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故乡》课后题答案
1课后题第一题答案
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他们有怎样的变化?作者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
课文主要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
闰土: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弶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向往的英雄。二十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更可怕的是他内心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他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
杨二嫂:二十年前年轻美貌,人称“豆腐西施”,“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二十年后,她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变得自私、贪婪、势利、泼悍、放肆。为了从“我”家捞点东西,交替着虚伪的吹捧、尖刻的嘲讽,还中伤闰土偷碗碟。她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典型形象。
关于作者的情感态度,可以有多种认识:因为中国农民的活力被封建社会扼杀而悲伤;对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苦难轮回无可奈何;为纯真的人性被扭曲而痛苦;对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的渴望等等。
2课后题第二题答案
曾经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可悲”则在于这样的“障壁”是生活中近于“合理”地存在着的,而且也是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
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肉体上屈服,在封建秩序中寻找并最后苟安于既定的位置,成为麻木、机械的顺民。“厚障壁”是封建秩序的需要和必然。
3课后题第三题答案
“我”不愿宏儿和水生“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他们“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而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展开想像,说说“我”、闰土、别人这三类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新”生活又是怎样的生活。
1.“我”的生活:四处奔波忙碌,为谋生而艰辛、痛苦地生活。
2.闰土的生活:辛勤劳作,麻木不仁,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双重压力的折磨。
3.别人的生活:挖空心思算计他人,处心积虑占便宜。
“新”的生活: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幸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4课后题第四题答案
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以这句话为话题,写片段作文。
这句话的含义:作者把希望比做地上的路,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片段作文:
希望,是生命之舟的原动力。但希望如果没有奋斗作路基,它就只不过是一个幻影。心中有了希望,我们就应该去努力、去奋斗。只有不懈地努力,希望才会变成现实。我国杰出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学生时代就把“为祖国争光”当做奋斗的希望、拼搏的目标,因此他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在比利时研究实验胚胎学时,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而他在显微镜下做当时外国人还不能做的精细手术,又得到了欧洲生物学界的赞扬,使“为祖国争光”的希望变成现实。奋斗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向科学的成功之路。