼阁是我的腿;各种神仙洞府构成我的脚。绸缎编织成围巾,琉璃串成项链……我的外表近乎完美,我不得不爱上这个赐予我美丽的地方,不得不感谢创造我的帝王们。
可不知为什么,几代帝王都拼命地在我身上下功夫。今天加一点,明天加一点,我感觉我的身体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沉重,胀得难受。眼皮一天比一天沉重,我感觉我就是个定时炸弹,随时要爆炸,只不过没到时间而已。
有一天,一个外国传教士来了。好像叫什么什么尼的,外国名字太复杂了,我记不清了。那个什么尼对我的心脏——“大水法”十分感兴趣,尤其是我的血液循环。从他那炽热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欲望,对我的占有欲。
不知是不是我听错了,他说我不该出生在清朝,我应该归属于他的国家——大英帝国。他走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很清楚,我的国家是个腐败守旧的国家,可是,在守旧的国家,守旧的人手中,我诞生了,完美到连我自己都会赞叹。我要是在所谓的“大英帝国”,我还会是我吗?
终于,那个“尼”又来了,带着无数军队。同时,我也找到了答案……
那些士兵好残忍,他们不停地挖我的身体,一部分人甚至为了我的内脏打了起来,我看得出,他们似乎对解剖学很感兴趣。因为,我在他们眼中,看出了兴奋,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喜悦。
我的身体,断臂残肢,我真的好痛,好痛……止不住眼泪,我开始后悔我的华丽,恨我的创造者,既然给了我灵魂,给了我希望,他们却无法保护我!我好恨!
……终于,我的血液干涸了。人类,你们真是自私啊,真是残忍啊!
我的身体缓缓上升,轻轻地,我感受不到自己的重量,但是,我很轻松。
篇五:哭泣的圆明园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灰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让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篇六:哭泣的圆明园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来到另一个地方,这里是清朝皇帝的别墅,它占地500余亩,集中外建筑于一身,乃至园林艺术之大成,享有着“万园之园”的美称,在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笔下,它可与巴特农神庙相媲美,在他的笔下,这里就是一个用所有完美之物所建造的梦。它就是世界奇迹——圆明园。
圆明园世界以为大奇观,这里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有着令人目不暇接的花园,水池,喷泉。而在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的洞府之中又有着无数珍宝文物:华丽的珐琅瓶,无价的瓷器,精雕细刻的兽首,哪一样不是无价之宝,哪一样又不是站在世界瑰宝之巅,里面的鸟兽哪一个又不是世界之最,幻想着成群的天鹅,美丽的朱鹭,高贵的孔雀走过你眼前时,那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荣耀!雨果说过这里恍若月宫,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可是就在那一瞬间昔日的圆明园被火海所吞噬,里面的一切都化为了乌有,而在这时却有一大批人在我面前兴奋的叫嚣着,而且口袋里装着的,手里拿着的,车里推着的都是园中的珍宝,尤其是那些直到现在都还令我们感到悲伤的兽首,他们无一不刺痛着我的眼睛,刺痛着我的心。我听见我的心都在滴血。我认出了他们——英法联军,尤为让我气愤的人就是这次的罪魁祸首詹姆斯。布鲁斯,他同他父亲一样的丑恶,他们共同毁灭了我们的梦想,我心中的怒火在不断的燃烧着,我恨不得扑上去将他撕碎,可最终我却无法做到,只能眼看着圆明园一点点被大火所吞噬,一点一点地消失。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终于熄灭。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如今却断壁残垣,昔日的华丽月宫,在此时却变成了一堆废石。
我哭泣,可终究无法改变历史,圆明园也无法再恢复昔日的光辉。我想侵略者会忘记这一切的一切。但是那园中的每一块石头上,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无法忘记这一悲剧,因为它是一种莫大耻辱,一个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历史。
篇七:哭泣的圆明园
1860年,圆明园经英、法侵略军焚劫之后几乎化作一片焦土,但所幸的是,仍余留下“双鹤斋”、“紫碧山房”等16处重要景观。1873年,为了迎接慈禧四十岁生日,圆明园曾进行部分整修。直到1900年,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其废墟都受到了较完整保存。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再度遭到严重破坏。此后,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几乎拆抢一空。现在散落于北京胡同、四合院内的圆明园石刻文物即多源于此。至宣统末年,“园内麦陇相望,如同田野”。
辛亥革命后,圆明园无人管理,园中遗物被官僚、军阀、流氓大量盗走。例如,徐世昌为修公馆,曾拆走了鸣和园与镜春园中最完整的殿宇的木材;王怀庆也曾拆掉舍卫城、安佑宫以及西洋楼的石料以修“达园”;张作霖修建墓地,也从圆明园运走了汉白玉石料。现在中山公园中的兰亭八柱及兰亭碑,北京大学未名湖西侧的翻尾石鱼和湖畔的安佑宫华表,也都是在这段时期从圆明园中被运走的。自民国成立之后,几乎每天都有装满圆明园残料的车辆经过,共持续了二十余年之久。园内的大城砖、虎皮石、云片石乃至西洋楼残存的大理石石柱等,都被多次公开变价批卖,这样终致圆明园沦为一片废墟。
建国之后,周恩来总理明确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护好,地不要拨出去,以后有条件,可以修复。北京市人民政府根据这一精神作出了“圆明园一草一木不准动”的决定。但是,据资料记载,文革期间圆明园多处山形水系被挖掘填平,曾一次拆除围墙800余米、砍伐树木1000余棵、运走石料几十车。
目前,圆明园对外开放的园区只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另外五分之二成了农田、村庄、工厂,甚至是垃圾场、粪场、坟场。
关于圆明园遗址的保护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北京市政府于2000年制定了《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确立了圆明园保护的基本原则。2002年12月13日,圆明园遗址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篇八:哭泣的圆明园
另外,圆明园在康熙赐园雍正的时候,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镂月开云”,指的是月亮。月亮在中国人心中的意味非常特别,好象是一个魂魄,高悬头顶,在中秋之夜,指引一切离散在世界各地的中正之人的脚步都走回家乡。有词云:“十分月好,不照人圆。”这个意境是非常悲凉的。人们在神话时代,还编造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都和悲欢离合有关。圆明之夜,应是合欢的良宵,然而这个愿望在现实中总是难以达成。这个解释非常民间,可以理解为道家的思想。 但最有意思的,该是法国人雨果的理解。当英军上尉为了在巴黎展览抢掠圆明园的成果而邀请雨果前往的时候,这位浪漫主义的文学大师回信道:“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请想象一下,有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物,有某种月宫般的建筑物,这就是圆明园……如果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大家也梦见过它。”可见,在法国人那里,圆明。就是梦想的意思,就是人类的想象力。 所以,圆明园的毁灭正是人类梦想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