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一双手》补充习题答案苏教版(2)
6随文练习第四题答案
略
7随文练习第五题答案
虽然没有参观张迎善多年来植树造林的全部劳动成就,但是,看了张迎善的这双手,就不难想像张迎善用这双手创造的奇迹———那“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其中省略号更包含着多层含义,让我们想得更多更深更远。
8随文练习第六题答案
2
9问题探究第一题答案
1、(1)张迎善的话主要是回答为什么“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这一问题的。话虽不多,但很朴实,很感动人。 这些话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植树经验,更表现了张迎善对树苗深厚的感情。 “苗苗”“送进”,在张迎善眼里,一棵树苗简直就是一个幼婴,必须百般爱护,精心照料。 言为心声,从张迎善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造林工人无比热爱造林事业的赤诚之心。
(2)按照通常的理解,铁是坚硬耐磨的,人的血肉之躯是无法和钢铁相比的。 但在这句话中,用“铁铸”与“肉长”比较,用“铁铸”衬托人“肉长的”,说明血肉胜过钢铁,这就极为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手的坚硬和他坚忍不拔的精神。 “亏得”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了作者由衷的赞美。
2、一般说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抓住并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独特之处,如果既抓住了又表现得很好,则表现的角度无论是全貌还是一斑,都能称为是成功的。 因此,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扣住抓特征和会表现两点,持哪种观点均可。
10问题探究第二题答案
1、以美国化学家克里克成名后受到他人无形的约束为例引出这一论题。
2、具体论证公众关注这双手的扶正、纠偏力量。
3、要发挥公众关注这双手的作用。
4、联系:两篇文章都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题材。
区别:本文是论述公众关注这双无形的手,课文是描绘劳动人民的一双手;本文重在议论,而课文重在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