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秋天》课后题答案
1课后题第一题答案
全诗共三节,描绘了三幅秋日图景,并选取其中一幅加以赏析。
课文描绘的这三幅秋日图景分别是: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语言描绘:
1.第一幅“农家丰收图”,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二是篱间背瓜果。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创造出了一种清静闲适的氛围。
2.第二幅是“霜晨归渔图”,包括人物的一系列活动:撒网,收鱼、摇奖。这些平常活动的画面,在诗人笔下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秋天就真的这么宁静、清远。
3.第三幅是“少女思念图”,写的是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来表现人物的活动,来突出秋天的一种清甜轻柔。
赏析示例:
第一幅“农家丰收图”。作者将山谷伐木置于首篇,丁丁之声悠远的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与听觉。真是一片室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渺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而这里却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情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像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和“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是“少女思念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辽阔,溪水清冽,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烦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人在寂寞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力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一次他写的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从外景向内景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睛”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
2课后题第二题答案
诗歌为了使诗句简洁而蕴涵丰富,有时会采用一些非常规的表达,造成陌生化的效果。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加点的词的表达效果。
1.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使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
2.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游戏”一词虚实相生,写出秋天不但给人们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3.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梦寐”一词用拟人手法把秋天人格化。秋景在牧羊女的眼里如梦幻一般美丽,但牧羊女却盼望牛郎的热情的笛声,此时,她的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而“梦寐”一词恰如其分地写出了初恋少女的微妙心理。
3课后题第三题答案
诗歌往往有很强的节奏,朗读时要注意体会。仿照示例,给这首诗的语句划分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直至能够背诵。
示例: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