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夏》补充习题答案苏教版(2)
6随文练习第五题答案
1、写麦浪翻滚,实际上是暗写夏天的风。
2、不能。因为“扑打”不仅描写了景物的动态,而且描写的场面十分辽阔壮观。
7随文练习第六题答案
B
8问题探究第一题答案
1、在第①段中,作者通过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出夏天热的威力。通过细草、林带、蝉儿、麦浪等有形的东西,来烘托夏的“有形”;“林带上的淡淡绿烟”、金黄的麦浪突出了夏的“有色”;蝉儿的长鸣突出了夏的“有声”;“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突出了夏的“有味”。
2、① 白天紧张地劳动;
② 夜里还要担心天气是否有变化;
③ 还要忙着管理秋收的作物。
3、主要运用了对偶、对比、拟人等手法,来表现夏天金黄的色彩和“生命旺季”。
① 对偶:“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是一组对偶句,把春、秋两季的色彩写得跃然纸上,与夏的金黄色形成强烈反差。
② 对比:将夏的色彩与春、秋两季的色彩进行对比,生动地说明了夏之中性的黄色,是处于“冷的绿”与“热的赤”之间的一种过渡色,它标志着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③ 拟人:作者写“旺季”,不仅仅停留在色彩上,而是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来展现夏天旺盛的活力。“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中的“挑”字,让读者感受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中的“举”字,写出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中的“匍匐”,写尽了瓜秧淘气的腰肢抖动。在作者的笔下,庄稼们都人格化了。
9问题探究第二题答案
1、来时匆匆,去时无影无踪。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显得形象生动。
2、(1)“透”过于一般,不如用“喘”贴切。
(2)“裹”的程度比“包”重,也更贴切。
3、采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夏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大到无的全过程。
4、洋溢着作者惊喜、赞美、热爱之情。从下面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小雨的脚步声紧随而来。”“雨沙沙地下着,给我们带来了几多温柔与温馨。”“世间万物像从一场酣睡中醒来,精精神神的。”
10小卡片答案
诗①突出的是一个“苦”字,通过对烈日、云彩、草木、川泽、衣衫的描写,表达出人们在夏日里行走时所受的煎熬。诗②突出的是一个“闲”字,通过对树阴、倒影、微风、花香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可见,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下,表现出来的意境都是不同的。只有赋予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出来的景物才可能是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