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晏子使楚》补充习题答案
1随文练习第一题答案
略
2随文练习第二题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 出使 |
2 | 善于辞令的人 |
3 | 相当于“于” |
4 | 犯罪 |
5 | 这样 |
6 | 莫非 |
3随文练习第三题答案
说说下边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并做解释。
1、“何”是“什么办法”,“以”是“用”,在现代汉语中理解为“以何”,即“用什么办法”。
2、“吏二”,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二”放在名词“吏”的前边,中间还应加量词,应解释为“两个小官吏”。
3、“其实”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其实”是“它们的果实”。在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暗含转折。
4随文练习第四题答案
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
2、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3、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5随文练习第五题答案
楚王明明是我栽赃陷害,而晏子又无法澄清事实。他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的?
他用了类比的方法。 先举出一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接着指出其原因是“水土异也”。同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呢? 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6随文练习第六题答案
对于楚王“齐人固善盗乎”这个问题,也可能作下列回答或反问,你觉得这些有什么不好?你能否从中进一步看到晏子答话的最可贵之处?说说你的看法。
1、只是怀疑是否是齐人,不能从根本上否定楚王的挑衅性问话。
2、已经承认了是齐国人,只是认为离开齐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而已。
3、只是怀疑偷盗的真实性,如果真的偷盗,似乎就无话可说了。
4、已经承认了这个齐人偷盗,只是说不是每个齐人都偷盗。
5、只是认为不该带到朝廷来侮辱“我”。
6、认为偷盗是小事,看来齐人偷盗是家常便饭了。
7、只是反唇相讥,否认不了“齐人善盗”。
8、软弱无力之词。晏子的答话最可贵之处,在于不在小事上纠缠,如此人是否是齐人之类,而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巧妙地接过楚王的挑衅回敬楚王,从根本上指出整个楚国存在着“善盗”的土壤气候,外人来此会染上偷盗恶习,楚人自己更无疑都是盗贼,你楚王自己只怕也不是好东西!不是“齐人善盗”,而是“来到楚国的齐人学得了偷盗”,“楚人育盗”,“楚人俱盗”! 这下子,楚王自然自讨没趣,被大大地羞辱了。
7随文练习第七题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1)出使
(2)派遣 使者
(3)使者
2、(1)延纳
(2)改换
(3)安排
3、(1)齐国都城临淄有三百条街巷,大家张开衣袖就能成为浓阴,挥一挥汗就能成为雨水,
(2)那些贤能的人就出使到贤明的君主那里,没有才能的人就出使到没有才能的君主那里。 在齐国我晏婴最无能,所以最适宜出使到楚国!
4、晏子往往把楚王对他的侮辱用来回敬楚王,
8问题探究答案
读下边的文章和该文大意后回答问题。
1、(1)出使 使①:派 使②:出使
(2)只 只
2、他们出使的形势都是敌强我弱,对方的国君都恃强凌弱,蛮不讲理,斗争的结局是对方的国君都认输了,这二人都获得对方的尊敬。
3、唐雎敢于同秦王作针锋相对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